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n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重异位性皮炎(AD)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郎格罕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功能或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的成分.环孢素A(CyA)可减少真皮内CD4+细胞数量及白介素(IL)的分泌,特别是IL-2,抑制朗格罕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有人用CyA5mg/kg/d治疗14例成人AD患者7~16周,全获明显临床改善.

其他文献
主要研究外用全反维甲酸对自然老化皮肤的作用。研究是在6例68~79岁(平均72岁)白人妇女的股内侧皮肤进行。该处皮肤于疗前呈现轻度松弛,较干燥和苍白色泽。用0.025%的全反维甲酸霜外涂一侧股内部,另一侧用赋形剂作为对照,每日用药一次,共9个月,然后行临床评价和取材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在治疗9个月后,肉眼可见用全反维甲酸一侧的皮肤较对照侧的皱纹减少,较坚实,脱屑少,呈粉红色泽。
期刊
该文报告1例患者,其发生的风团状环状红斑与Sjögren综合征有关。患者,女,53岁,于1982年发生全身瘙痒,但皮肤无原发性损害。2年后出现皮损,且无消退迹象。无光敏史。1990年,患者发生眼干及口干症状,唇诞腺活检示Ⅲ度涎腺炎,确诊为Sjögren综合征。
CO2激光可聚焦成0.1~0.2mm的光束作为光刀进行组织切割或切除。在血管丰富 的损害部位,普通手术刀可导致大量出血,而CO2激光刀可封闭小血管、淋巴管及末梢神经,切口相对不出血,术后疼痛及肿胀较轻,恶性细胞播散的可能性亦较小。
期刊
作者对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1~8岁)临床诊断、皮损活检、免疫组化及电镜证实为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的儿童进行了营养状况的评定,并评价了营养性食谱的优点.参加研究的儿童中11例有口腔溃疡,7例分别有咽下困难及龋齿,9例便秘,12例行钡餐检查,4例有吞咽困难的儿童发现异常,其中3例在胸食道或颈胸交界处有5处狭窄,但实际只1例有梗阻.
SLE与EB病毒感染有关,这种推测由来已久,但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才开始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SLE病人外周血循环中抗EB病毒的抗体滴度升高,并检测到EB病毒的几种抗原系统,发现SLE病人的B淋巴细胞转化与EB病毒有关.推测EB病毒在SLE的发生或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期刊
变形综合征由Wiedemann等首先命名,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大多数患者为儿童.临床上主要表现有骨过度生长,巨指(趾)、头骨外生疣和错构瘤,以及皮肤损害等,应与神经纤维瘤病、骨肥大-静脉曲张综合征等疾病鉴别.组织学表现根据部位和组织来源不同而不同.
期刊
介绍了包壳素的分子结构,描述了包壳素与谷酰胺转移酶之间的交叉连接模式,并提出了新的作用模式。认为包壳素是一种外壳前体,在角化外壳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内容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角质层外壳合成的机制。
期刊
许多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是无症状的, 用白细胞脂酶(LE)条对无症状高危人群的清晨首次尿或距末次排尿后的2~3小时尿样(FVU)做检查, 发现其中白细胞数增多, 提示该试验可能是对无症状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进行筛查的敏感、特异和可行的方法。试验目的是为了评价LE条在筛查无症状低危人群中衣原体感染的作用。作者选择了到家庭医生和大学保健室就诊的无症状男性, 作FVU的LE活性检测、脓尿镜检
期刊
广谱抗真菌药氟康唑(FCZ)为一种双三唑类衍生物,它在健康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较多.口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大于90%.血药半衰期为30h,服药1周后血药浓度达稳态,约为单次剂量的2.5倍.吸收后药物迅速扩散入组织和体液(包括脑脊液).体内代谢较少.主要经尿以原型排泄.口服抗真菌剂及其它治疗皮肤病药物后其在皮肤中的分布很重要,但迄今研究很少.
SAPHO综合征,即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综合征,是一组血清阴性的脊椎关节病。该综合征中骨炎最常发生于前胸壁(胸肋锁骨肥厚),但也可发生在脊柱、长骨、髂骨、下颌骨和耻骨。损害常始于肌腱和韧带附着处附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