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tayang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預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例,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试验组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支持、饮食护理、运动及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干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
  32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64-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我们对COPD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COPD患者72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38岁-78岁,平均年龄(56.51±10.41)岁;症状轻度25例,中至重度51例;病程11个月-35个月,平均(17.21±7.04)个月。2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程、病情及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重症患者、语言障碍、自理能力差及并有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患者。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下护理干预措施。①入院宣教:保持病室安静、整洁,保持通风良好,室内温湿度适宜。②心理干预:慢阻肺患者多为老年长期患病患者,经济收入低,入院后情绪焦虑、烦躁、抑郁,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同情心,取得患者的信任,通过观察、交流,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③饮食护理:保证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增强营养,改善营养状况和呼吸肌功能;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④运动锻炼:提高耐力,嘱患者做渐进性耐力运动训练,如步行、上下楼、保健体操、太极拳等。⑤呼吸功能训练:主要有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掌握其方法及技巧;进行有效咳嗽及排痰;合理氧疗,告知吸氧的重要性,积极吸氧。
  1.3评价指标观察对照组及治疗组出院后3个月肺功能、生活质量情况。
  1.3.1肺功能测定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选用Vmax229肺功能仪监测肺功能。
  1.3.2生活质量监测参照圣乔治呼吸问卷评价慢性气流受限疾病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临床症状、活动能力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问卷共50题,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肺功能情况经过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肺功能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病情反复,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对CO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发病次数,缓解肺功能下降的程度和速度,改善呼吸,提高生活质量。
  3.2运动锻炼能使机体耐力增强利用氧的效率增加,无氧阈值提高,从而使机体的能量储备提高,改善患者症状工作和运动忍受度。呼吸功能锻炼通过用力呼吸的训练,使吸气肌和呼气肌及其辅助肌肉主动参与收缩,能延缓呼气流速,延长吸气、呼气时间,降低呼吸频率,减少残气量,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缺氧症状。表1显示:COPD患者经过运动锻炼及呼吸功能锻炼可使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心理情绪有所缓解,说明呼吸功能锻炼能显著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
  3.3由表2可以看出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住院期间,积极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助于患者树立信心及耐心,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充分认识到合理饮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自护或照护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可见,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增强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9-315.
  [2]王亚琴,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秋季腹泻的患儿,随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治疗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次/日;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痒,无腥臭味。其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关系。方法调查、分析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各种护理管理因素。结果控制医院感染有效方法之一,是抓好护理管理工作。结论做好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32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63-02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护理管理是医院感染
期刊
【关键词】外科急腹症;护理;体会  31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60-01  近年来,外科急腹症已成为急诊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急性腹痛是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征,主要原因是因为腹腔内脏器的器质性病变或者功能异常,以及腹外相近脏器及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它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情重,且往往病因也较复杂,而大部分急腹症患者会合并有心理问题,所以在治疗患者时,不仅需要熟练的医疗护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循证護理,探讨其治疗便秘的效果。方法将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功能性便秘患者实施护理指导和干预,使患者掌握该护理方法,并坚持自护。我们将在患者实施自我护理后的2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跟踪观察指导、评估疗效。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大便功能改善明显,护理干预2个月总有效率为74%;6个月88%;12个月94%。结论坚持正确的自我护理技巧,可有效防治和改善老年高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的影響,从而为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的跌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00例心内科老年病患,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进行定期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跌倒的次数和跌倒情况,观察实施护理干预以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心内科老年患者在通过护理干预,采取使用床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EUS-FNA检查过程中护理配合,以期提高细针穿刺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静脉麻醉下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道纵隔肿物细针穿刺活检术。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  【关键词】静脉麻醉;超声内镜;纵隔占位;细针穿刺活检;护理  33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69-01  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Endos
期刊
【摘要】目的解除患者的安全隐患。方法通过对安全隐患问题的分析,制订防范对策。结果及时解除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结论使患者自身树立防范意识,通过护患协作,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愉快的住院环境。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32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67-02  神经内科的患者往往存在病情较重、意识存在障碍、容易发生病情危变及并发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效果。方法将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为I级及II级的比率较多,其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加强心电监护,给予吸氧处理,控制并发症,防治休克等。  1.2.2观察组于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期间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患者12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6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干预护理方法,15天为一个疗程,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主要以癌因性疲乏程度、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等情况作为指标。结果通过临床观察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ICU护理小组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80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由ICU小组实施护理,对比护理质量和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理小组应用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