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动物模型建立初探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d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动物模型,为探讨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发生机制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可靠的实验研究依据.方法 将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高浓度组(2g/L),中浓度组(1 g/L).低浓度组(0.5 g/L)及注射用水对照组各5只,选择在小鼠左、右侧侧腹部皮下注射药物,分别观察动物全身不良反应、注射局部外渗性损伤面积及愈合的时间,并在注射后4,11 d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比较.结果 注射后各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各组间不同时间外渗性损伤面积随时间变化有差异且有浓度依赖性,各组间愈合时间有差异,注射浓度越高,外渗性损伤愈合时间越长.各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高浓度组出现坏死,而中浓度组4 d出现溃疡,低浓度组未出现溃疡.结论 采用小鼠每部位皮下注射多柔比星(浓度1 g/L)0.05 ml,可作为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防护实验所需的动物模型。

其他文献
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也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其特点是患者病情急、危、重、易感染,也是护患纠纷的高发科室.急诊服务质量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及医院应急能力的重要标准,护理工作又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与切身感受,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使患者能以最佳状态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脱离危险,早日康复.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12月到急诊科就诊患者600例,观察实施人性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系统地概括了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体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
目的 寻找并发现纤维内镜管道内腔细菌监测不合格的原因,提高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方法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纤维内镜管道内腔细菌监测不合格结果进行分析,进行流程改造.同时用细菌学监测的方法对整改前后纤维内镜管道内腔进行抽样监测.结果 管道内腔手工清洗时刷洗次数对监测结果有影响,修订管道内腔清洗消毒流程并进行员工培训,纤维内镜管道内腔监测结果较整改前有提高,合格率由84.15%提高到98.65%,
随着新药的不断推出,药物的不合理配伍现象时有发生,2009年10月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静脉滴注泰力信与邦来立欣、悉能、伊诺舒续瓶时滴壶出现颗粒状沉淀物。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强、时间长,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应激状态时并发的急性胃黏膜损害等.注射用蛇凝血素酶,每瓶含1个克氏单位(KU)的蛇凝血素酶。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指胰酶在胰腺内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性反应,复发性急性胰腺炎通常指胰腺炎再次发作,有典型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表现,而在急性发作期后,胰腺腺体的形态和功能正常。
目的 探讨研究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易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将本院2007年4月至2010年9月所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干预组各32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及不良反应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静脉炎、胃肠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等血液不良反应及神经系统毒性和脱发等方面相比,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肿瘤患者由于经受病痛的折磨,承担巨额的治疗费用,治愈的希望渺茫等原因容易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做出自杀行为[1],肿瘤患者自杀的危险度高出正常人群1.3~2.8倍[2],而晚期肿瘤患者的自杀危险度更高[3].笔者对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50例具有自杀危险的晚期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避免了自杀悲剧,现报道如下。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而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1].护理带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生能否适应将来的工作,对护理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因此2009年将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应用于妇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达到了带教老师和患者满意的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Castleman病(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局限性或系统性血管淋巴滤泡增生的淋巴结病~([1])该病较少见,目前临床尚无确切的发病率统计.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DCS)极为罕见,检索Medicine仅有30余例报道,而国内目前为止仅明确报道3例~([2])由于上述疾病少见,目前没有成熟的诊疗和护理措施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