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琴“周仁”的晚年生活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pa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多才多艺,戏路宽广,除了擅长演小生戏之外,还能扮演须生、正旦和老旦等行当。
  她的拿手戏《周仁回府》演了3000多场,每次都力求出新、不重复,被誉为“活周仁”。
  如今已77岁高龄的她并没在家安享晚年,还在收徒,希望能将李派“周仁”发扬光大。
  5月14日下午三点,天水市中心广场金龙大厦三楼华夏艺术馆大厅。
  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李爱琴,收仰慕自己三十多年的天水市当红小生贺晓蕙为徒。
  收徒仪式行传统的叩拜大礼。贺晓蕙向李爱琴叩首、敬茶,站立宣读拜师帖;李爱琴向贺晓蕙赠言。现场二百多嘉宾见证了这一时刻。
  李爱琴的另一弟子王凤娥与贺晓蕙一起发言:以师父为榜样,同担李派传承人之重担,不负师门与众望。
  “活周仁”的晚年生活,依然忙碌。
  六岁女童唱《三娘教子》
  李爱琴生于一个秦腔世家,祖父是唱皮影戏的。
  渭北一带年长的老人经常说“‘四楞子’李三的跑台子”,李三就是李爱琴的祖父。李爱琴的父亲李万祥农忙在家务农,农闲跟着李三到集镇村舍演出。李三去世时,李万祥20多岁。为谋生,他替人当丁去了汉中,在那遇到了李爱琴的母亲。他们一起从汉中徒步走到西安,落脚在西安西关解家巷一个破庙里。1939年的4月,李爱琴就出生在那儿。
  李爱琴母亲一连生了三个女孩。老大出生时,大家还觉着挺好,先开花后结果么。到李爱琴还是个女娃,想要儿子而不得的父亲,随便给李爱琴取了“丑丑”这个小名儿。
  一家子为了生计,父亲卖菜,母亲给人洗衣服,李爱琴的小姨则去剧团学戏。小姨常背着两三岁的李爱琴去剧团,耳濡目染,李爱琴也迷上了唱戏。
  李爱琴先在彭艺社扮小孩,演丫鬟,先后得到过大华社李正敏、董化清老先生的指点。5岁多时,李爱琴被父亲带到三意社,得到了苏育民的指导。“他们可能出于爱和同情,觉着这么小的娃出来谋生不易,就乐意给我教戏。”李爱琴说。
  6岁开始,李爱琴就能演《探窑》《三娘教子》《五典坡》等戏。演《三娘教子》还是压轴,经常瞌睡得熬不住。上台前,父亲就拿一碗醪糟、两根麻花给她说:“娃呀,吃了准备上场。”
  一个六七岁的女娃演《三娘教子》,现在大家会觉得不可思议。观众对小李爱琴的表演的认可,就三个字“像得很”,并给演啥像啥的李爱琴起了个“妖怪”的外号。
  小李爱琴每次演出,能挣回来一袋面。
  在宝鸡演出时,李爱琴还没有一个正式的艺名。
  “台上这娃娃叫个啥,咋这么灵醒的,几岁了?”有人问。得知李爱琴只有6岁时,不知谁随口的一句“六龄童”,就被叫了开去。
  解放后,父亲为她正式起名李爱琴。李家的人爱秦腔,琴、秦同音,“演旦角还是用琴字好些”。李爱琴的父亲因用嗓过度,不能唱戏了,就把心思全部寄托在了李爱琴身上。
  “我想上学,爹妈根本不同意,说家里都穷成啥样了,哪有钱供你上学!”李爱琴无可选择,只好继续学戏。学戏是个苦差事,稍有不对,就是挨打。
  “我演《三世仇》那么受欢迎,就是因为我亲身经历了那段日子,深有感触。”李爱琴说。
  被五一剧团挖角
  “可能是天生吃这碗饭的。”天赋很高的李爱琴,别人的戏看三遍她就能演。“我这辈子,真是为秦腔而生的吧!”
