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灵的守望与救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i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文试图将姚佩佩这一人物形象作为理解作家写作意图、作品的意义一个关键点,先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姚佩佩的性格特征,身世背景,成长轨迹以及个人命运作较为深入的分析,再通过与《人面桃花》中陆秀米的对比并结合作家身世经历进一步揭示姚佩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格非;山河入梦;女性;姚佩佩
  作者简介:刘黎(1992-),女,陕西延安人,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4
  一、“用心创作的人物”
  2007年,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的《人面桃花》第二部《山河入梦》由北京作家出版社与榕树下网站联合出版以后,受到评论界与读者的热切关注。同年,2月5日,在清华大学甲所第三会议室举行了“格非《山河入梦》研讨会”,会上作家、评论家云集,张水舟评论道:“觉得《山河入梦》正好代表了格非现阶段最佳的状态,也就是他希望传诸后世的这么一部有分量的作品”。[1]陈晓明认为格非“写出了五六十年代始终被压抑的另一种可能,多种可能性……他打开了历史另一扇门,给了历史更大的空间。这是对后人,对历史重新书写的一条道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山河入梦》具有他的示范性,它的意义是非常之大的”。[2]这些评论都相当的精确,均触及了《山河入梦》的写作意图,格非听后做了最后的总结:“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有非常明确的当下的针对性,像姚佩佩那样藏在心中,只是我对读者,尤其是艾科所说的‘典型读者’毫无信心。”[3]看来,格非对于写作的信心存在犹疑不决的心态,他不敢确定自己的写作能够找到“典型读者”,也就是《山河入梦》能否成功被人们所接受他自己并不确定,不过,后来格非强调:“读者对《山河入梦》小说本身如何评价我并不介意,我更在乎读者对姚佩佩这个人物是否有误解。这是我用心创作的人物,她的心理变化和对世界的看法同我的内心世界很难分割。”[4]
  由此我们虽然不能说作家格非对于《山河入梦》的成败不是最为关注的,但至少可以说明其对姚佩佩这个角色倾注了比较大的心血,因为这个角色是格非对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来的,所以作品中的姚佩佩就有格非的影子与精神,是他的内在感受在作品中最集中的投射。
  事实上,90年代中后期格非的长篇小说创作走向成熟化,就人物在叙述中的真实地位而言,《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这三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并不一定是男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末、秀米、姚佩佩这些女性反而起到了更为突出的作用。《欲望的旗帜》围绕“欲望”这个词语展开叙述,最终救赎的承担却落在了张末身上。《人面桃花》以秀米的一生来透视历史,那些男人如张季元、谭四们不过是她破碎生命中的过客;《山河入梦》表面上是以谭功达为中心的,但随着叙述的流动,姚佩佩在文本中逐渐压制了谭功达的中心地位,她才是作家“最想表现”的、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人物。为何选取这些女性角色来作为故事的当事人亦或叙述中的行为主角呢?格非对此解释,选取女性作为很重要的人物,是因为在日常经验中,女性往往比男性更纯洁、更勇敢。男孩子相对来说可能更加圆滑,社会经验需要他扮演一种角色,女孩子可能更情感化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女孩子可能更敏感,另外由于男女在文化上形成很大的差异性,导致了女的在社会生活当中遭受到的痛苦、感受到的痛苦可能要更深、更容易被人忽略。[5]
