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思路 债劫难逃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h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财赤日增而经济发展又停滞不前的僵局,到底有何良方妙策,至今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同一经济现象,各方论者各持己见,结论更是南辕北辙。有趣的是,双方所持论点都有精密数学模型作为依据,足以“证明”己方所主张方案切实可行,同时提出相反证据,指出对方理据不尽不实,甚或一无是处。
  西班牙和希腊两国因债台高筑而须厉行紧缩措施的例子,实属前车可鉴。两方相反意见一直争持不下,一方主张负债过重的化解之道在于以债填债;另一方则提出缩减经济,才是针对经济增长乏力的对策。前者建议好比解酒还须多喝威士忌,而后者则好比低卡路里高纤饮食方式就可保身体健康;其实双方建议都以偏概全,有欠公允。
  即使双方意见在知性层面各有可取之处,却断无并行不悖之理。依笔者看来,双方意见矛盾之深,也许反映背后真相实已超乎传统经济理论范围,以致无论采取哪一方所提出的传统政策方案,都难免引发灾难性后果。
  不过,舍此两途,究竟可还有另一种可行办法?要另寻破茧之道,首先必须正视问题所在。
  数学上有所谓“奇点”(singularity)的概念,原意指无任何解法(solution)的方程式,但用以比喻当前的经济困局亦颇为贴切。此外,物理学上已经证明有所谓黑洞存在,亦即宇宙间由巨大星体因燃料耗尽而产生的引力塌缩所致的现象;黑洞本身引力之大,亦足以在时空结构中产生“奇点”,以致不少标准物理学方程式亦难以找到任何解法。
  黑洞又有所谓“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一旦越过界限,则任何模型也无法发挥作用。根据广义相对论,事件视界亦即特定时空界限,任何事件也不得越过雷池半步,否则就无法对外在观察者产生任何影响。在黑洞之中,此界限也就是所谓的“不容折返的临界点”(the point of no return),只因其中引力之大,任何事物都摆脱不了。
  对科幻小说读者来说,黑洞引力可算是耳熟能详的题材,一般人都知道任何事物若太接近黑洞,就会被吸进其中,无一幸免。不过,若能掌握分寸,尽量靠近黑洞边缘而又不致越界,就能借助黑洞巨大无比的引力,像弹弓作用一般,反弹向宇宙中远处的目标。
  理论上,星体塌缩现象可产生黑洞;星体质量愈大,其塌缩后所产生的黑洞引力也愈大,被吸进其中的邻近太空物体也就愈多。银河系中心就被视作一大黑洞,其质量相当于430万个太阳。
  依笔者看来,目前的环球经济环境亦不妨比喻为一大黑洞。至于任何形式的经济泡沫,尤其是债务泡沫,则可视为即将形成的黑洞。一旦泡沫出现塌缩现象,就会自行变为黑洞,其中“事件视界”以外的一切传统经济模型也就会彻底失效。无论任何经济理论,若未能超越债务过重相关的“事件视界”,就无法针对经济危机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更有甚者,此等空谈经济理论所提出的任何方案,都只会徒令危机变本加厉而已。
  若能运用得宜,债务(亦即所谓“杠杆化”)实在妙用无穷。不过,若是商业周期衰退,尚可期望通过实施货币及财政政策,而能或多或少产生正常反应。但若所面临的是债务黑洞的“事件视界”,则货币及财政政策就难望产生以往的成效;即使政策能发挥作用,亦难望会产生各种经济模型所预期的效果。
  债务黑洞中存在债务不断膨胀,与经济增长持续收缩两股水火不容的作用力。无论削减政府开支抑或加税,短期内都会导致GDP下跌;根据学术研究定义,所谓短期,一般指四至五季。若说加税或削支不会对经济产生实时影响,未免与数学原理不符。笔者无意表示支持任何一种方案,仅仅指出无论哪种都有后遗症。事实上,不论加税与增加政府开支兼施,抑或减税与削支并行,同样会产生短期及长期后果。
  其次,政府举债始终有个限度。虽然实际限度因个别国情而异,但声称政府举债竟可以永无止境,就未免自欺欺人。
  债务的“事件视界”(临界点)实在不难察觉。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与罗戈夫(Kenneth Rogoff)两位教授称其为“大崩溃关口”("Bang!"moment),即有关国家或地区已丧失在债市举债的能力。以俄罗斯为例,该国就在1998年面临此一时刻,当时该国的债务占GDP比例为12%。日本目前债务占GDP比例高达230%,而且在该国人口渐跌的同时仍续见趋升,可见日本正逐渐迫近“大崩溃关口”。希腊已在数年前出现债务临界现象;西班牙若非欧洲央行出手相助,去年实际上亦已再无力在债市举债。欧洲其他国家相信亦会相继步其后尘。
  在债务黑洞的阴影笼罩下,现时各种经济理论都无法根据过往经济表现塑造出可行方案。各国将有必要为摆脱本国所面临的债务黑洞自寻出路,其中或须在减债(削减黑洞规模)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即使未受债困的国家,亦须未雨绸缪,为应对邻近国家债务黑洞的威胁作好准备。
  以芬兰为例,既然该国为欧罗区成员国,难免受到其他成员国所产生的债务黑洞引力所影响。至于中国,其对欧洲出口近期亦骤跌近12%;笔者相信其他向欧洲出口的国家亦难免同一遭遇。
  (作者为千嬉波顾问有限公司总裁)
其他文献
