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近年来我国煤矿年产量不断提升,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也大幅度提升,但还不能做到彻底清除机电事故,这严重阻碍正常的煤矿开采作业。鉴于此本文围绕机电事故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希望对相关企业改进煤矿生产工艺,提升煤矿产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煤矿开采;机电事故;原因分析;对策
引言
目前煤矿生产过程大部分都是依靠机电设备完成的,若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威胁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降低煤矿产量,企业需要重新购置设备,成本远远超出预期。确保煤矿开采过程顺利进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是目前矿山企业的工作重点,经过多年的科研攻關,煤矿机械的性能有较大提升,机电事故明显减少,但实际生产过程中,事故并未完全消除,因此企业不能放松科学研究。
1.机电事故特征分析
单个性特征,据相关调查分析,发现事故多发多为人工操作失误造成,由于每个设备的操作者不同,不同区域内可能同时出现设备故障情况,虽然单个机电设备故障对采矿作业影响不大,但多个设备同时故障且范围较广,会使生产效率大大降低。重复性特征,即设备运行期间,某零件经常出现磨损、烧毁等故障,且故障部位基本相同,有经验的管理者在进行设备检修时,会着重检查易发生故障部位。关联性特征,例如在煤矿运输系统中,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卡顿问题,整个运输线的正常运输过程都会受到影响,管理者若不能及时将运输系统进行停电检修,就会导致一系列事故。
2.探析机电事故发生原因
2.1设备原因
首先在机电设备采购方面,采矿机械近年来的市场较好,由于机械设备利润巨大,很多厂家存在无牌照生产现象,生产出的设备大多为不合标准的劣质产品,煤矿企业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可能会购买价格较低设备,这就不能保证生产质量,生产过程风险随之提升。其次很多企业存在明显的设备投入不足现象,超出使用年限的设备仍出现在采矿作业中,尤其是井下工作设备,若严格比照《煤矿安全规程》很多设备已经不符合使用标准,这使得爆炸、局部塌方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损失严重,现场人员的安全也得不到保证[1]。
2.2人员原因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很多企业直接从高校中获取技术人才,但在专业、合同协商等问题的限制下,大多数企业不能顺利通过此渠道完成人才引进,因此只能对现有人才进行深造培养。机电行业本身对人才的要求就极高,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现有矿工中选拔可培养人才难度较大,同时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才能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而且很多刚毕业的技术型人才,只是将采矿现场作为实训基地,在掌握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后,技术工作者往往不安于现状,很快找到更好职位跳槽。这一现象使得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且自主培养能力较低,采矿现场留下的多为普通工人,矿场生产效率降低。
2.3管理原因
目前煤矿企业生产部门的管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但制度落实不下去,人员分配失衡等现象仍然存在,管理效果总是达不到预计目标。煤矿生产存在特殊岗位,管理过程中很多人员调动并未对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存在随意调动现象,员工专长在岗位上得不到充分发挥,在非专业人员操作下,机电事故风险增加。此外,靠关系上岗现象在煤矿企业岗位分配过程中屡见不鲜,技术岗位任职人员专业程度未达到相关标准,技术指导跟不上生产速度,极易出现事故。除人员管理不完善外,设备管理制度也存在诸多漏洞,检修制度形同虚设,事前预防意识较差,很多机电事故已经发生,管理部门才去解决,不能做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
3.减少事故发生频次的相关措施
3.1 落实日常检修
机电设备的构造比较复杂,这是导致其经常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为避免频繁故障情况,生产现场必须将日常检修落实到位。首先制定详细的每日检查计划,例如对设备的润滑、零件磨损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其次,每周对检查记录进行整理,并将其属于计算机,生成数据分析曲线,对可能存在故障的部位着重进行检查,可利用声波探测、损伤扫描等多种方式对设备内部情况进行检测。最后,在组装设备前,必须对配件质量进行强度检测,确保其强度达到使用要求,否则必须更换新配件。此外,为保证正常的生产过程不受影响,尽量在其停机期间完成检修。
