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李宗伟惨败之迷

来源 :羽毛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u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羽毛球史上,李宗伟注定是一个抹不去的名字。他创造了太多奇迹,包括输球有时候也是奇迹。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李宗伟的世界排名已经到了数一数二的位置,而且在当年5月的汤姆斯杯比赛中,他还战胜了林丹。所以,从理论上分析,8月奥运会决赛夺冠,李宗伟完全是有可能的。可决赛时,李宗伟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与林丹完全不在一个档次。12比21、8比21,这场一边倒的比赛,也可以算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奇迹吧,给球迷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问号。
  谜团一:李宗伟为何没有识破林丹“弃后场打法”的意图
  在奥运会这样的顶级较量中,对阵双方一般都会在赛前拟定作战方案,有的甚至还会制定备选方案。
  林丹和李宗伟对彼此的技战术特点都很楚,林丹擅长底线强攻,攻击力是优势;李宗伟的网前技术细腻,擅长通过网前创造进攻,突击速度快是优势。根据这样的特长,依据常规,林丹一般会选择控制底线战术,避开李宗伟网前的特长区;而李宗伟一般会选择软控网前,引诱对手到网前争斗,尽量避开林丹的底线特长区。
  实战中,李宗伟中规中矩,基本按照这一思路执行。而林丹在执行控底线战术时,还渗透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变化:尽可能往前站位抢网前,甚至都到了“放弃后场”的感觉。林丹这种“孤注一掷”的站位抉择,在单打战术中是比较少见的。一旦被对手识破,频繁攻击底线的话,场面将十分被动。可是,林丹的“大胆”对李宗伟来讲却是出奇的有效。李宗伟自恃网前优势,在拉吊相持过程中,软压前半场或软过渡网前的比例相对较高。而林丹正是根据李宗伟的这一习惯,针对性地做出了站位靠前的决策。这样一来,在较多情况下,林丹能够在网前抢高点出手,推球可以使对手在底线遭遇更大压力;放网可以使对手在网前低点击球,从而限制对手网前技术优势的发挥。这是一举两得的选择。
  如图1-1所示,林丹在网前反手推对角。按照常规,林丹应该回撤中心位置,等待对手出球以后,再选择移动方向,但是他并没有按常规走位,而是直接向网前跟进。图1-4中,林丹的站位姿势已经充分显示了“想要抓扑网前球”的意图。这一次李宗伟并未就范,而是打出了一个直线高球。图1-6/7显示,林丹先向网前移动了一步(因为他预判在网前),然后再向底线区移动。李宗伟的战术意图很清楚:宁可放弃底线的进攻优势,重点也要抢网前。如果对手攻击底线,那么我就采用过渡性技术应对(高球或者软吊);如果对手软过网前,那么对不起,我网前抢高点的优势就会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图2-1所示,林丹在网前反手推对角,李宗伟后撤底线,正手软吊对角(图2-4/5/6)。大家注意,从图2-3显示的林丹的准备姿势,他的意识全在网前。此时,李宗伟正好过渡网前。这下就对不起了,林丹快速上网,反手快放网前(图2-8),因为在意识上的提前准备和站位上的偏向性,因而在出手速度上就會显得“出奇”的快。实战也是如此,李宗伟在完成了一个大对角上网以后,反手网前已经显得非常被动(图2-11),只能反手挑球。此时,林丹的底线强攻优势就有了用武之地。只见他快速回到底线,高高跃起(图2-16),正手杀直线区边线。李宗伟倒地鱼跃救球,正手挡直线(图2-20)。林丹快速上网后,正手快推对角(图2-21),这样又导致李宗伟在底线的被动加深(图2-24)。
  图3是图2这一回合的最后三拍。因为这个回合是多拍相持回合,篇幅有限,省略了中间的相持对抗过程,只呈现最后解决战斗的3拍。