  对此,笔者想要进一步追问的是,在这众多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中,为何唯独姚佩佩能被作家冠以如此之高的评价,且其身世命运不仅能够紧紧地牵着作家格非的内心,甚至能“代表其个人的感情、个人的情感,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呢?[6]可以肯定的是,透过人物,作家表现的是自己内在情感的一种变相、隐逸宣泄,而对于我们读者而言,姚佩佩这一人物形象则是我们理解作家写作意图、作品的意义一个关键点。
  二、阴影中的紫云英
  小说使用倒叙的叙事手法,一开始并没有直接介绍姚佩佩的身世背景,而是将其作为陪同县长谭功达去普济的秘书这样的身份来展开叙述。“一九五六年四月的一天,梅城县县长谭功达乘坐一辆吉普车,行驶在通往普济水库的煤屑公路上”。[7]作家以谭功达的视角来带我们观察姚佩佩,“地图下面,秘书姚佩佩的小腿随着汽车的颠簸,有节奏地磕碰着他的神经”,“他不由得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在谭眼中,她“做起事来细致周到”,只是“说起话来莺莺燕燕,娇娇滴滴”,还常“喜欢在人身上拉拉扯扯,推推搡搡”。在谭功达想加急赶路直接开往水库时,她“笑嘻嘻地抓过谭县长的一只胳膊,摇了摇,嗲声嗲气地”[8]央求他,谭对于姚佩佩是有防御心理的,但面对这样一个一嘴吴侬软语,一身千娇百媚的女孩子,却很难不动心,可以说是又害怕又喜欢。在轿车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里,作家用寥寥数笔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大开大合,直率豪爽的女子。路边店铺前姚与老郭的一番谈话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姚对此时形式的不了解,对普济的不熟悉,以致她与老郭发生了争论。这其中暗藏着她对政治形式的估计不足,甚至不熟悉;同时,她对老郭提供的腌了的柳芽赞不绝口,使老郭反倒以为她在笑话自己,这也说明乡下生活给姚佩佩带来的新鲜感,于是一种体现在姚身上的格格不入的特征在小说一开始就被凸显出来了,这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丫头形象。
  由上观之,这样的一位女性形象仿佛太过平常,格非继而开始叙述姚佩佩的进县委工作的往事,以增加她身上的历史感与人物的厚重感。原来她能够进入县委是源自一次与谭功达的偶遇,在澡堂卖筹子的姚佩佩,人多为患之时,身为工作人员的她脾气暴躁,对人又不太礼貌以致与他人发生争吵,这一切正巧被洗完澡出来的谭功达看见还帮其解了围。过后不久,他在翻阅《唐诗三百首》时,看到“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忽然就想起了姚佩佩,于是在钱大钧的帮助下把姚佩佩带到县委,并安排了工作。一进县委姚佩佩就把谭功达当做父亲,“亚叔”“亚叔”叫个不停。这就遭到同事的暗自窃笑,其中原因是谭功达至今还没有结婚。不禁要问,为什么姚佩佩就这么吸引谭功达的注意呢?而且谭功达为什么使用权力给姚佩佩安排工作,这难道不是滥用权力的表现?这次偶遇可以说就此改变了姚佩佩的成长轨迹,让其活得不再那么辛苦,还很体面,甚至后来还有往省委调的机会。这样的偶遇事件,表面看起来似乎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但对于姚佩佩来说,虽改变了过程,却没能改变苦难、悲剧的结果,因为那并不是她的归属。“天空又高又蓝,一棵孤零零的大楝树矗立在花地中。一看到那蜿蜒起伏的煤渣公路,看到那棵大楝树,我的眼泪马上就流了出来……我知道自己来到了什么地方”。[9]这才是命运安排给她的归宿。也就是说姚佩佩而言,其“女性生命没有过多受制于历史的羁绊,而‘偶然事件、异乎寻常的外来事物、卑微甚至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情形’则可能无意间对其精神命运产生深远影响。”[10]她所经历的偶遇不仅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也从此将她的命运推至历史无意识领域,从而揭示出她受压抑的情感与心灵的真实。   既然格非要表现姚佩佩的苦难意识,那么特殊的时代似乎能够成为她的挣扎背景。“我是一个孤儿,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亲人”[11]。