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染织艺术设计与交互设计的联系与发展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casdvg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化技术丰富了我国传统染织技艺的设计及传播方式,现基于我国传统染织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其含义与展望数字化未来,认为染织技艺数字化有利于拉近传统染织技艺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距离,增强其内在的活力,推动该行业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染织艺术设计;交互设计;新媒体艺术
  一、染织艺术设计
  1.1染织艺术设计的定义与特点
  早在战国时代的纺织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染织广义为染与织的合称。染织艺术设计是在建设上注重实效性,以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实用技能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点。其核心能力是核心能力是市场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流行趋势的捕捉能力,服装(饰)面料的艺术设计及开发运用能力,装饰面料的艺术设计及开发运用能力。
  1.2染织艺术设计的现状
  染织艺术设计应当包括织物设计、图案设计、產品造型设计三个层面,当前中国染织设计的落后现状主要是由于陈旧的染织设计教育模式及落后的设计文化导致,未来染织设计教育的方向是融合织物设计、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培养既具备工科织物设计知识背景,又有高水平图案与产品造型设计能力的新一代染织设计人才,因而染织设计教育改革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改革的结果是使中国的染织设计同步于国际纺织品时尚潮流,设计开发出具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融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世界一流纺织品,以促进中国现代纺织品业与世界纺织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二、交互设计
  2.1交互设计的起源与定义
  交互设计起源于网站设计和图形设计,但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交互设计的定义就是设计人和物体(设备)的交流与对话;交互设计的目的包括有用性、易用性、吸引性的设计与提高改善。
  交互设计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它定义了两个或多个互动的个体之间交流的内容和结构,使之互相配合,共同达成某种目的。
  三、交互设计与染织艺术的联系
  3.1交互设计在染织艺术中的常用材料及表现手法
  在染织艺术设计中的交互装置运用的材料种类也是十分丰富的,常见的创新型科技材料有:超导铜丝、可变彩色LED灯、纤维材料、光纤材料、压敏材料、温感材料、再结合棉花、羊毛线、布料等传统染织常见材料,结合手工簇绒或手工织机等编织手法和编制工具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现代的染织艺术形式的作品。作品多陈列于封闭或密闭的空间内,为了展示出最好的灯光效果展厅通常是没有其他光源或者有小部分光源,且通常作品背景都是和作品面料相关的黑色的布料或者板材建造而成,在人们触摸或观察作品的时候可以在环境方面着手更好的和作品相呼应。
  3.2交互设计与染织艺术设计延伸行业的结合
  在国外已经有了交互组合设计的理念,而这种具有交互组合设计的服装正在冲击着服装业的在国内的发展.将染织艺术设计作品的延伸与服装造型交互组合设计相结合,将交互组合设计理念运用于染织艺术设计的面料完成品的服装设计中,让服装自身成为一个个可拆可组的"零件",我们通过这种方法来交互组合出各种的服装外观造型,切实的实现一件衣服可以拥有多种穿衣方法.也不失为染织艺术设计与交互设计相结合的延伸。
  Waston与时尚品牌Marchesa合作,联合打造了一款高级定制礼服,当它首度亮相在一票难求的时尚界奥斯卡MetGala的红毯绣上,瞬间吸引了无数的眼球。该设计是在不同材质的成分、电流强度、重量以及质量中选择最合适的数值,借助辨色工具成功找到了匹配Marchesa粉丝群的价值观、需求偏好和品味的色彩,Watson提供的ToneAnalyzerAPI会实时监测Twitter,通过礼服的颜色变化去匹配粉丝留言文本的语义情绪。粉丝会对#MetGala#和#CognitiveDress#的话题进行留言,一旦语义显示“欢乐”的数值较高,Watson很快能辨析出来,让礼服亮起明亮的玫瑰色灯光。从而达到与现场观众和网上观众的交互并将内容以及观众的情绪完美的体现在这款使用交互设计的纺织面料的裙装上。起到一种既新颖又完美的现场表现方式。
  同样的1999年亚历山大·麦昆服装秀的模式颠覆了传统,半加工的服装在台上完成制作,幽欢奇异的模特与后现代的机械手臂相产生了强烈的视觉碰撞,形成独一无二的喷墨彩裙在观众的面面相觑中诞生。
  四、交互设计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与未来畅想
  从工业设计诞生的那一天,设计就秉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处处体现了人的主导地位,而随着这个信息多元化,科技与应用技术高度结合的社会不断地发展,交互式设计理念融入工业设计之中,使用者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它带给人们在产品使用上的全新感受,更甚者是赋予产品以生命,它注重产品和使用者行为上的交互以及交互的过程,人们将拥有灵动简洁的生活方式。
  交互设计在染织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不单单体现在染织面料的设计上,他与服装设计、产品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交互设计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事物,放眼看去交互设计不仅仅只运用在染织艺术设计上,身边的事物多多少少都有交互设计的影子,人机界面的交互设计应用、智能家居的交互设计应用、不无关的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应用、娱乐场里的ar数字漫游、火车站智能买票显示屏幕、导航的智能语音提示、手机或家居的智能呼唤交互系统、刷卡的地铁站、餐饮楼层的智能机器人、便利店的感应门、用手势定点拍照的智能机器、包括手机上的软件都是交互的装置,所以说交互设计无处不在。
  六、结论
  无论是交互设计在染织艺术设计中的未来应用,还是染织艺术设计与服装、产品设计的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多、更好的高科技的产品材料可以被引进,更多富有创新型的作品将被完成,染织艺术设计也不是单纯的实物,而是和更多的新媒体结合所形成一个新的形势,所以,无论是传统的染织艺术设计品还是新型的交互艺术设计品都会是染织艺术设计的一个里程碑。
  参考文献
  [1]颜成宇,孙博.浅析交互媒体设计中的科技与艺术的关系[J].艺术科技. 2019,(10).241,243.
