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变味的承诺“远离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沙龙研讨中,一位同事给我们讲述了下面的这个案例:
  有位教师为了渲染气氛,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朗读情景:“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朗读水平很高,电视台特意准备到我们班来招聘播音员。你们想当播音员吗?你们想到电视台露一手吗?老师预祝你们成功。”
  此言一出,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自由读时,孩子们集中了所有的智慧认真练习,企图征服全场“观众”;比试读时,同学们声情并茂,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先前准备的都统统展示了出来。整堂课,学生们读得带劲,读得仔细,读得感人肺腑,读得酣畅淋漓,读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也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最后,老师欣喜地宣布:“由于同学们个个表现出色,全部被电视台聘为播音员了。”顿时,教室里掌声如潮。
  一堂课就这样在孩子们清脆悦耳的笑声中结束了,但事情还在继续。
  几天后,班上的一个男孩跑来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上电视播音呢?”老师听后一怔,然后信口说了一句:“那是老师精心设计的美丽圈套,目的是激发你们的学习兴趣,懂了吗?”
  那位男孩充满期待的眼神一下子暗淡了下来。“美丽圈套?”他自言自语后垂头丧气地默默走开了。
  后来,这位老师批改日记时,惊奇地发现这位学生写道:“老师,您设计的那个美丽圈套,真的很美丽吗?可为什么……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呢?”这位学生稚嫩而又清秀的字迹,使这位老师的脸上一阵一阵发烧。学生的话如同针尖一般刺痛了他的每一根神经。
  教师在课堂中的“承诺”无非就是想激励学生积极发言,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这样“变味承诺”所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得不偿失。其实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有许多的策略,而这种“变味式的承诺“充其量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象而已。真正课堂气氛的活跃,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要靠人格和学识魅力,要靠老师的教育智慧,要靠教师亲切和蔼的语言,要靠教师饱满的激情与不失时机而又恰如其分的表扬”。
  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巧用意蕴深刻的银杏叶和竹叶对学生的鼓励就是一个经典的例证:
  生:我认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很笨,他们太听老师的话了,只知道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结果两手空空。他们为什么不知道留下一穗呢?因为一大于零呀!
  师:好一个“一大于零!”(师从课本里拿出一片银杏叶,走到他的面前)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银杏叶!
  师:这可不是一片普通的银杏叶,它是我从家乡百年的银杏树上采下的叶。我一直把它珍藏在书本中,如果有一天哪位同学的语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我就将这片叶赠给它。(说完,我双手递过这片银杏叶。)
  生很激动地双手捧起这片叶!
  又一学生:课文最后一句话——“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让我懂得: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也应该注重现实。比如,我的追求是考上北大,如果南大录取了我,我首先去上,以后我还可以再考北大的研究生呀!
  师:这样,你既读了南大又读了北大,如此的大学经历,是美妙的,也是双赢的!(师从书中取出一片竹叶,说道)这是我去年从清华校园摘的,我想赠给你。看到这片竹叶,你想到了什么?
  生4:我想由考北大改为考清华!
  师:我希望六年后,能读到一封来自清华园的信,而这封信正是你写的。
  生4:一定会的!
  师:我期待着那一天!
  再次重温这一经典的教学片段,我想大家一定也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如果这也能算是一种承诺的话,我以为这是最好的承诺!
其他文献
“切入”是教材处理的重要环节,往往能凸显教师驾驭教材的技巧和智慧。所谓“切入”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入手点,既能够保证教学以最经济的速度触摸到学习重点 ,还能带动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又能保证学生的思维深入到文本的每一个角落。选准“切入点”,可以构建高效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感悟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准“切入点”,高效解读文本。  1、从文题切入。如学习《一面
期刊
很多教师要求学生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转,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因此,语文教学在相当范围内涛声依旧,还是那样机械沉闷,没有生气,没有活力。出色的语文课堂必须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那么,我们应该营造怎样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呢?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的执教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巧妙使用多媒体,着力构建快乐课堂的平台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面向所
期刊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恢复语文教学丰富的思想性、人文性,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关键所在。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是中学语文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都是一个个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人。以人为本,就
期刊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要在小学语文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和说话的能力。语文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听、说、读、写”并重,让学生想写、会写、有物可写。那么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给学生指导呢?    一、乐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乐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我认为,首先应鼓励学生动笔写。针对学生手头上的优秀作文选,获奖作文集,指出这些内容其实大家也写得出,为
期刊
书面表达能力是各种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具备的基本的、重要的能力。可以说,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单从写作上就可能体现出来,因而在各级各类的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占分相当高。有人形象地称其为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正因为这样,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感到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苦苦写出来了,教师认真改了,可效果总是难以令人满意。
期刊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日益显示。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直观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有效的教学需要学生具有有意义的学习心向,即学习兴趣,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尚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受新异活动的
期刊
艺术是对生活的创造,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艺术具有惊人的魅力!它让多少人如痴如醉。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们的学生,那我们的教学必定会到达一种意想不到的境界。  当然,我们的课堂,不是舞台,不是画室,不能把舞台艺术、绘画艺术硬搬进课堂。艺术与教育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然而两者却是相通的。教育应该探究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乐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
期刊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
期刊
当前的许多课粗看去很活泼,很生动,但课堂表面的繁荣背后往往是实质深处的萧条。这就是摆在我们许多教师面前必须思考的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我想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五大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