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桥梁:塞纳河上的精灵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9132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文化遗产日到今年9月,已经举办了二十多年,和很多节日一样,遗产日也是法国人最先想出来的。也难怪,法国人确实有足够的文化历史底蕴,一个小小的巴黎,处处都有人类文化遗产,几百年前的生命风采依旧。这次,塞纳河上的桥梁为我们讲述它们的历史和故事。
  


  中国传统中有桥神一说,这些神灵在桥上守护着河水和居民的安宁。
  在2000多年前,有那么一群人聚居在法国西岱小岛上的渔村里,他们自称为巴黎人,为了方便越过塞纳河,他们创造了巴黎的第一条桥。当时,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为这么一堆木板赋予什么诗意,只是给了它一个最直接不过的名字:大桥 (Grand pont)。从此,河面上形形色色的桥梁像彩虹般,在左岸和右岸间不停跳跃,从未停息。(大桥现在已经无迹可寻。1412年,查理四世在它的原址上建造了圣母桥(Pont Notre Dame)。
  通常,我们对桥的理解就是两点一线,它的最基本功用只不过是连接河岸两边,使人在最短时间和距离内到达彼岸的工具。经过无数次艺术思潮的冲击,法国的桥梁建筑师打破了线形思维方式,把所有的桥当作自己的生命,呵护备至,把它们琢磨成最瑰丽的珍宝才公之于众,让无数的凡夫俗子为它们的光彩而折腰,例如當中至高无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1896年由俄国沙皇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赠予法国总统弗朗索瓦·菲利·福尔)。
  到了今天,巴黎的桥梁带着浓烈的时代气息继续出场。
  最新建成的车行桥是戴高乐桥(pont Charles de Gaulle),建筑师阿莱什Louis Gerald Arretche 和 Roman Karansinski 在河面上轻轻放下一只200米长的机翼。圆滑的流动线条轻轻触碰着南北两岸。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桥身都像一个轻而薄的纸模型,不见棱角。风和日丽之时,机翼仿佛能从四个网椎状桥墩上冉冉升起,飞进白云中。在阴霾的雨天,桥身能反射出一种独特的银白色,在风雨中显得更加稳重和坚毅。
  就在戴高乐桥旁边,与它相映生辉的是奥斯德利兹桥 (Viaduc d'Austerlitz)。这座已有一百年历史的金属高架桥也带有深深的科技烙印:它使地铁过河成为了现实,犹如出现河上蛟龙。在一个世纪之前,这并不亚于今天出现机翼造型的桥身。桥身上的装饰以大量的海洋元素为主题:希腊神话中的白牛、波浪、海草、贝壳… …当时的建筑师,地铁的鼻祖Fulgence Bienvenüe和装饰设计大师Jean Camille Formigé把工业元素和装饰艺术舞弄得淋漓尽致。即使到了2008年,精细的奥斯德利兹桥依然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眼球,为之动容。
  除了车行,塞纳河上还穿插着很多人行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Passerelle Simone de Bauvoir。这条以女权主义先驱西蒙·德·波伏娃命名的步行桥,用最直接的方式对女性弧线和细腻的情感致敬。它浑身流露出一种奇妙的曲线美感,犹如两条被用力甩起的柔软缎带,互相交错奔跑,一气呵成。三百多米的跨度,其中连一个桥墩都没有!
  塞纳河东侧是由古老酒窖改造而成的贝西公园,西侧是巴黎地标之一:如书本形状的国家图书馆。双层的桥梁设计解决了河两岸复杂的地形变化。两米多的高度差距在桥身三分一的地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行人可有多种选择:由上而下,由下而上,或者中途换层折返,甚至只在桥下驻足片刻… …无论哪种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两条缎带不同的动态。桥面上的铺面全由橡木作成。走在这些富有弹性质感的木条上,仿佛是波浪把我们托起,一直飘到对岸。悬桥、河岸和奔流不息的河水就这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两道美妙的弧形线条里既有工业革命时期钢铁结构的影子,亦有当今最顶尖的科技力学计算程式。在这种文艺复兴式力量的推动下,难怪建筑师Dietmar Feichtinger和他的埃菲尔集团拿下了2007年度欧洲金属结构建筑大奖。
  


  自从公元前250年巴黎人在这里定居,La Seine, 塞纳河,犹如脊髓一般,一直流动至今。西蒙·德·波伏娃步行桥已经是巴黎市区段塞纳河上的第37条桥,它和戴高乐桥可能标志着巴黎段桥梁建筑的句点。尽管如此,每一条桥梁都在载着一段段美丽又充满力量的法国传奇历史。各个王朝的更换,到拿破仑的光荣战役、到法兰西共和国的诞生… …经过多时的磨练,所有的桥身散发出更迷人的光彩和魅力,用各自独特的身份叙述着战争与和平。只要还有人驻足倾听,它们就会把故事继续下去。■