姚佩佩出生于政治问题家庭,父亲在建国初被镇压,母亲自缢身亡,从小要看姑妈的脸色行事。她像一棵苦楝树一样孤零零地生存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这样的家庭在那个时代是落后的,是遭到大家摒弃的,因而,姚佩佩的真实姓名“姚佩菊”也要隐逸,为何改名?一方面,佩戴菊花,隐喻死亡。另一方面,改名也可能是对其痛苦记忆的遮蔽,然而深层的原因,笔者推测这可能是姚对自己家族的一种落寞而无力的救赎。个人命运受到时代的冲击,在姚佩佩的内心形成了巨大的创伤,但这种创伤并没有结束,她只要一挣脱下层的贫苦生活来到体面的县委,接踵不断的暴力就会使她的受到创伤。她的人生轨迹也就成为创伤累加的过程:她在县委工作并不顺利,几乎每次考评都排末尾;她深爱着谭功达,但这个迟钝的中年男人一再与她失之交臂;她唯一可以说上话的女友是汤碧云,但正是汤碧云狠下心出卖了她,将其带到了逃亡的边上;她被金秘书长强暴后复仇成功,但因此而成了被通缉的杀人犯。直到达到死亡终点后才能得以解脱。然而也正是这些种种的不顺与压抑,才促使她梦想去寻求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隐居,“她要把小岛的每个角落全都种上紫云英”,“隐姓埋名的过一辈子”。[12]这样的想象充分体现出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甚至于被人看成异类的姚佩佩对现实的不满。也可以说是姚佩佩在试图对自我进行理想层面的救赎。当然,也正是这种抵触与不满,慢慢将其导向了逃亡之路,不过逃亡尚需要一个借口。所以,接下来,作者将情节设置为进入圈套的姚在被金玉下了迷药发生了关系后,展示出强有力的自尊心和勇气杀死了金玉,且并没有失去理智,反而去找了一直爱她的小王帮忙,并且开始逃亡了很多地方也没有被警察所逮捕。在逃亡的过程中,她不惧艰苦,忍受饥饿,对抗死亡,完成了对生命形式的完美演绎。
  在《山河入梦》中,格非并没有将姚佩佩作为谭功达那样的主要人物来写,而是将姚佩佩写成主要人物旁边的人物。不过,姚佩佩的命运改变却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条线索。虽然,这条线索不是娓娓道来,而是采用插叙的方式,服从主要人物的叙述,在必要时刻才来说姚佩佩的家事、个性、生活等方面。但是在作品后半部分,姚佩佩的逃亡路程,格非却花了一番心思,不仅写她的勇敢,与苦难抗争的精神,还详细叙述了在逃亡过程中她一封封寄给谭功达的信,信的内容很多时候像是一封情书,也就是说,姚佩佩在与苦难、罪恶中挣扎之时,也不忘对人类纯洁的爱情进行执着追求,充分展现了其坚韧、顽强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作家戏剧性地将姚毫无意识的逃亡之路写成是绕着高邮湖转了一个大圆圈,似乎是冥冥之中有谁在引導,她逃亡的路线最终被指回了梅城,那里有她的爱,她的耻辱,她依旧逃不脱被送上刑场的命运。
  姚佩佩在紫云英的阴影中许愿,数到十下,那片阴影从苦楝树上移走,可是那片可怜的紫色花朵,仿佛就是姚佩佩,永远都活在阳光下的阴影中。
  三 “边缘人物”的光彩人生
  以上我们切入到文本内部,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对姚佩佩的性格特征,身世背景,成长轨迹以及个人命运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再次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格非在其90年代中后期创作的几部长篇小说中,叙述中的行为主角无一例外都是女性,那么姚佩佩这个人物的特殊意义何在,又何以成为能够“代表其个人的感情、个人的情感,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的角色呢?[13]以下,笔者将选取“江南三部曲”中的开篇之作《人面桃花》,结合作家的身世与经历,将主人公秀米与《山河入梦》中的姚佩佩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姚佩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殊意义。
  就身世而言,《人面桃花》的故事时间被选定在清末民初,主人公陆秀米自祖上继承了一百八十多亩地,父亲是传统的知识分子型官员,只不过在仕途中受人排挤后辞官还乡了。虽后来命运坎坷,但她自幼过着锦衣玉食的无忧生活,长相出众,至少曾拥有过单纯梦幻,轻快活泼的少女时代。
