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中的“明清东莞学宫”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l_cq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就像一座桥梁,帮助学习者将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1],因此,在史料教学中,情境的有效创设,是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能否达成的关键。历史虽不能重复,但我们要竭尽所能地创设情境,以期回到历史的现场,与过去对话,并尝试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地方史料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凝结和家国情怀的归宿,利用地方史料,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展开与历史的对话。为此,笔者试以“明清东莞学宫”为例,谈谈史料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和学生的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等意识的养育。
  一、生活情境复学宫之貌
  依据载体,史料可分为实物、文献、影像史料等。东莞学宫,即东莞县学,是古代东莞最大的地方官办学校,东莞的最高学府,坐落于东莞城外城墙边一隅,遗憾的是已在战乱中被毁损。但有明清时的很多东莞文献都提到过这个学宫,为了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生活化历史学习的内容,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提出了情境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历史学者,想要研究明清时期的东莞学宫,你会做些什么?”显然,学生想到网络搜索、实地考察、查找文献等。然后,告知学生东莞学宫已不复存在,展示地方文献史料中有关学宫的文字介绍以及笔者特意进行了破坏挖空的“残缺的学宫图”,同时布置情境任务:请像文物修复者一样,根据学宫的文物描述,将“残缺的学宫图”修复完好。
  史料一:残缺的学宫图(见下页图)
  史料二:今学制首为学门,门内为泮池,直北为仪门,又北为明伦堂,堂之前为两斋。东曰“进德”,西曰“修业”。堂后为尊经阁,阁下为丽泽堂,左右为号舍,为庖所,为库房,贮诸祭品。少西为敬一箴亭,亭右为先师庙,前为露台,夹以两庑,南为戟门,门之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又南为棂星门,垣柱皆石。庙北为启圣祠,为射圃。
  ——(明·崇祯)张二果,曾起莘《东莞县志》
  以上情境的设计,旨在构建现实生活中“历史学者”、“文物修复者”可能遇见的现实场景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地方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情境问题,“恢复”学宫样貌,直观感受学宫的建筑分布,并提醒学生除了可信度较高的一手地方史料《东莞县志》外,还可与现存的岭南学宫代表——番禺学宫进行类比,引导学生进行实证探索。
  二、问题情境析学宫之事
  学生基本了解了学宫各建筑功能,提示学生观察:学宫和今天的中学不同,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学庙合一”、“左庙右学”的特点。再创设问题情境,加深对学宫教学、宗教两重性特点的理解,启发思考学宫与儒学之间的关系:
  问题1:祭祀的主要对象是谁?
  问题2:为什么祭祀他们?
  问题3:这一现象呈现出明清学校教育什么特点?为什么?
  通过问题情境链条式的层层追问,可得出:自汉代起,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地方学校教育,并形成尊师重教的传统,学宫成为学子学习儒家思想的家园。儒家先哲、贤儒,除思想造诣、品行道德受人景仰外,还将这些神化,置神位行祭拜,具有一定的宗教性,学宫还是祭祀圣贤的庙宇。以此链接学生从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学到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情境将已知的教材内容和地方史料的补充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更为宽广和深厚的知识体系,逐渐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能力。
  从建筑功能明晰了学宫的两重特性后,笔者展示两则史料,并设计问题情境继续深入追问:
  史料三:儒学教学内容
  一、朝廷颁行经史、律诰、礼仪等书,生员务要熟读精通,以备科、贡考试。
  一、遇朔望,习射于射圃……
  一、习书依名人法帖,日五百字以上。
  一、数务在精通九章之法。
  ——《明太祖实录》
  史料四:明初儒学课程表
  ——吳宣德《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第四卷》
  请根据史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4:指出明清哪些课程是我们没有的?概括分析明清地方学校教育内容的特点。
  问题5:指出哪些课程是我们有而明清没有的?概括分析当前中学教育内容呈现的特点。
  问题6:分析两个时期教学内容和特点存在差异的原因。
