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Vlog传播内容分析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Vlog作为近年来在我国所兴起的大热传播形式,其在与慢生活理念的融合中衍生出了大量的“慢生活Vlog作品”,这些作品带有鲜明的类型属性。文章以微博平台Vlogger李子柒作品为例,从其兴起背景、传播特点、发展建议三方面对其传播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慢生活;Vlog;李子柒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9-0018-03
  隨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以2017年为节点,Vlog的传播形式逐渐在我国得到关注,并在两年多的发展时间里快速的推广开来,成为了大热的传播形式。同时,其伴随着与慢生活理念的融合,产生出了多种类型的“慢生活Vlog作品”。本文以微博平台Vlogger李子柒作品为例,对慢生活Vlog传播内容进行了分析。
  1  慢生活Vlog的兴起背景
  纵观Vlog的发展历程,它是一种舶来品,但它并不是一种新型的视频创作形式,它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经出现了。只是当时受到各种发展要素的局限性限制,Vlog只表现为具备相应表现要素的雏形样态,并且没有获得专业的命名。直到2000年,以“Video Blog”为缩写的“Vlog”一词即视频博客被Adrian Miles创造出来。在国外,2012年的时候,Vlog创作已经推广开来,大量的Vlog作品涌现出来。而在我国,Vlog的创作热潮滞后于国外。通过分析百度指数关于Vlog关键词的搜索统计数据发现,在2016年之前,Vlog的搜索次数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我国Vlog传播的被关注情况处于近乎无人问津的境地。而以2017年为时间节点,Vlog的传播形式在我国的关注度与应用率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在2018年下半年出现多个递进式峰值,这种趋势到2019年依旧延续。截至2019年9月,仅微博平台上关于#Vlog#的讨论就达到909万、阅读达到100.2亿,可见Vlog传播在我国已然兴起。而慢生活Vlog的兴起历程可以说就是与Vlog发展的成熟期相应而生。它以慢生活这一概念为衍生内核,以Vlog这一视频形式加以呈现,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慢下来关心心灵、环境以及传统,找寻到生活的平衡点,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
  2  慢生活Vlog的传播特点
  2.1  贴近受众生活的大众化风格
  慢生活作为一种倡导将快节奏放缓的生活方式,其本质所关心和反映的核心必然就是生活。因此贴合人们生活的“烟火气”,慢生活Vlog的传播具有了贴近受众生活的大众化风格。
  2.1.1  取材的大众化选择
  既然是生活的纪录,那么其素材的取得也必然来源于生活。慢生活Vlog的取材来自于生活的琐碎小事,以小聚大,从而以时间为线串联出一部阐释清晰的视频作品。从李子柒的Vlog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捕捉到生活的相似性。其作品中所展现的内容大多都和我们的生活日常具有高度的重合性。所以通过观看她的作品,我们可以获得真实的熟悉感,并且在她的作品中感受到普通生活的升华之美。
  2.1.2  表现的大众化切入
  相较于其他Vlog侧重于技巧运用与猎奇心理、冲突制造等表现,慢生活Vlog的表现则体现出以大众视角为切入点的特点。一方面,它以平铺直叙的叙事结构,不拍大主题,只拍慢生活,从而剔除了作品人物与观看受众在大起大落间的心理与情绪起伏,使得表现即表达,大众生活的静好就这样缓缓铺陈。另一方面,它使得Vlog创作走近受众生活,成为大众Vlog创作的表现范本。基于人们的怀旧情结与审美需要,人们愿意去将生活的美好以纪录的形式进行留存,以求获得时间的回溯。慢生活Vlog的表现形式很好的契合了这一所需,它的拍摄难度大幅度降低、复杂技巧大幅度削减,但是却在减法中保持着美感的不降反升效果,因此受到大众的认可。
  2.2  贴受众合所需的向往化内容
  慢生活Vlog的出现是基于当下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重压下,对于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适当放慢速度的生活向往。这种传播纾解着当下人们内心情感的缺失与外在压力的包裹,满足了人们的合理欲望需求与求知心理,为受众打造出了向往的生活。
  2.2.1  贴合受众“孤独感纾解”需求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随着通讯工具的智能化,人们的社交行为越来越大的比重被网络所占据。再加以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得大多数人的放松时间被压缩并推迟到夜晚时段,这种情况导致有效的真实社交需求难以保质保量的实现。再加上独生、独身、独居等现实因素,因此使得孤独感在人们的生活中越发显现。对于Vlog收视与孤独感受的主要人群——中青年而言,慢生活Vlog的出现,以其愿意接受的传播形式将陪伴带到身边。对于老年人而言,慢生活Vlog将孤独用回忆、远方、团圆等不同形式替换。在李子柒的作品当中,中青年人在一餐一饭之中产生着心理共鸣,那是快餐味道的对比,那是家庭味道的回甘……老年人在她与奶奶的一日三餐中感受着天伦之乐、尽孝身前……这些画面都在无形中产生着力量,满足人们纾解孤独的需要,激发同样美好明天到来的期盼。