  而相比之下,姚佩佩的身世则要苦难得多。五六十年代资产阶级家庭出生的姚佩佩,自小失去父母,众叛亲离,最后被远在小县城的姑妈收养,却一直被当作负担遭到嫌厌,得不到任何怜惜与呵护。姑妈用最难听的话骂她的母亲,以此打击她的尊严;姑妈势利小气,喜怒无常,而姑父同样委琐,总是受困于“寡人之疾”,使她能得到的来自世界的善意与爱近乎于零,内心一片荒原。因此,她本能地远离政治,害怕权势人物,怕受到关注,以为如此一来,即便孤独,也能安全、平静地活下去。
  由此便不难理解作家格非跟姚之间“那种深切的关联”。[14]《格非传略》中记述,格非的祖父当时因为政治问题而坐监,这种阶级成分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着少年时代的格非,[15]格非自己也曾说过:她(姚佩佩)有很多从小的经历跟我是一样的,写的时候特别容易感同身受。在童年被迫过早地了解到社会的真相,在没有做好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进入成人的世界,你会被迫思考家庭、成分、历史问题,变得一惊一乍,随时随地考虑你是不是安全、自在,考虑你跟社会的关系,也有很多的屈辱。[16]
  其次,就精神命运而言,作为一个自幼过着锦衣玉食的无忧生活,长相出众的世家女子,秀米完全可以觅得一位门当户对的世家公子,继续过着闲适安逸的生活,享尽富足后以寿终正寝获得晚辈年年岁岁的祭奠。然而,这个广袤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社会的结构是怎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尤其是作为一个乡村大户人家的小姐,又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些最简单的道理和最基本的知识,却一直困扰着她。秀米前十几岁没有出过家门,一直生活在一个封闭式的乡村里面。她的眼睛看到,她实际接触到的人,所有的,都是天外透出的一点亮光,她抓住这个亮光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比如后面她去日本,去各种各样的地方。可以说,陆秀米的命运和成长是在她自己的一种主观的哪怕是朦胧的判断所主导下的。
  而姚佩佩更多的是偏向于内向的生活,“我在这个人物里面融入了自己对世界的态度——疑问和绝望。她一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守着脆弱的自我,身上有一种强烈内省的东西,她不是混沌不清的,而是无可奈何。”[17]格非这样说道。我们发现,作者与女主人公之间不仅有着外在生活自传上的同一性,而且还有内在精神自传上的相似性。   秀米后来经历了父亲的失踪、与母亲的情人相爱、爱人惨死,出嫁路上遭遇劫匪,惨遭强暴,还有后来莫名其妙的嫁了人却又卷入革命者的计划,丧子、被捕入狱……这一系列的遭遇,命运发生了极大的转折,姚佩佩的经历也同样曲折不堪,但是面对命运的转折,不同于秀米身上始终带有的个人情感化的冲动,姚佩佩选择把所有的愤怒,所有的悲伤都埋在心里,她的心很脆弱,却有着“深藏不露的骄傲和矜持”,然而,在猙狞的现实社会中,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在环境恶劣的地方谋生,到澡堂子里卖筹子,到旧时妓院集中的地方当低档旅馆的清洁工,以梦想来支撑自己顽强地活下去。尽管始终孤立无援,处于黑暗,却也从未放弃过对光明的追寻。有评论者认为,姚佩佩这一形象的独特性在于她体现了格非对“少数话语”的关注,与权威话语不同,少数话语关心的是处于弱势力量的“少数”如何能从边缘发出自己独立、反抗的声音。笔者认为,以姚佩佩为代表的“少数话语”虽然无法凭借一己之力与整个时代抗衡,但它却代表了一种浪漫的自由主义理想。特别是当谭功达心中的共产主义乌托邦理想破灭后,以姚佩佩的自由主义理想信念更显得弥足珍贵。简单来说,就是姚佩佩虽站在边缘,不是中心,但是也应该活出自己的光彩人生。
  无论是姚的困难身世与作者自身的经历不谋而合,还是她在面对苦难时所生发出那种顽强和不懈的生命力,以及她身上所具有的浪漫的自由主义信念,都使得这个人物产生一种无法阻挡的魅力,成为作家和读者们眼中“打动人心”的女性形象。
  注释:
  [1]王中忱,莫言,陈晓明等.格非《山河入梦》研讨会[J].渤海大学学报, 2007(4):31.