其他文献
气质讲堂    艳丽的色彩将重新主宰2009年的女性衣橱。绚丽的服装往往伴随着经济的景气,但这次是个例外。《哈泼时尚》杂志主编格伦达·贝丽说:“当我们身处艰难时期,我们就需要鲜艳的服装和花纹这类能让我们感觉更振奋的东西。”这就是粉红、蝴蝶结和吉卜赛风格重新流行的理由,它能让你感受到温暖和热情高涨,在经历了全球的地产低潮和失业潮后,女人们需要这样的东西来安慰自己。”    蕾丝亮片+层叠的粉红=飘逸
期刊
身子很小,说话很轻,这样的李欣频,在人群中你会轻易放过。但是这是一个会把卡尔维诺、卡夫卡和罗丹写进广告文案的女子,那些广告客户,可能是金融机构,可能是博物馆,也可能是一个她不能容忍其平淡文宣的饭店。关键是,客户们一个个都还特别赏识她的作品。于是在同龄人还在为做一个广告公司的总监、总经理而忙碌时,她却可以轻松地给自己安排旅行、进修、演讲和教书,只要能给她带来梦想,她从不拒绝行走。38岁,38个国家,
期刊
Michel Seyve:從法国餐厨学校毕业后,在英国、美国工作11年,后曾历任中国大酒店西餐总厨,澳门威斯汀酒店餐饮总监、行政总厨,北京皇冠假日酒店西餐总厨等。    叶子们都已离去,只余下空荡荡的树枝让一些鸟儿依偎在一起取暖。阳光也走了,被青灰色的天空代替。大部分时间,雾霭将一切笼罩。这就是法国里昂区的秋末。然而当下,这里的空气中正在酝酿一种热度。人们都在谈论它,想着,今年的是否比去年更好。他
期刊
奥运走了,酒店业大战的战场尘嚣方起——从2006年经济型酒店铺天盖地袭来开始,  这场战争就没有停止过:圈地、圈钱、圈伙伴。而随着携程国际的星程酒店建立,这场大战开启了新的篇章。    主管销售的于经理打算跳槽的事情有一段日子了,要不是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太好,酒店业又处在淡季,现在的他或许已经转投别的酒店怀抱。  “以北京来说,酒店业不仅受到季节引发的淡旺季很明显,地域影响也很大。现在越是大公司对出
期刊
一本绝对称得上是老字号的杂志,因其创刊于1976年9月,日本。在杂志界朝生夕亡的世界,风云30余年算是命数长。但它虽然30有余却并未显露半点老态,到是越发生猛起来。杂志创刊最初,它的样子是A3尺寸,8页纸的报纸型杂志,后来编辑团队几经更换,杂志也经过了几次巨大的改变,最终变为现在的样子,比A4大一点,厚书纸,号称多媒体混合杂志,每期不厌其烦地做着亚文化特辑。如果长期购买则会发现好似有种规律在其中,
期刊
如果你还没有被9月份的奶粉毒弹以及日见缩水的荷包财富预期打击得精神涣散的话,听我再提奥运会啊,体育比赛啊,应该还不至于反感。毕竟,这会是放假的时间,享受愉悦总比愤怒好。  这次推荐的图,乍看之下很简单,再看,也还是很简单:搭配得恰到好处的鲜明色彩,集中的中心构图,干净而传统得,简直没有让我炫技评论的余地。因为简单,所以不需要解构;因为简单,所以余味悠长,玩味细节;因为简单,反而强烈。  照片来自摄
期刊
影视、平面和广告作品里面,都喜欢将女人塑造成女神,将男人塑造成猥琐男。这种意淫,这种低级趣味,大家都明白并且乐此不疲。  “高素质的生活”一说已经提了很久,衣食住行,无一样不跟文化品质搭边。现代人,衣食无忧,文化层次不算很低,素质也开始直追欧美礼仪:开始请私人管家了。事真多。但为的还是让自己活得真开心吧。  所以,明明是老创意,大家还是乐见,还是觉得能投射心中的自己。  一个男人在外出時带上其女性
期刊
看《I Am Legend》(中译:我是传奇)原来有2种选择。  看电影,即大片(片名都说明白了,英雄自称传奇),有帥哥(Will Smith),有场景(火爆、3D特效),有潮流话题(生化危机),总之具备了商业片应该具备的一切,电影版比较主旋律就是了。  第二个选择,是两出改编自小说原著某些章节的动画片,虽然没有看过这部科幻小说,但网上评论认为电影拍不出小说深刻的思考和价值取向上的微妙。短片没有真
期刊
對旅游者来说,朝鲜可能是最“神秘”的目的地。  近日,中国政府正式确认朝鲜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  法国摄影师Eric Lafforgue也是以旅游者的身份踏足平壤,这个几乎拍遍全世界的人自然也会在旅行中狂按快门。他在2008年4月份受参观的邀请去了2个星期,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以个人游的申请又去了一次,他说他被朝鲜迷住了:  “照片不是偷拍的,它们的确是我途中所见,也是朝鲜政府所允许并希
期刊
3月中旬,在瑞士海拔1800米的恩嘎丁,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恩嘎丁滑雪马拉松赛(engadin-ski marathon),为后冬季的滑雪季节揭幕。这是瑞士最引人入胜的群众滑雪马拉松赛,路线从Maloja到S-chanf,共42.2公里。每年都有数十万的游客蜂拥至结了冰的斯尔斯湖畔,一睹这万人雪上竞技。    春光明媚的雪上马拉松  《拯救女兵林奇》的美国导演彼特·马寇(Peter Ma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