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今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空前激烈,重视文化对旅游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宏扬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借鉴发达国家旅游文化建设的经验,以及在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是相当必要的。
关键词: 文化 旅游 作用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活动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相始终。有人说“文化即是城市”,因为城市的本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文化也是旅游的根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与载体。没有了文化的传承熏陶,美景只是个架子,旅游对于人们来说也只是纯粹的户外活动罢了。现今中国旅游业正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以文化为本,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
1.旅游是历史文化的传承
中国是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其文化载体的自然资源不光有自然美,更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赵红文(1998)在其《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一文中指出:“自然资源是天赋的,赋予其文化内涵常常通过把景观中的寓意和寄托着的人类情感提炼出来,加以主题命名。主题命名要富有文化意蕴,既揭示出景观的主题形象,又表达出特定的意境和氛围,唤醒人们的旅游意识和欲望……人文资源的文化内涵是其固有的,重要的是进行保护和发掘整理工作……众多古迹在历史上屡毁屡建,历尽千百年的沧桑而不衰,至今仍为旅游圣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之融为一体的名人名篇的永恒魅力。景以文显,文以景传,相互映衬,共同传递着强烈的旅游文化信息。”我非常认同她的这一观点,中国拥有此种主题文化的优势,这在国际旅游竞争场上无疑是一张制胜的王牌。要打好这张牌,我们需要打造人文景观,将这种深厚的底蕴体现于游客面前,让他们真正体会于心。也许大家都有所发现,凡是旅游城市或者景区,或大或小的都可能在适宜的时节举办类似“旅游节”这样的活动以吸引旅游者的到来。典型的一例就是扬州的“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除却三四月份的美景和诱人的美食这类物质文化不说,仅是听名称就会让人有种前去一游的欲望,这当然是因为受到古人的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影响。唐建军(2004)认为,人文景观是一方文化的历史传承,是人类文明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直接表现,它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和传统性。旅游者们多会被那些与自己所在地的文化差异迥异的特色景点所吸引,正是因为这点,各旅游地才会大力支持举办各种旅游节的活动,突出自己的特色,以达到让旺季更旺的效果。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有一半以上的国际游客旅游的目的都是为了参观有关文化遗迹、文化娱乐或是艺术欣赏,而最受他们欢迎的则是历史纪念地。因此各地方政府无不想在本地旅游物质和旅游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来点创意,凸显出其文化特色。如果能充分利用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让游客们能感受到虽同是一块土地,而每一次的游览又都能有点新发现,那当地的旅游前景将会相当可观。
2.文化利于巩固旅游的地位
去过多处旅游的人都会有此类想法:哪个景点好玩,哪里值得再去旅游一次……这样的比较是基于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一个景点之所以吸引游客,首先是它的盛名远播,这首先当然是文化的作用。游客多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好奇,而这样的事物若能让他们开阔视野、增涨知识,那是最好不过了。赵红文(1998)还说:“旅游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是满足旅游审美需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文化创造同时又是文化消费的一种活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发强烈,旅游者将愈来愈不满足于山水景物的浅层观赏,而追求从文化的高品位上,从自然、人文景观与文化的契合点上去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去探求认识和感悟一个文化的深厚底蕴。”当旅游者身处一处时,能够体会到历史的存在,体会到千金难换的文化氛围,体会到欢乐,他们才会觉得不虚此行。当然,这其中导游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旅行社管理中,导游人员的文化素养高低直接关系到游客能否达到旅游的目的,这就需要导游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博览群书,丰富阅历,拥有可靠的记忆和生动的解说,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想象。
3.现代中西文化交流是旅游的催化剂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祖国的首都留下的不仅仅是美好的回忆,更是那一座座现代化建筑。每天慕名从各地远道而来的游客数不胜数,为北京的旅游业翻开了新篇章。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更是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眼球。这些汇集了中西方文化的展览馆让人们叹为观止,让人们了解世界,这就是文化赋予旅游的力量。这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国外也都有体现。旅游作为文化交流与弘扬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和价值观交流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旅游正在铸造一体化和多样化的旅游文化,形成特有的旅游文化风格。的确,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可以让我国旅游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获取经验,让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但是同样的,我们还应注意到一些与我国有思维冲突的价值观会借机渗透,所以我们不能盲目汲取,要把好关。
4.旅游与文化携手并进,和谐发展
现阶段的旅游产业正处于火热阶段,势头正旺,已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佼佼者。文化渗透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而旅游对于人们则是一种休闲活动和放松方式,在旅游中旅游者可以暂时摆脱平日里工作的压力和约束,不受世俗礼仪的支配,投身到一种迥然不同的文化领域中去。正是文化赋予了旅游的内涵,增添了乐趣,而旅游又将文化赋予实质,现于人前,才将这样一个产业窜升于市场之上。近年来,随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一再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旅游业也提出了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概念。由于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因此旅游要配合文化的这些性质不断地作出调整,要做到开拓有度,汲取适中。如果过度开采旅游资源,将可能导致旅游文化消失殆尽,成为人类的损失。
中国旅游业发展最主要的是依存于中国名族传统文化,这就是中国特色。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无价瑰宝,特别是它对现代人的启发、教育有着最直接、最生动的巨大作用,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不能取代的教材(周盼,李明德,1991)。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化对旅游产生的作用,使前进中的旅游产业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让这种文化与旅游和谐相处,为旅游者带来更多身体和精神上的寄托。
参考文献:
[1]赵文红.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J].桂林旅专学报,1998,(4).
[2]唐建军.论旅游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性[J].池州师专学报,2004,(3).
[3]周盼,李明德.旅游文化是旅游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J].旅游学刊,1991,(1).
