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聚力长治久安
自治区党委站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政治高度,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维护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强维稳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把握,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判,推进维稳工作常态化。
(一)新思想、新理念
1.新疆工作的总体战略是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2.要坚持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
3.牢牢把握反恐维稳斗争重点,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4.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
5.重拳出击、集中严打,还各族群众一个安宁有序的社会环境。
6.坚持一手抓团结稳定、一手抓改革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7.基层稳则新疆稳。
8.抓住“三个重点”:破团伙、打三非、强基础。
9.打好“四个基础”:稳定基层的组织基础,坚实的群众基础,高效的技防基础,灵敏的网格责任基础。
10.治疆必须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结合。
11.善于运用“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坏的打算,朝着最好的方向努力,做到有备无患,努力把握对敌斗争主动权。
12.打击“三非”: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出版物、非法宗教网络传播。
13.三个坚决防止:坚决防止发生类似“7·28”这样的大规模暴恐案事件,坚决遏制新疆暴恐案件多发频发势头,坚决防止新疆暴恐活动向内地发展蔓延。
14.大力消除各种宗教极端思想。
15.维护社会稳定要“保持三态”,即工作常态,常抓不懈;调整心态,沉着应对;方法动态,把握主动。
16.“两个坚决”“两个确保”,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坚决遏止暴力恐怖袭击频发多发势头;确保当前一个时期平稳度过,确保新疆社会大局稳定。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及时铲除“三股势力”。
17.坚持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加强法治新疆建设。
18.暴力的问题要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
19.“防、管、控”协同联动,综合发力,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20.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
21.切实用好“五把钥匙”: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
22.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
(二)新举措
自治区党委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提出了32条维稳措施、24个方面维稳硬招实招和“破团伙、打三非、严管理、强基础”等重点工作;始终坚持主动进攻、先发制敌,及时打掉了一批暴力恐怖团伙,取缔了一批非法宗教活动点,成功处置了突发事件,96%以上的分裂破坏、暴力恐怖活动被消灭在未发之时,坚决遏制了暴恐活动高发态势;针对疆内连续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自治区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确保了新疆社会大局稳定。
紧紧抓住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问题,以“去极端化”为目标,创新探索破解社会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坚持行之有效工作机制,巩固完善常态化、立体化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基层警务战略,基本实现了一村一警、社区多警,并配备专职治保主任和社区专职联防队员。稳定的社会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已发生积极可喜变化,提高了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总钥匙
自治区党委、政府准确把握新疆重要战略地位和重要历史使命,提出了关于推进新疆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举措。
(一)新思想、新理念
1.“五个明显,一个确保”:到2015年力争使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各族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两个翻番”:到2020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半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半左右。
3.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谋划发展思路。
4.“稳中求进、进中求变”的总基调。
5.变中求快、变中求优、变中求效、变中求稳。
6.“五化”: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
7.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
8.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9.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0.“三基地一通道”: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
11.水利是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水利兴则新疆兴。
12.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則牧。
13.坚持“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开放战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14.努力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
15.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市场导向。
16.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17.加快编制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五大中心”。
(二)新举措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的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科学布局事关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产业和项目,占领技术、市场的制高点,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走节水、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着力培育壮大粮食、棉花、瓜果、畜牧、设施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六大产业体系。现代农牧业产业基地、加工转化、市场开拓、科技支撑四大能力建设快速提升。
自治区党委牢固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按照“以人为本、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特色鲜明”的原则,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乌鲁木齐、喀什、伊宁、库尔勒等重点城市建设,培育一批区域中心城市;构建充满活力、就业容量大、社会功能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三、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新疆精神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自治区党委鲜明地提出了“以現代文化为引领”的具体战略选择,把现代文化置于引领全局的特殊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现代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为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条件。
(一)新思想、新理念
1.现代文化的内涵主要是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现代艺术等。
2.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对于引领新疆各族人民走向富裕、走向现代化、走向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3.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有机结合,实现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4.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
5.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到人、管用、有效”。
