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发展速度的加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行高校预算管理模式亟待改进。本文通过分析现今省属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几个方面完善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发挥更大的效用。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02
高校预算是指高等院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高等院校必须在年度开始前编制预算,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高校预算管理是指以预算为手段对高校内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更有效的组织和协调高校的办学活動,完成既定的办学目标。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是学校配置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是学校进行各项财务工作的前提和依据。
近年来省内高校发展速度加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持续提升,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特点。财政改革力度加大,高校资金自主调度越来越困难。这些新的变化使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繁重、复杂和综合,对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是有限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一、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根据高校财务制度都制定有自己的一套财务运行机制,但还是有很多高校没有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与计划管理相比,预算管理更具有细化、具体的特点,它是高校办学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实施影响着全体教职工的经济行为。现今高校大多对预算实行依附型管理模式。各高校预算的制定依据 、编制原则和方法 、预算构建体系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依附性,无法体现各个高校在管理方面的特性和差异,没能将预算管理与事业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 “上报预算"只能体现出对政府财政资金分配的管理,而对高校自身发展的管理所起的作用不大。
(二)高校预算编制方法粗放,缺乏科学性
目前高校的预算编制程序一般是当年11月份由各部门申报下年度的经费预算,交由校财务处统一汇总制表并初步审核,然后报送学校党委会议审批。在编制程序上缺少对各部门上年度资金使用情况的具体分析和预算效绩的评价。高校通常采用经验评估法制定定额标准测算和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并没有对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进行成本核算,编制预算长期延用“基数 增长”的简单估算方法,延续了上年度不合理的开支和不必要的浪费,造成预算经费的不合理分配。
(三)预算控制管理弱化,执行监督不力
传统的高校预算大多重形式、轻实效,财务预算指标在执行中监管不力,对预算执行的制约不强,预算资金缺乏统一的计划和管理,导致实际执行数与预算数存在差异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部门或项目经费预算只下达控制总额,缺乏使用办法或细则,必然导致经费开支缺乏依据,经费使用随意性过大,支出结构欠佳;在高校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先用完预算的钱,不够再申请的心理,导致预算编制数额一再调整,失掉了经费预算本身的约束作用;在年末处理结转时,不区分经费的性质和实际情况实行全部结转政策,增加预算管理操作中相关各方的博弈,影响预算执行的效果。
(四)预算执行缺乏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
许多高校只重视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缺乏规范的预算评价与考核体系,忽视对预算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一方面,某些高校预算考核浮于表面。预算年终考核一般由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执行数与下达数相比较,以超预算和不超预算作为标准简单评判。 另一方面,对高校的预算考核还缺乏相应的配套奖惩措施。对合理开支经费和节约使用经费的部门没有必要的奖励,对违规使用经费和超支预算没有惩罚。年终有些部门为了防止下年度消减预算指标,在年底“突击花钱” 将预算控制数用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难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一)更新预算管理理念,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未来事务的一种管理,规划未来的发展用以指导现在的实践。高校的预算管理首先应该从管理理念上进行更新,促使预算管理从 “依附型”向 “自主型"转变。高校要自主办学,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必须制定与自身长期战略规划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办法。高校应该从战略上将学校的营运与发展目标相结合,做好制度安排,使有限的教育经费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用。高校预算不能仅仅为了迎合上级主管部门的需要,而丧失了其为决策服务的功能。 对于上报的预算,可以作为拓宽教育经费来源的必要手段,日常的预算管理重心应当放在支出预算的合理规划方面。
(二)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是预算管理工作的根基。在当前的预算编制方法中,主要有零基预算、定额法、绩效法和综合预算编制等方法。零基预算,简单的讲就是一切从零开始,不考虑以前发生的经费项目及其金额,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开支内容和标准是否合理,以综合平衡的原则编制预算。高校在预算编制中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不考虑往年预算和支出情况,统筹兼顾,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核心,以学校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为重点,重新安排每一项支出的预算数。零基预算可以增加预算的透明度,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各部门之间争吵的现象可以得到缓解,整个预算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最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使预算内容尽量细化,对预算内容科学分类,使预算项目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高校预算细化使得每个部门的收支项目都能在预算中得到体现,并且明确具体项目责任人和担责部门。
(三)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预算执行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问题,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学校各级领导应树立预算刚性的意识,维护预算的约束性和权威性。第一、规范收支审批程序,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责任制度,明确预算支出项目的范围、内容和限额。第二、学校预算经批准后,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规定程序均不能随意增加预算或者增加预算中没有的支出项目。第三、建立一套上下互通、层层传递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在内部建立起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上通高校决策层,下联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传递与反馈体系。高校下属的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强预算控制管理,以责任预算为目标,根据财务处反馈的信息及时总结分析,落实改进
措施。
(四)落实事后监管考核
高校预算应优化支出结构,建立起以绩效为核心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首先应制定有关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具体制度规范,使绩效评价工作有据可依。其次按照通用指标与专业指标相结合、短效与长效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再者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相挂钩的预算资金分配机制,“奖优、罚劣”,对绩优的部门给予奖励,对绩差的要相应核减下年度预算经费。最后财务预算绩效考评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工作,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离不开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优势,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系统,建立预算基础资料数据库,打造强大的预算信息平台,以便各下属部门对预算进行网络查询和资源共享。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02