  从10岁起,李爱琴在泾阳县剧团演出,是剧团的台柱子。
  1953年,泾阳县剧团和陕西军区五一剧团唱对台戏。五一剧团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宣传二队,1949年成立于兰州。1953年转调西安。当时五一剧团演的都是新戏,泾阳县剧团演的是《三堂会审》《五典坡》《秦香莲》这类老戏。
  五一剧团领导看中了泾阳县剧团主演李爱琴。那时,李爱琴声带长了个结,五一剧团领导以答应“到西安给你看嗓子”为条件,把她挖到了五一剧团。
  1954年,李爱琴加入了五一剧团,演的第一个角色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当时演林黛玉的演员临时有急事要回老家,戏又不能停演,团里领导问李爱琴:林黛玉你敢不敢演?看了两场后,李爱琴就上台了,而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那一阵连续高强度的演出,让李爱琴很担心嗓子被唱坏了。不巧,扮演贾宝玉的演员怀孕了,李爱琴又补宝玉这个角色。这也是她唱小生的开始。
  “你咋啥都敢演?”团里有人问李爱琴。“耍呢么!”只要是戏,李爱琴都愿意演。
  五一剧团排演《张羽煮海》,一连演了三个月。该戏的火爆程度,被观众形容成“李爱琴把东大街都煮干了”。
  “那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为人民服务,需要我演啥,就演啥,生旦净丑都演过。”回想初到五一剧团的日子,李爱琴无限感慨。
  荣获三等功
  “团里要参加省上戏剧会演,就给我排了《戚继光斩子》。”李爱琴说,为这出戏,她真是把苦受美了。
  排戏之前,李爱琴一行专门到北京看李万春一家子演的京剧《戚继光斩子》。看呆了的李爱琴心想:唱腔和表演咱心里多少有些把握,但这武功咋办?还要在一个月内排好,压根不可能么!
  回西安后,晚上要正常演出,一天三趟功也不能少。排练时,导演见她做得不到位,就打。被打急了的李爱琴,骂导演是“法西斯”。
  会演时间马上到了,导演撂挑子罢工不干了。这可咋办?“你把我打急了,我胡说呢!”李爱琴赶紧给导演赔罪道歉,话语里也透着她的小委屈。
  1956年,《戚继光斩子》参加陕西省戏剧会演,李爱琴获演员一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迎接新中国建国十周年,陕西省排演了《三滴血》,李爱琴与来自全省的艺术家们,一起在丈八沟宾馆集中学习了八个多月。这部戏是易俗社的班底,集合了肖若兰、宝鸡的曹海棠、咸阳的郭明霞,还有崔惠芳、刘毓中、孟遏云等名演,请了四川的老师教扇子功,山西的老师教翎子功,真是收获很多。   熟悉和喜欢秦腔的人,对《三滴血》中那段“祖籍陕西韩城县”的唱腔耳熟能详,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段唱腔正是李爱琴设计的。
  “戏都有专门的唱腔设计,但我觉着不合适,就改了。荆生彦老师听了我改后的设计,说有味道,把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表现出来了。”李爱琴回忆说。
  《三滴血》演职人员进京时,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的亲切接见。江南十三省市巡演又得到了盖叫天、袁雪芬、陈伯华、范瑞娟等名家的指点。“尤其是盖老请我到他家做客,指着摆放的一尊尊罗汉说,演员演戏不能一个表情,要求变。这些教导够我琢磨一辈子了。”
  1959年,李爱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活周仁”的辉煌岁月
  《周仁回府》是秦腔的“家底戏”,为秦腔八大本之一,传唱了数百年。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刘毓中和苏育民曾演出过这个剧目。著名秦腔演员雒秉华、黄金华、任哲中等都在这个戏里付出了心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尤其是任哲中演的周仁,在当时观众中影响极大。
  小时候,李爱琴和任哲中老师同台演过戏,那时她演旦角,受到老师很大的影响。她当时压根没有想到,自己要和老师演同一个角色“周仁”。
  “团里给我排《周仁回府》时,任哲中老师的‘周仁’已经深入人心。我当时也没多想,团里下了任务,咱就好好完成。”李爱琴回想排这出戏的情景时说,“演《周仁回府》没压力,但有难度。”
  李爱琴说,她爱这个戏,爱周仁这个人。他勤劳憨厚,知恩当报,侠肝义胆,一身正气。“任老师有任老师的优势”,李爱琴觉得在虚心向前辈学习的同时,还要演得和老师不一样,有自己的风格,就有难度了。