  [2]王中忱,莫言,陈晓明等.格非《山河入梦》研讨会[J].渤海大学学报, 2007(4):32.
  [3]王中忱,莫言,陈晓明等.格非《山河入梦》研讨会[J].渤海大学学报, 2007(4):37.
  [4]王中忱,莫言,陈晓明等.格非《山河入梦》研讨会[J].渤海大学学报, 2007(4):37.
  [5]格非.内心足够节制,外物便不能惊扰[N].人物周刊:http://www.buyvnoble.com/topic/13172.html.
  [6]格非.这个社会不能承受漂亮文字[N].南方都市报: http://book.ifeng.com/shuxun/detail_2012_01/27/12155495_1.shtml.
  [7]格非.山河入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
  [8]格非.山河入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3,6.
  [9]格非.山河入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366.
  [10]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06.
  [11]格非.山河入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3,320.
  [12]格非.山河入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3,184.
  [13]格非.这个社会不能承受漂亮文字[N].南方都市报: http://book.ifeng.com/shuxun/detail_2012_01/27/12155495_1.shtml.
  [14]格非,王小王.用文学的方式记录人类的心灵史——与格非谈他的长篇新作《山河入梦》[J].《作家》,2007(2).
  [15]格非,任赟.《格非传略》[J].《当代作家评论》,2005(4).
  [16]格非.以业余状态写作[N].长江日报:http://wenhua.cjn.cn/jctj/201211/t2153669.html.
  [17]格非:柔弱的人支撑高贵的理想.来自格非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593eb0100tpz9.html
  参考文献:
  [1]王中忱,莫言,陈晓明等.格非《山河入梦》研讨会[J].渤海大学学报,2007(4).
  [2]格非.内心足够节制,外物便不能惊扰[N].人物周刊:http://www.buyvnoble.com/topic/13172.html.
  [3]格非.这个社会不能承受漂亮文字[N].南方都市报: http://book.ifeng.com/shuxun/detail_2012_01/27/12155495_1.shtml.
  [4]格非.山河入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5]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格非,王小王.用文学的方式记录人类的心灵史——与格非谈他的长篇新作《山河入梦》[J].《作家》,2007(2).
  [7]格非,任赟.格非传略[J].《当代作家评论》,2005(4).
  [8]格非.以业余状态写作[N].长江日报:http://wenhua.cjn.cn/jctj/201211/t2153669.html.
  [9]格非.好的小说一定是对传统的回应[N].中华读书报,光明网,2007.http://www.gmw.cn/01ds/2007-02/14/content_553410.html.
  [10]李敏.论格非小说的创伤主题[J].当代作家评论,2014(4).
