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VBD患者45例进行观察,另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非VBD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合并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情况。 结果 45例VBD患者中仅行MR 检查12 例,包括循环新鲜梗死灶6例,脑干压迫4例,脑出血1例,脑积水1例。仅行MRA检查8 例,MRA显示可见迂曲、延长、扩张的椎基底动脉及基底动脉移位、压迫脑干等。两者均进行检查共25例。观察组VBD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吸烟/饮酒史、合并内科疾病及主要临床表现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長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VBD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不同检查方法表现不同。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分型
  [中图分类号] R54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12-0080-03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DU Fei LIN Na JIAO Yang ZHAO Weina YIN Changhao
  Hongqi Hospital,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Methods 45 cases of VBD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for observation. Another 45 cases of non-VBD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gender, age, smoking history, drinking history, previous history of complicated medical diseases (such as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abetes, hyperlipidemia, strok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imaging studi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Of the 45 patients with VBD, only 12 patients were given MR examination, including 6 cases of recurrent fresh infarction foci, 4 cases of brainstem compression, 1 case of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1 case of hydrocephalus. Only MRA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8 cases, and MRA showed tortuous, prolonged, dilated vertebrobasilar artery and basilar artery displacement, compression of brain stem, etc. Both were examined in 25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gender, average age, smoking/drinking history, complicated medical diseases and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patients with VBD(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are complicated and nonspecific. The diagnosis of VBD mainly depends on the imaging examination, but the findings of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 are different.
  [Key words]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studies; Typing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少见的后循环血管变异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1],易被临床忽视,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VBD的诊断主要根据影像学检查手段,如CT、MRI等[2-4]。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0 例VB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重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VBD患者45例进行观察,均经头颅CT并行头颅MRI及MRA确诊。另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非VBD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2~70岁,平均(61.3±11.2)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3~71岁,平均(60.5±12.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排除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恶性肿瘤、全身严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肝、肾或心功能衰竭等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合并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情况。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均行头颅 CT、MRI、MRA 或 CTA 检查。使用Toshiba Aquilion M/16 螺旋CT 扫描仪,或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3.0T 磁共振仪。
  1.3 评定标准
  所有病例均于发病1周内入院,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符合 1995 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 CT或MRI或CTA扫描证实。均行头颅 MRA 或 CTA 扫描。诊断标准根据 Smoker等提出的VBD的CT诊断标准或 Giang 等提出的MRI,Ubogu等提出的MRA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观察组VBD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吸烟/饮酒史、合并内科疾病及主要臨床表现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影像学特征
  45例VBD患者中仅行MR 检查12例,包括循环新鲜梗死灶6例,脑干压迫4例,脑出血1例,脑积水1例。仅行MRA检查8 例,MRA显示可见迂曲、延长、扩张的椎基底动脉及基底动脉移位、压迫脑干等。两者均进行检查共25例。头颅CT检查28例,行CTA检查12例,经颅多普勒检查17例。45 例VBD患者的CTA、MRA或DSA 检查均显示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扩张,基底动平均直径(6.3±1.2)mm。应用CT检查的28例VBD患者中,椎-基底动脉壁发现斑片状、蛋壳样或厚壁环形钙化影11例。MRI平扫及(或)MRA检查的VBD中,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和管腔粗细不均12例。影像分型:S 型12 例,L型8例和螺旋型2例,U型23例。
  3 讨论
  VBD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异常延长、扩张、迂曲改变造成的血管畸形,延长扩张的椎-基底动脉可因直接压迫颅神经或脑干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亦可导致阻塞性脑积水或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缺血而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5-6]。
  VBD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多种不同的综合征,如脑干/脑神经压迫综合征、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脑积水等,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存在。本研究中,观察组VBD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吸烟/饮酒史、合并内科疾病及主要临床表现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VBD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
  南善姬等[7]认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分为7型:(1)无临床症状型。(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3)脑梗死型。(4)脑干受压型。(5)血管神经综合征。(6)出血型。
  目前VBD的诊断主要根据影像学检查手段,如CT、MRI等[8-10]。VBD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包括Smorker基于CT制定的标准、Giang的MRI诊断标准,但现国际上较为常用的为Ubogu等以MRA检查对VBD进行诊断。Forster等研究发现CT血管造影和MRA在血管直径和长度测量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认为CT对检测钙化上具有显著优势。MRA可完整、立体地展现扩张迂曲的椎基底动脉血管的形态,对病变周围的水肿显示更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却无法显示颅内血管与脑组织的关系,且为创伤性检查,然而MRA 结合MRI又可以显示血管的钙化、狭窄等情况,对VBD诊断的灵敏度相对较高[11-17]。
  VBD的影像学分型:张保朝等[18]将椎基底动脉根据其MRA血管走形分为:S型、U型、L型和螺旋型。本研究结果显示,45例VBD的影像分型:S型12例,L型8例和螺旋型2例,U 型23例。其中 S型9例:椎动脉或(和)基底动脉纡曲血管2次反方向转折,状如字母“S”;U型、L型多为基底动脉一侧偏离脑桥走形,其一侧椎动脉跨越到对侧与对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U型的迂曲转折处较缓和,L型纡曲转折处较陡峭。螺旋型,即椎动脉或(和)基底动脉反复绕弯转折、似螺旋状,纡曲程度极严重。
  综上所述,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VBD 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CT、MR、MRA各有其特征,应仔细查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从而有利于提高对VBD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孙羽,沈海林,尚龙.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9):1348-1351.
