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美学借鉴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luz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学精神体现着主体自身对自由与超越境界的追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分析基础课教学特点、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提炼美学精神的德育价值,探寻用美学精神的理念来重新审视和指导“基础课”教学,通过淡化教育的功利性,倡导轻松自由愉悦的教学氛围,改变灌输式的理论教育方式,发挥受教育者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实现寓教育于无形,以推动“基础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基础课 高校 美学精神
  [作者简介]王玮(1978- ),女,辽宁海城人,鞍山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辽宁 鞍山 11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立项课题“美学精神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ZXS1307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2-0143-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以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主要内容,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入门课程。将美学精神引入“基础课”教学,摒弃教育的功利性,凸显以人为本,实现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需求相契合,对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基础课”教学现状分析
  高校“基础课”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方面,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瞬息万变、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等变化,给高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1.教学内容功利,缺乏关怀性。德育教育的本质是要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并给他人和自己带来和谐与幸福。作为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高校“基础课”,不仅应注重“公平正义”更应注重“人性关怀”,应当把培养道德情感、道德自觉、法治观念,培养关怀人的心理和能力同培养理性、公正等其他品质有机结合起来,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基础课”教学,依然秉持“以教育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尚未树立和形成。教学过程往往表现为片面化、专业化、知识化、形式化,只重视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轻视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忽视德育课程的整体化及大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高校“基础课”教学的功利性使得道德和法治内在精神缺损,从而使“基础课”教学忽视了“关怀”的德育本真目的。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当前,许多高校的“基础课”教学普遍采用的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材章节内容为主,靠授课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几张幻灯片”来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很少采用调查研究、课堂讨论、案例示范等互动环节,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往往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大学生无法参加教学活动,从而压抑了大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逐渐对教师的课程教学缺乏兴趣。“基础课”考核基本上采取传统的课堂试卷问答,偏重对记忆性知识的检验而忽略综合素质的考察。大多数高校的“基础课”教学,采取的都是两个班级以上联合的大班型教学,面对上百人规模的课堂,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难度加大,根本没有精力针对每个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与学生课下交流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都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能保证每个学生或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3.教师情感不足,缺乏创新性。“基础课”教师是否喜欢“基础课”教学、喜欢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基础课”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教育的“知性取向”,使德育在高校中被边缘化、知识化。据调查显示,虽然高校内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很喜欢”或“比较喜欢”“基础课”教学,但同时,由于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习效果不明显、教学课程单一和教学设施不完善等因素,也使得一部分教师表现出对“基础课”教学的厌倦,对上课缺乏激情。课程教学只是履行教书任务而已,无法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不能积极主动地跟学生交流,不能更灵活地变通教学方法,不能主动去钻研本领域的前沿知识,扩充知识容量,使得“基础课”逐渐失去色彩,大学生因精神追求得不到满足,逐渐对课程失去兴趣。
  二、美学精神在“基础课”教学中的价值
  1.认知价值。大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是通过认知、情感、意志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来进行的,其中认知是主导。美作为人类独享的精神活动,是对自由的不断追问,是对主体自由本质的肯定。美学精神在“基础课”教学中的认知价值关乎教育目标。“基础课”教学改革借鉴美学精神,能够使课程本身所蕴含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认知需求,洞悉事物彰显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拓展认知深度,追求道德人生最高境界的达成,并以实现受教育主体享用性功能为己任,最大限度地展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
  2.导向价值。批判超越精神是美学精神的价值导向,具有摒弃功利、针砭时弊的特点。高校“基础课”教学的功利化,使得大学生的道德主体地位丧失,课程教学变成了纯粹的说教和灌输,大学生只有无条件的服从,从而忽略了学生的道德需要和道德、法治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教育主导地位也随之丧失,教师和学生都成了道德和法治教学的工具。“基础课”教学改革借鉴美学精神,能够使课程教学超越物质功利,始终保持独立性、自由性和前瞻性,为大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追求梦想的自由空间,激发潜在的力量和活力,从而不断超越现实、完善自我,创造美好世界,实现人生梦想。
  3.动力价值。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终极关怀是美学精神的精神内核。高校“基础课”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一方面,美学精神能够唤醒大学生的潜在精神动力,推动大学生不断砥砺品质,修己正身,驱动自我发展。另一方面,美学精神始终面对着整个现实世界,贯穿于道德和法治生活之中。当美学精神被“基础课”教学借鉴,成为一种教育精神的时候,课程教学必将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必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塑造作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努力实现大学生自我发展、价值实现的同时达成为社会谋幸福的至高境界和追求。   三、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美学借鉴的路径选择
  1.融入德育生活,是“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基础课”与一般性的知识传授、教学技巧课程不同,它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塑造、品格的培育、行为的养成。德育根植于生活,关注现实具体的生活场景,关注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当下所需。所以不能把“基础课”封闭孤立起来,更不能把德育政治化和口号化,而应该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程主体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及现实生活的联系,融入生活化元素,提升美学意识,针对大学生群体特点和道德需要,把抽象的概念和严密的理论体系通过知识和技能方法的灵活应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教学中要本着“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的原则,突出“活动”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增加日常生活道德、基本道德规范、法治生活场景的内容,使德育内容联系生活;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努力创设德育情景,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教育方法贴近生活;要坚持“做中学”的思想,让大学生在做中感受、体验、领悟,使教育途径走向生活;要使大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人生,使大学生能够把道德和法律的规范转化为自身素质提升的内在信念,自觉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身完善提高的选择和行为。