[4]于海志.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在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5).
关键词: 文化 旅游 作用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活动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相始终。有人说“文化即是城市”,因为城市的本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文化也是旅游的根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与载体。没有了文化的传承熏陶,美景只是个架子,旅游对于人们来说也只是纯粹的户外活动罢了。现今中国旅游业正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以文化为本,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
1.旅游是历史文化的传承
中国是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其文化载体的自然资源不光有自然美,更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赵红文(1998)在其《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一文中指出:“自然资源是天赋的,赋予其文化内涵常常通过把景观中的寓意和寄托着的人类情感提炼出来,加以主题命名。主题命名要富有文化意蕴,既揭示出景观的主题形象,又表达出特定的意境和氛围,唤醒人们的旅游意识和欲望……人文资源的文化内涵是其固有的,重要的是进行保护和发掘整理工作……众多古迹在历史上屡毁屡建,历尽千百年的沧桑而不衰,至今仍为旅游圣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之融为一体的名人名篇的永恒魅力。景以文显,文以景传,相互映衬,共同传递着强烈的旅游文化信息。”我非常认同她的这一观点,中国拥有此种主题文化的优势,这在国际旅游竞争场上无疑是一张制胜的王牌。要打好这张牌,我们需要打造人文景观,将这种深厚的底蕴体现于游客面前,让他们真正体会于心。也许大家都有所发现,凡是旅游城市或者景区,或大或小的都可能在适宜的时节举办类似“旅游节”这样的活动以吸引旅游者的到来。典型的一例就是扬州的“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除却三四月份的美景和诱人的美食这类物质文化不说,仅是听名称就会让人有种前去一游的欲望,这当然是因为受到古人的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影响。唐建军(2004)认为,人文景观是一方文化的历史传承,是人类文明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直接表现,它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和传统性。旅游者们多会被那些与自己所在地的文化差异迥异的特色景点所吸引,正是因为这点,各旅游地才会大力支持举办各种旅游节的活动,突出自己的特色,以达到让旺季更旺的效果。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有一半以上的国际游客旅游的目的都是为了参观有关文化遗迹、文化娱乐或是艺术欣赏,而最受他们欢迎的则是历史纪念地。因此各地方政府无不想在本地旅游物质和旅游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来点创意,凸显出其文化特色。如果能充分利用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让游客们能感受到虽同是一块土地,而每一次的游览又都能有点新发现,那当地的旅游前景将会相当可观。
2.文化利于巩固旅游的地位
去过多处旅游的人都会有此类想法:哪个景点好玩,哪里值得再去旅游一次……这样的比较是基于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一个景点之所以吸引游客,首先是它的盛名远播,这首先当然是文化的作用。游客多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好奇,而这样的事物若能让他们开阔视野、增涨知识,那是最好不过了。赵红文(1998)还说:“旅游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是满足旅游审美需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文化创造同时又是文化消费的一种活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发强烈,旅游者将愈来愈不满足于山水景物的浅层观赏,而追求从文化的高品位上,从自然、人文景观与文化的契合点上去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去探求认识和感悟一个文化的深厚底蕴。”当旅游者身处一处时,能够体会到历史的存在,体会到千金难换的文化氛围,体会到欢乐,他们才会觉得不虚此行。当然,这其中导游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旅行社管理中,导游人员的文化素养高低直接关系到游客能否达到旅游的目的,这就需要导游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博览群书,丰富阅历,拥有可靠的记忆和生动的解说,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想象。
3.现代中西文化交流是旅游的催化剂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祖国的首都留下的不仅仅是美好的回忆,更是那一座座现代化建筑。每天慕名从各地远道而来的游客数不胜数,为北京的旅游业翻开了新篇章。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更是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眼球。这些汇集了中西方文化的展览馆让人们叹为观止,让人们了解世界,这就是文化赋予旅游的力量。这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国外也都有体现。旅游作为文化交流与弘扬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和价值观交流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旅游正在铸造一体化和多样化的旅游文化,形成特有的旅游文化风格。的确,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可以让我国旅游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获取经验,让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但是同样的,我们还应注意到一些与我国有思维冲突的价值观会借机渗透,所以我们不能盲目汲取,要把好关。
4.旅游与文化携手并进,和谐发展
现阶段的旅游产业正处于火热阶段,势头正旺,已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佼佼者。文化渗透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而旅游对于人们则是一种休闲活动和放松方式,在旅游中旅游者可以暂时摆脱平日里工作的压力和约束,不受世俗礼仪的支配,投身到一种迥然不同的文化领域中去。正是文化赋予了旅游的内涵,增添了乐趣,而旅游又将文化赋予实质,现于人前,才将这样一个产业窜升于市场之上。近年来,随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一再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旅游业也提出了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概念。由于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因此旅游要配合文化的这些性质不断地作出调整,要做到开拓有度,汲取适中。如果过度开采旅游资源,将可能导致旅游文化消失殆尽,成为人类的损失。
中国旅游业发展最主要的是依存于中国名族传统文化,这就是中国特色。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无价瑰宝,特别是它对现代人的启发、教育有着最直接、最生动的巨大作用,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不能取代的教材(周盼,李明德,1991)。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化对旅游产生的作用,使前进中的旅游产业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让这种文化与旅游和谐相处,为旅游者带来更多身体和精神上的寄托。
参考文献:
[1]赵文红.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J].桂林旅专学报,1998,(4).
[2]唐建军.论旅游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性[J].池州师专学报,2004,(3).
[3]周盼,李明德.旅游文化是旅游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J].旅游学刊,1991,(1).
[4]于海志.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在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