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权主体完善的相关建议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aoxi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婚姻法》将探望权的主体限制为“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从司法实践中来看,主体范围太过狭窄了。考虑到探望权的设立初衷,保障子女利益,应当将子女也扩充至主体范围之内。近年来,老人探望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呼声也随之愈来愈强烈。隔代老人对孙子女是否享有探望权?我认为,不能一而论,既不能一味否定,也不能滥用,应设定适当的条件,有所限制。
  一、我国探望权制度主体的缺陷。
  所谓探望权主要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并上升到法律上的层面。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1. 排除了非婚生关系中父或母的探望权。
  《婚姻法》将“父母”的限定为存在合法的婚姻但已离婚的父母, 这将非婚生子女的父母排除在探望权的主体之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因血缘而产生, 是任何人都无法斩断的, 并不会随着父母婚姻的解除而消失。限制非婚生子女的父或母的探望权, 忽略了非婚生子女的权利, 与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非婚生子女同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权利”的规定相违背。
  2. 剥夺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探望权。
  我国探望权仅赋予父母, 完全未考虑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探望权, 这与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习俗不符。我国传统家族观念重, 祖孙关系亲, 剥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探望权, 阻断祖孙之间的交流渠道, 对于祖孙的感情是一种伤害, 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3. 未成年子女沦为探望权制度的客体。
  维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是探望权制度的核心价值, 如果子女只是探望权制度的客体, 只能被动地成为探望对象, 而不考虑其主观意愿, 则未成年子女的权益无从落实。事实上, 未成年子女是独立的个体, 除了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未成年子女的意愿, 未成年子女一样应有要求探望父母或拒绝父母探望的权利。
  二、隔代探望相关案例
  (一)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最早审理隔代探望权争议的案件是江西省南丰县法院。1996年6月彭某与艾某结婚, 但儿子出生后二人感情变淡, 无法继续共同生活。二人经法院调解同意离婚, 儿子由母亲彭某抚养。
  (二)2012年6月, 徐某、李某夫妇的独生子小徐与女孩倪某结婚。婚后半年, 小徐却意外身亡。两位老人对独子的离世无法释怀, 并与儿媳倪某产生隔阂。但不久后, 徐某、李某发现儿媳怀孕, 老人遂将所有希望放在未出世的孙辈身上, 双方关系也有所缓和。怀孕期间, 徐某、李某夫妇给了儿媳4万元营养费。
  (三)张某某系张某夫妇的儿子, 其与王某结婚后育有一子。2008年张某某因交通事故死亡, 后张某夫妇与儿媳王某约定, 孙子由王某抚养, 张某夫妇每季度探望一次。后因探望问题发生纠纷, 张某夫妇向法院起诉。
  三、扩大探望权主体范围
  (一)将子女列为探望权主体
  探望权制度本身即以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为基本原则, 但我国的探望权制度却视未成年子女为客体, 没有充分考虑到未成年子女的意愿。因此, 应转变思路, 赋予符合条件的未成年子女探望权主体地位。八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因此可以赋予其要求父母探望或探望父母的权利, 以尊重未成年子女的意愿。
  (二)重新界定父母的内涵
  亲子关系是依血缘关系而产生的, 并不因父母的婚姻状况而有所区别, 探望权主体不应限制在离婚后不抚养子女的一方, 需要重新界定父母的内涵。一是没有婚姻关系的父母。无论父母是否存在婚姻关系, 但亲子关系依然存在, 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享有探望权, 此处没有婚姻关系包括无效婚姻、被撤销的婚姻以及同居关系等。二是养父母。
  (三)赋予祖父母、外祖父母有条件的探望权。
  祖孙关系亦是家庭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孙子女、外孙子女有利于维系祖孙亲情, 符合社会伦理道德。
  我国现行的法律虽然明确建立了探望权的相关体系, 并且以“儿童优先”为基本原则。但在实际的运行中, 探望权制度相对简单, 且“儿童优先原则”也沒有真正将儿童的权益放在最首要的地位, 未成年子女依然处于探望权客体的位置, 探望权主体的范围也相对狭窄。
  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伦理, 具有自然法意义上的正当性, 并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丧失。由此, 在婚姻家庭关系中, 离婚的法律效果必然会牵带探望问题。在探望的主体上, 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离婚父母一方自然处于法定地位, 但是对于父母之外的其他亲情关系主体, 如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而言, 法律则无规定。
  参考文献:
  1、庄绪龙.“隔代探望”的法理基础、权利属性与类型区分[J].法律适用.2017(23).82
  2、付建国、郝绍彬.享有隔代探望权应受适当限制. [N]人民法院报2016-10-12(7)
  3、景春兰、殷昭仙. 探望权及其主体扩展的立法思考——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 [J].法学杂志.2011(08)
  4、探望权的主体问题研究[J]. 杨美玲.  法制博览. 2017(13)
  5、我国探望权制度的法律思考——以探望权主体为视角[J]. 张娜,申洪钟.  福建法学. 2018(02)
  6、应明确子女为探望权的权利主体——兼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宗旨[J]. 赵敏,余荣红.  前沿. 2005(05)
  7、论扩大“探望权”主体的必要性[J]. 谢如盼.  法制博览. 2017(14)
  8、赋予(外)祖父母探望权的必要性及其完善[J]. 贾少鹏.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9、论隔代探望权的法律性质及立法构思——以江苏首例“隔代探望权”案为视角[J]. 浦纯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06)
  10、法院审理婚姻家庭案件观点集成[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吴卫义, 2012
  11、探望权的理论反思与规则重构——兼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探望权的立法完善[J]. 瞿灵敏.  江汉论坛. 2018(09)
  12、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 李丹.  法制博览. 2018(24)
  13、祖父母隔代探望权应予适度保护[N]. 邱江.  人民法院报. 2017-11-15 (007)
  14、隔代探望权应否得到法律保护[N]. 俞海虹.  江苏经济报. 2008-11-19 (B03)
  15、隔代探望权应适当限制并兼顾[N]. 付建国.  人民法院报. 2018-10-15 (006)
  作者简介:
  赵盼盼,出生年月1998年2月,性别女,汉族,籍贯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
  毕莺歌,出生年月1998年12月,性别女,汉族,籍贯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办事处槲林前村苍龙街399号
  张艳伟,出生年月2000年5月,性别女,汉族,籍贯 山东省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古泉北路21号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的时间管理倾向,其主要指的是在使用时间的过程中,所呈现的显性特征,而自我价值感则是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关于自我认知与评价,而生成的一种情感体验,上述两点因素均会对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带去很大程度的影响。文章也将基于此对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时间管理倾向以及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自我价值感;时间管理倾向;学习成绩  引言:  高中是我们成长的重点阶段,能否具有健康的心理人格在
期刊
1.概要  在当前全国高校关于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大讨论的背景下,我们以“创新”、“创业”为指针,充分利用资料进行市场分析、专家咨询、以及实地考察等方法,开展调查研究,所以这次我们的创业主题就是:“生态农业下农业化肥直销商业模式开发”。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耕地面积在20.25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43亩,一些省(市)人均耕地面积已低于联合国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的文化风潮发生改变,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越来越开放,离婚率持续递增。而导致离婚率不断增长的原因则是婚外情现象的不断增加。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婚外情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夫妻离婚的最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为了在婚姻关系中保障自身利益,在结婚之前会选择签订“夫妻忠诚协议”。但是法律对忠诚协议没有明确规定,“忠诚义务”及“忠诚协议”在学界饱受争议,司法实践中也
期刊
摘要:现如今,说到乐高时,许多人很熟悉并且亲手制作过、体验过。但说起榫卯却有那么多人不熟悉、不了解,大部分人只是知道这个名称。同样的,说起房屋的家具的那些砖混结构等,许多人也许不陌生,但提起榫卯又有多少人所了解。所以为避免榫卯文化沦为“历史记忆”,榫卯与匠心精神在逐渐的被人了解,园林设计、榫卯APP和媒介传播等正让古老的工艺焕发出新的风范,让更多人感受到榫卯文化。而创业训练项目“榫卯木艺设计工作室
期刊
摘要:生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然而由于生育行为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两个主体合意共同完成,因此这其中必然产生矛盾与冲突,生育权冲突理论也一直是学者讨论的热点。根据生育权冲突理论:男性生育权的权利内容受到诸多限制,男性生育权的实现依赖于女性生育权,生育权立法与司法中存在性别歧视。因此男性的积极生育权与女性的消极生育权的冲突需要协调。实践中愈发频发的夫妻双方生育权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必要性入手,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总结了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分别为高校创业教育配套薄弱、高校的创业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考核标准不明确、创业生态系统环境仍需改善,接着结合系统论的方法初步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提出构建思路,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更为细化的评价体系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考核标准  一、问题的提出  党
期刊
摘要:国内离婚率在逐渐升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成本越来越高,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设立是为更好地保护弱者权益,真正意义上落实婚姻自由。但目前我国的离婚经济帮助制度在立法上存在众多缺陷,诸如适用条件、给付方式、帮助期限等都未作出明确规定,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众多困难,加之执行难使得该制度形同虚设,并未发挥其原本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应当从该制度设立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国内适用现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
期刊
摘要:在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机制的推动下,社工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也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但我国社会工作机构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资源和制度等两方面入手,分析社工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困境,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工作机构;探索;对策  一、政府购买服务背景  政府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逐渐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而且在国家
期刊
企业的兴衰在管理,管理的关键在班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生产的前沿,处于执行层的地位。班组是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千针一线)。执行力在班组中体现,企业文化要在班组中建设。  “班组兴则企业兴”,班组的精神状况反映了整个企业的风貌,所以班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班组充满生机,企业才会有活力和后劲,才能发掘出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发展潜力。而大量实践一再证明,班组自身的完善是班组创
期刊
摘要:非婚生子女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由受虐待到受保护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现代各国法制以子女最大利益为出发点,保障非婚生子女的基本权益。本文阐述非婚生子女现状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对国内外一些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制度的研究,找出我国立法中关于非婚生子女认领和准证制度的的不足之处,并探讨我国立法如何通过具体的法律措施强化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实际和国外经验提出完善我国非婚生子女准证与认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