  图3-1显示,林丹还是在网前抢得高点,正手快推对角。这次李宗伟在底线的被动更深,无奈只好转身反手回击。如图3-4所示,林丹又是一个抢网前的站位准备,这一次李宗伟非常老实地打出了一个反手软过渡网前(图3-6),正中林丹下怀,于是林丹一个反手扑杀,直接得分。
  羽毛球每次击球以后的回位,之所以要求“回中心”,就是前后四点都能兼顾的要求。一旦站位有了偏向,也就有了“顾此失彼”的可能。
  显然,林丹的偏网前站位其实也是有风险的。如果李宗伟能够针对性地较多攻击底线,那么林丹的被动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而李宗伟的主动机会就会明显上升。但奇怪的是,林丹如此明显的战术意图,李宗伟和他的教练居然视而不见。在第一局吃了大亏之后,第二局仍然没有改变,任由林丹在网前呼风唤雨。
  图4是第二局的开局场面。图4-1显示,林丹在网前反手推对角,李宗伟回撤底线,还是老老实实的出球习惯,正手过渡直线网前(图4-5)。不料林丹早已像饿极了的老虎在网前虎视眈眈,见李宗伟又一次送货上门,毫不客气,一个干脆的正手扑杀(图4-7/8/9),直接得分。林丹的战术“坦坦荡荡”,李宗伟团队竟然“熟视无睹”,为何?此为第一个谜。
  谜团二:李宗伟为何“各种错误”超多?
  这场比赛的比分很悬殊,除了战术原因,李宗伟犯的错误确实也有点离谱。
  如统计表所示,第一局,李宗伟的无谓失误(非压迫失误+攻击性失误)数量到达了10次,是林丹的2倍。李宗伟的打法风格属于拉吊突击型,比赛过程“控制”的成分比较多,“少失误”是打法成功的基本条件。一旦无谓失误明显高于对手,则基本到了没法打的程度。
  第二局,李宗伟在无谓失误指标上与林丹基本持平,但是主动得分(直接得分+对手压迫失误)这一环节,双方的比分是3比15,李宗伟远远落后于林丹。这种情况几乎跟“不堪一击”差不多,与两人的实际水平也不相符。
  通过视频分析可知,林丹的很多主动得分与李宗伟的“隐形失误”有密切关系。隐形失误是指,在没有技术压力的情况下出现了明显的技术质量问题,如不到位、送货上门或者网前球质量很差等等。
  比赛得失分统计表
  图5是一个典型的隐形失误例子。如图5-1所示,李宗伟欲在网前加速,正手快推对角。林丹反手拦挡直线(图5-3),李宗伟上网后继续加速,反手快推对角(图5-6),正好是林丹的正手区。从图5-7可见,林丹已经做好了正手突击的准备,李宗伟的反手快推、平推对角无异于送货上门,被林丹逮个正着,直接起跳正手杀直线解决战斗。   类似于这种情况的处理,反手推对角一定要加大弧度,过人是第一位的,宁可让对手在底线强攻,也不能让对手在半场突击。
  第一局,林丹主动得分11分,得益于李宗伟的“隐形失误”就有7分。隐形失误的通俗讲法就是犯错误,与竞技水平密切关系。简单说:水平越高,隐形失误越少。李宗伟在一局比赛中出现这么多的隐形失误,与其竞技水平明显不相符,为何?这是第二个谜团。
  从比赛现场看,可以找到解释的原因:李宗伟完全不在状态。很多细节表明,李宗伟在比赛中的精力比较涣散,甚至有点“恍惚”。如图6所示,第二局开始的第二个回合,林丹发球偷袭后场,李宗伟明显被欺骗,匆匆忙忙后退回击,结果以出边线而告终。这表明,李宗伟的精力出了问题。
  精力的问题还表现在战术思路的混乱。到了比赛后期,李宗伟的脑子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已经找不到战术重点。
  如图7-1所示,李宗伟在正手网前高点放网,林丹上网后明显被动(图7-3)。按照常理,李宗伟应该上网逼压,主要防止对手放网过渡。如果对手高挑底线,再回撤进攻也不迟。可是,李宗伟好似“梦游”一般,放网以后迅速回撤(图7-4),准备抓突击。可是,林丹偏偏选择放网(由此可见,林丹明察秋毫,精力高度集中),尽管放网的质量不太好(图7-6),可是李宗伟受后撤惯性的影响,只能调整重心再上网,反而落得个极度被动(图7-9)。反过来看林丹放网后的准备,尽管是被动放网,但是放网以后他并没有急着后撤,而是死死咬住网前(图7-7),等到李宗伟把球高高挑起后,才回撤底线强攻,头顶杀直线连贯上网扑杀,干凈利落解决战斗。
  谜团三:为何李宗伟比分落后时想加速却心有余力不足?