  通过今昔对比得出:明清时期的学校教育更强调政治素养、重视行为规范,当今的学校教育更注重专业技艺,追求全面发展。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在农耕经济高度发达,专制集权强化的明清,教育一定程度是为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服务,培养的是政治精英。而处于工业化、信息化的今天,除了教育兴邦外,更多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格健全的专业人才、复合人才。
  通过以上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期拨开时空的迷雾,将抽象、模糊的历史与具象、清晰的现实勾连,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更易于理解,理解思想精神、文化教育等皆时代的产物,作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的启蒙。
  三、历史情境话明清学人
  以“明清东莞学宫”为主题的教学,教材并未涉及,但这部分内容既是科举和儒学发展到明清的反映,又是明清学子学习和受教育情况的体现。所以,为了让学生从“历史中的人”中感受明清学子求学过程的艰辛、求学目的的多元以及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当今教育的作用和自身学习的意义,笔者创设了以下历史情境:
  史料五:从明代开始有资格参加科考的必须是各地国立学校的学生,希望参加科考,就必须参加国立学校的入学考试,也就是学校考试,一般被称为童试,因其原本是以十四岁以下的童子为对象举行的考试。
  ——整编自(日)宫崎市定《科举》
  史料六:东莞唯一文探花,陈家祠修建人、暨南学堂发起人之一陈伯陶(1855—1930)是东莞中堂凤涌人。清光绪元年参加童生试,中秀才,年20岁。光绪五年参加乡试,中举人(第一名),年24岁。光绪十八年参加会试,中贡士。后殿试获第三名(探花),金榜题名,年37岁。
  ——整编自戴程志《陈伯陶寓港史学著述研究》
  史料七: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参加了17次考试,在自己43岁那年才考中秀才。蒲松龄19岁应童生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秀才,名震一时。此后八次乡试均不中,直到71岁仍在考试。
  史料八:(摘选自王炳照、徐勇《中国科举制度研究》)天下惟读书人不可限量……上为祖父增光,下为子孙创业,岂独一身荣显已哉!
  ——《务读书》
  子弟不可不学,不学则无以知礼义,非礼则无以保家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举天下之业,皆无及也。
  ——《劝力学》
  学习任务:请画出明清科举考试步骤图。
  思考问题:科举考试如此艰难,为何明清学子仍前赴后继?对我们来说,学校是怎样的地方,我们为何而学?
  通过阅读、分析可得出:明清学子通过童试,获得学习身份,方有科考资格,随后还需参加乡试、会试、殿试,才能出任中央或地方官员,地方学校教育和参与科考入仕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并可从学宫设立乡贤祠和名宦祠,祭拜地方士绅和有名官员得以印证。明清学子的奋勇拼搏,不仅是为自己谋求政治出路,为家族赢得荣耀地位,同时也是恪守儒家道德伦理的自我精神修炼,是对儒家治国平天下远大理想的追求与实践。
  以上历史情境设计,意在通过了解历史中的人或群体的经历,尽可能的“感同身受”、只有尽力“身临其境”才能对历史保有“同情之理解”,才能看清学宫除宗教性、文化性外,还融政治性、精神性于一身。进而启发学生,我们今天的学习,也不应只有个人理想的追求,还应有对社会责任、国家安全、人类命运的承担,以此养育家国情怀。
  基于2017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利用地方史料,创设多样情境,组织主题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历史,形象的情境,真实的问题,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究。教师为学生建构起打通历史与现实,课本知识与生活体验之间的通道,促成学生养成辩证的历史思维、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注释】
  [1]张汉林:《历史教育:追寻什么及如何可能》,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年,第116页。
其他文献
虽说现在的年味儿淡了,那是因为人们有着更多的物质追求、精神追求,而不再仅仅靠过年几天来“弥补”,但过年毕竟是每一位国人一年的期待。又到年关,大街小巷、村村镇镇,处处喜庆。从采购的年货,就能看出中国年喜庆的“進化”。上世纪70年代  关键词:粮票、肉票、布票  在物资还是相对匮乏的年代,过年吃好、穿好是一家大小的共同追求。“一年到头,就指着过年解解馋,置办一身新衣服”,是那个年代几乎所有人的心声。上
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颁布以来,核心素养的落实成为中学历史教育的新课题。家国情怀是历史教育的价值导向,提升家国情怀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在家国情怀的提升方面,对话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培养策略。对话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对话教学理论奠基人之一巴西教育家弗莱雷指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1]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教
