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绘画的形式意味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maho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印象派把“真实”理解为转瞬即逝的视觉印象。而对于什么是视觉感受,何为视觉方式,也随之进行了新的解释。技法开始了真正的革命——围绕光与色展开,于是,传统绘画的种种藩篱被纷纷逾越。艺术表现力的深度被重新崛进,艺术表达的空间被再次拓展,对生活之美的表现实现了“现实性”与“形式意味”的统一,这种“立足现实、充分发展形式作用”的理念赋予现代绘画以无限的艺术发展空间。
  关键词:印象派 光 色彩 瞬间 印象
  在印象派看来,绘画的所谓“真实”就是转瞬即逝的印象。基于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光与色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以新视觉方式为先导,印象派成为了19世纪最富于革命精神的派别。印象派新的艺术手段的选择与使用贯穿了色彩、线条、构图几大层面,使其绘画艺术获得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使得作品的各部分、各要素之间以独特方式组织起来,一方面,它主宰着内容的展现方式,另一方面,它能唤起人们的“意味”感,即审美感情。于是,内容与形式便在艺术的层面上达成了融合与统一。
  一 光——闪动活跃的画面
  文艺复兴以来,形体成为绘画中光色效果描摹的核心,而形体的捕陈又往往取决于画家的取材及画作的思想表达,色彩的运用与光线的设置只是一种从属的手段。在19世纪中叶,实证主义哲学蔚然成风,美术领域也深受影响。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认为科学的证实不能够缺席于对自然及对人生的解释,感觉是获得知识的唯一基础。视知觉、光学、心理学领域中,德国色彩理论家和物理学家谢勒尔及法国色彩学家赫尔曼等的研究成果对绘画技法的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于是,印象派画家将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融汇,开启了光、色交织的实践探索。
  他们认为空间由大量色点构成,它们有不同的色调,所以眼睛看到的是颤动的光色对比,它们相互间不断交融、变幻。因此,画板上调制的颜色无法如光本身那般合成各色光波又保持着充分透明。那么,如何运用颜料和画笔来展现真实的自然呢?他们首先追求对色彩的直接呈现。例如,用细小的笔触展现七色光谱,通过充满变化的小色点的铺排形成对比,将自然光的变化多端充分体现。传统的色调过渡或对比等刻意的手段被排除,不追求空间的深邃和透视效果,线条也不再成为刻画轮廓的主要手段。通过还原自然界光色的本来面貎,使观众通过重新调和画面的细小色点而形成对轮廓及空间的具体认识。如毕沙罗以俯视视角展现的大街,游离不定、跳跃不覊的色点像不守规矩的精灵,遍布各处。
  印象派画家看来,“光”也好,“色”也罢,都是为“物”这个核心而服务的手段,在他们笔下洋溢着整个画面的“光”的交响中,简炼中传出丰满,明洁里透出深幽,超乎其外而成乎其中,成为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的流行,贯彻中边,往复上下。
  二 色彩——生动的绘画语言
  印象派画家非常注意色阶规律,当作画对象被大片亮光所笼罩时,不同的层次将被看作由形成色彩对比的躯体、四肢、面部等构成。这样,画面整体中的局部当保持一定距离观察时既可以形成浮雕效果又往往具备明暗关系的和谐统一,具备一种单纯的整体感。如马奈的作品《奥林匹亚》中,在重色背景衬托下,在黑女佣人和黑猫的过渡下,前景柔软的靠垫、床单和长巾与裸女共同构成明亮的色调。印象派的代表莫奈则更专注于对光色本身的表现。在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异方面,通过光与色的彼此对照提升了光、色在绘画中的独立意义,富于创造性地创设了光色表现的有效途径。其另一幅代表作《吹笛少年》中,画面色彩单纯明快、对比强烈,背景留下了大片空白,画中的男孩成为视觉聚焦的中心,其镶有黄红饰边的小帽、深蓝色的上装、金黄的笛筒、胸前的白色挂带及带有两道深色粗条的红色的长裤间形成色彩的生动对比。