  2.2.2  贴合受众“压力感纾解”需求
  随着当下生活成本、竞争态势等越发加剧的社会环境变化,人们的压力感也越发加重,这时候人们需要一种方式来排解这种越发沉重的压力担子。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娱乐产业凭借着娱乐内容所特有的愉悦与放松身心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碎片化传播更是深受受众青睐。但是这种传播优弊同行,它在短、平、快的传播中,使得传播信息出现含混不清等情况。而慢生活Vlog的出现成为了扬优补弊的优选,它以一种平缓的影视叙事给喧嚣的生活营造出一份静谧,以一种鲜活的画面组合给单调的视野制造出视觉冲击,以一种连贯的线索剪辑给杂乱的思绪串接出完整信息,由此带给了受众所需的压力感纾解的收视需求。   2.2.3  贴合受众“窥视欲满足”需求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想被人看到的隐私,但是又都有对他人隐私知晓的好奇心。这种自我保护意识与窥视欲望来源于我们的原始本能需求。这种窥视欲是指遵循于社会规范,合法存在的他人私密生活的探看欲望。这种窥视欲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满足。在当下,哈尔·涅兹维奇所界定的以被窥视者主动分享自己的私密生活,窥视者以观看这些为乐的网络世界的窥视文化,很好的阐释了现在的传播现状。在大家对于名人轶事的窥视欲得到较为充分满足的情况下,慢生活Vlog将平凡大众的生活推到了受众的眼前,吸睛的人与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他人之事,而是和自己一样的平凡大众之事。因此共情的距离被大大缩短,窥视欲望的填补也越发的全面与丰满起来。
  2.2.4  贴合受众“求知欲填补”需求
  对于受众而言,其所有的主动观赏行为都是带有目的性的。他们除了娱乐消遣目的之外,还受求知目的的驱使。人们期望在观赏这些Vlog作品期间,可以填补自己的求知欲望,有所获得,这样才不会因娱乐而产生虚度心理。在李子柒的作品中,她将美食的制作、衣物的漂染、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等实用技能透过作品传递出来,使得受众能够在信息的接受中实现自己相应技能的增强,从而达到“实用娱乐”的心理确认。
  2.3  制作精良的优质化输出
  Vlog的传播形式所具备的精良制作一直都是它的鲜明标志,慢生活元素的加入更使得该类型的传播“质优制良”。这主要表现在它的形式与内容两方面。
  2.3.1  精良的形式制作
  慢生活Vlog所包含的生活的升华纪录与人们理想生活的投影属性,使得他的制作形式必然要摆脱“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等传播弊病,保证且放大其多样化与精致化的传播形式运用。在李子柒的视频作品中,以时间换精品的创作理念贯穿始终。数天及数季跨度的跟拍、晨昏及四季交替的延时、升降格调整、滤镜调色等各种拍摄、剪辑形式在综合运用,由此才得以架构起它引人入胜的“桃花源”。
  2.3.2  精良的内容制作
  慢生活Vlog的内容不是空洞的拍摄,而是有故事的表现。它所具备的人物、时间、事件等要素,都区别于博人眼球的网红行径,都具备着相应的传播价值,带给人们的是精神层面的欣赏,而不是只停留在娱乐狂欢层面的浅尝。李子柒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故事性的女性,她的“全能”源自于其坎坷的成长历程,她身上所蕴含的独立女性的光辉,浸润着其作品的传播内容。在其作品的拍摄过程中,一个满意镜头的取得,反复拍摄数百次的情况是家常便饭,这才得以保证着其内容的质量。她的作品题材源于中华传统生活,将中华文化隐于衣食住行之间,使得内容兼具丰富性与艺术性。
  3  “慢生活”Vlog的发展建议
  3.1  平衡好“生活气息”与“商业气息”的比例
  在慢生活Vlog的发展过程中,高收视、高流量背后的商机也是不言自明的。广告收入作为Vlogger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作品中携带着商业元素是不可避免的,就比如李子柒通过其Vlog作品所带火的相应商品。但是,作为一部影视作品,任何因素都不应该过分覆盖掉其艺术性,包括这驱动性的经济因素。所以,慢生活Vlog的生活与商业比例的度需要斟酌把握。
  3.2  平衡好“生活纪录”与“编排拍摄”的比例
  慢生活Vlog的主要拍摄着眼点就在于生活,同时拍摄的形式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纪录性分享。虽然其经过了艺术化的修饰,但是不等同于其可以变为刻意而为的编排拍摄。这种编排拍摄是指过度的拍摄设置,比如无中生有、脱离生活实际等问题。在李子柒的作品中,人们对于其食材的多样获取都在提出真实性的质疑,那么可想而知,刻意的编排拍摄会导致多少诟病。因此,慢生活Vlog的纪录与编排比例要恰如其分的保持平衡。
  4  结束语
  在当下,慢生活Vlog的传播内容伴随着慢生活理念的推广和Vlog形式的普及变得越发丰富。本文通过结合微博平台Vlogger李子柒作品这个典型范例,實现了对其兴起背景的梳理、传播特点的归纳、发展建议的提出,从而完成了对其传播内容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推进关于慢生活Vlog的深入研究及其创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宜然.从“抖音”到“Vlog”:短视频的发展[J].记者摇篮,2019(4):120-121.