  [11]格非.人面桃花[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12]格非.春尽江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13]北岛.波动[M].Oxford: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
  [14]孙谦.偶遇·蜕变·爱情——解读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女性生命话语 [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李铁的中篇小说《护林员的女人》出发,以主人公李慧珍为中心,分析故事中的人物,通过分析李慧珍执着地守护锦湖边那片林子这种既令人不解又令人赞叹的行为,阐释了在滚滚向前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个人对精神的守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护林员的女人》;时代发展;精神守护;矛盾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 
摘 要: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的形象标准是弗吉尼亚·沃尔夫提出的“家中天使”。她们善良、纯洁、忠诚并且以家庭为重心。在文学创作中时常出现一些与传统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迥异的女性人物颠覆了“家中天使”的形象。例如《简爱》中的柏莎· 梅恩和《奥德利夫人的秘密》中的露西被赋予疯癫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向传统的男权社会观念制度提出了反抗。她们的疯癫并非是一种绝对的病理现象,而理性的疯癫,是对男权社会的不公
摘 要:雪漠于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大漠祭》,以生活在西部沙漠边缘的农民“老顺”一家一年的生活遭遇为主线,展示了西部地区农民生活的无奈和西部沙漠的闭塞。小说无论是在价值追求还是语言运用上都与西部现实情况息息相关,显示出了西部的原生态生活以及西部精神的现实写照  关键词:雪漠;《大漠祭》;西部现实  作者简介:高娜(1992.2-),女,辽宁铁岭调兵山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摘 要:《孤独者》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表面上是魏连殳,实际上是魏连殳和申飞——也就是“我”的集合体,有人说这个集合体便是鲁迅本人,并且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个说法。但在我看来,这个集合体固然有鲁迅本人的影子,却更可以看作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部分缩影。而仔细想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将会或已经走上了魏连殳的道路,只不过这过程与结果并不似魏连殳那般显眼而已。  关键词:《孤独者》;魏连殳;矛盾  作者简介;胡丛欢(1
摘 要:剪纸作为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剪纸也是民间艺术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开端,学习者包括从事剪纸业的民间艺人、剪纸协会、学生、业余爱好者等,在学习过程中喜忧参半。本文以个人学习剪纸为例,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给剪纸爱好初学者提供一些借鉴经验,轻松学习剪纸。  关键词:学习剪纸;遇到问题;解决方法  作者简介:张彩丽(1992.1-),女,河北邯郸人,天
摘 要:词按其风格,大体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秦观和李清照虽都为婉约派正宗,但在写作手法、创作风格、抒情方式、意象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探讨他们婉约词风的同中之异是文章的重点。  关键词:婉约词;秦观;李清照;比较  作者简介:赵阳,女,汉族,河南许昌人,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唐宋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1  印象中《恐怖直播》看过三遍。2013年是韩国电影口碑爆棚的一年,《七号房的礼物》、《隐秘而伟大》、《恐怖直播》一起作为电影杂志的赠品日历印在粗糙劣质的硬纸片上;2014年在点播影院为朋友庆生又看了一次;2015年年尾以功利之眼观看第三遍。好像每一次我都是不情不愿的样子,仔细想想许是种缘分,一
我拥有,我快乐  如果我拥有无数的朋友,我会是幸福的。她们是无数盏明灯,为黑暗中的我照亮前方的道路;她们是无数双援手,给处在困难中的我无私温暖的帮助;她们是那数声轻轻的、真诚的问候,给予遭受挫折的我以安慰与鼓励;她们在我喜悦时与我同乐,并将快乐传递给四周……可是,我没有数不清的朋友!  如果我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我会是幸运的。那珠穆朗玛峰上会有我的身影响,那巴黎埃菲尔铁塔上将留下我的脚印;天上的鸟
摘 要:赖斯认为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批评标准。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类型,其歌词翻译标准也具有特殊性。本文以歌曲《菊花台》的英译本为例,对歌词翻译批评标准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翻译类型学;歌词翻译;翻译批评标准  作者简介:刘瑞(1992.1-),女,山西长治人,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屏”的?科技的进步加速了人们通往“屏奴”的道路。本文旨在通过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经历及人生智慧对现代人被“屏”俘虏的生活方式的启发,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瓦尔登湖”。  关键词:“屏奴”;瓦尔登湖;生活方式;启发  作者简介:李春霞(1992.3-),汉族,安徽宣城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