6.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7.文化是维系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强大精神纽带,是反分裂、反渗透的有力武器。
8.力求让文化惠民的阳光照进每一个家庭,将现代文化的元素传递至每一个角落,彻底粉碎境内外“三股势力”反动宣传和渗透破坏活动。
9.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10.推进新疆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大区转变。
11.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12.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形成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13.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
14.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15.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16.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形成相互往来、邻里守望的友好关系。
17.切实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8.心病还需要心药医。这副“心药”,就是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就是中华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20.全心全意地干、争分夺秒地干、务求实效地干。
21.我能行。
22.弘扬新疆精神,践行新疆效率,提升新疆能力,树立新疆形象。
23.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
(二)新举措
1.加强文化基础阵地建设。免费开放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在全疆近千个乡镇建成功能较为齐全、设施配套的综合文化站,在南疆4151个村(社区)建成1083个文化室,累计建成“农家书屋”8084个,确保每个村级文化室每年活动经费1万元以上。
2.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维吾尔语手机报下乡工程”“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系列连环画进村入户工程等一大批文化惠民项目。
3.全力打造一批优秀文化产品。体现新疆特色的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推出《万方乐奏》《大巴扎》《雪浴昆仑》《乌鲁木齐的天空》等一批富有新疆文化元素的优秀作品;电影《真爱》、歌舞剧《情暖天山》等一批优秀文化作品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自治区党委大力倡导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强调在实践中解放思想,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根源,破解发展难题,自治区先后组织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浙江、宁夏、内蒙古、江苏等省区市学习考察,开拓思维,进一步激发各级党员干部抢抓机遇、后发赶超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各级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为弘扬现代文化,充分发挥主体作用。2010年6月自治区党委提出定居兴牧水利工程,15天后项目开工。2011年开展工作餐会,2012年启动“项目促进周”“民生促进周”“现代文化促进周”三个主题促进周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强力推动项目实施,狠抓各项任务落实,使全疆各项工作迅速展开、加快推进。2013年以来,自治区通过开展“新春好开局、实干促落实”八大系列活动,2014年的“深化改革创新、聚力长治久安”,2015年的“适应发展稳定新常态、筑牢长治久安好基础”系列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是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生动体现,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疆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自治区在行政机关开展效能建设,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对“懒、散、庸、拖、贪”等不良风气果断出招,推进机关转变作风,全疆上下形成了“立足自身干干干,努力实现变变变”的局面。
五年来,新疆从战略上思考、从全局上谋划,像重视GDP那样重视文化建设,像抓项目那样抓文化落地,像精心营造物质家园那样营造着精神家园。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践行新疆精神的理念,已贯穿于新疆工作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方面。各族群众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生活方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现代文化的感染和影响。新疆精神更是我区科学发展的灵魂,成为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过,连续六年“民生建设年”的强势推进,使民生工程惠及各民族各阶层,尤其是城乡贫困户、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自治区党委将全疆各族人民的幸福感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一)新思想、新理念
1.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
3.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
4.問效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5.注意民生工程的连续性、普惠性、基础性和针对性。
6.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7.教育立区、人才强区。
8.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
9.在新疆大地吹响人才集结号,创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环境,把人才和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0.牢固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注重技能、注重业绩、注重贡献的选人用人理念。
11.“五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解决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力求通过有效的社会管理服务,让每一个流浪儿童都能回到温暖的家,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得到组织的关心和培养,让每一个困难家庭都能享受扶贫帮困政策,让每一位居民都能进入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让每一位公民都能依法享受权益,正常履行义务,达到社会文明进步。
12.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13.让老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尊严、幸福和希望。
14.确保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走向富裕、走向现代文明。
15.使各族群众通过勤劳互助、团结奋斗,走向现代生活。
16.创造条件让新疆各族人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责任、境界和追求。
17.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
(二)新举措
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连续5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启动了数百项重点民生工程,每年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公共财政70%以上,民生建设力度之大、效率之高、受益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期积累的住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水电路气等突出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1.教育:在免除学杂费、课本费的基础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全部享受生活费补助;在南疆三地州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并对家庭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高校助学金资助覆盖面达到在校生总数的60%以上,构建起了从学前到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内高班规模不断扩大。在内地开办了内地新疆中职班。
2.住房: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累计解决了62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难;安居富民工程累计完成92万户,360多万农牧民喜迁新居。212项定居兴牧骨干水利配套工程全部完工。
