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祖国辽阔的海域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海域面积共约473万平方千米,海上分布着5400多个岛屿;海岸线总长度3.2万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岛屿海岸线1.4万千米。维护国家领海完整,确保中国主权不受侵犯,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要维护国家海权,海军当仁不让地承担了重大的责任。不堪回首的中国近代史,就是始于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所以新中国成立4年后,毛泽东主席在视察海军的几天时间里,5次写下同一句话: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毛主席的号召,时代的召唤,极大地激励了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创新、乐于奉献,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建功立业。今年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镜芙就是其中的杰出人士之一,他主持设计了我国两代四种型号导弹驱逐舰,每一种型号都有新的突破。第一代驱逐舰实现从无到有并率先成功装备舰艇导弹武器系统;改进型驱逐舰,首次将各种武器和电子装备组成全武器作战系统,为新型舰船设计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在主持我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设计时,把国内新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组合,以系统工程观点更新设计理念,做到全舰有机协调,综合性能优,有效地提高了作战能力,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1930年1月,潘镜芙出生在浙江湖州南浔镇一个经营纸业的家庭。父亲搞经营,生活还算过得去。母亲读过书,有国文功底,写得一手好字,外公还是个秀才。全家人尽力给潘镜芙提供最好的教育,让他充分地发展。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难降临到每个中国人身上。潘镜芙的家被烧光了,全家逃往上海。那时候只能坐小船从水上走,过黄浦江的时候,江上全都是外国的军舰和大船,这一情景对幼小的他触动很大,也让他感到气愤!父亲、舅舅们在一旁议论说:“谁让我们中国没有军舰可以抵挡日寇呢!”“为什么我们不建立自己的海军?”潘镜芙这一年还不到8岁,他幼小的心灵里对船的最初认识就这样和“国难”联系在一起了,他从此知道军舰对一个国家的重要。
  1941年12月8日,潘镜芙随父母来到苏州,在苏州读中学。一次,上课铃响过之后,物理老师信步走上讲台。“同学们,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质量大些?”“一样大。”班上各位同学想都没想就异口同声地回答。“错了!”老师微笑着讲解说,“空气里称是一样重,因为空气有浮力,而棉花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若在真空中,应该是棉花质量大一些。”老师接着说:“这就是物理。现在再留几个问题供你们思考——飞机为什么能飞在空中?船那么重为什么能浮在水上?”这些问题对潘镜芙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潘镜芙始终记得老师说的这样一句话:“为学当似金字塔,既要博大又要高。”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学科都均衡发展,终于在高考时考入同济大学电机系。1948年,他又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学习(此时的浙江大学校长是竺可桢,教务长是苏步青)。
  潘镜芙大学毕业时,新中国已成立,他进入华东电器设计处工作。3年后,新中国要建造五型军舰,在上海专门成立了船舶局产品设计分处,潘镜芙被幸运地调进此单位。他从做扫雷舰的电气设计工作开始,到后来懂得了如何设计建造舰船。从此,他与祖国的导弹驱逐舰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成为中国两代驱逐舰的总设计师和中国舰船设计专家。
  1950年初,刚成立的新中国尚无建造千吨级以上作战舰船的能力,只能向外国购买退役舰船,或以高价定制。中国好不容易从外国购得4艘即将退役的07型驱逐舰,每艘的价格相当于17吨黄金。“用17吨黄金去购买别国一艘淘汰的舰艇,这对我们这些造船人来说心里真不是个滋味。”潘镜芙院士回忆起这段历史,至今仍很激动。而这4艘驱逐舰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一直是中国海军火力最强、吨位最大的作战舰只,分别命名为鞍山舰、抚顺舰、长春舰、太原舰,被称为海军的“四大金刚”。其实这4艘都属于比较小的驱逐舰,后来就慢慢“退休”了。因为它们只能打鱼雷,没装导弹,所以只能称为雷击舰。
  1954年3月,中国驱逐舰部队开始筹建。潘镜芙听到这一消息,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因为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建造自己的军舰了!1954年6月4日,中苏签订了“六四协定”,决定五型舰艇由苏联转让中国自己造。为此,国家在上海专门成立了船舶局产品设计分处,潘镜芙被调到产品设计分处工作,任扫雷舰的电气负责人。“把船转让给中国,让中国自己制造,这在当时来说的确是很好的一个办法。”潘镜芙说。
