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电网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也得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所以在当前各电力企业中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本文对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管理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能 计量 自动化 管理 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M9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238-01
1.电能计量的方式
电能计量时,有一定的计量基准和量值传递。量值传递是将企业所用的计量仪器和上一级的标准比较,若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就可以作为企业的计量标准。最主要的计量方式有以下几种:
1)传统方式。比较原始的计量方式是人工操作的方式。它由专门的电能计量人员对每户的电表进行人工抄表,然后再计算相应的电费,最后由专人收取电费。这种计量方式已基本淘汰。2)智能电表系统。为了减少电能计量人员的工作量,准确分析电能的供应情况,开发了智能电表计量系统,它能将用户的用电情况以及用电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监控、记账等,并能准确观测到某一地区的整体用电情况。智能电表还能准确计算各个用户所需缴纳的电费,但需电力用户自己去缴纳电费。3)智能抄表系统。针对上面两种电能计量中出现的弊端,设计出一种比较先进的电能计量方法:智能抄表系统,它是目前电能计量中最常用的方法。它的发展主要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力系统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保证了电力网、通信网、播网三网合一。对电力经营者来说,这样管理更加方便;对消费者来说,方便了他们缴纳电费。
2.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2.1 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
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为其核心,在传统负荷管理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可以通用户用电进行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在线监测用户用电的情况,在对用户用电负荷管理上则通过管理终端来实现,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电网运行的负载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控制工业用电的方式来确保用电高峰期内居民的正常用电需求,这主要是通过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的监控设施来实现的,监测高峰期内超负荷情况的发生,及时通知大用户对工业用电量进行降低,对于不配合的大用户可以采取远程断电来确保用电的稳定性。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有效的强化了用电监测,同时也对整个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地网电能量计量遥测系统
电网的正常运行,需要由众多变电站作为支撑,而众多的变电站所选择使用的电能表则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多来源于不同的生产厂家,这就需要变电站在进行遥测系统选择时,需要具有较多抄表通道终端,同时还要确保所选择的终端能够对多个电能表数据进行采集。所以可以采用专门的太网专线,这样可以有效的确保主站与变电站之间通信的良好性。遥测系统通过对网络、数据库、存储、实时接口等多种技术的应用,还具有能够采集、加工、计算和存储各变电站的计量和考核信息的功能,确保了电网电能量管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而且可以为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组成电能量计量的遥测系统主要部分包括:主站系统、在发电厂和变电站安装的电能计量装置、供电电源、传输通道和采集终端装置等。遥测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监测相关计量运行基本的情况和统计负荷的情况,在检测和统计的基础上,还应进行主网线路损耗分析和电量编制报表的工作等。厂站的电能量采集终端的主要功能包括:采集电能表的表码、采集功率因数、电压、电流和功率等瞬时量,以及月冻结电量数据,每次采集时间的间隔一般情况来说为0.5~1h。
3.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管理上的应用效果
3.1 线损管理
线损率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供电企业的经济情况,是供电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将范围覆盖到各级电压等级计量点,这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所以可能通過对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降低线损。
在传统线损的“四分”相关管理工作中,其主要的体系为周期性抄表核算,这种传统体系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工作量较大、统计结果不够准确和实效性较差等,这些问题都对线损管理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电力企业应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加强技术创新的力度,在线损的“四分”管理中,积极的探索并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应将营配的一体化为基础,对线损的“四分”管理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开发,进而实现线损的计算公式自动生成和线损动态建模。其次,随着配电网GIS系统的更新,电力企业建立了一个由线到变、由变到户关系的维护机智,并在环网的供电下,妥善解决了关于计算10kV线路分线线损这个难题。利用电能计量的自动化技术对其周期进行了压缩,将月度的分析转化为日分析,实施系统和人工同时实现报表,进行比对,消除差错,持续改进。①利用系统自动采集厂站各条线路计量电能表、专变用户计费总表、居民小区用户电能表、公变台区总表月冻结表码,确保数据完整、正确;②通过营销接口将营销系统新增、变更用户及计量装置资料传向计量自动化系统,确保用户及计量装置资料实时性、准确性和唯一性。通过接口将变更的线变户资料传向计量自动化系统确保线-变和变-户关系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唯一性。以上两点有效保证,自动生成各类线损报表,实现主网和配网损耗的自动正确统计。进而全面的提高了时间维度和管理维度上线损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3.2 实现电力企业跨系统高效作业并给予了业务支持。