3.就业:通过出台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设立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措施,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2009年以前未就业的7.5万名大学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选派了2.3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支援省市培养。
4.社会保障: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历史遗留的26.5万名“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14.3万名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得到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助金、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连年提高。
5.水电路气:解决了300万农牧民饮水安全和无电地区37.2万人用电问题,新建农村公路近3万公里,南疆天然气主管网建成投产,全面启动全疆燃气化工程建设。
6.扶贫开发:实施了128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3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2978元增加到2013年的5814元。
一项项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贫有所助、幼有所教,住有所居,正是今天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写照。幸福的愿望,既是新疆各族群众共同的心曲,也是自治区党委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最根本的原动力。
五、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一)新思想、新理念
1.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生态环保是新疆“安身立命”的大问题。
4.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
5.让资源开发更多惠及各族人民,努力形成长远竞争力。
6.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7.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领开发。
8.“四个坚决”:坚决保护我们的森林、冰川,坚决保护我们的河流、湖泊,坚决保护我们的湿地、植被,坚决保护我们的绿洲、草原。
(二)新举措
1.实施一系列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制定并实施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生态治理、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修复等工程规划。“十二五”期间,新疆将在全面保护现有林草植被的基础上,划定3个国家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禁保护面积达到1666.56万顷。
2.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实施“燃气化”工程,把高污染企业从中心城区搬走,并按照当前中央治理PM2.5的新标准来改造提升企业。加快淘汰“黄标车”,提高油品质量。 3.新疆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绿洲、荒漠、河谷、山区生态防护体系不断完善。
4.国土整治取得新进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55平方公里。
5.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总投入360多亿元的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使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两个可持续”,为大美新疆绘就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新疆科学发展始终,渗透于各族干部群众的内心,在天山南北奏响了一曲曲生态文明的欢歌。
六、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重视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作用,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干部人才队伍;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优化基层环境,使全区群众基础明显改善,基层基础得到巩固,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
(一)新思想、新理念
1.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干部。
2.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3.“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坚持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人吃亏。
4.对“四老”人员厚爱、厚养、厚待、厚葬。
5.始终把政治上强作为选拔使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我”的首要标准。
6.“三个注重”:注重在复杂环境和反分裂斗争一线培养、考验、选拔干部;注重加强对各族干部的政治培训和实践锻炼;注重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建设一支政治上坚强有力、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7.要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
8.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动工作上,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为民造福上,把发展业绩建立在真抓实干上。
9.不空谈、不张扬、不搞形式主义、克服官僚主义。
10.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11.坚决消除“懒、散、庸、拖、贪”现象。
12.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13.要大兴务实之风,力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少形式、多行事。
14.听民声、知民意、集民智,认真务虚、集思广益。
15.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
16.“四强干部”:政治强、能力强、作风强、心力强。
17.鼓励干事、支持干事、宽容干事。
18.好人要让基层干部去做,好事要让基层组织去办。
19.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
(二)新举措
2013年自治区抽调组织人事系统以外的干部,对落实“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1.树立“三个火线”的导向。注重在复杂环境和反分裂斗争一线培养考验选拔干部,对在反分裂、反恐斗争中敢于站出来、能够豁出去,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的有功人员,实行火线入党、火线奖励、火线提拔,推动形成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鲜明导向。
2.加大在实践中公选干部力度。树立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导向,从基层一线选调、遴选干部到地州市以上机关工作,公推比选优秀乡镇党政正职到自治区厅局、地州部门和县市党委任职,有力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3.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分层次举办“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把联系群众、转变作风作为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对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重点培训,推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整体上水平。
4.开展效能建设和绩效考核。从2011年开始,自治区开展效能建设和绩效考核,落实岗位责任、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明察暗訪等制度,严厉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2012年扩大到地州市和自治区所有党政机关。从2012年开始,连续两年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每年选派4万余名干部,组成工作组住村住社区以及重点单位宣传教育群众、联系服务群众,干部在服务群众中锤炼了作风、群众在干部转变作风中得到了实惠。2014年年初,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各级机关抽调20万名干部,开展为期三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2015年1月15日,自治区党委召开表彰动员大会,表彰了500个先进工作组(队)、2500名先进个人,提拔使用了107名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全疆共有1400名各级优秀干部获得提任。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机制,加大腐败源头预防力度,提高防治腐败科学化水平,具有新疆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形成。
