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有一个梦幻之地——稻城。
笔者有幸两次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
在稻城的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海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开展了高原生态系统科学考察。
四川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仙乃日、央迈勇和夏诺多吉3座雪山呈独特的“品”字形分布格局,中间被贡嘎冲古冰川宽谷分割。当我们的汽车沿着公路盘旋而上,稻城第一高峰仙乃日雪山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群峰在天际画出一条美丽的轮廓线,映衬着变幻莫测的流云,让人觉得如此壮观又无比圣洁。
在向仙乃日雪山进发的途中,我们偶遇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岩羊和白马鸡。岩羊的攀岩本领首屈一指,能够灵活地在几乎垂直的岩壁上行走。它们通体青灰色,体侧腋下经腹部到后蹄前端有一条明显的黑色条纹,臀部为白色。白马鸡是中国特有的高山地栖型雉类,有黑色的头顶、绯红色的脸颊和两簇白色的耳羽。全身的羽毛大部分是白色的,仅有翅膀尖端的飞羽为灰褐色,低垂到地的尾羽呈现出金属的蓝绿色。岩羊和白马鸡悠闲地觅食,见到游人也并不紧张。
如果说四川亚丁保护区的3座雪山高大壮美,那么海子山则有外太空似的原始和蛮荒。这里发育着典型的冰蚀地貌,冰蚀岩星罗棋布。青藏高原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古冰帽遗迹——稻城古冰帽就分布于此,屬第四纪末次冰川遗迹。
放眼望去,海子山漫山遍野都堆砌着密密麻麻的乱石,这些石头绝大多数都是浑圆硕大的花岗岩。这些被冰川运动从高山上搬运、冰蚀打磨形成的巨大石块,被称为冰川漂砾。冰川漂砾密集的地方会形成巨大的石河、石海。
在稻城的洛绒牛场分布着大量的沼泽化草甸,其水分充足且冻融过程强烈。在与植物的长期作用下,沼泽化草甸逐渐凸起高出水面的草墩,被形象地称为“塔头”。其上可看到零星的牧马,其实,适当放牧可以维持或优化草甸群落植物多样性,提高草甸的生产力,保持良好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理人员说,他们严格控制放牧的数量,并在生长季采取围栏封育的措施,降低放牧对草甸的影响。
区别于水草丰茂的沼泽草甸,高山灌丛多在缓坡地段。多种小叶型杜鹃组成了类型十分复杂的高山常绿阔叶灌丛。其垂直分布可达海拔4600米,紧临雪线,与流石滩稀疏植被镶嵌分布,且常呈团状或垫状,为的是抗御高寒大风的恶劣自然环境。
四川亚丁自然保护区地貌为高山和高原宽谷向高山峡谷的过渡地带,气候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随着海拔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垂直气候分带,在不同类型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垂直地带性明显的植被类型。其地带性植被为:干旱河谷灌丛带(海拔2000~2800米),山地暗针叶林带(2800~3200米),亚高山暗针叶林带(3200~4100米),高山灌丛草甸带(4100~4500米)和高山流石滩疏生植物带(4500~5000米以上)。由于山体高大,形成西南季风向东北输送水汽的屏障,因此夏季的清晨或午后3点左右,3座高峰周围便会云雾四起,下起绵绵细雨,大约会持续半个小时。但是雨过天晴,又会看到一道七彩长虹跨越峡谷,给森林和草甸染上明丽绚烂的色彩。
行至贡嘎雪山西侧卡斯村,我们在卡斯地狱谷看到了与高山完全不同的峡谷生态系统,像是突然走入茂密而湿润的原始森林。沿着湍急的溪流行进,不知不觉就被满目的绿色吸引——石阶上、树干上生长着茂盛的苔藓植物,像是给整条峡谷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卡斯地狱谷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树木茂盛,非常有利于苔藓植物的生长。因为苔藓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植被演替过程中扮演了先锋植物的重要角色,在环境指示、水源涵养、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以及次生代谢物质累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里也是花的乐园,尤其容易见到开蓝色或紫色花的草本植物,例如蓝色的鸡蛋参、翠雀、龙胆,紫色的凤仙花、甘西鼠尾草、高山韭等。