3.2强化设备管理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对老化现象严重的必须予以更换,对于已经超过使用期限的设备,即使其能正常使用,也要及时更换。所有负责设备管理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尤其是入井设备。绞车、罐笼等设备经常使用,应该加大检测力度,并完善相应的验收制度,严禁违章蹬车,若出现违章操作现象,必须按照相关制度予以相应惩罚。此外运输带要定期进行润滑,且矿用机车、钢轨等设备必须进行定期维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要不断引进新型生产技术[2]。
3.3提升人才质量
(1)对现有招聘方式进行改进,新入职者必须经过统一培训,且通过基本的技能考核,才能在一年后转为正式职工。(2)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制定完善的技能考核制度,实行能者上位原则,考核不过关人员则调离相应职位。(3)提供自身的培训水平,可与其它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相关交流培训经验,并交换员工进行培训,开阔员工视野,逐步提升其工作水准。(4)健全公司薪资制度,让从业者看到升职空间,减少人才流失现象,且高层管理者需要从精神层面关怀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3.4健全监管体系
3.4.1管理体系的完善
首先对施工环境进行考察,根据现场生产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方案,做到生产过程有法可依,减少只凭经验就完成生产作业的现象。其次,制定现场生产的规章制度,所有员工必须按照制度办事,制度体系必须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统一,不能违背法律自行拟定相关规定。
3.4.2监督体系的完善
首先组建专门的监督部分,并与第三方监管机构取得联系,两者相互配合,完成对煤矿生产过程的监督。其次制定相应的监督标准,煤矿作业若超出相应标准,必须重新完成作业或者进行事后弥补[3]。监督部门职能是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其操作过程正确,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矿产生产过程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及时指出不规范操作行为,若存在严重违规生产行为,需对生产现场强制性停产。
4.结束语
煤矿是我国目前社会生产的重要能源物质,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煤矿企业只有不断提高机电设备性能,减少矿产生产风险,才能有效提升煤矿生产量。健全的管理体系时煤矿企业正常经营的保证,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处于市场竞争前列的主要依仗,高性能的生产设备是煤矿企业提高产量的根本。若能将上述几点落实到位,企业就能长远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郭凯.基于煤矿机电事故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江西煤炭科技,2016(4):164-165.
[2]赵双宝.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能源与节能,2016(2):95-96.
[3]张聪.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分析与技术管理[J].煤,2017(07):89-90.
(作者单位:贵州中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煤矿开采;机电事故;原因分析;对策
引言
目前煤矿生产过程大部分都是依靠机电设备完成的,若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威胁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降低煤矿产量,企业需要重新购置设备,成本远远超出预期。确保煤矿开采过程顺利进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是目前矿山企业的工作重点,经过多年的科研攻關,煤矿机械的性能有较大提升,机电事故明显减少,但实际生产过程中,事故并未完全消除,因此企业不能放松科学研究。
1.机电事故特征分析
单个性特征,据相关调查分析,发现事故多发多为人工操作失误造成,由于每个设备的操作者不同,不同区域内可能同时出现设备故障情况,虽然单个机电设备故障对采矿作业影响不大,但多个设备同时故障且范围较广,会使生产效率大大降低。重复性特征,即设备运行期间,某零件经常出现磨损、烧毁等故障,且故障部位基本相同,有经验的管理者在进行设备检修时,会着重检查易发生故障部位。关联性特征,例如在煤矿运输系统中,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卡顿问题,整个运输线的正常运输过程都会受到影响,管理者若不能及时将运输系统进行停电检修,就会导致一系列事故。
2.探析机电事故发生原因
2.1设备原因