  2.创新教学方式,是“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点。“基础课”教学改革在教学理念上,要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强制和接受,通常伴随着问答、规劝、说服、强迫执行等教学方法和举措,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基础课”教学改革借鉴美学精神,就是要以“让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为指导,选取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遵循学生的接受规律。当前,高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个性鲜明,倡导自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追求乐教乐学的学习环境。为此,高校“基础课”教学首先要摈弃“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更加注重在师生间积极营造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倡导交流、研讨等轻松自由的教学方式,积极创设双向互动的教学体验。大学生在感受关爱、理解、尊重、信任等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并得到更为具体的激励、建议和引导。大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每个人都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不必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对错,更不必追求对同一问题的共同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讲清重点难点,更应该针对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拓展教学空间,提升教育的针对性。通过案例、体验、讨论等多种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思考,敢于思考,进而善于思考。美学重在情理交融,润物无声,因此,课堂上通过灵活自由的形式寓教于乐,引导大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加强对“美”的鉴赏、感受和体验。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巧妙借鉴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从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和情境营造、情感渲染等多种途径来唤醒和激发大学生的生理和情感愉悦,进而获得思想上的熏陶和认识上的启迪,产生情感上的互动与共鸣,自觉地入座、入耳、入脑、人心,达到身心和谐舒展的美的境界。同时,还要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增进学生对实践认识的深入理解;利用QQ、微博、微信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拓宽师生情感沟通渠道,提升学生主动交流的愿望和兴趣;改革相对单一的考核方式,构建立体多维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知行统一,使考核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动力。
  3.丰富教学内容,是“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追求点。“基础课”教学要注意大学生的情感倾向和内容的逻辑关系,立足于社会生活和大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基础课”教学内容。一是要从美学的角度将理性的道德知识体系及法律规则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力求新颖。当前,许多高校大学生不太喜欢“基础课”,多是因为教学内容太政治化,脱离大学生生活实际,缺少了源自生活的美感和生动,自然无法吸引学生的目光。因此,“基础课”不能关门教学,而是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前提下,挖掘生活素材,注重解决他们在情感、交往、就业等真实生活中的困惑。通过情境再现、对话倾听、感受分享等方式,在充分尊重大学生人格、个性的基础上,充分释放其主观能动性,把对生活中美的认识和热爱转化为对美的赞美和追求。二是注重从美的角度积极拓展、丰富教育内容,不断充实新知识、新理论、新案例。积极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信念,满足主体自我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满足主体社会性需要;积极塑造大学生健全的特质人格,满足主体价值实现需要。三是要注重教学内容美的层次性。“基础课”教学内容要从对自然美的挖掘中激发大学生美的情感,从弘扬社会美的层面培养大学生美的心灵,从培育艺术美的视角塑造大学生美的灵魂,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提升师德素养,是“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保障点。高校“基础课”施教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者、发动者和执行者。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授课艺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师要发挥自身典型示范作用。要修身正己,处处彰显文明高雅的行为举止;要砥砺品格,努力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的楷模;要敬业奉献,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其次,教师要不断培养关爱学生的真挚情感。“基础课”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师把教育内容美和自身美,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加工对象化为学生的审美感受,将学习提升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审美体验。为此,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了解,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辨识力,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再次,“基础课”教师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现代大学生求知欲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钻研,对知识的渴求度高,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攀升。同时,“基础课”内容同中学时存在很多类似和重复,所以缺乏深度的授课易让大学生感到乏味。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处理,教学艺术的表现,教学语言的提升。要善于把概念的、理性的东西用感性生活的形式和语言表现出来,深入浅出,富有节奏性、哲理性、趣味性和美感性。最后,“基础课”教师要不断提升形象美和性情美。课堂上教师所展现出的端庄得体的举止、真诚美丽的微笑、体贴入微的性情、优雅不凡的谈吐,都会引导大学生去感觉美、追求美,从而摆脱厌学情绪,进入乐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Z].2005-02-07.
  [2]贾宗英.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5).
  [3]杨凤宁.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调查分析和对策[J].高教论坛,2002(6).
  [4]肖亚歌.提高大学生主体性对改善高校基础课教学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1(17).
其他文献
从生产实际中总结出了变频调速设备在运行中工况分析及节能分析,为变频调速设备在供水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技术保证,有推广意义.
介绍了TRT工程中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讨论了其设计与应用.
介绍一种新型多轴混联结构机床并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和轨迹设计,该机床的刀头动平台具有6个自由度,工作台具有2个自由度。运动学分析过程中,通过确定8个坐标系,确定了机床的工
结合当前技术现实趋势,探讨长输管线自动化SCADA系统及通信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许多高校为英语专业开设了二外法语课。通过对全国高校二外法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剖析了目前二外法语教学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教学实践
所谓金融类期刊,就是指专门研究金融与经济的专业性理论刊物。由于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金融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广大民众的日常生
很久以来,朝鲜就一直深受粮食问题的困扰,尤其以近几年为最。粮食生产的问题关系到朝鲜国内经济的发展、政局的稳定乃至东北亚地区合作的进程。本文针对朝鲜粮食现状,通过对朝鲜
据科技部消息,我国“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已经在31个省、市、区全面启动,计划总经费50亿元,其中国家每年计划投入2.5亿元,地方每年计划投入7.5亿元以上。
概述了893分布式网络的主要特点,介绍了采用893网络实现分布式钢铁厂生产调度监控系统的硬件系统构成,进一步说明了工业组态软件在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实现的主要功能.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小学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领悟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提升艺术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在无形中提升教学质量。为了打造小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