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自叙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ayicome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陶瓷绘画中我喜欢借助日常的景致事物营造出雅趣自然、悠宁致远的风格。希望我的作品,能使观者远离喧嚣,回归诗意的安逸生活。大型陶瓷绘画——《畲乡新貌》构思源于我长期对中国少数民族绘画题材的关注和实践。作品把少数民族畲族民众的生活纳入到创作视线中,表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又体现当代人民生活的场景,力图传达宁静、平实的精神境界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精神。
  《畲乡新貌》在绘画语言上力图保留畲族人民生活图式的印记,人物则趋向简化与现代化表现。描绘的是畲族农历三月三封龙节时青年男女着传统服装赶集聚会的场景。画面没有直接描绘节日的欢腾与喧嚣,而通过对盛会一角的描绘突出神融气泰的情境。图中有当地畲族青年和儿童,有远道而来的观众,人物既相互呼应又相安无事,巧妙地把传统民俗与新时代都市生活相融合。人物穿着的简化的畲族传统服装、戴着的帽子等配饰均用淡雅的色彩渲染和富于变化的线条加以概括化处理,试图通过带有“现代”意味的手法昭示出对家乡畲族内在精神气质的精确把握。
  釉上粉彩作品《苗寨姐妹节》是另一套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大型组画创作。我的这一系列作品是以表现苗族少女为主题的人物工笔画。这一系列釉上粉彩瓷画通过描绘一组或纯净俏丽、或清新雅致的少女形象来传达中国少数民族在当代文明的观照中礼仪犹存、民风质朴的传统。同时通过运笔疾徐轻重,点线疏密粗细,淡淡的色彩来展现自我心迹中对于无尽淡远悠长的情趣之雅和意境之美的渴求。我一直思量原有创作风格上的突破。宗白华老先生书作《艺境》中曾提到:意境是艺术家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观的描绘,像照相机的摄影。釉上粉彩组图《苗寨姐妹节》创作伊始,我把画面意境的营造和自我心境的表达放在了主要地位。创作过程中,在坚持人物形象唯美细腻风格的基础上,一方面我不厌其烦地刻画繁复的银饰,染出朦胧的层次,像一丛一丛的银花,把画面中盛装的苗女衬托得唯美而清丽淡雅。苗族银饰流露的沉静美是最能表现民族性格的媒介:银饰造型结构致密,有序,装饰完整,形成了点、线、面自然得体的构成,如苗族银饰压领双层银牌,外形精美,正面浮雕,坠钱纹、喇叭、古钱响铃吊穗。这种点、线、面的处理自然大方,在动与静中呈现出细致处意境的美。而另一方面,我在背景的表现上适当地运用了陶瓷绘画肌理的特殊技法,尽量用意写的思维来领导全局,在肌理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绘制过程中严谨地把薄和厚的变化、疏与密的变化、明与暗的变化等画面用朦胧清雅的暖色调子来统一,透气滋润,使整组画面中描绘细微的苗族少女形象充满了洒脱隽永的意境美。
  我的另一系列瓷瓶作品是近几年来“豆蔻年华”系列的延续。如粉彩瓷瓶《戏鹦图》,画面以一位蛾眉小口、面目清秀的苗族少女作为主体,她委婉从容,呈低头浅笑之态。女子一手执蒲扇,一手拿着樱桃与鹦鹉嬉戏。少女头戴苗族传统冠饰,身着黄色布衣,赭色的领边、袖口,花纹交错,腰中系一条朱红色的印花围裙,我以弱对比的色调处理衬托少女婀娜的姿态。少女头冠上嵌饰中有苗族民俗传统中的吉祥图案玉兔、鲤鱼、花朵、翠叶及其他点缀,不同的图案所传达的各自寓意也透露出深沉隽永的意味。画中女子身处于室内正厅,茶几的上方是一圆形的花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一树美丽的淡紫色的辛夷花,淡淡的紫色正与少女明黄色的衣服形成对比,能够更加突出主体女子的鲜艳、明媚和动人的身影。右上方的鹦鹉正垂涎着少女手中的樱桃,好像就要一跃而上食尽小杯中的所有事物。而茶几之上正飘来清淡的茶香,令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整幅画面我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力求表现出少女纯真的气质以及娇艳动人的外表,给人以素净、典雅、清韵的感觉。
  再如粉彩瓷瓶《蝶恋花》中,两个身着苗族服饰的少女正追逐着院中的蝴蝶,而蝴蝶也正为这美丽清纯的少女所吸引,在她们的身旁留恋不返,如花一般的少女引着蝴蝶在花丛之中随影随行。一位身穿黄色上衣,蓝色底裙的少女,似乎想用手擒住同伴身后的蓝色粉蝶。而这位着粉装的少女则身子略微侧转,看似正用那手中的轻罗小扇扑粉蝶。蝴蝶用梦幻般的舞步沉醉于这春色美景之中。画面整体以白瓷本色作为人物的底色,施以淡红于女子双颊,不需张扬也不用造作,自然的神态,天真的面容足以打动人们的心房。整个画面动静相偕,虚实相生,风格力求新颖而高雅。