  [2] 刘金有,唐广山,杨跃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影像学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4):615-616.
  [3] 文世全,张芸.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28例临床和影像学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5,14(7):729-730.   [4] 张志勇,焦劲松,薛爽,等.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临床特点及影像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7):3313-3317.
  [5] 王安荔,架旭婷,严慎强,等.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1):30-34.
  [6] 赵岩.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对影像学的影响及临床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9):119-120.
  [7] 南善姬,范佳,韩艳秋,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临床分析(附3例报道)[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 11:1037-1038.
  [8] 李润根,郑少锐,孙兴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CT 血管成像[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9):693-696.
  [9] 张鑫,张雪峰.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影像学研究进展[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6,5(2):955-956.
  [10] 鹿桂凤,张道培,张杰文,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影像学量化评估方法[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5,23(8):622-623
  [11] 孙羽,沈海林,尚海龙,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影像学分析(附5例报告)[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9):1348-1349.
  [12] 李文丽,刘丽,郭玉兰.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临床及CTA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30-31.
  [13] 卢幸明,李冬梅,迟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影像学诊断特征(附1例报道)[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 18(5):313-314.
  [14] 吴白龙,刘浩,李家庭.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附9例分析)[J].淮海医药,2014, 32(2):112-113.
  [15] 李志東,李硕丰,康立清.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及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9):1321-1324.
  [16] 闫呈新,张颜波,朱建忠.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的MRI诊断及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7):995-998.
  [17] 嵇朋,付胜奇,张道培,等.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临床分析[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2,2(1):46-48.
  [18] 张保朝,陈笛.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23-124.
  (收稿日期:2017-10-2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并作分析。 方法 将就诊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的100例狼疮性肾炎儿童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单月就诊,n=50)与研究组(双月就诊,n=5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自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黄粉敷脐联合中药热熨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大黄粉神阙穴贴敷加中药热熨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开塞露肛塞加口服麻仁丸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排便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排便次数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粪便性状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筛选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三家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7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 方法 两组均予麻醉前吗啡10 mg肌肉注射,治疗组入室后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h)微量泵静脉注入,泵注10 min,随后以 0.5 μg/(kg·h)维持直至手术结束
[摘要] 目的 探讨抗胆碱能药物与苯二氮类药物在治疗阿立哌唑所致静坐不能的疗效对比。 方法 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使用阿立哌唑治疗后出现静坐不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片4~6 mg/d),对照组患者予苯二氮类药物(劳拉西泮片 1.5~6 mg/d;氯硝西泮片1~4 mg/d;阿普唑仑片0.4~2.4 mg/d
[摘要] 目的 分析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術(RP)后患者生化复发(BCR)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RP治疗的48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和随访的相关参数。根据是否术后出现BCR,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差异,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复发组患者术前PSA值(39.2±27.8)μg/L
[摘要]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10 Hz,rTMS)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74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rTMS)38例和对照组(舍曲林)36例,治疗8周。研究组给予10 Hz 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抗抑郁剂舍曲林。两组患者在基线时和治疗后每隔2周各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以HAMD减分率评价疗效、TESS评价不良反应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集住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62例患者,两组均行宫颈癌根治术。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n=31)采取康复护理,对照组(n=31)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VAS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短于对
[摘要] 目的 觀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7~11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为椎旁神经阻滞镇痛组,B组为罗哌卡因分层局麻加腹腔内表面麻醉镇痛组,C组为静脉镇痛泵(PCIA)组。其中A组为实验组,B组和C组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在术后4 h、8 h、12 h、24 h时切口痛和非切口痛的
[摘要] 目的 对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 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2例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观察组72例患者行PFNA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
[摘要] 目的 探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患者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照组(患者为冠心病有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中ST 段下移过程的心率变化、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