  比分落后的李宗伟几度加速发起反攻,试图挽回落后局面,可是大多没有奏效,有的甚至吃力不讨好,反而被林丹打反击。
  如图8-1所示,李宗伟在网前正手放网。林丹上网正手高挑底线,李宗伟后撤底线起跳扣杀。大家注意三个细节:一是起跳比较勉强,高度不理想(图8-7);二是没有在最高点而是在身体下落过程中击球(图8-8);三是对角平高球明显不过人,被林丹在半场拦截。类似这样的高球不到位,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出现过多次,足以说明李宗伟的体能出了问题。
  图9是第二局李宗伟的某一次加速进攻,起跳正手杀对角,可是威胁不够,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给自己添加了大麻烦。第一,起跳击球点不理想,杀球的速度不佳;第二,杀球落点不理想,落在对角半场的中间区域是比较容易的防守点。这两点很容易导致进攻以后的最长距离跑动防守,从而转主动为被动。结果正是如此,林丹转身反手挡直线(图9-5),借力回挡速度很快。此时,李宗伟就要面对一个长距离的大对角跑动(图9-6),结果陷入了一个疲于奔命的防守(图9-9),勉强把球高挑起来。底线强攻本来就是林丹的强项,见此情景他哪肯轻易放过,迅速回撤底线,高高跃起,头顶杀对角,李宗伟只能眼看着球落地(图9-15)。
  分析至此,大家应该能够理解和接受这场比赛的比分为何如此“悬殊”了。众多线索都归结到一点:决赛前,李宗伟的身体似乎出现了问题。如果仅仅强调体能解释不通,林丹和李宗伟年龄相仿,再加上奥运会比赛的时间间隔比平时公开赛和世锦赛都要长,支撑比赛的体能应该足够。唯一的可能是:李宗伟的身体状况出现了异常,或者是没吃好,或者是没睡好,或者是其他影响精神状态的负面事件等等。这是最大的谜团,只有当事人才有解。
其他文献
北京时间8月16日凌晨1点,我们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发,前往2019世锦赛的比赛地瑞士巴塞尔。其实,按照“世界羽联惯例”,奥运年前的世锦赛会安排在日本东京奥运会比赛场地进行,但是瑞士巴塞尔提出健全人与残疾人世锦赛同时同地举行,这个开创性的合办提议,成就了一次非常规的举办决定,从而也开启了我们这程巴塞尔报道之旅。  “国际化”的巴塞尔  由北京到巴黎转机,经过16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抵达了瑞士巴塞尔。
期刊
在上一期的内容中,我和大家聊了聊沙坑训练的事。从反馈来看,大家都挺感兴趣的。只不过有时候天气炎热,想到沙坑训练,难免会有酷热难当的感觉。所以,今天跟大家聊点凉快的,聊聊运动员都是怎么“玩水”的。  泳池训练与陆地训练的差别大  我们在训练的时候会有水中训练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是针对有伤在身的队员进行的康复手段。  相比于在地面上训练,在水中训练,因为水的浮力和缓冲,在做动作时对关节的冲击会减轻很多
期刊
7月28日,2019年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在苏州落幕,五个单项决出最后的冠军,中国队夺得女单和女双两项冠军。算上团体赛的成绩,中国队、印尼队和泰国队在五个单项加团体赛六个项目中分别夺得两金,各有千秋,这也反映出各自国家在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和水平。  由于是青年比赛,参赛队员大多初出茅庐,赛程为先团体后单项,因此一些赛果受年轻队员的情绪与心理影响较大。我们能看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激情,也能看到因团体失利
期刊
尤记得超级赛的时候偶尔见到非洲兄弟姐妹一轮游的身影,然后评论员紧跟着唏嘘不已一下,說非洲的羽毛球运动员都是自费出国参加比赛,言外之意,在非洲喜欢打羽毛球的,都是真爱啊!  来了非洲才知道,岂止是真爱,简直就是历尽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才能在水泥地上打一场塑料球啊!2002年开始打羽毛球至今,在亚美欧的土地上都打过羽毛球,也算是见多识广的我,在非洲大地上算是开了眼啦。  初体验竟是“完美”开始  
