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琵琶演奏在广东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w1234567890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琵琶作为中国的“民乐之王”,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在早期的广东音乐发展期间,一批著名的音乐家和演奏家将琵琶演奏融入广东音乐,并创作了大量的曲目,使广东音乐的表演形式更加多样独特。随着琵琶演奏方式的改革和发展,琵琶在广东音乐的演奏中发挥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琵琶演奏始终与广东音乐不可分割。
  [关键词]琵琶 演奏艺术 广东音乐
  一、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对琵琶演奏的影响
  琵琶是我国一种民族弹拨乐器,它是起源于丝绸之路的古老乐器,已经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琵琶初名为“批把”,亦作“枇杷”。东汉的刘熙在《释名·释乐器》中提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东汉的应劭也在《风俗通》中讲到:“以手批把,谓之琵琶。”可见,琵琶是以两种主要弹奏的动作,并因具有象声意义而得名的。这样,从秦汉至隋唐时期,众多的弹弦乐器,如长柄的、短柄的、圆柄的、梨形的、木面的、皮面的、弦数较多或较少的等等,都以它们相似的弹奏动作而被统称为“琵琶”。
  从乐器构造上区分,古代的弹弦乐器又可以分为直项琵琶和曲项琵琶。直项琵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在当时由波斯通过西域而传入我国的。也有人认为它的前身是秦代的一种类似鼗鼓的弹弦乐器——弦鼗,至汉代就演变成盘圆柄直的,具有四弦十二柱的“秦汉字”,亦称“秦琵琶”或“汉琵琶”。直项琵琶的特点是音柱较多,横抱用手指鼓弦的。曲项琵琶大约在南北朝时,也从西域传入中原。
  在魏晋到唐朝,曲项琵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尤其是唐代的音乐,大都以琵琶为主奏乐器。同时,唐代的音乐文化也曾对东亚邻近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唐代琵琶乐的盛行随着日本遣唐使被带到了日本,后来成了日本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部分。至今,日本还珍藏着我国唐代唯一留存的、做工极为精细的嵌螺钿紫檀四弦琵琶和五弦琵琶。唐代以后,随着琵琶形制的不断完善和演奏姿势的改变,如变横抱为竖抱,废拨子为手弹等,琵琶的演奏技巧越来越多样,表现力不断增强。
  现代琵琶的形制,是在唐朝以来半梨形音箱,曲项、四弦、四相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音柱逐渐增多,由清代的十四柱(四相十品)、十六柱(四相十二品)发展到现代的三十柱(六相二十四品)或更多。现代琵琶音柱的增加不仅拓宽了音域,高音音色清脆明亮,中音音色圆润淳厚,低音音色结实雄浑。琵琶的演奏手法也发展得极为复杂多样,右手有弹、夹弹、双弹、滚、挑、双挑、分、勾、抹,摭、扣、拂、扫,轮、半轮等指法,左手有揉、吟、带起、捺打、虚按、绞弦、泛音、推、挽、绰、注等技巧。宽广的音域、多变的音色和多样的演奏手法,使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琵琶除了独奏表演外还广泛用于曲艺、戏剧的伴奏。它既能表现出活泼流畅、明快喜悦,又能充分传达婉转、抒情的诗意,也能表演出雄壮激昂、铿锵有力的曲调。因此,琵琶曲目历来就有文曲和武曲之分,如传统的文曲有《月儿高》、《塞上曲》、《昭君怨》等,著名武曲代表作则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等。随着现当代的创作和改编,一些曲目更具备了新颖的风格和丰富的手法技巧,如《狼牙山五壮士》、《彝族舞曲》等等,大大丰富和开拓了琵琶的演奏风格。
  二、琵琶演奏与广东音乐的发展
  广东音乐是指在南粤广东民系地区产生、发展和丰富的民间器乐乐种。广东音乐诞生于19世纪中、晚期,成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音乐最初只是作为粤剧、粤曲中的过场曲,以及伴随舞台表演和衬托气氛所用的一些民间小曲。经过了近两百年的长期演变和发展,受广东地区的经济生活、文化艺术和风俗语言的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改制乐器、丰富艺术表演,加上大批音乐家和演奏家的创作实践,广东音乐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性器乐乐种。