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复位导板矫治单侧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g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数字化复位导板矫治单侧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14例单侧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术前行颅面部薄断层CT扫描,将数据输入图像处理软件,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镜像处理前、后三维头模,进行手术模拟.同时设计制作复位导板,术中引导骨折复位,并行眶壁重建. 结果 术后随访6~11个月,所有患者面部基本对称,复视、眼球内陷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无感染或眶底植入物移位.术后出现轻度下睑外翻1例,暂时性额纹减弱2例,3~6个月后逐渐恢复. 结论 采用数字化复位导板引导治疗单侧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方法简单、可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多针多维内固定治疗骨痂形成晚期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采用肘后正中皮肤切口、肱三头肌腱两侧入路切开复位、多枚克氏针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治疗37例GartlandⅢ型儿童骨痂形成晚期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男23例,女14例;年龄3~13岁,平均7岁.术后按照Flynn标准评定疗效,随访平均9.5个月. 结果 优28例,良5例,
目的 通过对新鲜尸体标本的力学研究,比较新型微创动力髋钢板(minimal invasion dynamic hip plate,MIDHP)和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 全部标本先制作Seinsheimer分型ⅡA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模型,按随机排列表法分组进行DCS和MIDHP内固定.根据实验要求以自凝型牙托粉包埋股骨
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是髋部常见骨折,因该部位肌肉丰富强大,如治疗不当可导致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切割、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各种并发症.我科2008年10月-2011年12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转子下骨折37例,取得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16~88岁,平均37.4岁.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按Boyd和Griffin分类[1
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评审结果日前揭晓,《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ChineseJournaloftraumatology)》获得立项资助(100万形年,3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是由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六部委首次联合实施的学术期刊发展重大举措,旨在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能力,重点建设
期刊
道路交通伤已成为全球和我国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2].道路交通伤的防治应贯彻“四级预防”理念和相应的对策与行动,主动预防与积极救治相结合.临床创伤医护人员应有良好的伤害预防意识和能力,通过规范的交通伤救治体系和技术规范、持续的临床救治研究,以降低道路交通伤的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伤员的生存质量.与此同时,还应关注交通伤发展的趋势特点,关注特殊人群的交通伤,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交通伤害。
期刊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过,中华医学会创学分会常委扩大会在武汉召开时,获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当天,在王正国院士和付小兵院士的号召下,创伤学分会讨论决定:创伤学分会将全力支持抗震救灾,紧急成立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小组,在常委会后赴雅安市芦山县地震灾区指导和调研。
期刊
Pilon骨折的治疗对骨科医师来说很有挑战性,高能量的pilon骨折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在一部分低能量损伤中取得了相对好的疗效,但是处理高能量损伤会造成严重的软组织并发症.认识到保护软组织的重要性,外固定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欢迎,上世纪90年代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逐渐受到重视.不管是作为临时固定还是作为最终的治
期刊
创面愈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笔者通过对成年大鼠创伤前后的运动干预,探讨运动干预对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免疫功能和生长因子的影响,旨在揭示运动干预对创面愈合影响的可能机制,为运动疗法在创面愈合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参考。
期刊
创伤后伤口感染一直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受伤后确定性医疗救护的进展,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而存在严重、复杂和广泛损伤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近期和远期感染并发症.战争或灾害后医疗救援中存在较高的感染率,显著增加了脏器并发症和截肢率.创伤后感染并发症除了与伤情及污染有关外,也与清创延迟、降低手术操作无菌要求、伤口局部使用药物不当等相关[1].2012年8月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期刊
近期我科连续收治3例胰腺外伤患者,分别表现为急性胰腺炎、胰管断裂、腹腔感染和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笔者改变以往对此类患者直接手术的做法,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放置胰管支架、超声引导下穿刺腹腔脓肿和胰腺囊肿引流,并放置小肠营养管等多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3例患者均病愈出院.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