  [2]尹崇远.Vlog:新媒体语境下的视频创作新形式[J].传媒论坛,2019(6):36-37.
  [3]乔一萌.从窥视文化看Vlog视频形式的兴起[J].视听,2019(6):165-166.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传播学角度出发,通过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以微信打开率为例,对微信公众号传播互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剖析,得出微信互动效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旨在为官方运营平台及信息发布者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运营思路与启示。  关键词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互动传播;微信公众号;打开率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9-0016-02  
期刊
摘 要 随着泛生活化“直播+”概念向垂直领域方向的发展,“直播+电商”模式在2019年进入发展元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使得电商直播进入发展“快车道”。电商凭借其直播受众覆盖面广、灵活性强而且易于裂变式传播等优势,使得众多的传统主流媒体也在逐渐开始试水这一领域,这不仅仅是经营思路的改变,更是传统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趋势下对于转型的积极探索。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主流媒体直播带货具有独特优势,该尝试的
期刊
摘 要 国家的惠农政策关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实现惠农政策在乡村的有效传播才能保障政策的实施,然而,其传播现状却不容乐观。本研究针对此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式访谈法,挖掘政策传播在传播主体、渠道、受众、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传播主体的知识储备和受眾素养、充分整合发挥新旧传播渠道的最大效用、确保内容的具体通俗化等建议和策略,从而助推惠农政策在乡村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 惠农政
期刊
摘 要 在社交媒体这一新兴话语表达空间中,公益传播力量重新集结和组合,网络粉丝公益日渐成为重要力量,网络虚拟性让网络公益的话语动员成为重中之重。文章对“千玺林”粉丝公益项目自2016年起至今所发布的文案进行取样,以费尔克拉夫文本导向的话语分析理论和框架为指导,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样本进行批判性分析,以研究粉丝社群在其公益项目中以何种话语策略号召、动员粉丝加入公益。研究发现,粉丝公益项目多利用话语再现
期刊
摘 要 哔哩哔哩互动视频功能的上线,打破传统视频网站的单线观看模式。受众可以通过不同的选择来决定视频的发展走向,具身行动将孤立的影视片段连接,“静观”向“参与”的转向使视频的审美维度得到舒展。另一方面,平台功能设置以“留白”的表现方法,完成对具现的一种超越,使作品超出本体为观众留下更深回味空间。作为视频发展的一种可行取向,哔哩哔哩互动视频虽然还存有局限,但为互动视频广告的发展带来诸多灵感和想象空间
期刊
摘 要 在“旅游热”和“打卡风”的推动下,人们对于走出家门,前往现实地理空间游玩的需求更加凸显。在新媒体环境下,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驱使个体在游玩过程中产生了多样的媒介化呈现动机和特点。重庆作为一个被媒介化的典型城市,受到了诸多影响。  关键词 个体;地理空间;媒介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4-0122-03  互联网时代,人与地
期刊
摘 要 随着媒体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媒体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传统媒体加快了革新变化的步伐,把竞争变成互补,才能融合发力,获得共赢。文章以“逐梦斗龙港 拥抱母亲河”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为例,浅析地方主流媒体的转型探索,共同讨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如何进行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真正做到融媒体建设的共赢共荣。  关键词 融媒体;地方主流媒体;新媒体;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 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面临巨大的挑战,事实核查新闻平台迎难而上,成为改善国内新闻生态的必要措施。文章以腾讯较真平台为例,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与传播效果这5个因素对国内事实核查平台的传播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研究,阐述其传播特征和发展困境。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事实核查;腾讯较真平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
期刊
摘 要 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对内会产生规范力、凝聚力和自豪感,而且对外可以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和亲情力。宣传片正是这样一个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和便捷渠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该城市的魅力?如何使大众对该城市产生极强的辨识度?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与新华社联合出品的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国名片·上海》中夜景、标志性建筑、红色元素、旗袍、上海声音等典型元素的成功选取,为该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城
期刊
摘 要 随着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短视频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快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文章以B站生活类vlog为例,采用Tobii T60XL进行眼动实验,收集用户眼动数据,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研究表明吸引短视频用户注意力最关键的因素是视频封面,这启示Vlog制作者要重视封面中各元素的选取,冲击性和独特性更能抓人眼球。  关键词 短视频;Vlog;注意力;眼动实验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