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和群落中,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生态位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分析工具和审视社会现象问题的窗口,已经渗透到诸多研究领域。分析了前人对学生发展的理解,从生态位角度指出学生多元化发展是生物个体发展的必然属性,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维持社会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生态位;多元化发展;个性发展;个体差异
作者简介:史久天(1987-),女,浙江宁波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谢涵(1988-),女,浙江宁波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浙江 湖州 31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R4250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4-0163-02
生态位(Niche)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是指在生态系统和群落中,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1]当前,生态位理论已经从传统生物学领域渗透到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并衍生出经济生态位、教育生态位、管理生态位以及社会生态位等一系列名词,成为一种有力的理论分析工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不但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体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培养,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生态位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分析工具和审视社会现象问题的窗口,用其看待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人们认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可以促使我们改进现有的教育方式,完善现有的教育机制,最终实现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生态位的理解
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又含义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源于拉丁文“Nidus”,原意为“巢”、“龛”。从生态位含义的发展过程来看,1917年格林内尔(Grinnel)对生态位首次定义:“生物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2]在他看来,生态位是一个行为单位,是“恰好被一个种或一个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分布单位”,[3]其中的结构和条件能够维持物种的生存。他当时所注意的是物种区系,侧重从生物分布的角度解释生态位概念,描述物种在环境中的地位,人们称之为空间生态位。
1927年,埃尔顿(C.Elton)在《动物生态学》一书中,首次把生态位概念的重点转到生物群落上来。他认为:“一个动物的生态位是指该物种在其生物环境中的地位及其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4]他从生物功能或营养的角度,提出生态位是指生物群落中有机体的功能和位置,强调的是物种之间的营养关系,重点放在能量关系方面,所以,埃尔顿强调的是功能生态位(或营养生态位)。
真正为现代生态位理论奠定基础的学者则是哈钦森(G.E.Hutchinson)。他认为“生物在环境中受着多个而不是两个或三个资源因子的供应和限制,每个因子对该物种都有一定的适合度阈值,在所有这些阈值所限定的区域内,任何一点所构成的环境资源组合状态上,该物种均可以生存繁衍,所有这些状态组合点共同构成了该物种在该环境中的多维超体积生态位。”[5]在这里,哈钦森把物种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状况作为研究重点,将生态位视为一个多维超体积模型。按照哈钦森的理解,生态位是生物单元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包括了物种生存的时空位置、物种对环境中生态因子的适合程度、物种在环境空间中的功能作用及角色扮演。
1959年,著名的生物学家奥德姆(E. P. Odum)把生态位定义为“一个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位置和状况则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包括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该定义强调,一个生物的生态位不仅决定于它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决定于它干些什么。并形象地把生境比做生物的“住址”,而把生态位比做生物的“职业”。[6]
至此,给生态位下定义者为数不少,在此后的年代里,Grubb(1977年)提出“生态位为植物与所处环境的总关系”;E. R. Pianka(1983)把生态位定义为“一个生物单位的生态位”;Colinvaux(1986)提出“物种生态位”概念。但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格林内尔(J.Grinell)、埃尔顿(C.Elton)和哈钦森(G.E.Hutchinson)三人,后人分别称他们所给定义为“空间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和“多维超体积生态位”。
目前,较成熟的理解是,所谓“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和群落中,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7]作为生态学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生态个体、种群和群落生存与竞争的普遍规律,它不仅在现代生态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生态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之一,而且还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农业、工业、教育、建筑设计等领域。
二、关于学生发展
“发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解释有: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develop;expand;grow);发育、进展(development;progress);组织规模等扩大(recruit)。而其中发展(development)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就个体而言,从生物学角度看,发展指自出生到死亡的一生期间,在个体自身条件限度内,个体身心状况因所处环境与学得经验的增加所产生的顺序性改变的历程。而哲学意义上的发展是指人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人自身的素质结构及与相关事物之间关系的要素与结构,提高适应环境、认识事物、变革事物、驾驭事物、创造事物与创造和谐关系的智能,提升人生的价值与精神境界。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家庭的希望和社会的未来,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同的人,其理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古往今来,很多大家从教育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学生发展的看法。孔子主张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生的学习教育过程”。苏格拉底希望人的发展像“一无所有”的神仙一样“接近于神性”、“接近于完善”。柏拉图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使睿智和激情这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达到和谐”的人。亚里士多德理解学生的发展是“顾及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席勒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的人。王国维的“完全之人物”,陈鹤琴的“健全之人格”,都体现了全面、和谐、整体发展的思想。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他既从人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又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的发展,并且他认为人的充分发展是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