在“基层重要”的执政理念指引下,新疆始终坚持劲往基层使、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采取各种措施“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治区党委站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政治高度,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维护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强维稳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把握,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判,推进维稳工作常态化。
(一)新思想、新理念
1.新疆工作的总体战略是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2.要坚持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
3.牢牢把握反恐维稳斗争重点,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4.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
5.重拳出击、集中严打,还各族群众一个安宁有序的社会环境。
6.坚持一手抓团结稳定、一手抓改革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7.基层稳则新疆稳。
8.抓住“三个重点”:破团伙、打三非、强基础。
9.打好“四个基础”:稳定基层的组织基础,坚实的群众基础,高效的技防基础,灵敏的网格责任基础。
10.治疆必须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结合。
11.善于运用“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坏的打算,朝着最好的方向努力,做到有备无患,努力把握对敌斗争主动权。
12.打击“三非”: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出版物、非法宗教网络传播。
13.三个坚决防止:坚决防止发生类似“7·28”这样的大规模暴恐案事件,坚决遏制新疆暴恐案件多发频发势头,坚决防止新疆暴恐活动向内地发展蔓延。
14.大力消除各种宗教极端思想。
15.维护社会稳定要“保持三态”,即工作常态,常抓不懈;调整心态,沉着应对;方法动态,把握主动。
16.“两个坚决”“两个确保”,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坚决遏止暴力恐怖袭击频发多发势头;确保当前一个时期平稳度过,确保新疆社会大局稳定。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及时铲除“三股势力”。
17.坚持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加强法治新疆建设。
18.暴力的问题要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
19.“防、管、控”协同联动,综合发力,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20.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
21.切实用好“五把钥匙”: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
22.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
(二)新举措
自治区党委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提出了32条维稳措施、24个方面维稳硬招实招和“破团伙、打三非、严管理、强基础”等重点工作;始终坚持主动进攻、先发制敌,及时打掉了一批暴力恐怖团伙,取缔了一批非法宗教活动点,成功处置了突发事件,96%以上的分裂破坏、暴力恐怖活动被消灭在未发之时,坚决遏制了暴恐活动高发态势;针对疆内连续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自治区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确保了新疆社会大局稳定。
紧紧抓住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问题,以“去极端化”为目标,创新探索破解社会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坚持行之有效工作机制,巩固完善常态化、立体化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基层警务战略,基本实现了一村一警、社区多警,并配备专职治保主任和社区专职联防队员。稳定的社会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已发生积极可喜变化,提高了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总钥匙
自治区党委、政府准确把握新疆重要战略地位和重要历史使命,提出了关于推进新疆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举措。
(一)新思想、新理念
1.“五个明显,一个确保”:到2015年力争使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各族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两个翻番”:到2020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半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半左右。
3.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谋划发展思路。
4.“稳中求进、进中求变”的总基调。
5.变中求快、变中求优、变中求效、变中求稳。
6.“五化”: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
7.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
8.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9.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0.“三基地一通道”: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
11.水利是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水利兴则新疆兴。
12.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則牧。
13.坚持“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开放战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14.努力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
15.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市场导向。
16.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17.加快编制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五大中心”。
(二)新举措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的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科学布局事关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产业和项目,占领技术、市场的制高点,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走节水、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着力培育壮大粮食、棉花、瓜果、畜牧、设施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六大产业体系。现代农牧业产业基地、加工转化、市场开拓、科技支撑四大能力建设快速提升。
自治区党委牢固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按照“以人为本、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特色鲜明”的原则,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乌鲁木齐、喀什、伊宁、库尔勒等重点城市建设,培育一批区域中心城市;构建充满活力、就业容量大、社会功能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三、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新疆精神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自治区党委鲜明地提出了“以現代文化为引领”的具体战略选择,把现代文化置于引领全局的特殊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现代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为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条件。
(一)新思想、新理念
1.现代文化的内涵主要是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现代艺术等。
2.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对于引领新疆各族人民走向富裕、走向现代化、走向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3.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有机结合,实现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4.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
5.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到人、管用、有效”。
6.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7.文化是维系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强大精神纽带,是反分裂、反渗透的有力武器。