期刊
关于功能性运动的测试,我们已依次向大家介绍了五个测试动作——深蹲、上跨步测试、弓箭步、肩关节灵活性,以及直腿主动上抬。这一期,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第六个测试动作——直腿主动上抬测试。  功能性测试对羽毛球训练中提高肌肉功能和力量练习效率帮助很大,希望各位朋友能够根据测试结果,有的放矢地进行力量练习,在提高肌肉力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抑制伤病的发生。  躯干稳定性俯卧撑测试的意义  通过这项测试,可以评
期刊
“转行”的小鲍,在钻研“业务”上总是有点固执。他想成为真正的演技派,于是用了很多可能是绕弯路但却是最扎实的办法。因为曾经运动员的身份,他知道演技也绝非一朝一夕得来,需要的是心怀敬畏,不断地学习、体验和磨练。  在表演的路上,面对的人和事很多都是鲍春来从未有过的经历。想在新行业中有所表现,自己必须去学习、去体验,并不断地磨炼“技术”。  走向“演技派”,不想被“標签”  近来,签约了新公司的鲍春来在
期刊
上一期,我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苏杯的穿线工作感想。听说大家对我们在大赛中的穿线工作很好奇,想知道在大赛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的工作流程,和平时打球穿线有多大区别。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在分享我经历的同时,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另外,我也会分享一些我对穿线工作的心得,期待和大家探讨。  一、运动员球拍穿线的流程  1、核对国籍及姓名  从iPad的YONEX穿线系统APP中调出该运动员的球拍资料,包括姓名、
期刊
扑球技术是在较高的击球点完成击球,能够创造进攻性强、速度快的出球质量,还可以根据对手情况,通过拍面方向的变化选择扑直线、扑斜线或扑身上球,从而给对手造成较大的威胁。扑球技术同样也是羽毛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中教练们需要掌握的一项技术,了解更多有关技术的考核要求,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项技术。大家可在公众号“羽毛球社体指导员职业鉴定培训”上获取具体内容。  之前我们已经介绍了正手扑球
期刊
我们不能低估任何一项技术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练境界的唯一通路。没有熟练掌握基本技术,除了低估重复的必要次数外,还有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会使爱好者们半途而废,即低估任务的复杂程度。  羽毛球的竞技能力是很多单个技术的集合,需要所有的技术配合起来使用,才能效果惊人。真正难的是在掌握基本技术的同时,能够根据场上的实际局势灵活运用,达到控制与反控制的目的。  在练习当中,基本技术有
期刊
作为广州这座羽毛球重镇的一项重要青少年赛事,2019年第三届“天健杯”青少年羽毛球赛于8月10日在广州西城羽毛球馆开赛。  八月的羊城,正直火热的盛夏,而广州青少年球友对羽毛球运动的热情也被点燃。广州及周边地区7岁至15岁的青少年羽球好手纷纷赶来相聚,切磋球技。根据组委会统计,这次比赛的参赛人数达到了200余人。  作为赛事指定用球合作伙伴,红双喜将麾下的经典之作锐羽2号再度投入赛场。作为“锐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