电能计量的自动化技术结合了局内的其他技术,进而实现了电力企业跨系统高效作业及业务支持。电费结算时,电能计量的自动化技术在营销系统中,导入了远程抄表的现代化科技手段,用系统抄表来替代了传统人工抄表。在用电检查系统里,实现异常的用电事件自动的触发,并自动生成工单,且对完成期限进行了限制行为,进而将传统发现用电异常的人工模式转变成用电检查自动监控模式。在客户停电管理系统里,导入错峰的负荷及用户停电的实践,进而可以自动采集客户停电事件,并提供了较为可靠、高效的技术支持。电能计量的自动化技术通过远程遥控功能,并结合了电量实时采集的功能,从而实现了在电能预购方面的管理。此外,还将功率因数、负荷曲线和客户电量等数据,通过网上的营业厅来发布,使得电力企业的客户能够准确、及时地掌握自己用电的情况。在配网的自动化技术下,导入了电能计量的自动化终端遥信的数据,大大减少了相关遥点建设,进而减少了投资成本,达到了电力企业降耗节能的目的,最终实现了电力企业跨系统高效作业的形成,并给予了其业务支持。
3.3 提升了有序用电工作水平。
在传统的错峰管理中,主要是通过现场人工巡查的方式来完成的,可见传统的错峰管理具有较大的工作量,且还无法实时地对用户自觉的错峰情况进行监察。电能计量的自动化技术能够通过系统实现对用户错峰情况的在线监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现场相关工作量,进而确保用户自觉的错峰率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错峰管理监督考核,并合理使用错峰效果分析功能,对各个基层的部门和单位对错峰用电的执行情况每日都进行一次通报,并对其考核的情况实施每月都公布一次。在年终时候,电力企业可以根据整体实施情况,来对基层部门和单位的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比较,并给予相应奖罚,进而形成健全的一个考核机制,提升有序用电工作水平。
4.结语
由于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我国起步时间还较短,在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还需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合理对系统进行应用,以便于能够更快的推进电网管理自动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苏毅明.智能化电力营销与配网管理系统的研究[J].陕西电力,2009,37(12).
[2] 黄雄伟.应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减少线损率波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3] 周剑.计量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5).
[关键词]电能 计量 自动化 管理 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M9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238-01
1.电能计量的方式
电能计量时,有一定的计量基准和量值传递。量值传递是将企业所用的计量仪器和上一级的标准比较,若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就可以作为企业的计量标准。最主要的计量方式有以下几种:
1)传统方式。比较原始的计量方式是人工操作的方式。它由专门的电能计量人员对每户的电表进行人工抄表,然后再计算相应的电费,最后由专人收取电费。这种计量方式已基本淘汰。2)智能电表系统。为了减少电能计量人员的工作量,准确分析电能的供应情况,开发了智能电表计量系统,它能将用户的用电情况以及用电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监控、记账等,并能准确观测到某一地区的整体用电情况。智能电表还能准确计算各个用户所需缴纳的电费,但需电力用户自己去缴纳电费。3)智能抄表系统。针对上面两种电能计量中出现的弊端,设计出一种比较先进的电能计量方法:智能抄表系统,它是目前电能计量中最常用的方法。它的发展主要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力系统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保证了电力网、通信网、播网三网合一。对电力经营者来说,这样管理更加方便;对消费者来说,方便了他们缴纳电费。
2.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2.1 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
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为其核心,在传统负荷管理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可以通用户用电进行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在线监测用户用电的情况,在对用户用电负荷管理上则通过管理终端来实现,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电网运行的负载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控制工业用电的方式来确保用电高峰期内居民的正常用电需求,这主要是通过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的监控设施来实现的,监测高峰期内超负荷情况的发生,及时通知大用户对工业用电量进行降低,对于不配合的大用户可以采取远程断电来确保用电的稳定性。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有效的强化了用电监测,同时也对整个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地网电能量计量遥测系统