稻城还有3个著名的湖——珍珠海、牛奶海和五色海。珍珠海是仙乃日雪山的融雪形成的湖泊,如同一颗镶嵌在浩瀚林海中的绿松石;牛奶海在央迈勇雪山脚下的山坳里,呈扇贝形,中间是湛蓝的湖水,环绕湖水的周围则是乳白色岸带;五色海位于仙乃日雪山和央迈勇雪山之间,湖面呈圆形,晴朗的天气,在光的折射下湖水的表面会产生5种不同的颜色。那么,这些湖泊为何会呈现如此纯净的蓝色或绿色呢?因为它们的水源主要依靠高山融雪补给,湖中悬浮颗粒物少,湖水透明度较高。
海子山拥有密密麻麻而且造型各异的海子(由冰碛湖泊群演化而来的高寒湖泊)。其中,面积最大的兴伊措湖,位于海子山中部,面积7.5平方千米,海拔4420米。来到兴伊措湖畔,湖水如同荒原中一面巨大的明镜,展露出海天相接的辽阔气象。
生态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系统,万物和而共生。在稻城,由山川、林草、湖沼等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无数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类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生态系统的多元之美,融合之美,我们不仅是欣赏者,更是守护者。
在第四纪冰期(始于距今300万~200万年前,结束于2万~1万年前),地球上绝大部分被冰川所覆盖,山坡和沟谷里的冰川挟着冰碛物,循着山谷缓慢下移,强烈地挫磨创蚀着冰床,形成了凹地或堵塞部分河床。气候转暖后,冰川逐渐退缩后积水成湖,就形成了冰碛湖。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有一个梦幻之地——稻城。
笔者有幸两次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
在稻城的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海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开展了高原生态系统科学考察。
山
圣洁巍峨的雪山
四川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仙乃日、央迈勇和夏诺多吉3座雪山呈独特的“品”字形分布格局,中间被贡嘎冲古冰川宽谷分割。当我们的汽车沿着公路盘旋而上,稻城第一高峰仙乃日雪山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群峰在天际画出一条美丽的轮廓线,映衬着变幻莫测的流云,让人觉得如此壮观又无比圣洁。
在向仙乃日雪山进发的途中,我们偶遇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岩羊和白马鸡。岩羊的攀岩本领首屈一指,能够灵活地在几乎垂直的岩壁上行走。它们通体青灰色,体侧腋下经腹部到后蹄前端有一条明显的黑色条纹,臀部为白色。白马鸡是中国特有的高山地栖型雉类,有黑色的头顶、绯红色的脸颊和两簇白色的耳羽。全身的羽毛大部分是白色的,仅有翅膀尖端的飞羽为灰褐色,低垂到地的尾羽呈现出金属的蓝绿色。岩羊和白马鸡悠闲地觅食,见到游人也并不紧张。
冰川雕刻的石山
如果说四川亚丁保护区的3座雪山高大壮美,那么海子山则有外太空似的原始和蛮荒。这里发育着典型的冰蚀地貌,冰蚀岩星罗棋布。青藏高原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古冰帽遗迹——稻城古冰帽就分布于此,屬第四纪末次冰川遗迹。
放眼望去,海子山漫山遍野都堆砌着密密麻麻的乱石,这些石头绝大多数都是浑圆硕大的花岗岩。这些被冰川运动从高山上搬运、冰蚀打磨形成的巨大石块,被称为冰川漂砾。冰川漂砾密集的地方会形成巨大的石河、石海。
草
满眼绿意的“塔头”
