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外方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对策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dsa4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方所承担课程存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失、教学安排不尽合理、外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参差不齐、教学实验实训设施配套不到位等问题。要发挥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必须找准合作伙伴,建立健全双方认可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科学分配中外双方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加强实验实训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专业提升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外方课程;教学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13-02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各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政府在鼓励和推进本科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同时,也在大力扶持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江苏省80所高职院校中就有30所设有5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收中外合作项目新生近2000人。高职院校通过各类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弥补了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不足,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对外方承担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控制和保障体系。因此,如何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外方所承担课程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督,是保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健康发展的一个亟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外方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2 1、3 0、3 1等多种形式;从中外方参与度来看,有中方提供招生、场所、管理等服务,教学完全由外方承担;有中外合作方分段式教育,即前期课程由中方承担,并在国内完成,后期学生至外方合作学校完成学业;还有中外合作方共同协作,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自承担指定课程的教学,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等形式。目前,第一种形式并不多见,第二种形式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学生如何满足合作方国家官方签证条件、家庭经济支撑等不确定因素;而第三种方式相对灵活,办学比较安全,学生可以选择在满足条件时到外方合作学校继续学习,也可以全程在国内修读完成全部课程,也可根据协议,取得一方或者双方学位,避免因不确定因素不能出国学习而引起纠纷。同时,合作双方共同对培养过程负责,学生可以不出国门享受到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费用相对低廉;对于本土合作学校而言,也可以通过合作办学的项目平台,在共同开发、管理合作项目的过程中,利用外方办学优势,学习和借鉴对方的经验,促进本校专业改造和内涵提升,从而达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填补专业空白,提升课程内涵,培养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起步较晚,对管理中外合作项目的经验积累不够,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项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对合作项目外方承担的课程,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教育教学质量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预期目标的实现。從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对外方合作学校选择不当 由于信息沟通不畅、缺乏联系桥梁或急于求成等多种原因,中方学校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机缘”成分较大,缺乏对外方合作学校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到外方合作学校的学科优势,造成合作项目的先天不足。有的学校甚至把中外合作项目仅仅作为吸引生源、增加收费的一个手段,没有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需求出发,认真遴选外方合作学校,偏离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甚至沦为外方学校的招生代理机构。
  针对外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没有落实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办学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通过多年的积累和验证,以本校教师为对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经日趋成熟、完善。但是,由于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还处于摸索阶段,管理机制和体制方面协调不到位,主体不够明确,使得教学质量监控游离于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之外,造成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质量监控的真空状态。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指标,难以对外方所承担的课程教学质量给予客观、量化的评价。此外,由于思想观念的问题,对外方教师的教学质量存在着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
  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由于对外方合作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了解和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中方学校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出课程分担方案,看似“以我为主”,恰恰忽略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初衷没有得到保障,成为难以控制整个合作项目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有的学校没有重视分担课程选择的重要性,简单地根据协议规定比例划分中外方承担的课程;还有的学校因人而选,只是为填补暂时师资空缺而由外方来承担某门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对引进专业课程的整体考虑,对分担课程选择随意性较大。还有的课程先后顺序不合理,中方负责的基础课还没有开,外方的专业课程却提前授课,课程无法有效衔接,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外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参差不齐 作为主体在我国境内办学的合作项目,外方一般派教师来我方学校授课。但我方合作学校一般都缺少对外方教师学术背景、教学历史记录的审查。有的外方合作学校不能按期派遣教师来华授课,或是过度集中授课,学生难以有效地消化课程内容。有的外方合作学校由于管理上的原因,无法派遣本校教师,临时聘用非本校教师或是没有教学经历的人员,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除了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能力外,外方教师的个性差异和跨文化适应性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对外方承担课程的认同和接受。
  教学实验实训设施配套不到位 实验实训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验实训有赖于包括配备先进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实习工场等在内的完善的教学配套设施。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特别注重确保实习的工厂和设备能反映行业当前的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和技术原因,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备和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需要。例如,在某建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方教师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在实验实训中使用的是下一代设计软件,由于版权问题,在国内无法得到该软件,从国外购买学校财力又无法承受,外方教师只能通过演示的方式来讲授该软件的使用,学生无法得到正常的训练,“纸上谈兵”大大地降低了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能力制约外方合作课程的实效 由于部分学生外语基础薄弱,实际的外语语言能力与完成中外合作项目专业课程学习仍有一定的距离,客观上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加之学生对外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够适应,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和决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方课程的质量。
  保障和监控外方
