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应坚持整体性原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fcumt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翻译是从原文语篇理解到译文语篇再现的整体过程。译文是在对原文语篇的内容及结构、语言主题及风格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基础上,运用和谐的译入语语言形式,遵循整体性原则,对原文语篇的再现。
  关键词: 翻译 原文语篇 译文语篇 整体性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①,是从原文语篇理解到译文语篇再现的整体过程。因为无论是语篇这一客体、还是译者这一主体,均具有整体性。从语篇来说,其主题、风格、背景、结构等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其篇章内容具有内部相关性,内部各语义的体现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就译者来说,其对原文语篇的理解是对其整体内容的理解,译文的再现也是对原文语篇的整体再现。可见,翻译应该是建立在文本整体意义上的语篇的整体转换,寻求的是整体意义的对应。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原文語篇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再将此概念用译文语言表达,使译文语篇和原文语篇一样内容连贯、意义完整、语言流畅、风格统一,从而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领会到同样的思想内容,产生相同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感受。
  整体性原则的运用首先体现在对原文的整体理解。对原作的理解应从整体走向局部。读完原作,应对其有整体认识并理清全文机杼,对它的主题、风格、基调、结构、背景等,有一个总的感受和了解。这样才能投入到原作的内容中去,挖掘它的各种意义、喻义及寓意,在此基础上考察它的遣词方式、造句风格等。这样不仅能深化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同时还能深刻领会作品各种语言技巧的运用。
  限于篇幅,现在仅就文体对从整体上理解语篇的重要性作出说明,因其最能体现语篇风格和基调。我们在翻译时先要对原文文体有清晰的认识,再选用相应的外文进行翻译。现代英文的词源有几种,风味各异:日尔曼语族的古代英语,字短、具体、精悍;拉丁文,字长、抽象、隆重;中古法文,中性、温柔、顺耳。日常口语偏重日尔曼语,书面报告偏重拉丁文。就文学文体来说,因其承载着信息功能、情感功能和审美功能,对语言的要求则不拘一格:或是平实、自然,或是精炼、洒脱,或是瑰丽、秀美。译者要据此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试看下面一例:
  回信,是读信之乐的一大代价。久不回信,屡不回信,接信之乐必然就相对减少,以至于无,这时,友情便暂告中断了,直到有一天在赎罪的心情下,你毅然回起信来。蹉跎了这么久,接信之乐早变成欠信之苦,我便是这么一位累犯的罪人,交游千百,几乎每一位朋友都数得出我的前科来的。
  译文:Answering letters is a heavy price to pay for the enjoyment of reading letters. The 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tardiness or infrequency in answering letters is a corresponding reduction in, and ultimate cessation of, the pleasure of receiving letters, in which case friendship is prematurely broken off, until the day in sack-cloth and ashes you summon up the willow power to put pen to paper again. Through this dilly-dallying the pleasure of receiving letters has turned to the misery of owing letters. I am an old lag in this respect: practically every one of the friends I have made in my comings and goings can recite from my crime sheet.
  本段文字选自余光中的短文《尺素寸心》。余光中文章词汇丰富、语言雅俗并用。就本文文体来说,则属于小品文,笔调轻松,以妙语解颐、夸大其词为趣。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也要注意根据原文不同的笔调选用不同词源的字眼。这段话中,“久不回信,屡不回信”为紧凑的四字结构,“毅然”、“蹉跎”、“赎罪”、“累犯”等明显夸张的词语则为自嘲,以造成幽默的效果。所以,译文先是堆砌了许多紧凑而且拉丁根的长字:“consequence”、“infrequency”、“prematurely”等故意装文绉绉。但又不能一味唱高调,否则显不出原文的轻松感。于是,译文接着选用了一些俚俗的字眼,如“in sackcloth and ashes”、“dilly-dally”、“old lag”等,显得整个语篇语言形象、节奏调和。②
  整体性原则还表现在对原文意义的整体性理解。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掘其内在的各种意义。译者应尽可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原作文字组合中潜在的思维逻辑,透过各种语言现象,认识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反之,如果从局部去认识整体,不是歪曲原文所含的信息,就是破坏译语的规范,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因为任何语言的语义内容都与特定的环境分不开,它必须包含所指意义、语法意义之外的,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出现的词或句子乃至整个话语的特殊含义,即情感意义。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脱离了整体,那么这些意义或许根本就不存在。举以下例子进行说明:
  If beauty means something, yet we must not seek to interpret the meaning. If we glimpse the unutterable, it is unwise to try to utter it, nor should we seek to invest with significance that which we cannot grasp. Beauty in terms of our human meanings is meaningless.