三、生态位视野下的学生多元化发展
1.生态位与学生发展
物种或个体在生态系统中,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表现出物种多样性的特性。由于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和绝对的复杂多变性,生物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反映出特定的外在的形式就是生态位,这种生态位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发展过程也是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在这个适应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表现形式也不同,映射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等等。学生的适应社会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其个体生态位的形成过程。这种个人生态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是长期在社会系统中适应的结果,一方面与个人遗传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所处的环境有关。
2.生态位理论剖析学生发展联系的必要性
教育生态学自上个世纪提出以来,给教育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一直以来,教育生态学不温不火,始终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把生态学原理套用在教育管理这个生态系统中,有时显得比较机械。再者,生态学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很多知识也处于研究和争议之中,所以用生态学原理来看待教育现象有时显得不能很好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套用教学现象和利用生态思想来分析教育现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毕竟两个学科的交叉不是用纯粹的一个学科的知识来机械看待另一学科,而是在结合的过程中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利用新的理论或创新点更好地解决本学科的问题,起到一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学生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其中家庭认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发达地区,虽然素质教育口号提了好多年,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不能改变应试教育为主的局面。一方面与我们的学生考核和教育选拔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对教育的认识有关。通过生态学视野下学生多元化发展研究,我们试图从生态学视角解释为什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为转变社会和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看法提供理论基础。
另外,“钱学森之问”成为现在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成为教育研究的时代课题。本研究也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学生多元化发展就创新人才提出一些看法,为解释创新而提供理论支持。
3.学生发展应该是多元发展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物种数量越多,系统的结构就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差。例如,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和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生物表现多元化,结构比较复杂,当热带雨林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很快就能恢复。相反,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弱,系统的生产能力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有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社会系统和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类似。对于社会系统来说,多元化的社会相对稳定;就社会分工而言,分工越细,社会的生产力就越高。在社会系统中,系统中的个体得到充分发展和认同以及社会生产力的稳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文化多元、经济多元还是精细的社会分工,都需要不同的角色。而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归宿。如果对学生培养采取单一的模式,依然不能改变他们将来无法去适应不同角色的难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延迟了学生将来多元化发展的历程,对于整个社会系统来说,浪费了一些资源,降低了整个社会生产能力,尽管这种降低短时间内看不出。
4.对多元化发展的理解
学生多元化发展,指学生的体力和智力的多方位发展,又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和谐稳定的发展,与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相对,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下具有多元选择性的发展。学生多元发展特别指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可能得到全面平均的发展,突出学生在得到某些基本方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可以而且必须进行有选择的多元发展。
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育观源于西方古典的自由教育,其核心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教育在追求学生发展的同时,要追求发展过程和方式的灵活生动,做到解放教育,充分开发和培养人的个性和风格。只有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才能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真正做到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四、结束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从生态位视野看学生发展,我们不仅可以理解那正是学生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性,而且独特地看到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导致的结果是多元化发展。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实施差异化教学,教育环境应与社会规则相一致,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在生态位视野下,所有孩子都是独特的景观,并具有互补性,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同时,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正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态位,不断学习、适应环境,最终使学生在自己的人生生态位上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7]安青树.生态学词典[K].沈阳: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244.
[2][4]尚玉昌.生态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4.
[3]朱春全.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1993,(4):41-46.
[5]张光明,谢寿昌.生态位概念的演变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1997,(6):47.
