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的价值智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理论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积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鼓舞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理论思想源泉,符合当代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儿女共同的价值选择和愿景。核心价值观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中所形成的居于支配地位并起主导作用的优秀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充分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价值资源,在历史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十八大报告:“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明确提出“和谐”的思想,不仅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始终,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文化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从国家、社会、人民三个层面全方位地倡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积极树立科学的价值导向和践行伟大的核心价值观,以引领社会进步思潮、达成凝聚社会共识,进而有力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其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智慧价值资源和有益的方法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密切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强劲的向心力,同时,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也将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出巨大的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当今,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文化强国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国的具体语境当中提出来的。所谓文化强国,就是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旨在加强对本民族固有文化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前景的自觉和自信。培育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之上。
  任何文化都是在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中产生的,从而形成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系和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依据,它必须具有中国本土特色、中国气派,所以也必须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对中国优秀价值理论文化的高度凝练和提升。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重要的思想源泉。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1]中国的发展是在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时也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思维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定历史环境之中,不断继承和吸收其优秀部分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事物都存在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认识也有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理论概念体系的逻辑顺序往往是客观历史发展顺序的反映,恩格斯有句名言“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2]因此,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历史前提。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观,诸如仁、义、礼、智、信等都蕴含着丰富而崇高的文化精神,这些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化兴邦的重要基础。有了好的价值观念,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民族才能安定团结,对整个世界历史的文化进步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坚持以民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核心价值观念。西周政治家周公在《周易》中提出的“敬德保民”等思想,开启了中国民本思想的先河;孔子认为施行仁政的最高境界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为政》),从而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确定了基调;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孟子·梁惠王上》)的思想;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荀子·王制》),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全党的唯一宗旨。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进一步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里,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民为本,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中国传统社会民本价值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二)坚持以和为贵,追求社会和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秉承“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当今,“和谐”思想的提出也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关系。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十分重视“和”的价值和作用。孔子强调“和为贵”的思想,把“和”视为做人处事、治国理政的价值评判标准。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孔子提出的“和谐”,是求同存异的思想,通过互补互济,达到事物的矛盾统一,形成统一、和谐的状态。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认为世间万物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其相互作用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间生存的本质和基础。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认为每个人应该平等而无差别的爱别人,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那么人人都可以得到全天下人的爱,从而形成一个和谐而平等的世界。
  (三)坚持以公为先,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孔子提出“修己以安人”的群体主义价值观;孟子提出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社会整体目标;荀子更为明确表示“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的价值取向;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的“大公”思想。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社会的为公精神体现在集体主义价值观上,公民要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整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关系。对于当代共产党员和干部的为公精神的最好概括就是我们党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四)坚持以新为道,培育民族创新精神。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一直是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尚书》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变革日新”,“日新为道”。《周易》中指出“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我们在愚公移山的故事可以得到充分的记载和描述。创新精神始终贯穿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方方面面的变革实践中。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五)坚持以德为基,倡导社会荣辱观。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和发展的基础。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都十分注重依靠道德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知荣知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今天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所在。“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公孙丑上》),“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五代史·冯道传论》)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道德中荣耻价值思想的深刻表达,也可见知荣知耻的价值思想在中国传统道德理念中具有重要地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吸收和继承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知荣知耻”文化传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中深刻的生命意识和精神追求,同时也注入时代特点和新的价值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和基本内容。
  三、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我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为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思想源泉。在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理性的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3]同时,在方法论上,我们要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正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全面深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相借鉴和发展的理想效果。
  (一)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坚持批判和继承相结合。
  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弘扬和培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十六届六中全会,党的第一届领导集体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重视培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如“孝廉”、“民本”、“仁爱”“和为贵”、“天下为公”、“格物致知”、“上善若水”、“自强不息”、“尚义重德”等,理性地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地精髓,使其作为人们的价值观教育和追求,而不是一种对传统文化不加选择的全盘地接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一些我们必须予以淘汰和剔除的思想观念,如封建礼教思想、等级观念、“官本位”、“三纲五常”、“守拙”、“中庸”等。这些思想是与我们现代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相违背的,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采取“扬弃”的方法,才能真正汲取积极的因素,科学构建出反映人们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创新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需要继承,还需要同创新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比如,古代社会所倡导的义利价值观,讲究重义轻利,而现在我们转化为义利兼顾的新型价值观;儒家所倡导的“贵为和”理念转化为倡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将“自强不息”的高贵品质转化为现在我党大力倡导的与时俱进的品质;将中华民族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转化成为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当代爱国主义精神,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价值理念源泉。同时,我们在科学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吸收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文明成果,使其熔铸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中,促进和推动我国和谐文化的向前发展。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同国民教育和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共发展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通过国民教育来进行宣传和普及教育,其中,青少年是培养和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要把传统社会优秀的核心价值观输入到学生教育过程中,积极探索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使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爱国、团结、友爱、创新、进取、荣辱等价值意识。同时,社会媒介也要通过各种力量和渠道积极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强大的正面舆论引导,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全社会精神文明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努力做到实实在在服务群众生活,立足改善群众精神面貌,提高全社会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一个团结友爱和谐全社会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第70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第35页.