因广东音乐能将广东人的勤奋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因而其至今仍广泛流传,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东音乐形成早期,许多精通民乐的音乐家和演奏家为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何博众就是其中一位重要的奠基人。何博众生于1831年,是广东番禺人。由于出身于音乐世家,他自幼深受家庭音乐文化的熏陶,曾拜于名师门下学习音乐,后以精通十指琵琶演奏,在广东地区广受赞誉。何博众除了在琵琶演奏上有精湛的技艺造诣之外,他创作的曲目大大丰富了广东音乐的演奏艺术。早期以“琵琶谱”发表的《雨打芭蕉》和《饿马摇铃》等广东音乐代表作也是出自他的手,而经典名作《赛龙夺锦》的初稿也是由何博众首创。著名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1872-1933)在祖父何博众的悉心教导下,他刻苦钻研,并继承了家传十指琵琶的精湛技艺,成为了广东音乐第一个发展时期的著名琵琶演奏家,与何与年、何少霞被誉为“何氏三杰”,以家传的琵琶谱为据加以整理、再创作并发表了一批反映新时代特点的广东音乐作品,包括《鸟惊喧》、《陌头柳色》、《垂柳三复》、《午夜遥闻铁马声》等琵琶名曲,这些乐曲都后来制成唱片,广为传播,为广东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批琵琶演奏名家除了创作了优秀的曲目以外,为不断适应广东音乐的表演需求,音乐家们意识到琵琶演奏也需要革新。在早期的广东音乐演奏中,琵琶的定弦为G 、C 、D 、G。而右手的轮音,多用尾指先出到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从下至上的“下轮”。随着演奏需求的发展,音乐家们将琵琶的定弦改为A、D、E、A,用金属琴弦取代传统的丝线,用专用的琵琶演奏指甲取代表演者特意留长的手指甲。从六十年代开始,轮音也逐渐转为以食指先动、自上而下的“上轮”手法。这些一系列的乐器改造以及表演方式的革新,使琵琶的音色更显清脆亮丽,丰富了琵琶的表现力,适应了新时代的表演需求,拓宽了琵琶更广阔的表演空间。
  三、琵琶演奏在广东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琵琶在早期的广东音乐演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广东音乐的乐曲创作与演奏两方面,曾充当过奠基者的角色。由于琵琶本身的结构和演奏技法的原因,其音色主要呈现出“尖”、“堂”、“松”、“脆”、“爆”的特点。其中,“尖”指的是下把位高音声色尖细,“堂”指相把位音响浑厚,“松”指的是弹拨琴弦后发音的灵敏性,“脆”指一、二、三把位音色清脆明亮,“爆”指弹拨琴弦发出的声音具有强大的爆发力。琵琶由于其清脆亮丽和多样复杂的表演形式,在广东音乐形成的初期,乐器的组合形式以琵琶为主奏,筝、箫、三弦、椰胡为辅。
其他文献
[摘 要]将蒙古族的那达慕源流作为窥看点来透视内蒙古草原文化之精神内涵:从那达慕的源流及主要活动内容看,草原文化中包涵着浓厚的尚勇、尚力的英雄精神和草原文化中不分等级尊卑贵贱、自由平等的精神。  [关键词]那达慕 蒙古族 草原文化  一、那达慕概况  在古代,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先哲们很少以美为话题谈及一个事物美还是不美[1]。那么,只有体现了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显示客观规律和
期刊
编者按:沉痛悼念中国著名民俗学者王文宝先生,谨此表示深深怀念。  北京,战国时的燕国即为中国北方的重镇,为辽五都之一,金、元、明、清和民国初期的全国的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后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可谓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了。  如今的北京较之以前扩大了很多,现辖有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昌平区、丰台区、房山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平谷区、密云县、怀柔区、延庆县。这
期刊
[摘 要]隋文帝依照“就近立祠、分开祭祀”的建祠祭祀原则,在远离国都的海滨建立南海神庙祭祀南海神祝融,开启了远距离条件下祭祀国家诸神的全新格局。后世历代皇帝围绕皇家事务、内外战争、自然灾害和褒奖册封等祭祀名目,采取遥祭、代祀、常祀等祭祀方式,不断补充完善远距离祭祀南海神的相关活动。享受专门祠庙供奉的南海神,地位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在南下祭祀官员的带领下,发挥着加强中央与地方联系、推动“波罗诞”民俗形
期刊