  1955年10月,潘镜芙被派到武昌造船厂配合施工,当时扫雷舰正在建造中。扫雷舰还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消磁,二是电磁扫雷具。为了让大家搞懂这两个问题和搞好舰艇电气安装工作,苏联专家给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讲课,尽心辅导。潘镜芙的学习热情很高,刻苦钻研,很快就掌握了扫雷舰电气部分的基本知识。
  1956年夏天,造好的扫雷舰开始在舟山定海试航,潘镜芙也一直跟着试航,直到最后交船。这一连串的“盯”和“跟”,让潘镜芙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也大大增强了他要造出中国自己最好舰艇的决心和信心。
  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在华的全部专家。在“老大哥”的傲慢面前,不少人被激怒了:“中国人是不怕压的。”带着这份骨气,潘镜芙和同事们开始自行设计舰艇。凡能找到的有关驱逐舰的资料,他全借来一篇篇往脑子里灌;面对模型,他细细地一点点琢磨。潘镜芙说:“当時我们都想搞咱们自己的驱逐舰,做出了十几个方案上报领导机关。国家几次都想上,但因为实力不行,上不了。直到1966年6月,为了适应洲际导弹全程试验海上护航、警戒的需要,中央军委才批准自行研制第一代导弹驱逐舰。”上世纪60年代后期,潘镜芙已是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设计主要负责人之一。
  水面舰艇最大的试验就是适航性试验。每次试验,潘镜芙都坚持参加,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有一次,他的腰椎间盘突出犯了,在海上潮湿的风浪里,腰间的刺痛一阵阵袭来。早上醒来起不了床,他就让同事搀扶着,指挥舰艇的操作。“记得我第一次上船试验,下来后,都过了两天了,我躺在那里,还觉得眼前一直在转。”大连海区的水不够深,就去舟山;黄海的浪不够大,又去东海、南海。浪花飞过高高的驾驶室,他一边呕吐,一边继续指挥驱逐舰以顺浪、顶浪、旁浪、斜浪等姿态航行。高海情试验,十几米高的大浪似乎要把人的五脏六腑掏空,潘镜芙却坚持登舰指挥;雷达系统试验。强大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伤害大,不管同事们如何劝阻,潘镜芙总要亲临现场。
  十年终于磨出一“舰”。20世纪70年代,我国设计制造出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此前,我国建造的水面舰艇都是单个武器装备军舰,战斗能力差。而现在被国外称作“旅大”级的中国第一代驱逐舰,首次使武器从单个装备发展成系统,还加装了导弹,布置了新雷达、声呐、 指挥仪等新设备,不仅实现了我国驱逐舰的从无到有,还使舰艇的战斗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后来这种新舰船造了10多艘,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主战舰艇。由护航编队指挥舰率领的驱逐舰,1980年参加了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85年到1986年,编号为132的指挥舰和某综合补给船组成编队首访南亚3国,从此结束了我国海军只能在家门口打转的历史。
  1983年,我国第二代新型驱逐舰和改进型驱逐舰开始研制,潘镜芙再次担任两型驱逐舰的总设计师。经过10余年的努力,潘镜芙设计的新型驱逐舰是我国首次将各种武器和电子设备组成作战系统,当时排水量最大、技术最先进、作战能力最强的水面舰艇。
  1997年,潘镜芙设计的新型驱逐舰“哈尔滨号”跨越太平洋,首访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4国5港。这是我国军舰首次到达美国本土,完成环太平洋航行。2002年,他设计的驱逐舰“青岛号”遨游3大洋,环绕地球1周,历时4个多月,航程3万多海里,实现了中国海军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潘镜英院士几十年来致力于中國导弹驱逐舰的发展,他工作的单位从上海搬到南京,又从南京搬到武汉,他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研究所、造船厂、海上试验现场度过的。“从1966年到1992年,26年里,我和妻子几乎过着分居的生活,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假,那就是过年的时候。每次我离开家,儿女都要大哭一次。”潘镜芙一走,妻子就拉扯着一儿一女,用女人柔弱的臂膀支撑着整个家。“我觉得对她、对孩子真的很愧疚。那些年,我和妻子、孩子,就是通过写信,相互支撑。”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组织上考虑到潘院士年纪大了,身边需要人照顾,就把他的妻子从上海借调到701所,并专门为她安排了职务。可是,妻子在武汉也还是经常一连几个月见不到丈夫的影子,最后只好又独自默默回上海去了。1992年,潘镜芙的工作移回上海,这场“马拉松”般的亲情割舍,才算重新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焊接”。
  潘镜芙院士一生中有两样意味迥异的钟情之物:一为驱逐舰,一为文学。在他上海的家中,客厅、餐厅和卧室的3个书柜里,珍藏的大部分是文学和《资治通鉴》一类的书籍。看了潘镜芙院士的藏书,如果不知底细,也许你还以为潘老是一位专攻文史的学者。
  如今,80余岁的潘镜芙院士与他的孙辈还有一个共同切磋的爱好,那就是读古龙和金庸的小说,如《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侠客行》等。对于钟情武侠小说,潘镜芙院士的解释是: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而且古龙、金席的武侠小说还很有人情味。
其他文献