8.力求让文化惠民的阳光照进每一个家庭,将现代文化的元素传递至每一个角落,彻底粉碎境内外“三股势力”反动宣传和渗透破坏活动。
9.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10.推进新疆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大区转变。
11.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12.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形成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13.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
14.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15.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16.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形成相互往来、邻里守望的友好关系。
17.切实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8.心病还需要心药医。这副“心药”,就是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就是中华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20.全心全意地干、争分夺秒地干、务求实效地干。
21.我能行。
22.弘扬新疆精神,践行新疆效率,提升新疆能力,树立新疆形象。
23.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
(二)新举措
1.加强文化基础阵地建设。免费开放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在全疆近千个乡镇建成功能较为齐全、设施配套的综合文化站,在南疆4151个村(社区)建成1083个文化室,累计建成“农家书屋”8084个,确保每个村级文化室每年活动经费1万元以上。
2.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维吾尔语手机报下乡工程”“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系列连环画进村入户工程等一大批文化惠民项目。
3.全力打造一批优秀文化产品。体现新疆特色的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推出《万方乐奏》《大巴扎》《雪浴昆仑》《乌鲁木齐的天空》等一批富有新疆文化元素的优秀作品;电影《真爱》、歌舞剧《情暖天山》等一批优秀文化作品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自治区党委大力倡导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强调在实践中解放思想,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根源,破解发展难题,自治区先后组织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浙江、宁夏、内蒙古、江苏等省区市学习考察,开拓思维,进一步激发各级党员干部抢抓机遇、后发赶超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各级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为弘扬现代文化,充分发挥主体作用。2010年6月自治区党委提出定居兴牧水利工程,15天后项目开工。2011年开展工作餐会,2012年启动“项目促进周”“民生促进周”“现代文化促进周”三个主题促进周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强力推动项目实施,狠抓各项任务落实,使全疆各项工作迅速展开、加快推进。2013年以来,自治区通过开展“新春好开局、实干促落实”八大系列活动,2014年的“深化改革创新、聚力长治久安”,2015年的“适应发展稳定新常态、筑牢长治久安好基础”系列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是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生动体现,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疆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自治区在行政机关开展效能建设,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对“懒、散、庸、拖、贪”等不良风气果断出招,推进机关转变作风,全疆上下形成了“立足自身干干干,努力实现变变变”的局面。
五年来,新疆从战略上思考、从全局上谋划,像重视GDP那样重视文化建设,像抓项目那样抓文化落地,像精心营造物质家园那样营造着精神家园。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践行新疆精神的理念,已贯穿于新疆工作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方面。各族群众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生活方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现代文化的感染和影响。新疆精神更是我区科学发展的灵魂,成为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过,连续六年“民生建设年”的强势推进,使民生工程惠及各民族各阶层,尤其是城乡贫困户、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自治区党委将全疆各族人民的幸福感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一)新思想、新理念
1.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
3.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
4.問效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5.注意民生工程的连续性、普惠性、基础性和针对性。
6.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7.教育立区、人才强区。
8.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
9.在新疆大地吹响人才集结号,创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环境,把人才和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0.牢固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注重技能、注重业绩、注重贡献的选人用人理念。
11.“五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解决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力求通过有效的社会管理服务,让每一个流浪儿童都能回到温暖的家,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得到组织的关心和培养,让每一个困难家庭都能享受扶贫帮困政策,让每一位居民都能进入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让每一位公民都能依法享受权益,正常履行义务,达到社会文明进步。
12.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13.让老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尊严、幸福和希望。
14.确保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走向富裕、走向现代文明。
15.使各族群众通过勤劳互助、团结奋斗,走向现代生活。
16.创造条件让新疆各族人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责任、境界和追求。
17.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
(二)新举措
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连续5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启动了数百项重点民生工程,每年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公共财政70%以上,民生建设力度之大、效率之高、受益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期积累的住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水电路气等突出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1.教育:在免除学杂费、课本费的基础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全部享受生活费补助;在南疆三地州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并对家庭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高校助学金资助覆盖面达到在校生总数的60%以上,构建起了从学前到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内高班规模不断扩大。在内地开办了内地新疆中职班。
2.住房: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累计解决了62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难;安居富民工程累计完成92万户,360多万农牧民喜迁新居。212项定居兴牧骨干水利配套工程全部完工。
3.就业:通过出台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设立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措施,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2009年以前未就业的7.5万名大学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选派了2.3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支援省市培养。