[摘 要]古人从洞穴走出山岗、台地上建房,开始定居生活,经历了数千年发展史,人类对居所不断改进、创新、发展,从建筑材料到建筑结构都不断进步。本文对封开县最具代表性六处古建筑的特点作概述,以及对其文物保护工作作出了建议。  [关键词]古建筑特点 保护建议  封开县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特殊——扼两广之咽喉,是岭南古代南北水路交通的要冲和枢纽地带,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从秦代开始,中原人民陆续南迁,对岭南的
期刊
[摘 要]清代计楠与黄钦阿都分别在他们所著的书中载,端砚问世始于唐武德时期。然而,从唐太宗将皇宫收藏武德或更前时期的端砚赏赐给大臣来推,从晋代张勃的《吴录》和宋代米芾的《书史》等文献有关记载来断,端砚的问世断不是在唐武德之世,将其历史上溯是合理的;端砚问世后,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与发展,其石料品种日趋丰富,其砚形砚式日益广泛,其雕刻技艺日臻精良,最终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端砚受到历代人
期刊
[摘 要]惠州古窑遗址是不可移动文物,是研究惠州古陶瓷历史不可或缺的实物见证,也为研究惠州悠久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古窑址及其出土陶瓷的价值进行挖掘,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古窑址 陶瓷 历史 价值  惠州古窑遗址是惠州古陶瓷制作、烧制的场所,是惠州陶瓷历史的缩影,是追寻惠州陶瓷艺术的根。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笔者有幸参加了惠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了惠州市境内已经
期刊
[摘 要]舞蹈形象捕捉和动作发展变化是编舞技法培养和训练的两个重点,加强对两个基本技法的研究和实践是促进舞蹈创作的重要途径。本文分别论述舞蹈形象捕捉及元素动作发展,以望对舞蹈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舞蹈创作 形象捕捉 动作发展  当前,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培养和训练的两个重点为舞蹈形象捕捉和动作发展变化,作为编舞基本技法,其关系着舞蹈的产生,对舞蹈形象的捕捉是筛选精华动作的重要步骤,动作发展变化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博物馆作为公众场所,其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浅述了县级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内容,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 信息化 建设  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博物馆也开始加大了信息化的工作。但对大多数博物馆人员来说,特别是对县级博物馆的人员来说,总觉得信息化与博物馆行业的
期刊
[摘 要]新型城市化下广佛肇三地博物馆应是多功能综合体,应承担文化引领者和传承者的责任,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三地博物馆应该一贯坚持的服务理念。同时,三地博物馆未来还应成为打造“国际性岭南文化中心”的助推器。  [关键词]广佛肇 新型城市化 博物馆 未来发展  广佛肇三市地域相连,历史文化同源。三市同属广府文化,民风民俗相近,商贸往来密切,文化交流频繁,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扎实深厚。这
期刊
[摘 要]对建设与创新“和而不同”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促进文化成果共享的同时,有效地体现公益性文化在人文关怀上的核心价值。使其成为孕育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发展的土壤。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催化剂问题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新型城市化 合法权益  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城市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新型城市化”这个词几年前就在广州市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以政府公益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