高校预算是指高等院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高等院校必须在年度开始前编制预算,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高校预算管理是指以预算为手段对高校内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更有效的组织和协调高校的办学活動,完成既定的办学目标。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是学校配置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是学校进行各项财务工作的前提和依据。
近年来省内高校发展速度加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持续提升,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特点。财政改革力度加大,高校资金自主调度越来越困难。这些新的变化使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繁重、复杂和综合,对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是有限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一、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根据高校财务制度都制定有自己的一套财务运行机制,但还是有很多高校没有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与计划管理相比,预算管理更具有细化、具体的特点,它是高校办学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实施影响着全体教职工的经济行为。现今高校大多对预算实行依附型管理模式。各高校预算的制定依据 、编制原则和方法 、预算构建体系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依附性,无法体现各个高校在管理方面的特性和差异,没能将预算管理与事业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 “上报预算"只能体现出对政府财政资金分配的管理,而对高校自身发展的管理所起的作用不大。
(二)高校预算编制方法粗放,缺乏科学性
目前高校的预算编制程序一般是当年11月份由各部门申报下年度的经费预算,交由校财务处统一汇总制表并初步审核,然后报送学校党委会议审批。在编制程序上缺少对各部门上年度资金使用情况的具体分析和预算效绩的评价。高校通常采用经验评估法制定定额标准测算和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并没有对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进行成本核算,编制预算长期延用“基数 增长”的简单估算方法,延续了上年度不合理的开支和不必要的浪费,造成预算经费的不合理分配。
(三)预算控制管理弱化,执行监督不力
传统的高校预算大多重形式、轻实效,财务预算指标在执行中监管不力,对预算执行的制约不强,预算资金缺乏统一的计划和管理,导致实际执行数与预算数存在差异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部门或项目经费预算只下达控制总额,缺乏使用办法或细则,必然导致经费开支缺乏依据,经费使用随意性过大,支出结构欠佳;在高校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先用完预算的钱,不够再申请的心理,导致预算编制数额一再调整,失掉了经费预算本身的约束作用;在年末处理结转时,不区分经费的性质和实际情况实行全部结转政策,增加预算管理操作中相关各方的博弈,影响预算执行的效果。
(四)预算执行缺乏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
许多高校只重视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缺乏规范的预算评价与考核体系,忽视对预算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一方面,某些高校预算考核浮于表面。预算年终考核一般由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执行数与下达数相比较,以超预算和不超预算作为标准简单评判。 另一方面,对高校的预算考核还缺乏相应的配套奖惩措施。对合理开支经费和节约使用经费的部门没有必要的奖励,对违规使用经费和超支预算没有惩罚。年终有些部门为了防止下年度消减预算指标,在年底“突击花钱” 将预算控制数用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难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一)更新预算管理理念,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未来事务的一种管理,规划未来的发展用以指导现在的实践。高校的预算管理首先应该从管理理念上进行更新,促使预算管理从 “依附型”向 “自主型"转变。高校要自主办学,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必须制定与自身长期战略规划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办法。高校应该从战略上将学校的营运与发展目标相结合,做好制度安排,使有限的教育经费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用。高校预算不能仅仅为了迎合上级主管部门的需要,而丧失了其为决策服务的功能。 对于上报的预算,可以作为拓宽教育经费来源的必要手段,日常的预算管理重心应当放在支出预算的合理规划方面。
(二)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是预算管理工作的根基。在当前的预算编制方法中,主要有零基预算、定额法、绩效法和综合预算编制等方法。零基预算,简单的讲就是一切从零开始,不考虑以前发生的经费项目及其金额,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开支内容和标准是否合理,以综合平衡的原则编制预算。高校在预算编制中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不考虑往年预算和支出情况,统筹兼顾,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核心,以学校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为重点,重新安排每一项支出的预算数。零基预算可以增加预算的透明度,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各部门之间争吵的现象可以得到缓解,整个预算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最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使预算内容尽量细化,对预算内容科学分类,使预算项目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高校预算细化使得每个部门的收支项目都能在预算中得到体现,并且明确具体项目责任人和担责部门。
(三)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预算执行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问题,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学校各级领导应树立预算刚性的意识,维护预算的约束性和权威性。第一、规范收支审批程序,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责任制度,明确预算支出项目的范围、内容和限额。第二、学校预算经批准后,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规定程序均不能随意增加预算或者增加预算中没有的支出项目。第三、建立一套上下互通、层层传递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在内部建立起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上通高校决策层,下联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传递与反馈体系。高校下属的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强预算控制管理,以责任预算为目标,根据财务处反馈的信息及时总结分析,落实改进
措施。
(四)落实事后监管考核
高校预算应优化支出结构,建立起以绩效为核心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首先应制定有关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具体制度规范,使绩效评价工作有据可依。其次按照通用指标与专业指标相结合、短效与长效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再者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相挂钩的预算资金分配机制,“奖优、罚劣”,对绩优的部门给予奖励,对绩差的要相应核减下年度预算经费。最后财务预算绩效考评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工作,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离不开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优势,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系统,建立预算基础资料数据库,打造强大的预算信息平台,以便各下属部门对预算进行网络查询和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