  色彩在造型中的作用也同样是印象派画家们探索的重点。明暗关系被淡化,由此营造的深度也被放弃。他们并不拒绝线条,只是不再使其成为轮廓的边界,而是作为色块的边界来对待。印象派的画作往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面积的光斑与色块的铺陈,在精练的色彩与光线的彼此对照关系中突显轮廓。光色的铺陈粗中有细,强调严谨而明快的效果。如雷诺阿的代表作《包厢》中少妇面部形象的刻画用重色的双目与浅肉色的面容相互对比,而其身上的两道轻轻扫过的黑色条纹在胸前划了两道饱满的圆弧后向四面散去,明暗分明的对比下,其娇嫩的肌肤与黑宝石般的眼睛生动而美丽,其女性的丰满柔美也在抽象而简单的线条之下被勾勒得楚楚动人。
  三 瞬间——新鲜的速写风格
  “形式”的创造是使“世界”升华为“艺术”的关键点,艺术家总是要给自己的创作对象赋予艺术形式,艺术创造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形式创造的过程。形式创造既体现为对创作对象内在内容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艺术手段使之呈现出外在形态。空间是传统绘画表现的一个重点,而时间性则并不突出,画家们往往力求将缺少时间概念的普遍场景进行展现,体现画面的永恒意义。在这一方面,印象派画家却总是力图捕捉一个具象的时间点,在时间的流动中,表现生活中的偶然和瞬间。印象派作品中的真情来自于体验,印象派画家一直坚持户外写生,最初,艺术观相左的传统画家往往讥讽他们的作品为“一种习作”。而印象派大师莫奈则一贯主张对自然的一切描绘都必须“在现场”完成。因为在户外对景写生,日升日落、风动云走、树摇花摆……没有两个相同的瞬间,不存在不变的永恒。写生是对传统技法的颠覆,按部就班的打底、颜色的反复调试、细节的层层铺垫等都无法有效进行。画家们只能忘却慢工出细活的套路,打开敏锐的触觉,迅速地运笔调色,具有简洁明快、单纯疏散的特点,形成了速写式的绘画风格。
  莫奈总是在户外一次性地完成整幅的画作,不重点考虑画面的色彩关系,不再亦步亦驱地逐步构建明暗关系,根据眼睛的直观体验将光与色随机地表现在画面中,以达到忠实地表达瞬间印象的目的。他背弃了传统的暗色底子,直接在白色的画布上展现波光水影,从而使得画面的色调更加明亮,产生更为强烈的飘忽轻快感,光色的震荡效果也更为强烈而突出。又如雷诺阿在他的《糕饼磨房的舞会》中,表现了一次热闹舞会的瞬间场景:舞蹈的人群中遍布着阳光的明亮斑点与驳驳阴影的斑点,在充满跳跃性的色块合鸣中创造出飘忽迷离的景象,令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欢乐、明朗与轻快。仿佛仅仅是由于画框的存在,场景才被硬生生地切下一部分。无论是人群随意的举止和动态还是画面的空间都充满了开放性。这幅作品也成为了印象派绘画技术运用于人物风俗场景的典范之作。   印象派笔下的人物画也如风景画,零乱而疏离的笔触细看之下并无整体感可言,但远看则融汇成真实而美妙的整体。那些人物近看好像在脸上无端涂了许多油彩,似乎五色杂陈,不得章法。拉开距离后,才发现看似无序的粗略笔触恰恰融汇成了大自然中的真实肤色。远近之间的变化使画作韵味无穷,由简而生的“象”对欣赏者具有较强的召唤作用,并为欣赏者与作者在“对话”过程中的“再创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在意境中生成了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因此,印象派绘画中的“疏笔”不同于不得章法的莽撞妄为,也并非精神错乱时的胡作非为,通过简约的笔角与粗犷的豪放表达着自然中蕴藏着的真实之美。
  四 印象——注重整体的效果
  “明察秋毫”或是“领略全局”自艺术诞生时就成为了艺术家们对创作对象进行观察与表现的两种不同方式和手段。前者重细节、重形体、重刻画,后者重整体、重效果、重关系。较早的绘画再现客观,不留余地,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细致入微的刻画被看做功力的深厚,平整精致的画面被当作美感的标准,笔触的细腻无痕被当作自豪的资本。一味的谨小慎微给绘画戴上了沉重的枷锁,16世纪开始,逐渐出现了破除镣铐的质疑。而印象派画家们所追求表现的“瞬间印象”往往是对观察对象的整体把握。他们将自己的“所想”与“所看到的”结合起来作画,他们笔下的“现实”不拘泥于物体的外在形状,是一种体味的、感觉的、超脱的“现实”。虽然是对某时某刻正在发生的或正在呈现的对象的呈现,但又绝不同于纯粹的现实叠加或时空的忠实照搬。