  译文1
  如果美具有某种意义的话,那我们切不可去阐明它。如果我们看到不可言传的东西而硬要把它说出来,这是不明智的,我们也不应该给我们所不了解的东西寻找一个意义。用人类的语言来解释美,美就成为毫无意义的了。
  译文2
  如果美即是美,那我们大可不必去阐释美为何物。只可意会的东西,我们既不应试着去言传,也不该牵强附会。美之所以妙,妙就妙在其不可言传。
  本段话的核心词语是“meaningless”,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就不能准确把握本段话的思想,最终“译犹未译”。而要把握“meaningless”的含义,就要对全文进行通观。原文的第一句话“If beauty means something”,指明了美是具有意义的;而从行文来看,“not seek to interpret the meaning”, “the unutterable”, “we cannot grasp”等都明显暗示美是“不可言传”、“我们不能理解的东西”。由此可知,“meaningless”指的不是 “没有意义”,而是“有意义,不过我们不能领会并去言传”。③
  可见,只有注意原文的整体篇章结构,仔细解读各种语义符号,才能做到一字不落,得到全文的精要,用得体的语言向读者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信息和风格。同时也必须看到,整体与局部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通过整体认识局部,而对局部的理解有助于更充分地认识整体。这充分体现了低层次的语言解析与高层次的理解推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既要有字斟句酌的推敲精神,也不能拘泥于一词一字的得失。
  以上说的是运用整体性原则对原文进行理解,而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也要运用整体性原则对原文进行整体再现。因为原文是脉络连贯的有机整体,所以译者在分析促成原文连贯的各种因素、把握语义脉络后,还要选择适当的衔接手段再现原文的连贯性。这样,译者和原作者的语言意识和语言策略才能保持一致。作者常常利用衔接手段,例如同义、反义、复指等特定的结构形式来实现语篇的连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语篇中的语义联系并没有特殊的形式标志,这就要求译者通过选择语义、调整表述角度来控制语篇的连贯性。例如下面一例:
  We,on the other hand,with so many choices and such pressure to succeed in every area,have turned happiness into one more thing we “gotta have”.
  譯文:而我们面对这如此众多的选择,事事力求成功,所以就把幸福看作是“必须实现”的又一个目标。
  原文中“such pressure in succeed in every area”的字面翻译是“在各方面都获得成功这样的压力”。但这样铺排前置定语“翻译腔”过重,且前半句“众多”和“各方面”呼应不自然。为了保持译文连贯,译者调整了表述角度,用“力求”涵盖“压力”这层意思,因为读者通过推理可知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原文信息的传达不会受影响。而“事事”和“众多”呼应,增强了语句的粘合力。④
  总而言之,译者要运用整体性原则对原文进行理解、把握和再现。语篇的整体衔接与连贯体现在语法、词汇、语音、语体等各个层面上。翻译首先要想到原文各种意义的转换,考虑语义的完整性及其情感内容、背景思想、文体风格,深入到语言的深层含义,把握原文的意境和神韵。然后是语言形式的对等。译者要尽量传递原文信息的语言形式,同时考虑译入语语言形式的和谐,力求选择在语气、语体最接近原文且语言通顺自然的译文。
  
  注释:
  ①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年9月第1版,绪论.
  ②David E,Pollard.尺素寸心导读[J].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73-74.
  ③冯国华.语境通观,随便适会——在具体语境中把握词义[J].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78-79.
  ④徐莉娜.译后语: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J].中国翻译,2001年第4期,77-79.
  
  参考文献:
  [1]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年9月第1版.
  [2]David E, Pollard.尺素寸心导读[J].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
  [3]冯国华.语境通观,随便适会——在具体语境中把握词义[J].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
  [4]徐莉娜.译后语: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J].中国翻译,2001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翻译科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卡特福德、奈达、威尔斯的理论,对该学派的主流思想作了归纳。指出了三人在理论上的相同点、不同点及互为补充之处,最后对这一流派的贡献及缺陷作了简要评析。  关键词: 翻译科学派 卡特福德 奈达 威尔斯 评析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林立,各派不同的翻译思想呈现出既相互对立又多元互补的特征,即使是同一流派的翻译理论家,其观点也不尽相同,这也使翻译理论研究空前
会议
摘要: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和翻译家。他的翻译理论和思想在我国翻译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译者伦理观、翻译动机论、翻译创作论三个方面对他的译学思想进行探析,认为郭沫若的译学思想在继承前人理论精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译者的主体地位和译论依据两方面。  关键词:郭沫若 翻译思想 创作论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笔名沫若,四川
摘要: 异化和归化作为两种翻译方法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中国历史上翻译方法的动态发展,及文化融合潮流来分析, 认为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内容和读者群体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翻译促进文化交流这一根本目的。归化与异化的方法应该是相互存在,相互补充,和谐发展的。  关键词: 异化 归化 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翻译则成为引进异域文化、传播本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摘要: 本文初步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起源,其对传统翻译理论的解构与重建,对译者风格的影响及对翻译理论的贡献,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许多传统翻译观念的合理性,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解构与重建 译者风格    1.引言    西方的女权主义、女性主义最初始于19世纪的美国女权运动,这场政治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争取男女在法律、教育、就业、婚姻、参政等方面平等的权利。在半个多世纪的时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是一种新型制造技术,它采用材料累加法制造样件。目前,以激光为光源的快速成型机价格均很昂贵,致使模型加工成本比较高,该文提出了一种用远紫外汞氙灯作光源的光纤
期刊
分层处理速度对于快速原型制造的整体交率有重要影响。该文分析了影响分层逸度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若干基于三角形面片特征的加快分层速度的措施和算法,在WINDOWS下开发了基于三角形特征
确定了快速光固化树脂预聚体的合成条件,制备了激光快速成型用光固化树脂,对其在快速成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树脂进行了性能评价。
该文对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技术及Dualform工艺作以简要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各自的特点,优越性,适用范围及事后可能产生的巨大效益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