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双百”方针 建设中国语言文字强国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学者,尊敬的各位嘉宾:
  上午好!
  “语言文字大论坛”从2007年1月18日创办以来,已经举办了50期。大论坛之所以能长期坚持下来,和大家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是酷暑还是严冬,你们都不辞辛劳地来论坛演讲、讨论,为建立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字科学体系,破除汉字难学之谜,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代表“语言文字大论坛”组委会向你们和一切支持我们工作的同道、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定,北京市委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并于2020年把首都建成著名的文化中心的要求。我们今天的座谈会,旨在总结我们大论坛多年来的工作,讨论如何响应党中央和北京市委的号召,进一步贯彻、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我国语言文字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把中国建成语言文字强国,使之在应用和理论上都成为世界的强势和中华崛起的得力推手。为了便于讨论,下面我先把大论坛几年来的工作情况和自己的一些想法,简要向大家汇报一下。
  “语言文字大论坛”于2007年1月25日举办第1期,之后大概每一个月举行一次,每次一天。2010年4月至9月,举办了一次“汉字之我见”的专题讨论。论坛主要是讨论语言文字科学理论和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采用主讲和互动相结合的形式,一般先由一人作主题发言,然后大家讨论。这些年来,海内外莅临论坛的专家、教授、学者、编辑、记者、硕博生、留学生、党政干部等,约有1500人次。其中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的有张朋朋、刘庆俄、江枫、鲁川、李娟、吕必松、郭锦桴、何南林、范锋、孙峰、曹念明、冯蒸、林连通、李润新、赵明德、常敬宇、许寿椿、王海峰、王铁利、戴汝潜、韩敬体、徐赳赳、孙宏开、何志东、瞿霭堂、鲍怀翘、顾日国、张泰昌、徐德江、江澄格、弘涛、罗业健、梁兴哲、赵泽宗、林茂灿、赵功德、崔永华、赵世民、李土生、张宝明、晁继周等先生。吕必松、江枫、鲁川、刘庆俄、戴汝潜、张朋朋、张泰昌等先生多次作主题演讲。胡双宝先生由于不便演讲,经常用书面形式参加讨论。参加大论坛的这些先生多来于北京的高等院校、国家科研机构、出版新闻单位、党政机关、民间学术团体。其中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军医学院、北京华文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全国思维科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博物馆、北京医药集团培训中心、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商务印书馆、中国体育报业总社、“钱学森课题组”、中国艺术家协会书法院、中国艺术家协会、中国文化促进会、中华汉字文化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等。京外的有江苏大学、四川大学、广东社会科学院等。
  几年来,大论坛研讨了许多问题。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本体的,也有应用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传统的语言文字学,也有现代的计算语言学。此外,还讨论了学风的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详细的情况请查看《汉字文化》2007年第2期及以后各期的“语言文字大论坛”专栏和“语言文字大讲坛”网站(http://www.writingforum.cn),下面我只简单地把研讨的一些主要观点和看法介绍一下:
  1、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西方语言学理论,对世界尤其是西方的语言文字的研究起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但由于受文化、时代和资讯的限制,并非都是普世的理论,采用时应当认真审视,根据汉语、汉字的特点,吸取精华,为我所用,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照套,否者就会误国误民。有些学者认为语言和文字,原为两个不同的信息载体,前者是听觉的符号,声波的智慧,是用来听的,说的,后者是视觉的符号,光波的智慧,是用来看的,写的,不能分为第一性和第二性;如非要分,文字是语言的发展、升华,能传承文化,比语言更为高级,按理当居上位。然而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却把语言作为第一性,把文字作为第二性,我们高校的教科书似也没作分析,也如是说。在“西方语言中心论”的影响下,在语文或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由于没能突出字本位,不能从简入繁,从易到难,由字代词,由词带句,循序渐进地进行汉字教学,从而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长期来,语文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低下,汉语汉字难学论的出现,虽原因多种,但与西方这一理论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
  2、汉语、汉字是世界的优秀语言文字,二者是相互适应的,一直是国之重器,深受世人尊崇。鸦片战争之前,我国不仅是一个语言文字大国,而且还是一个语言文字强国。从两汉开始,就出版了许多的语言文字学著作,明清是我国音韵、训诂、文字之学全面发展的时期。很早的时候,就有许多人来华学习汉语、汉字,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一些国家还借鉴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鸦片战争后,国力衰微,西学东渐,在“西方中心论”和“学术霸权”的背景下,建立起了中国的现代语言学。由于对西方语言学的盲目崇拜,缺乏鉴别和消化的能力,把原为优秀的汉语视为“落后的语言”,把原为国宝、国粹的汉字视为“落后的文字”,并一度想废除汉字,用拼音文字代之,因此建立起来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就自然地缺乏中国的特色和中国的风格,缺乏生命力和实用性。跟着西方转了上百年,语文教学不但没有长进,反而少慢差费,许多学生高中毕业了,还错别字连篇,写不出一篇清通的文章。为了更好地发挥汉语、汉字在四化建设、振兴中华中的作用,现在当对长期蒙盖在汉语、汉字上面的理论垃圾进行清除,还汉语、汉字本来的面目。为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应当在正确认知汉语、汉字的基础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科学为魂,吸收西方语言学的合理元素,对现在的语言学体系进行调整、改造,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和较强实用性的语言文字科学体系!