  “第一次演出时,只是理解和表现了他耿直老实、甘于奉献的一面;后来,把他的心理斗争也演了出来,大家越发感到周仁的可爱。”演了几百部戏的李爱琴,最得意的角色也是周仁。“每次演完,我都兴奋得很,总在想今天哪里发挥得不足,下一次要注意。”
  至今,李爱琴的《周仁回府》演了3000多场,秘诀是啥?李爱琴说,“有人说我在舞台上太随便,没有程式。其实,那不是随便,我就是要把死人演成活人,把活生生的周仁展现给观众,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做程式。活学活用,既有革新,还要保留祖先的程式。”
  有人评论李爱琴饰演周仁,“动作质朴无华,情感慷慨激越,唱腔浑厚、刚毅、深沉,余味无穷”,其特色在《悔路》一场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倒头转浪头的紧锣密鼓声里,周仁怀着悲愤、焦急的心情,慢步上场,行走踉跄,台口亮相后,甩水袖,千思万虑,无有两全之策,不献嫂嫂不行,献了嫂嫂不成,万般无奈,跺脚、拖鞋捶胸、摸帽,痛恨卖主求荣的奉承东。随即悲愤交加地唱道:“奉承东蛮奴才报德以怨,他把我推虎口进退两难。”
  李爱琴用闪帽翅的技艺,准确、妥贴地表现了人物此时激烈的内心矛盾和无限悲伤的感情。闪帽翅作为秦腔一项演技,历来为观众所喜爱,只要闪得好,总会赢来满堂喝彩,然而李爱琴没有为廉价的喝彩而过多地闪动帽翅,而是闪得恰到好处。
  1991年元月,李爱琴到北京参加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纪念演出,对她表演的《周仁回府》中《悔路》一折,学术评论组的专家们认为“演员对周仁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她以多侧面、多层次的手法刻画和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态”,“是一人满台戏”,“演员有独到之处,与叶盛兰的《周仁回府》可以并驾齐驱”。
  西北承包剧团第一人
  李爱琴进入五一剧团后,事业步入正轨,“不仅开始系统地练功、学文化,而且成为文艺工作者,有了社会地位,很有荣誉感。”在几位名师的指点下,李爱琴逐渐成为驰名大西北的秦腔名角。
  “一心就琢磨着怎么把戏演好,观众喜欢了、鼓掌了,心里最高兴。”在五一剧团近三十年,李爱琴过着单纯演戏的简单生活。
  1983年,是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之年,也是李爱琴的转折之年,她组建了西北文艺界第一支演出承包队。从这时起,她身上具有的组织领导能力充分表现了出来。
  李爱琴带领这支由30多名员工组成的演出队,在八百里秦川巡回演出。
  下乡演出,条件是极其艰苦的。“就吃这,还有劲演戏?太寒酸了吧。等会咱头儿来了,肯定发脾气!”一次演出时,个别演员抱怨道。
  “哎呀,今天的菜好么,我最爱吃了。”李爱琴端起大黑碗,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见此情景,其他人也纷纷端起了碗。
  一年内,承包队共演出309场,收入近16万元,人均月收入280多元,还上缴了3万元的利润。这一年里,不仅重排了11台本戏、18个折子戏,还打破了以往剧团排戏论资排辈的“惯例”,为一些青年演员提供了舞台。
  1984年7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承包责任制大有可为—李爱琴演出承包队试行承包责任制的情况和体会》的文章。文末的编者按指出:“文艺体制的改革是大势所趋,非改不可。艺术演出团体如何改革,才能既有利于多出好戏、多出人才,又能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当前文艺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文化部还召开了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座谈会,李爱琴在会上介绍了经验。
  1984年,李爱琴担任五一剧团的团长。“那时候带团,领导要求要把剧团带好,要多出人才,多出戏。”李爱琴为了让团里人才结构更合理,就招了23个小学员,办了一个培训班。杨升娟就是那时考进培训班的。
  第一次见杨升娟,李爱琴觉得这孩子很像自己,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极为传神的对话:
  “想唱戏?”
  “想!”
  “你爸不让你来,咋办?”
  “我睡地下不起来!”
  “咱收学费呢,你爸不给,咋办?”
  “叫他拆房!”
  “你想跟谁学?”
  “李爱琴!”
  “你认得李爱琴?”
  “不认得!”