唱彩  邓丹心    绽放的焰火在蓝天下唱彩,  点燃的鞭炮在大地上唱彩,  敲响的锣鼓在歌舞中唱彩,  炫目的花灯在人潮里唱彩。  啊!新年大看台,唱彩又添彩,  唱欢了红绸带,给春天剪个彩!  飒飒的春风在蓝图上唱彩,  淅沥的春雨在画笔里唱彩:  流淌的春水在汗水中唱彩,  盛开的春花在心花里唱彩。  啊!新春大舞台,唱彩又亮彩,  唱醉了艳阳春,给明天来彩排!    风入松·春在山乡(外一
期刊
春节,历来是旅游的黄金时期。很多上班族平时无暇陪伴父母和家人,趁着春节长假举家出游,旅游休闲、家庭团圆两不误。然而,旅游业却有许多服务不盡人意,旅游者的权益易受侵犯,游客往往高兴而去,扫兴而归。那么,老年朋友在旅游过程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下面以张老汉一家的旅游遭遇为例,并结合2010年9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96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
期刊
我国是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涉及面广,关系重大,情况复杂,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然而一些地方却能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使当地养老事业和农村社区建设获得双丰收。  山东省邹平县是国家民政部确定的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和省政府批准的全省两个撤镇设街道办事处试点县之一。该县利用推进新型城乡社区建设的有利契机,把养老机构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综合起来考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社区、
期刊
我生长在吉安县长塘乡桥南村(现隶属于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靠享受人民助学金,于1962年4月在吉安市第二中学高中毕业。自这年的5月1日起,学校便组织我们毕业班进行系统复习,迎战这年的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  1962年,我国还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虽然党和政府对我们学生很关照,但我每个月大米定量只有27斤,食用油只有4两,很少吃肉,连豆腐也难吃到,蔬菜也不宽裕,所以每天我都处于半饥饿状态。  
期刊
我珍藏团徽50年  周颂今    我是一名老共青团员,至今还珍藏着当年佩戴的团徽。这枚陪伴我走过50年的团徽,时时让我回忆起当年的许多往事。  我是1955年佩戴着红领巾由农村小学考入吉安一中的。当时因家里很穷,靠政府的助学金资助就学,因此我读书很刻苦,成绩优秀,先后被评为“优良学生”、“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我当班上少先队中队长时,吉安一中获得全市唯一的“优秀中队”旗帜,我作为代表参加了在吉
期刊
去年秋冬,我饶有兴趣地研读了周修林所著的《南园诗钞》各卷及书札、文集,既学文又品人,产生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周修林同志是原九江市直属机关工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自1964年初夏第一首诗《戏取南园》问世起,直到桑榆之年,他全身心投人诗文创作,历经40多个春秋,成诗2000余首,被名人、学者誉为“人品诗品双高贵”。真可谓奇志奇迹,令人钦佩!  一位只有6年私塾文化底儿的人,从年轻时起,以“含羞跬步曾疑
期刊
喜迎新年 等  毛毛 等
期刊
婆婆得了白内障,来省城做手术。由于我刚刚上班,我爱人还在读研,经济不是很宽裕,所以我们就租了一间小屋。婆婆来了以后,我爱人就回学校住宿舍了。于是,那几个月,我每天都和婆婆住一起,我爱人只是每天回来吃晚饭。  那段日子,我真不习惯。毕竟婆婆不是自己的妈妈,虽然我们之间相处得还算融洽,可是总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除了每天我问问婆婆喜欢吃什么,做的菜合不合口味,几乎就没别的什么话好说的。  我晚上下班回来
期刊
年纪大的人容易出现骨折,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而髋部骨折更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疾病。  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前者属于关节囊内骨折,后者属于关节囊外骨折。这两类骨折段血供应特点不同,治疗预后差异也很大。这两类骨折以股骨颈骨折较常见,尤以50~70岁者居多。    一、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股骨颈骨折分为头下型、头颈型、经颈型、基底型。前两型临床上较多见,后两型比较少见。 
期刊
我是《老友》的老读者,每期必读。《老友》曾登载过我两幅书画作品,2010年第10期又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晚霞映丹青,翰墨谱新章》。从此,我由读者跨入了作者行列。  《老友》是全国优秀期刊之一,我的文章能在该刊发表,感到无比喜悦。兴奋之余,我深感获益匪浅,从编辑改稿中增长了知识。拙作原稿长达5000余字,修改后只采用1500字,比原稿精炼多了;原稿内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修改后内容更集中了,主题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