  3、汉字并不是天书,它的形、音、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整体看,它是一种并不难学的文字,有的学者还认为它是易学的文字。掌握千把个汉字或更多一点,再借助一下字典,看书读报或写文章,一般就不会有多大的问题了,而西文,如英文、俄文,不掌握几万个或十几万个单词也不行。认为学会了26个英文字母,能拼出音来,就学会了英文,是天真、幼稚的想法。作为一个语言文字工作者,尤其是专家、教授,如果也是这么认为,还到处讲,未免有学风轻率之嫌。汉字和别的文字一样,都有学习的难点,作为学习者应该有思想准备,正确对待,而语言文字工作者应该积极面对,研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帮助学习者解决困难。夸大汉字的学习难点,并大力渲染,不仅不符合实际,还会给人尤其是外国人造成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对汉语汉字的学习和汉文化的传播,因此是不能支持的。随着我国的崛起,世界汉语热的升温,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问题的解决,对汉语、汉字的认识都在逐步回归本位,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其实就是一次汉字和汉文化风采的大展示,2009年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立,又一次向世人昭示汉字在我国的地位。但由于计算机的普及,英语的冲激,网络语言的侵扰,汉语拼音的滥用,汉字汉语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维护汉字汉语的安全、纯洁和地位,已是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
  4、汉字虽然古老,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古文字,但至今仍然没有过时。现在,它的技术属性的发挥比任何时期都好。计算机的中文信息处理水平,已经超过了西文。汉字的艺术属性一直在放着光辉,它的书法艺术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今天还成为了我们沟通国际社会的纽带和桥梁。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是非常丰富的,是其他的文字无法比拟的,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远古时代的文化信息,进一步丰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还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强国服务。汉字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珍惜它,保护它,并对它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为人民谋求更多的福祉!
  5、学风是学术的生命,极其重要,不能掉以轻心!良好的学风,在科研上,当讲求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认真负责,为国家民族谋利益;在学术讨论或批评上,当讲求人本位,以诚相待,客观公正,畅所欲言,包容厚德,自省自律。与之相反的,当是不良的学风。支持良好的学风,反对不良的学风,为我国语言文字科学的繁荣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也是我们语言文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认为,大家的这些观点和看法都是非常宝贵的,对我国语言文字科学的发展将会起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语言文字大论坛”,将会在语言文字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一个学术沙龙,能坚持5年,举办50期的活动,成为专家、教授、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是一件不易之事,在学界也是罕见的,我们是应当很好地总结一下。值得总结的可能会不少,我想,有两条当作为我们这次总结的重点。一是学风,一是学术方向。由于我们一直在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倡导良好的学风,尊重专家、教授、学者,尊重不同的意见,才赢得了学界同道和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由于我们坚持了正确的学术方向,研讨学术热点,服务国家民族大局,推动我国语言文字强国的建设,方收到良好的学术效果。我们应当把这两条作为我们大论坛的主要经验,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继续把论坛的工作做好,为建设中国的文化强国、促进世界人民相知做出新的贡献!
  以上的汇报,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下面请大家发表宝贵的意见。谢谢!