在稻城的洛绒牛场分布着大量的沼泽化草甸,其水分充足且冻融过程强烈。在与植物的长期作用下,沼泽化草甸逐渐凸起高出水面的草墩,被形象地称为“塔头”。其上可看到零星的牧马,其实,适当放牧可以维持或优化草甸群落植物多样性,提高草甸的生产力,保持良好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理人员说,他们严格控制放牧的数量,并在生长季采取围栏封育的措施,降低放牧对草甸的影响。
“抱团取暖”的高山灌丛
区别于水草丰茂的沼泽草甸,高山灌丛多在缓坡地段。多种小叶型杜鹃组成了类型十分复杂的高山常绿阔叶灌丛。其垂直分布可达海拔4600米,紧临雪线,与流石滩稀疏植被镶嵌分布,且常呈团状或垫状,为的是抗御高寒大风的恶劣自然环境。
林
层次分明的高山植被
四川亚丁自然保护区地貌为高山和高原宽谷向高山峡谷的过渡地带,气候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随着海拔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垂直气候分带,在不同类型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垂直地带性明显的植被类型。其地带性植被为:干旱河谷灌丛带(海拔2000~2800米),山地暗针叶林带(2800~3200米),亚高山暗针叶林带(3200~4100米),高山灌丛草甸带(4100~4500米)和高山流石滩疏生植物带(4500~5000米以上)。由于山体高大,形成西南季风向东北输送水汽的屏障,因此夏季的清晨或午后3点左右,3座高峰周围便会云雾四起,下起绵绵细雨,大约会持续半个小时。但是雨过天晴,又会看到一道七彩长虹跨越峡谷,给森林和草甸染上明丽绚烂的色彩。
给峡谷铺上一层绿毯
行至贡嘎雪山西侧卡斯村,我们在卡斯地狱谷看到了与高山完全不同的峡谷生态系统,像是突然走入茂密而湿润的原始森林。沿着湍急的溪流行进,不知不觉就被满目的绿色吸引——石阶上、树干上生长着茂盛的苔藓植物,像是给整条峡谷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卡斯地狱谷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树木茂盛,非常有利于苔藓植物的生长。因为苔藓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植被演替过程中扮演了先锋植物的重要角色,在环境指示、水源涵养、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以及次生代谢物质累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里也是花的乐园,尤其容易见到开蓝色或紫色花的草本植物,例如蓝色的鸡蛋参、翠雀、龙胆,紫色的凤仙花、甘西鼠尾草、高山韭等。
湖
澄净的高原湖泊
稻城还有3个著名的湖——珍珠海、牛奶海和五色海。珍珠海是仙乃日雪山的融雪形成的湖泊,如同一颗镶嵌在浩瀚林海中的绿松石;牛奶海在央迈勇雪山脚下的山坳里,呈扇贝形,中间是湛蓝的湖水,环绕湖水的周围则是乳白色岸带;五色海位于仙乃日雪山和央迈勇雪山之间,湖面呈圆形,晴朗的天气,在光的折射下湖水的表面会产生5种不同的颜色。那么,这些湖泊为何会呈现如此纯净的蓝色或绿色呢?因为它们的水源主要依靠高山融雪补给,湖中悬浮颗粒物少,湖水透明度较高。
高原上的“海”
海子山拥有密密麻麻而且造型各异的海子(由冰碛湖泊群演化而来的高寒湖泊)。其中,面积最大的兴伊措湖,位于海子山中部,面积7.5平方千米,海拔4420米。来到兴伊措湖畔,湖水如同荒原中一面巨大的明镜,展露出海天相接的辽阔气象。
生态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系统,万物和而共生。在稻城,由山川、林草、湖沼等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无数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类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生态系统的多元之美,融合之美,我们不仅是欣赏者,更是守护者。
知识拓展
冰碛湖的形成过程
在第四纪冰期(始于距今300万~200万年前,结束于2万~1万年前),地球上绝大部分被冰川所覆盖,山坡和沟谷里的冰川挟着冰碛物,循着山谷缓慢下移,强烈地挫磨创蚀着冰床,形成了凹地或堵塞部分河床。气候转暖后,冰川逐渐退缩后积水成湖,就形成了冰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