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某者,某也”句式浅析

来源 :名家名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pt2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勰在《文心雕龙》文体论部分所使用的“某者,某也”句式服务于“释名以章义”这一重要目的.针对不同文体,刘勰使用了统一的释名句式,但文体名称与其对应释词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它们之间多数存在语音关联,也有少部分具有字形关联或二者兼有.除此之外,文体名称与所用释词之间的匹配关系大多已有先例,说明刘勰对前贤著作中的释名方法以及内容有一定的吸收和借鉴,体现了其“师乎圣,体乎经”的观念和思想.
其他文献
主要探讨了中西方思维差异对汉译英的影响.从中国整体性思维与西方分析性思维这一角度出发,以沈从文的《边城》这一长篇小说和金介甫的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意合与形合及具体与抽象两个方面举例探究思维方式的不同对汉译英的影响.最后得出,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要注意思维方式的转变,语言句法、特点的转变.
国内学者对《夜雨寄北》的英译研究成果颇多,但大都从三美、意象和语境视野等方面进行研究,甚少评析偏离现象的根本认知动因.以七言绝句《夜雨寄北》为研究对象,选取多名国内外著名翻译家的英译本,以认知语言学的“识解”为基本原则,通过分析译本中典型的偏离现象,进一步阐述其产生的内因与影响.
文化的融合会促进世界文明的快速发展.文化传播与文化翻译二者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以语言为载体,传递文化含义是文学翻译的主要核心.文学作品翻译质量关系到文化传播的深度、广度,更关系到文化融合与传承,故而,有必要对文学翻译的文化差异作出研讨.
明朝末年,郧阳因其四省之交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崎岖的地形,加之流民问题严重,滋生了严重的匪患.郧阳地方政府面临匪寇荼毒、官民稀缺、无兵无饷、城池残破等诸多困境.卢象升在抚治郧阳后,通过合军剿匪、募军屯田、立寨并屯等一系列施政措施达到杜绝匪患、造福百姓的效果,郧阳风气为之一清.
宋辽金时期洛阳虽作为政治陪都,但总的趋势是走向衰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其次,洛阳作为“四战之地”,每一王朝末期的战乱都使洛阳饱受战火蹂躏,洛阳作为传统的政治城市失去了政治支持和经济基础;最后,周期性的自然灾害也严重制约了洛阳城的发展.
从传统传世文献入手,对有关斗级的“工资”问题提出己见.首先分析清代书吏和斗级的关系;其次论述全国各地区仓廒(或长平仓)体系内斗级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以期讨论关于斗级的“工资”问题.
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于高度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基本建立之后的西方国家.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强烈的反叛意味,它带着一种针对“现代主义”的叛逆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一种新时尚.关于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以及艺术价值的研究对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有着非凡的影响力.
在休谟的哲学体系中,关于信念的问题占据核心地位,学界对休谟信念观的研究亦是纷繁复杂.尝试以阿姆斯特朗提出的“休谟的问题”为出发点,在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上对休谟信念的本性进行一定的探索.在明晰休谟信念阐释倾向的基础上,通过对信念与虚构、信念与单纯概念以及信念与相信三组概念的辨明与阐述,初步获得关于信念本性的零星明觉,轻拨休谟信念观之迷雾,一窥休谟怀疑主义场域中的信念背后掩藏的绝不可质疑之领域的端倪所在.
清朝时期,中国的说唱音乐在前朝音乐的推动下发展得十分繁荣,呈现出弹词、鼓词、牌子曲、道琴、琴书五马并驱的局面,弹词则是其中发展得最为成熟、影响最大的一种,也是清代说唱音乐中流传作品最多、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种.弹词对中国说唱音乐发展的推动以及在当时对人们的影响都是不可磨灭的.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书中记载的神怪形象,造型荒诞独特,表现出先民对自然的崇拜,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古人对《山海经》绘图的描绘是从先秦时期开始的,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创作出不同的形态.随着电脑绘图技术的发展,《山海经》静态作品更是有着不同的传播手段和展示形式,静态作品主要涉及插画、绘本、平面设计等方面.通过对《山海经》绘图流变以及其传播媒介的变化进行研究,阐述了《山海经》的演变过程,突出了《山海经》在艺术领域的重要作用.创作者将《山海经》作为民族传统的叙事资源和文化象征重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