  当代中华文明以其“尚一统、求大同、重和谐、主生成”的有机整体主义和由此而生的“民胞物与、协和万邦”的文化气质,铸就了多民族和合统一的中国格局。其中“尚一统、求大同”所体现的“融”以及“重和谐、主生成”所体现的“泰”派生出来的诸多哲学理念和政治理念,如“家国天下、水乳交融、和而不同、国泰民安”等,以一种不可触摸的精神形态辐射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根底,作为一种文化底质潜移默化于民族融合的整体进程,为新时期历史地看待民族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历史观提供了理论论证,并经由现代文明的合理转换成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助力。画面背景以淡雅、祥和的色调烘托出整幅作品的气氛,将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个小场景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是我创作的初衷。
其他文献
在景德镇这座闪烁着中国千年古文明之光的世界陶瓷艺术之都,有着无数的陶艺追梦人。有一位叫吕歌的年轻艺术家,像他那响亮而乐观的名字一样,唱着一首陶艺追梦之歌,一路奋进走来。在万千人为这千年不衰的艺术迷恋的队伍中,吕歌的身影越发透着新鲜的气息和一股感人的创新力量而引人注目。从事陶瓷山水画创作二十多年的吕歌从千年的青花中一路走来,打下了扎实的陶瓷画艺基本功。他深悟了青花瓷艺术深沉、简约、大气、质朴的不朽艺
期刊
吕歌(吕慎宝),1977年出生于乐平,祖籍婺源。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系。  第四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家  江西省高级技师(一级)  江西省工艺美术學会理事  首届黑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  黑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理事  景德镇市珠山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民盟景德镇珠山支部盟员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师  景德镇市技工学校陶瓷美术专业客座教授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
期刊
期刊
戴明荣,1959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大专学历,师从李文跃先生。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江西省高级技师(国家一级)、黑龙江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瓷技艺“墨彩描金”代表性传承人、景德镇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认定的“戴明荣陶瓷彩绘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家。1987年被选派参加文化部“第四期全国古陶瓷鉴定培训班”学习。2004年应邀参加文化部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法建交十周年
期刊
郭琪美,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其幼承庭训,学习陶瓷绘画工艺。2006年毕业于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当代应用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陶艺家协会会员。她的陶瓷和玻璃作品曾参加国内外的多項展览,并获得各种艺术类的奖项。其作品在英国伦敦的“伦敦玻璃艺术展”和“当代玻璃艺术传播之路——中英玻璃艺术交流展”中获得了高度评价和多方收藏。郭琪
期刊
出身陶瓷世家的戴明荣自出生起就注定与陶瓷有割舍不断的缘分,其父母亲都是擅长粉彩瓷绘的红店老艺人。受家学影响,她自幼喜好绘画,1979年便进入景德镇当代官窑艺术瓷厂,师从古彩名师周湘兰全面学习古彩技艺,并得其亲授。由于专业技术成绩突出,三年后她被选入景德镇陶瓷馆从事陶瓷文化传播与古陶瓷鉴定研究工作,且身居此职30多年。她经手并策展的陶瓷展览不计其数,许多展品为当时最优秀的陶瓷艺术家的获奖作品。丰富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一次胡达民老师的陶瓷艺术作品个展上,经朋友介绍有幸结识了这位“稚嫩”的青年艺术家。并欣赏到了他的作品。其魅力到底何在?这或许是我们想问的。胡达民的艺术简介是这样叙述的:胡达民,江西乐平市人。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师承中国著名画家蔡超、李小可先生,1997年创办工作室“随艺斋”。2002年开始获奖直至现今。他擅长釉上新彩、粉彩及釉下青花山水兼
期刊
李勋的工作室位于繁华街道旁边的一处门店里,叫做迎祥堂。与外面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工作室内非常安静。当然,这份宁静被我们的到来打破。  挂在李勋工作室墙面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以丽人为主题的瓷板画,画面中的丽人有古代的、现代的,也有近代的。每一位出现在画面上的丽人都有着自己的喜怒嗔痴和万千姿态,让人想要探究她们背后的故事。正如这次在“我有匠心”首届景德镇陶瓷创作大赛(釉上彩)中获得特等奖的作品《丽人赏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