其他文献
从明中叶开始,中國文化传播到西方,又由西方传遍整个世界,至今仍生生不息。中國文化是以何种方式传播到西方的?为什么当时中國文化能够传播到西方呢?中國文化传播到西方的方式说明了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认识到底什么是中國文化以及如何进行汉文教学才能传承和传播中國文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  什么是文化?  人类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西方的“cuhure”的本义是“耕作”和“种植”的意思,
期刊
漳平,一座具有五百年历史的古城,虽经沧海桑田,但颇具当地传统特色的茶乡文化却沿袭至今。民间以祖传工艺制作的水仙茶,就是漳平悠久茶文化的经典之作,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至福建品茶后欣然赐名。  漳平是我国南方茶叶的重要产地之一。水仙茶属乌龙茶系列。传说水仙茶最早产自境内一条叫做“九鹏溪”的周边地区。九鹏溪水滋润着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两岸人民占据着亚热带的气候优势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从元代就开始了茶叶种
期刊
农业催生旅游业,旅游业又带动农业发展,观光农业正在福建省内台湾农民的创业园里悄然兴起。据了解,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的天福茶博物院,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农业部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的天福茶博物院,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农业部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漳平永福高山农业旅游区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试点。春节期间,来这些景点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
期刊
《政通人和·茶话》是一本凝结着政和县文艺界与基层茶人心血和智慧的,反映千年茶县政和的茶叶史话与文化读本。全书由向西的水、绿白红花、百年工夫、品茶工夫、春水秋香、茶人秋香、天下清和、茶史纪略八章组成,既有对政和茶业历史文化的回顾,又有对政和茶业科技专业知识的论述,是一本了解政和茶业发展史的最为详尽的书籍。  做为《政通人和·茶话》的主编,杨扬女士对政和茶有一份特殊的感悟。政和茶丰富而生动的历史积淀是
期刊
“政和工夫”为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以政和县为主产区。政和境内山岭重叠、丘陵起伏,这里不仅适合茶叶生长,也有举世瞩目的古代廊桥。在这里,廊桥文化与茶文化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闽浙边界,政邑山乡,以高山地势为主,崇山峻岭,溪流纵横,一座座横亘在幽谷深涧上的廊桥,是先民遗留的文化瑰宝,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桥梁。据民国《政和县志》记载,政和当时有古桥235座,其中绝大多数为廊桥。文物普查发现,
期刊
在建瓯,有中国最早的御用茶园——北苑御茶园。这里是台湾“青心乌龙”和“冻顶乌龙”的发源地,这里拥有一片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矮脚乌龙茶园,这里的水仙茶与武夷山并列极品,出类拔萃。  “建溪官茶天下绝”,南宋大词人陆游曾如此赞誉北苑御茶,人称“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茶界泰斗张天福曾说,建瓯水仙是茶中极品,在福建众多名茶中出类拔萃,独树一帜。  1000多年前,建瓯北苑御茶园所产龙凤团茶,专
期刊
所谓“三防”,指的是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福建南平市延平区是我国南方三大杉木中心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林业科技和信息化应用的逐步增多,延平区林业局围绕延平“十二五”规划林业发展任务,坚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原则,在与南平电信分公司合作基础上,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移动执法、森林防护监控、林业即时通信等信息应用,在全省率先建设覆盖全区林业“三防”一体化信息平台,有效提高了全区林业服务工
期刊
邓春晖的作品使用了多种绘画手段,其画面广大与精微,既是精神的专注,亦是情绪的弥漫,细微处有生动,模糊处有韵味,在单纯中耐人寻味。  2010年,邓春晖来到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高研班研修,初次见面,我们交换了许多看法与见解,我惊喜这是个很有想法、追求的青年艺术家。  从福州美术学校到福建师范大学再到中国美术学院,每一步春晖都走得稳健,保持着浓烈的向上求知欲望,在艺术追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中国美术
期刊
茶叶先从武夷下梅村出发到江西的河口,然后改为水运到达汉口经由襄樊、唐河北上至社旗镇,再换马驮运经洛阳、晋城、长治到祈县再经过太原、大同、张家口到达归化,在那里换驼队经过库伦之后抵达边界城市恰克图。然后被分送到俄国境内的各大城市。全程5000公里,这条路被后人称为万里茶路。  起源于南北朝  纵观《茶经》及其以后的茶学典籍,武夷茶最早见诸于文字的记载,是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年~公元820年),才
期刊
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网和福州大扬影像俱乐部联合主办的“大扬影像杯”摄影月赛10月赛日前评选揭晓,16幅作品获奖。包世生的《呐喊》荣获一等奖,陈登登的《闲暇》、何春生的《宴席》获二等奖,洪青的《古镇姑娘》、陈向橙的《金山寺之夜》、陈国云的《诉说》获三等奖,林梅钦等10位作者获优秀奖。  《呐喊》(一等奖)积10分 包世生 摄  点评:低角度构图,使画面更加简洁,大象也似乎要冲出画面,让整个画面更具冲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