[6]Odum.E P.Basic Ecology[M].Philad elphia:saum-ders College Publishing,1983.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生态位;多元化发展;个性发展;个体差异
作者简介:史久天(1987-),女,浙江宁波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谢涵(1988-),女,浙江宁波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浙江 湖州 31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R4250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4-0163-02
生态位(Niche)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是指在生态系统和群落中,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1]当前,生态位理论已经从传统生物学领域渗透到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并衍生出经济生态位、教育生态位、管理生态位以及社会生态位等一系列名词,成为一种有力的理论分析工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不但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体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培养,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生态位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分析工具和审视社会现象问题的窗口,用其看待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人们认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可以促使我们改进现有的教育方式,完善现有的教育机制,最终实现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生态位的理解
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又含义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源于拉丁文“Nidus”,原意为“巢”、“龛”。从生态位含义的发展过程来看,1917年格林内尔(Grinnel)对生态位首次定义:“生物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2]在他看来,生态位是一个行为单位,是“恰好被一个种或一个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分布单位”,[3]其中的结构和条件能够维持物种的生存。他当时所注意的是物种区系,侧重从生物分布的角度解释生态位概念,描述物种在环境中的地位,人们称之为空间生态位。
1927年,埃尔顿(C.Elton)在《动物生态学》一书中,首次把生态位概念的重点转到生物群落上来。他认为:“一个动物的生态位是指该物种在其生物环境中的地位及其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4]他从生物功能或营养的角度,提出生态位是指生物群落中有机体的功能和位置,强调的是物种之间的营养关系,重点放在能量关系方面,所以,埃尔顿强调的是功能生态位(或营养生态位)。
真正为现代生态位理论奠定基础的学者则是哈钦森(G.E.Hutchinson)。他认为“生物在环境中受着多个而不是两个或三个资源因子的供应和限制,每个因子对该物种都有一定的适合度阈值,在所有这些阈值所限定的区域内,任何一点所构成的环境资源组合状态上,该物种均可以生存繁衍,所有这些状态组合点共同构成了该物种在该环境中的多维超体积生态位。”[5]在这里,哈钦森把物种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状况作为研究重点,将生态位视为一个多维超体积模型。按照哈钦森的理解,生态位是生物单元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包括了物种生存的时空位置、物种对环境中生态因子的适合程度、物种在环境空间中的功能作用及角色扮演。
1959年,著名的生物学家奥德姆(E. P. Odum)把生态位定义为“一个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位置和状况则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包括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该定义强调,一个生物的生态位不仅决定于它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决定于它干些什么。并形象地把生境比做生物的“住址”,而把生态位比做生物的“职业”。[6]
至此,给生态位下定义者为数不少,在此后的年代里,Grubb(1977年)提出“生态位为植物与所处环境的总关系”;E. R. Pianka(1983)把生态位定义为“一个生物单位的生态位”;Colinvaux(1986)提出“物种生态位”概念。但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格林内尔(J.Grinell)、埃尔顿(C.Elton)和哈钦森(G.E.Hutchinson)三人,后人分别称他们所给定义为“空间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和“多维超体积生态位”。
目前,较成熟的理解是,所谓“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和群落中,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7]作为生态学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生态个体、种群和群落生存与竞争的普遍规律,它不仅在现代生态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生态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之一,而且还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农业、工业、教育、建筑设计等领域。
二、关于学生发展
“发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解释有: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develop;expand;grow);发育、进展(development;progress);组织规模等扩大(recruit)。而其中发展(development)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就个体而言,从生物学角度看,发展指自出生到死亡的一生期间,在个体自身条件限度内,个体身心状况因所处环境与学得经验的增加所产生的顺序性改变的历程。而哲学意义上的发展是指人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人自身的素质结构及与相关事物之间关系的要素与结构,提高适应环境、认识事物、变革事物、驾驭事物、创造事物与创造和谐关系的智能,提升人生的价值与精神境界。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家庭的希望和社会的未来,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同的人,其理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古往今来,很多大家从教育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学生发展的看法。孔子主张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生的学习教育过程”。苏格拉底希望人的发展像“一无所有”的神仙一样“接近于神性”、“接近于完善”。柏拉图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使睿智和激情这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达到和谐”的人。亚里士多德理解学生的发展是“顾及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席勒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的人。王国维的“完全之人物”,陈鹤琴的“健全之人格”,都体现了全面、和谐、整体发展的思想。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他既从人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又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的发展,并且他认为人的充分发展是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
三、生态位视野下的学生多元化发展