4.社会保障: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历史遗留的26.5万名“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14.3万名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得到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助金、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连年提高。
5.水电路气:解决了300万农牧民饮水安全和无电地区37.2万人用电问题,新建农村公路近3万公里,南疆天然气主管网建成投产,全面启动全疆燃气化工程建设。
6.扶贫开发:实施了128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3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2978元增加到2013年的5814元。
一项项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贫有所助、幼有所教,住有所居,正是今天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写照。幸福的愿望,既是新疆各族群众共同的心曲,也是自治区党委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最根本的原动力。
五、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一)新思想、新理念
1.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生态环保是新疆“安身立命”的大问题。
4.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
5.让资源开发更多惠及各族人民,努力形成长远竞争力。
6.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7.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领开发。
8.“四个坚决”:坚决保护我们的森林、冰川,坚决保护我们的河流、湖泊,坚决保护我们的湿地、植被,坚决保护我们的绿洲、草原。
(二)新举措
1.实施一系列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制定并实施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生态治理、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修复等工程规划。“十二五”期间,新疆将在全面保护现有林草植被的基础上,划定3个国家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禁保护面积达到1666.56万顷。
2.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实施“燃气化”工程,把高污染企业从中心城区搬走,并按照当前中央治理PM2.5的新标准来改造提升企业。加快淘汰“黄标车”,提高油品质量。 3.新疆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绿洲、荒漠、河谷、山区生态防护体系不断完善。
4.国土整治取得新进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55平方公里。
5.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总投入360多亿元的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使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两个可持续”,为大美新疆绘就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新疆科学发展始终,渗透于各族干部群众的内心,在天山南北奏响了一曲曲生态文明的欢歌。
六、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重视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作用,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干部人才队伍;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优化基层环境,使全区群众基础明显改善,基层基础得到巩固,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
(一)新思想、新理念
1.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干部。
2.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3.“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坚持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人吃亏。
4.对“四老”人员厚爱、厚养、厚待、厚葬。
5.始终把政治上强作为选拔使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我”的首要标准。
6.“三个注重”:注重在复杂环境和反分裂斗争一线培养、考验、选拔干部;注重加强对各族干部的政治培训和实践锻炼;注重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建设一支政治上坚强有力、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7.要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
8.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动工作上,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为民造福上,把发展业绩建立在真抓实干上。
9.不空谈、不张扬、不搞形式主义、克服官僚主义。
10.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11.坚决消除“懒、散、庸、拖、贪”现象。
12.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13.要大兴务实之风,力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少形式、多行事。
14.听民声、知民意、集民智,认真务虚、集思广益。
15.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
16.“四强干部”:政治强、能力强、作风强、心力强。
17.鼓励干事、支持干事、宽容干事。
18.好人要让基层干部去做,好事要让基层组织去办。
19.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
(二)新举措
2013年自治区抽调组织人事系统以外的干部,对落实“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1.树立“三个火线”的导向。注重在复杂环境和反分裂斗争一线培养考验选拔干部,对在反分裂、反恐斗争中敢于站出来、能够豁出去,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的有功人员,实行火线入党、火线奖励、火线提拔,推动形成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鲜明导向。
2.加大在实践中公选干部力度。树立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导向,从基层一线选调、遴选干部到地州市以上机关工作,公推比选优秀乡镇党政正职到自治区厅局、地州部门和县市党委任职,有力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3.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分层次举办“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把联系群众、转变作风作为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对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重点培训,推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整体上水平。
4.开展效能建设和绩效考核。从2011年开始,自治区开展效能建设和绩效考核,落实岗位责任、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明察暗訪等制度,严厉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2012年扩大到地州市和自治区所有党政机关。从2012年开始,连续两年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每年选派4万余名干部,组成工作组住村住社区以及重点单位宣传教育群众、联系服务群众,干部在服务群众中锤炼了作风、群众在干部转变作风中得到了实惠。2014年年初,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各级机关抽调20万名干部,开展为期三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2015年1月15日,自治区党委召开表彰动员大会,表彰了500个先进工作组(队)、2500名先进个人,提拔使用了107名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全疆共有1400名各级优秀干部获得提任。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机制,加大腐败源头预防力度,提高防治腐败科学化水平,具有新疆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形成。
在“基层重要”的执政理念指引下,新疆始终坚持劲往基层使、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采取各种措施“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