最近这一个月,对于国内的高尔夫球迷来说真是个享受的的日子——先是莱德杯冠军阵容齐聚上海美兰湖,然后麦克罗伊转战郑州大战老虎·伍兹,还没等球迷们缓和过来,紧接着米克尔森等一众大牌们又来到广东东莞观澜湖奥拉沙宝球场掀起了新一轮的高尔夫风暴。  不过在一片星光中并没有前两日郑州的主角:老虎与小麦,大概就像老虎自己说的那样,这一个赛季他打的比赛太多了,以至于实在没有精力再飞到东莞参加今年的世锦赛——汇丰冠
期刊
新基金发行达不到成立线,或者发行份额太少“有失面子”,让“帮忙资金”长期存在于资产管理行业。在2012年9月,监管部门首次要求基金公司自查基金发行相关情况,被认为是对基金发行帮忙“资金现象”的警示。  然而,从刚公布完的基金三季报来看,新基金发行注水情况仍是业内一大问题。三季度共有50只基金净赎回比例超过50%,其中40只为2012年成立,占比高达80%。  少数股基出现净申购  三季度末,公募基
期刊
中超依照时间表即将退潮而去,初秋季节里,篮球扑面而来,NBA先导,CBA跟进,这是每年不变的程序,我们都在其间一道运转着。其实,一项运动怎可能仅以季节定义,NBA竭尽全力在美国市场铺陈开自我推广攻势时,评论家们不忘了带上一句,源自夏日伦敦的一股成功气息,没错,那是在说梦之队的奥运大捷。CBA也想前溯一个季节,可惜了。  篮球季,还是有些小兴奋的。单就传播而言,等到CBA开战,中国大多数的电视体育频
期刊
10月24日,北京市工商局对耐克公司处以487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原因是执行了产品的双重标准,因为“一款售价为1299元的高端篮球鞋,主要卖点之一就是前后掌的双气垫,虽然与国外同样的宣传、同样的价格,但中国消费者买到手的却是只有一个气垫的产品,国外的产品则有两个气垫。”  气垫是一个还是两个?是前脚掌还是脚后跟?美国人偷梁换柱,在中国玩了次“鞋”的。  对于耐克和阿迪达斯,相信就算是再不从事体育锻炼
期刊
“私人银行客户的资产形式开始由单一走向多元,并倾向于创新型投资产品;他们不再被动接受产品与服务,而是提出定制产品和顾问咨询的需求;他们开始亲自调研选择私人银行;他们会对客户经理素质和理财产品要素提出明确要求。”  10月26日下午,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的一番讲解,一语道出各家私人银行客户争夺战烽烟四起之时,客户在认知、了解甚至选择私人银行的转变趋势。当天,民生银行与麦肯锡联合发布《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
期刊
看起来,所有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政治的,还是经济的,几乎在同一时段共同营造出一种有利于股票市场的氛围。  政治上,随着薄王事件的清晰,以及十八大会期的敲定,市场普遍认为政局已定,政治确定性越来越强,人们已经没有多大兴趣再去猜测七七九九,而是更加关注这次重大会议在胜利闭幕后的各种国策走向。  在此敏感时刻,国务院“新两个凡是”的意外出炉,既给人们带来惊喜,也给人们指明了方向,一句话,就是要改
期刊
先说一个坊间传闻,发生在很多年前,青岛。  某大型运动鞋厂,招聘了不少来自山东沂蒙等革命老区的女工。这些人或许因原本家境寒苦,一旦进入大城市,从事与农耕全不相干的鞋业制造,还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资,倒也快活。只不过,勤勉的她们大概太想尽快脱贫致富,也可能过于枯燥的流水线工作让人总存着在生活中添加某种刺激的念想,于是,每日放工铃响,成群结队离开的女工身上就会出现一些物件。比如,鞋垫。也难怪,这些由机器
期刊
在上市公司三季报收官之际,保险公司的业绩是一大重头戏,只是这次的戏码悲情多过惊喜。  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下滑55.6%和55.3%;新华人寿虽然三季度单季下滑15%,但前三季度仍同比微增2.4%;中国平安前三季度逆势增长10.8%。  中报发布时,中国太保的业绩就在四大险企中垫底,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4.6%,而三季度单季继续同比下滑58.7%。  其寿险保费增长仍
期刊
“三年别碰创业板”。  这是三年前《投资者报》采访一位千万级投资者给出的建议,当时他的主要理由是大股东限售三年,在此之前的创业板风险很难完全释放。  2012年10月31日,创业板将迎来开板三周年!现在看来,他的话可真是金玉良言。  创业板在开板的三年里,它经历了太多的冰与火,狂热与指责。在这样一个争议不断的市场上,不仅让大部分个人原始股东一夜暴富,而且养肥了以证券公司为首的不少中介机构和“火眼金
期刊
看过的电影似乎也变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那些难忘的镜头、场景、人物、情节常常一帧帧地穿过脑海……一幅幅光环闪烁的画面流连忘返。但这一切又在每一天的忙忙碌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道哪儿传过来的音乐才会轻易把人拉回到银幕前。音乐在电影中真像是一长串的记号,不断回响在记忆中,提示着最动人的情节。  电影原声大碟听过不少,一对一地勾起回忆。不满足的时候,又买所谓合集,若干电影主题揉合在一起,但是好的却非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