  [2]陆佳莹.新媒体中交互设计在展示设计中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2019,(4).116-117.
  [3]侯鹏程.定制家装的交互设计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95.
  作者简介
  杨嘉妍,(1996-),女,满族,辽宁大连人,硕士在读,单位:天津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染织设计。
其他文献
由于慢性肾衰竭时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引起皮肤瘙痒、软组织钙化、贫血、失眠等,而血液透析(HD)对其清除很少.血液灌流(HP)可选择性地清除PTH及一些中分子物质,减轻皮肤瘙痒、失眠等症状。
期刊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蛋白负荷肾病大鼠肾脏组织和肾功能的影响及氯沙坦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牛血清蛋白(BSA)诱导Wistar雌性大鼠建立蛋白负荷的肾病大鼠模型,根据处理不同分成模型对照组、雷帕霉素组(单纯使用雷帕霉素,Rapa组)和氯沙坦组(同时使用雷帕霉素和氯沙坦).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的尿蛋白量(24 h)和肾功能水平,并对肾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 实验第7天,Rapa
摘要: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近年来的关键热词之一,育人工作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作为两股不可替代的力量和角色,学生是他们唯一服务的对象,二者之间的职责部分既有重合,又有各自明确的分工,重合的部分可以作为合作的基础。协同育人理念的影响之下,在高职院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共同作用下,以育人机制建设为抓手,强化岗位职能和管理效能,助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百草枯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误服或自杀性服用均可造成中毒,病情危重,病夕匕率很高.我院近3年来治疗百草枯中毒38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核内蛋白,因其在细胞外可发生强大的致炎效应,从而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炎性细胞因子[1].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常合并全身慢性微炎性反应状态.近年来,微炎性反应状态与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心血管事件及营养不良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但HMGB1与CAPD患者微炎性反应及营养状态的关系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CAPD患者血清HMG
期刊
近年来我院采用万古霉素静脉点滴及同时封管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相关菌血症(CRB),使导管使用时间明显延长.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MHD患者共89例次,均使用艾贝尔11.5F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留置部位为股静脉。
期刊
20世纪60年代免疫荧光技术在组织病理学中的应用,让我们认识到一组以肾小球IgA沉积为其免疫病理特点的肾小球疾病,并将他们命名为"IgA肾病".40年后的今天,长期临床观察的积累,大量基础研究的汇总,又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疾病的性质.IgA肾病不是一个均一的疾病这一概念正在为大家所接受,然而,如何将目前对IgA肾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发现与不同的临床表型联系起来进行整合深化,再据此提出针对性治疗措施
期刊
摘要: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初中生普遍容易产生生活无意义感。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压力比较大,课程学习所占时间比例较大,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较少。在现实生活当中,学习的压力和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压迫感引发了很多初中生产生“无所事事”之感,空虚和空洞的生活进而引发其生活无意义感。很多研究者都在关注这一问题,但基本是从以对学校生命教育的启示等外部条件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的。我们认为,生命意义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与感
患者,男,54岁,因维持血液透析4年,头痛、发热1d,于2007年7月4日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2003年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无尿.入院前1 d突发持续性剧烈头顶枕部痛,伴发热.查体:38.5℃,血压190/110 mm Hg,失读、失写、视物模糊、瞬时记忆障碍,颈软,无抵抗.无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病理征未引出。
期刊
本研究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