  马奈吸取了日本版画的特点使自己的构图具有和谐的装饰性,他利用呈现有节奏的线条结构、省却透视的连续性、简化空间符号等方式形成独特的构图形式。19世纪60年代,马奈创作了《杜伊勒里宫花园音乐会》,通过展现上流社会交际场合的热闹画面,将印象派的绘画技法运用于当代城市生活的表现领域。因为没有最终完成,绘制的草率与概括性更加突出。背景中,斑斑驳驳的色点里隐隐透出人物的影象,与前景中贵妇与绅士的华丽衣着相互映衬。人群散布于整幅画面,没有个体的突显,只有整体的铺陈。不聚焦、不取舍、不动声色地真实展现使此画成为一幅极具现实性的户外世态画。又如,其创作的《赛马场》,这幅绘画作品更注重通过细节来烘托动感的整体气氛,疾驶于山脚下的火车,妇女们的休闲信步,将要驶离的马车与箭在弦上的前景中的骑手们彼此映衬,将整个画面的动感充分地体现出来。此外,画面中,在背景上的大片黄灰色、绿色、蓝灰色的映衬下,刻画骑手身形的色调与鳞次栉比的房屋的色调显得非常和谐,与此相呼应,骑手们身上斑杂耀目的浅蓝色、玫瑰色、黄色、红色等被映衬得同相得益彰,色彩的运用与体现了整一性。1886年,在第八届印象派展览中,德加以一组以裸女为题材的作品参展。印象派艺术家们的作品中常常呈现出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形象体系,这就形象了画面的意境,它可以充分地诱发和开拓欣赏者的审美想象空间。这组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光滑、温润的女性肌肤的生动刻画。通过颤动的光影、丰富的色彩和疏朗的笔法,下层的色彩间或透过上层而产生奇妙的融合,在硬朗明快的竖线条的墙壁、家具的衬托下,线条柔和、姿态各异的女子沐浴在温暖而柔暖的日光中,生动的美感与勃勃的生机扑面而来。
  现实主义画家认为印象派画家的创作太“不真”,而后来的很多现代流派则认为他们过于“真实”。的确,在印象派画家那里,对象的社会意义不重要了,形象的完整、造型的逼真也不重要了。光色也好,印象也罢,他们探索的是“形式化的语言”,将画什么与表现什么分开,形式占主导。在他们的倡导下,技法开始了真正的革命,传统绘画的种种藩篱被纷纷逾越。艺术表现力的深度被重新崛进,艺术表达的空间被再次拓展,对生活之美的表现实现了“现实性”与“形式意味”的统一,这种“立足现实、充分发展形式作用”的理念赋予现代绘画以无限的艺术发展空间。后来的现代主义流派则在很大程度上将形式因素抽象为画面中的点、线、面,更突出主观性的形式化。但对形式化的关注则来自于印象派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吴甲丰:《印象派的再认识》,三联书店,1980年版。
  [2] 弗朗卡斯泰尔,啸声译:《法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3] 紫都、权宁君:《马奈、德加、莫奈生平与作品鉴赏》,远方出版社,2005年版。
  [4] 张坚:《马奈、莫奈、雷诺阿》,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杰,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2008年3月,山东省某市一建筑工地发生塔吊倾倒事故,相关上级管理部门在事故现场,召开事故处理现场会,组织同行人员参加,以便吸取事故教训。事故发生原因主要是,该塔吊已使用1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民主进程的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旋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调解类真人秀谈话节目应运而生。作为此类节目的杰出代表,《金牌调解
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加之消费大众的日益多元化,时尚的传播、品牌的建设和广告的设计被迫成为更加复杂的过程。同时,海外服装品牌纷纷进驻中国,使中国服装品牌面临
期刊
新兴财经报纸的兴起作为继都市报之后报纸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现象,也是将来主流大众化财经报纸发展的方向。如何面对和处理新兴财经报纸在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生
去年以来,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大力气抓好建设市场行业规范管理和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