社区毛巾操队队员们正在练习毛巾操。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疗卫生为依托,以服务患者为目的,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相结合,常态化开展健康义诊、健康宣教等活动,帮助群众提高健康素养,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在每周开放日邀请居民到中医体验馆感受中医药文化,还走进社区校园传播中医药知识。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大讲堂,围绕居民实际
2018年9月,我校历史教研组选择了高一一个实验班和三个普通班进行了“高一新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状况”的问卷调查。下面这道题意在了解高一学生唯物史观的养成状况:  从历史角度看,下面哪句话,你认为最正确?( )  A. 时势造英雄 B. 英雄造时势  C. 一叶能知秋 D.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其中,实验班学生选择正确项A的只占43.90%,普通班更低,仅35.47%。数
近日,河北沙河市教育局查处了4名有偿补课的在职教师,其中一人获得的河北省“特级教师”、邢台市“首届名师”荣誉称号也因此被取消。  4名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受警告处分,其中一人的特级教师等荣誉被取消。看到这样的消息,不免让人非常吃惊。禁止教师有偿补课,按理说,早已不是新闻。且不说更早的文件规定,就是近几年类似规定都可谓是接二连三。然而,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一些地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现象好似“野火烧不尽,春风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Ⅰ《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第7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讲述了法律对社会治理的影响。教材认为,自夏商至隋唐,古代法律的名称历经了由刑、礼到法、律、令的变化过程。这些名称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变化?对社会治理又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拟做一些探讨,以备广大师生教与学之用。  古代中国法律名称的变化大致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夏商西周时期——礼刑并用,礼主刑辅  夏商西周时
如果没有疫情,想必此刻有些人正在为抢一张返乡车票而费尽心思。入冬以来,随着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今年的“返乡”多了一分不确定性。  疫情当前,生命健康不是儿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决不可以有丝毫放松和懈怠,时刻把防控意识这根“发条”拧紧,以最严厉、最果断的措施,织密织牢阻断疫情传播的防护网。  1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倡导在工作地过年,尽可能减少人
扭转连续8年金华综合考核落后局面,2019年获得金华市综合考核优秀、党建人才考核优秀、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优秀等成绩,这是“四年三巡视”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交出的高分答卷。  但此前,婺城区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差生。2018年9月到11月的两个月时间,婺城区前后两任区委副书记、区长接受浙江省纪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15至2018年的4年间,浙江省委先后对婺城区开展常规、“回头看”及“机动式”3轮巡视
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独特,绵延千里的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流域分布着冰川河流、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地质奇观、大漠戈壁等诸多高品质旅游资源200多处。  在这里,有喀纳斯、可可托海和白沙湖3个国家5A级景区,有5S滑雪场一家、世界地质公园一个、国家地质公园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湿地公园8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  由于位于世界滑雪黄金纬度,阿勒泰冰雪文化源远流长,是享誉世界冰雪运动界的“人类滑雪
时空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破解历史问题的钥匙,教师教学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把诸多历史材料叠加或堆砌自己关注的情境,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如何营造特定历史时空?有客观环境看不见人,有群体的人没有群像的人,有群像的人没有个体的人,有个体的人没有个体的丰满形象,忽视了一个个历史人物实践活动最具恒久价值的情怀、品质和精神,历史特定时空无法构建。本文以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一册《西欧封建制度》一课谈谈特定时空观念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