1.生态位与学生发展
物种或个体在生态系统中,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表现出物种多样性的特性。由于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和绝对的复杂多变性,生物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反映出特定的外在的形式就是生态位,这种生态位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发展过程也是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在这个适应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表现形式也不同,映射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等等。学生的适应社会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其个体生态位的形成过程。这种个人生态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是长期在社会系统中适应的结果,一方面与个人遗传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所处的环境有关。
2.生态位理论剖析学生发展联系的必要性
教育生态学自上个世纪提出以来,给教育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一直以来,教育生态学不温不火,始终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把生态学原理套用在教育管理这个生态系统中,有时显得比较机械。再者,生态学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很多知识也处于研究和争议之中,所以用生态学原理来看待教育现象有时显得不能很好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套用教学现象和利用生态思想来分析教育现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毕竟两个学科的交叉不是用纯粹的一个学科的知识来机械看待另一学科,而是在结合的过程中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利用新的理论或创新点更好地解决本学科的问题,起到一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学生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其中家庭认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发达地区,虽然素质教育口号提了好多年,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不能改变应试教育为主的局面。一方面与我们的学生考核和教育选拔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对教育的认识有关。通过生态学视野下学生多元化发展研究,我们试图从生态学视角解释为什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为转变社会和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看法提供理论基础。
另外,“钱学森之问”成为现在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成为教育研究的时代课题。本研究也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学生多元化发展就创新人才提出一些看法,为解释创新而提供理论支持。
3.学生发展应该是多元发展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物种数量越多,系统的结构就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差。例如,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和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生物表现多元化,结构比较复杂,当热带雨林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很快就能恢复。相反,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弱,系统的生产能力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有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社会系统和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类似。对于社会系统来说,多元化的社会相对稳定;就社会分工而言,分工越细,社会的生产力就越高。在社会系统中,系统中的个体得到充分发展和认同以及社会生产力的稳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文化多元、经济多元还是精细的社会分工,都需要不同的角色。而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归宿。如果对学生培养采取单一的模式,依然不能改变他们将来无法去适应不同角色的难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延迟了学生将来多元化发展的历程,对于整个社会系统来说,浪费了一些资源,降低了整个社会生产能力,尽管这种降低短时间内看不出。
4.对多元化发展的理解
学生多元化发展,指学生的体力和智力的多方位发展,又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和谐稳定的发展,与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相对,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下具有多元选择性的发展。学生多元发展特别指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可能得到全面平均的发展,突出学生在得到某些基本方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可以而且必须进行有选择的多元发展。
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育观源于西方古典的自由教育,其核心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教育在追求学生发展的同时,要追求发展过程和方式的灵活生动,做到解放教育,充分开发和培养人的个性和风格。只有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才能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真正做到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四、结束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从生态位视野看学生发展,我们不仅可以理解那正是学生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性,而且独特地看到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导致的结果是多元化发展。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实施差异化教学,教育环境应与社会规则相一致,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在生态位视野下,所有孩子都是独特的景观,并具有互补性,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同时,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正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态位,不断学习、适应环境,最终使学生在自己的人生生态位上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7]安青树.生态学词典[K].沈阳: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244.
[2][4]尚玉昌.生态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4.
[3]朱春全.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1993,(4):41-46.
[5]张光明,谢寿昌.生态位概念的演变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1997,(6):47.
[6]Odum.E P.Basic Ecology[M].Philad elphia:saum-ders College Publishing,1983.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