其他文献
摘 要: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的差异并不仅仅来源于地缘的区别,而更多的体现在并蕴含于不同时空中的思维方式乃至生产(生存)方式的不同。物质决定意识ac生产方式的差异必然导致其民族心理与思维方式的迥异,具体到国家而言,形态与内涵各异的民族心理也必然导致不同国家的社会理想即国家梦想从表现形式到实质内容之间的各自不同。  关键词:国家梦想;民族心理;比较探析    一、追求个人最大自由和最平等机会的美国梦
期刊
摘 要:分析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存在的问题,从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战略对策,充分利用资源、完善科学规划、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实治理等,坚持科学发展道路,煤炭企业才能得到长远发展。  关键词:煤炭形势;新建矿井;应对思考    受内外环境影响,加之煤炭行业长期积累矛盾凸现,当前,煤炭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针对当前的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新矿井区要转变思想、积极应对,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深化改革、科学调控、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大规模农水工程的建立,工程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如何管好、保护好充分发挥工程的效益,是工程建设的大问题。这也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水工程建设面临的新情况,阐述了农水工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主体    当前,郓城县不少灌区在农水工程配套建设中面临着许多新
期刊
摘 要: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用水需求。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面对我县百年一遇的干旱,对水利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部门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转变建设方向,提高水利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关键词:农村水利;问题;对策    近年来,曹县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领导,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强化管理,使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其他国家政党所不能比的,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中国创立和发展的不同的时期都发挥了重大作用。现阶段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首要问题。以下是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以来总结的几点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体现在
期刊
我爱画画,我爱滑冰,我体验过“小小消防员”,我更希望自己能拥有超能力,能自由地飞翔!
期刊
从我三岁开始,爸爸、妈妈就带着我见识美丽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告诉我:“一个人要想活得精彩就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现在我已经是小学三年 级的学生了,上学期间我要好好学习、多多读书,放假的时候我就能亲眼目睹那些在书中读到的美丽景象啦!
期刊
摘 要:目前网络已经在政治经济、生活教育、文化军事等方面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思维生活方式。同样,互联网也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新兴的现代化手段,拓宽了党建工作空间。科技作为双刃剑,同样在党建问题上也有不少挑战与问题。  关键词:网络化时代;挑战;问题    网络党建是党建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时代要求,只有不断加大网络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力度,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要实现此目标,首先需要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给排水问题越来越变得重要起来了。工程规划、项目规划等问题应着眼于未来确定城市规划中的污水量、用水量及排水量规划的选择。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对建设一个良好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给排水、规划、排水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倡省地节能的理念,这要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必
期刊
摘 要:土地是财富,在土地资源有限的今天,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土地资源调查是为查清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而进行的量测、分析和评价工作。本文对土地、土地资源和土地资源调查进行论述,谈一点对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和人口承载能力的看法,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    一、基本概念  1、土地。土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