  “那你咋想跟她学?”   “我以前跟磁带学过。”
  李爱琴走出去,对蹲在门口的杨升娟父亲说:“给你娃送床被子。”
  经过十六年的磨炼和考验,杨升娟正式接过师傅的衣钵,被陕西省文化厅振兴秦腔办授予饰演《周仁回府》中“周仁”的第九代传人。
  “这不只是一个称谓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为秦腔事业甘愿奉献的苦心,一种设身处地为观众着想的心愿。”杨升娟说。
  2011年7月,杨升娟也是叩首、敬茶,举办了同贺晓蕙一般的拜师仪式。
  把“周仁”传承下去
  2005年,66岁的李爱琴“总算交差了”,她从五一剧团团长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在这个岗位上,她干了二十一年。
  “累,真是累,既要演戏,还要管剧团的固定资产、生存发展,管演员们的吃喝拉撒、名角的新老交替……”李爱琴说,“不过,观众支持就有力量,虽辛苦,心里甜。”
  排戏、演出,被热爱秦腔的观众包围着,李爱琴没有感觉到外界说的秦腔的衰落。退下来后,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看,她发现秦腔真是大不如从前了。
  有一年大年初一,西安下大雪,大唐芙蓉园办庙会,让秦腔演员在园子里唱戏。演员到了,发现一个观众也没有,就先扫雪。扫完雪,还是没一个人,只好先唱起来。其间,三三两两游园的游客走过,但没人停留。演员唱够两个小时,赶忙收兵。
  “八百里秦川,不是没人爱秦腔了,而是这个演唱场所不对。大唐芙蓉园是个景点,游客是来游园的,不是来听戏的。”李爱琴分析道。
  2000年,李爱琴得知五一剧团的剧场要被拆除时,就很着急。在西安市人代会上做了题为《贯彻对于文化场所先建后拆的政策》的发言。可惜的是,这个发言并没能拦住拆剧场的脚步。
  于是,李爱琴又提出《剧团需要演出场所,要求原地新建大楼留出剧场位置》的议案,提议“剧场原址新建大楼一层,必须作剧场新址,供剧团演出使用”。这个议案得到当时西安市领导的认可,批示要求新剧场设计上要符合演出需要。尽管如此,新建大楼还是没“我们的位置”。
  “秦腔要想发展,必须改革,但不能往死里改,不能不给它活路。”李爱琴认为,“西安的特色是古城文化,秦腔是古城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中国梆子戏的老祖母,不要到我们这一代把它丢了。”
  进入古稀之年的李爱琴,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指导学生上。看到杨升娟等爱徒在舞台上的成功,李爱琴备感欣慰。
  “我把周仁传承下去了。”在传统戏剧已边缘化的当下,李爱琴觉得“这对我是一个交代,对观众也是一个交代”。
其他文献
焉耆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速度上的快,对钻井速度要求较高。在广大技术干部的辛勤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创造了一套适合焉耆盆地地质特征的钻井工艺技术措施,使平均机械钻速
河北省怀安县郑王庄公社地处深山区,是个吃水很困难的地方。建国后,郑王庄、廉家寨、石坡底三个大队曾多次打井和先后10次修建饮水工程,累计花去投资20余万元,用工21万余个,
The Li-rich Zn-doped LiNbO 3 (LN) crystals were grown by the Czochralski method. The structure of the crystals was measured by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
期刊
胸骨抬高支架外固定治疗小儿漏斗胸江布先张虹郑修军1987~1996年,我们采用胸骨抬高术结合自行设计的胸廓外固定支架矫治小儿漏斗胸21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常见多发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文献报道中多以成人病例为主[1,2 ] ,鲜见有关儿童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报道[3 ] 。目前尚未查见有关 1岁内婴儿口腔颌面部肿瘤
临床资料1998-02-16收稿,1998-08-10修回作者单位:1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300612安徽省合肥市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230061作者简介:石微娜,女,45岁,副主任医师1.1一般资料1990年8月~1996年5月两个医院共收... Clinical data 199
用德国 Merck KgaA公司开发出来新的系统,高性能液相谱法( HPLC)的分离效率将比传统塔的分离效率提高 5~ 10倍。结果每次分析的成本可以降低 10%~ 20%。   Chromolith柱含有多孔硅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却让你感触颇深的东西,那就是信仰、希望和爱!剧信息:编剧:宋晓冰类型:年代、军事、谍战、青春、动作集数:36题材:抗战故事时代:近代版权:归
清秀俊美的面容,婉转悠扬的唱腔,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优雅的气质。盛传他颇似民国美男子邵洵美,也难怪导演田沁鑫会挑选他扮演侯方域了。当年刚从江苏省戏校毕业一年的施夏明便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每个人,每一天,每一次擦肩的片刻。会带来怎样的蝴蝶效应?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却扮演着知晓一切的、上帝的角色。我要给那些快乐的人痛苦;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