电网的正常运行,需要由众多变电站作为支撑,而众多的变电站所选择使用的电能表则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多来源于不同的生产厂家,这就需要变电站在进行遥测系统选择时,需要具有较多抄表通道终端,同时还要确保所选择的终端能够对多个电能表数据进行采集。所以可以采用专门的太网专线,这样可以有效的确保主站与变电站之间通信的良好性。遥测系统通过对网络、数据库、存储、实时接口等多种技术的应用,还具有能够采集、加工、计算和存储各变电站的计量和考核信息的功能,确保了电网电能量管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而且可以为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组成电能量计量的遥测系统主要部分包括:主站系统、在发电厂和变电站安装的电能计量装置、供电电源、传输通道和采集终端装置等。遥测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监测相关计量运行基本的情况和统计负荷的情况,在检测和统计的基础上,还应进行主网线路损耗分析和电量编制报表的工作等。厂站的电能量采集终端的主要功能包括:采集电能表的表码、采集功率因数、电压、电流和功率等瞬时量,以及月冻结电量数据,每次采集时间的间隔一般情况来说为0.5~1h。
3.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管理上的应用效果
3.1 线损管理
线损率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供电企业的经济情况,是供电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将范围覆盖到各级电压等级计量点,这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所以可能通過对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降低线损。
在传统线损的“四分”相关管理工作中,其主要的体系为周期性抄表核算,这种传统体系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工作量较大、统计结果不够准确和实效性较差等,这些问题都对线损管理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电力企业应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加强技术创新的力度,在线损的“四分”管理中,积极的探索并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应将营配的一体化为基础,对线损的“四分”管理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开发,进而实现线损的计算公式自动生成和线损动态建模。其次,随着配电网GIS系统的更新,电力企业建立了一个由线到变、由变到户关系的维护机智,并在环网的供电下,妥善解决了关于计算10kV线路分线线损这个难题。利用电能计量的自动化技术对其周期进行了压缩,将月度的分析转化为日分析,实施系统和人工同时实现报表,进行比对,消除差错,持续改进。①利用系统自动采集厂站各条线路计量电能表、专变用户计费总表、居民小区用户电能表、公变台区总表月冻结表码,确保数据完整、正确;②通过营销接口将营销系统新增、变更用户及计量装置资料传向计量自动化系统,确保用户及计量装置资料实时性、准确性和唯一性。通过接口将变更的线变户资料传向计量自动化系统确保线-变和变-户关系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唯一性。以上两点有效保证,自动生成各类线损报表,实现主网和配网损耗的自动正确统计。进而全面的提高了时间维度和管理维度上线损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3.2 实现电力企业跨系统高效作业并给予了业务支持。
电能计量的自动化技术结合了局内的其他技术,进而实现了电力企业跨系统高效作业及业务支持。电费结算时,电能计量的自动化技术在营销系统中,导入了远程抄表的现代化科技手段,用系统抄表来替代了传统人工抄表。在用电检查系统里,实现异常的用电事件自动的触发,并自动生成工单,且对完成期限进行了限制行为,进而将传统发现用电异常的人工模式转变成用电检查自动监控模式。在客户停电管理系统里,导入错峰的负荷及用户停电的实践,进而可以自动采集客户停电事件,并提供了较为可靠、高效的技术支持。电能计量的自动化技术通过远程遥控功能,并结合了电量实时采集的功能,从而实现了在电能预购方面的管理。此外,还将功率因数、负荷曲线和客户电量等数据,通过网上的营业厅来发布,使得电力企业的客户能够准确、及时地掌握自己用电的情况。在配网的自动化技术下,导入了电能计量的自动化终端遥信的数据,大大减少了相关遥点建设,进而减少了投资成本,达到了电力企业降耗节能的目的,最终实现了电力企业跨系统高效作业的形成,并给予了其业务支持。
3.3 提升了有序用电工作水平。
在传统的错峰管理中,主要是通过现场人工巡查的方式来完成的,可见传统的错峰管理具有较大的工作量,且还无法实时地对用户自觉的错峰情况进行监察。电能计量的自动化技术能够通过系统实现对用户错峰情况的在线监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现场相关工作量,进而确保用户自觉的错峰率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错峰管理监督考核,并合理使用错峰效果分析功能,对各个基层的部门和单位对错峰用电的执行情况每日都进行一次通报,并对其考核的情况实施每月都公布一次。在年终时候,电力企业可以根据整体实施情况,来对基层部门和单位的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比较,并给予相应奖罚,进而形成健全的一个考核机制,提升有序用电工作水平。
4.结语
由于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我国起步时间还较短,在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还需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合理对系统进行应用,以便于能够更快的推进电网管理自动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苏毅明.智能化电力营销与配网管理系统的研究[J].陕西电力,2009,37(12).
[2] 黄雄伟.应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减少线损率波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3] 周剑.计量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