  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职业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指出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而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世界市场的全球化和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必然促使人力资源后备力量必须适应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向国际市场的需求。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是拉近我国高职教育与世界先进高职教育的距离、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宗旨和目的,围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强化管理,加强对外方所承担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国际交流,广泛了解本专业在世界职业教育中的发展水平和趋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人力市场发展需求和本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目标、专业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慎重选择外方合作伙伴。要把引起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本校专业提升、促进人才培养优化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引进课程的同时更要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要依法依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活动,深入了解和分析合作方的专业特点、学科优势、师资组成等信息,对合作项目的运行方式、课程设置和分配、教材设备需求和配置、考核考试方式和标准、法律纠纷处理等方面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实事求是地选择中外合作办学伙伴,真正发挥中外合作项目促进学校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规格的作用。
  其次,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教学运行与管理监控体系。应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和要求,建立合作双方参与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并将其逐步纳入本校正常的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中去,形成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督导检查和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合作双方都能认可、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管理标准和指标既要与本校既有的教学管理规定相匹配,又要充分考虑到外方合作学校的要求,充分吸收外方学校先进、合理的管理理念、管理标准、评估指标以及管理方法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改进。要对参与合作项目教学的外籍教师严格把关,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和教学效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和项目任教退出制度。要帮助外方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中国的教学环境,增强跨文化意识,学会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传统,对他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要及时解决,促进他们逐步优化教学效果。
  再次,科学合理地安排中外方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要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根本目的,尊重课程体系的基本规律,注意课程之间的基本衔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安排双方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要学习和借鉴合作方专业课程教育的体系和要求,充分发挥和利用对方的比较优势,着重引进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素质、改进人才培养规格、改造和提升现有专业的专业课程。课程的引进要能满足行业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示范性和导向性。在教学安排上,中方还应适当考虑如何为学生学习外方课程提供必要的准备,必要时安排一些引导性课程。
  又次,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物质保证。重视实验实训是国外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也是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重要途径,更是我们需要借助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向国外高职院校学习的长处。我们应该加强实验实训设备器材、场地基地的建设,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质量。应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和有效使用,密切注意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升级换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设备设施,保证实验实训基本上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产实际保持同步。要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通过外方合作学校的渠道,建立和加强与外资企业的产学结合,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技能培养的需要。条件成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应该鼓励和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走出国门,将实习实训延伸到国外生产企业。
  最后,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与学习能力具有相互依赖性,缺一不可。我们在强调加强外方承担课程教学质量和外方教师担负责任的同时,也应注意加强项目参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要强调外语的工具性,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讲座、观摩等形式,介绍外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心理准备;通过本校教师课程延伸、课前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准备。要让任课的外方教师知晓学习上确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
  总之,我们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逐步积累经验,把高职中外合作项目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管理体系中来,提高和改进外方所承担课程的教学质量,来带动高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整体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建设的意见[OL].[2012-04-01].http://www.ec.js.edu.cn/art/2011/10/13/art_4614_60929.html
  [2]张福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本土化教育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44.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及其运用[J].江苏高教,2012(1):47.
  作者简介:
  汤璇芷(1985—),女,江苏海安人,硕士,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教师,主要从事教育国际交流研究。
其他文献
50年前,模拟示波器问世,它以时问函数的形式显示电压,输出电路工作状态的图像.随后,出现了数字示波器,它将数字仪表与微处理器的强大功能结合在一起,使示波器具有更多的测试
DMA42-48/12.5型整流模块是武汉洲际集团公司近期推出的一种模块.它采用不连续导电模式高功率因数校正和高频开关调制技术,使模块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因数高、输入电压范围
为减缓豚草入侵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采用系统安全分析中的事故树分析方法,将豚草入侵作为一生态事件,对影响豚草入侵生态系统的各因素进行逻辑
研究了在桥涵台背与回填土之间设置易变形的EPS夹层和土工格栅后,台背土压力和回填材料表面沉降变形的变化规律。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有、无夹层及加铺土工格栅后,有、无夹层
介绍了通信电源中常用的几种功率器件的结构和性能,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综述了新型功率器件的最新进展。
摘要:根据网络信息服务的特点,本文指出了创新才是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灵魂。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工作为例,提出高职院校图书馆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44-03  网络信息服务是一种全新概念的信息服务,它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应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一种异己的力量——“应事教育”倾向正在职业教育内部孕育.值得关注和反思。“应事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种不
市(地区)邮电局动力集中监控系统C3网络的建设中,应注重发挥系统的管理效应。在实时数据采集的同时,需加强对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和提高系统智能化管理的水平。本文对C3网动力集中监
从介绍通信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向智能化发展入手,重点阐述了洲际正汇智能监控系统(Gemwath)技术特点,网络设计、传输方式,现场监控等,列举了该系统的智能监控模型及智能告擎
从配合电信系统电源维护改革、实现电源集中监控,达到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对备用发电机组自动化改造的一些认识,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并经历了实际考验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