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npi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为例,通过真实情境创设为主渠道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四步法”进行:第一步,让学生重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尝试从科学家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提升科学思维;第二步,借助网络视频资源和现场验证性实验,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阐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及过程,总结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培养生命观念;第三步,引进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增强社会责任感;第四步,鼓励学生课余关注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和最新研究动态,指导感兴趣的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模式:建设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基地,将传统的授课地点转移到实践基地中;构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体系,设计高中生物学教学课程.采用建构主义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考评制度,形成完整的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模式.
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关乎民族未来,关系人民福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实践证明,生物学课外实践课是提高学生生态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将生态道德教育与生物学课外实践课相结合,浅析生态道德教育的具体教学策略,以供一线教师参考.
结合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的社会背景,开发高中生物学“传染病及其防控”校本课程,以“新冠肺炎及其防控”为例设计教学.运用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社会议题讨论、组织辩论等多种教学策略,从社会责任的初步激发、深入探究到升华,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新冠肺炎相关防控知识保护自身健康,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提升社会责任素养和爱国情怀,弘扬抗疫精神.
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例,在深度学习理论下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构建生物学相关概念,促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生物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实践教学是现阶段初中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教学侧重实践,重点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其从根本上学会对生物学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章中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剖析,如基因突变是否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a自交得到aa是否属于基因重组、整倍体与非整倍体有何区别、白菜—甘蓝究竟属于几倍体、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否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等,以帮助学生辨析概念,理解重难点知识.
从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3位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入手,以问题导向的思路简要介绍3位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及对教学的启示,阐述问题探究的重要性,并探讨利用“三疑三探”和HPS教学模式来提升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苏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远离烟酒”一节吸烟危害人体健康的教学中,仅通过讨论难以使初中学生充分认识到香烟的危害.创新设计演示实验装置模拟吸烟过程,可化抽象为直观.学生通过模拟吸烟者吸烟的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检测有害物质的含量,可以充分认识到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利于养成远离香烟的良好习惯.
对2020-2021年以新型冠状病毒为情境的高考试题进行归类分析.结合试题,运用类比与推理,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解析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性,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设置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分析具体情境的学科知识,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以“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假说—演绎法、模型构建和兴趣小组展示等教学活动进行表观遗传概念教学,分析表观遗传的两个实例及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效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