首先在机电设备采购方面,采矿机械近年来的市场较好,由于机械设备利润巨大,很多厂家存在无牌照生产现象,生产出的设备大多为不合标准的劣质产品,煤矿企业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可能会购买价格较低设备,这就不能保证生产质量,生产过程风险随之提升。其次很多企业存在明显的设备投入不足现象,超出使用年限的设备仍出现在采矿作业中,尤其是井下工作设备,若严格比照《煤矿安全规程》很多设备已经不符合使用标准,这使得爆炸、局部塌方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损失严重,现场人员的安全也得不到保证[1]。
2.2人员原因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很多企业直接从高校中获取技术人才,但在专业、合同协商等问题的限制下,大多数企业不能顺利通过此渠道完成人才引进,因此只能对现有人才进行深造培养。机电行业本身对人才的要求就极高,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现有矿工中选拔可培养人才难度较大,同时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才能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而且很多刚毕业的技术型人才,只是将采矿现场作为实训基地,在掌握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后,技术工作者往往不安于现状,很快找到更好职位跳槽。这一现象使得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且自主培养能力较低,采矿现场留下的多为普通工人,矿场生产效率降低。
2.3管理原因
目前煤矿企业生产部门的管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但制度落实不下去,人员分配失衡等现象仍然存在,管理效果总是达不到预计目标。煤矿生产存在特殊岗位,管理过程中很多人员调动并未对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存在随意调动现象,员工专长在岗位上得不到充分发挥,在非专业人员操作下,机电事故风险增加。此外,靠关系上岗现象在煤矿企业岗位分配过程中屡见不鲜,技术岗位任职人员专业程度未达到相关标准,技术指导跟不上生产速度,极易出现事故。除人员管理不完善外,设备管理制度也存在诸多漏洞,检修制度形同虚设,事前预防意识较差,很多机电事故已经发生,管理部门才去解决,不能做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
3.减少事故发生频次的相关措施
3.1 落实日常检修
机电设备的构造比较复杂,这是导致其经常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为避免频繁故障情况,生产现场必须将日常检修落实到位。首先制定详细的每日检查计划,例如对设备的润滑、零件磨损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其次,每周对检查记录进行整理,并将其属于计算机,生成数据分析曲线,对可能存在故障的部位着重进行检查,可利用声波探测、损伤扫描等多种方式对设备内部情况进行检测。最后,在组装设备前,必须对配件质量进行强度检测,确保其强度达到使用要求,否则必须更换新配件。此外,为保证正常的生产过程不受影响,尽量在其停机期间完成检修。
3.2强化设备管理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对老化现象严重的必须予以更换,对于已经超过使用期限的设备,即使其能正常使用,也要及时更换。所有负责设备管理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尤其是入井设备。绞车、罐笼等设备经常使用,应该加大检测力度,并完善相应的验收制度,严禁违章蹬车,若出现违章操作现象,必须按照相关制度予以相应惩罚。此外运输带要定期进行润滑,且矿用机车、钢轨等设备必须进行定期维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要不断引进新型生产技术[2]。
3.3提升人才质量
(1)对现有招聘方式进行改进,新入职者必须经过统一培训,且通过基本的技能考核,才能在一年后转为正式职工。(2)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制定完善的技能考核制度,实行能者上位原则,考核不过关人员则调离相应职位。(3)提供自身的培训水平,可与其它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相关交流培训经验,并交换员工进行培训,开阔员工视野,逐步提升其工作水准。(4)健全公司薪资制度,让从业者看到升职空间,减少人才流失现象,且高层管理者需要从精神层面关怀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3.4健全监管体系
3.4.1管理体系的完善
首先对施工环境进行考察,根据现场生产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方案,做到生产过程有法可依,减少只凭经验就完成生产作业的现象。其次,制定现场生产的规章制度,所有员工必须按照制度办事,制度体系必须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统一,不能违背法律自行拟定相关规定。
3.4.2监督体系的完善
首先组建专门的监督部分,并与第三方监管机构取得联系,两者相互配合,完成对煤矿生产过程的监督。其次制定相应的监督标准,煤矿作业若超出相应标准,必须重新完成作业或者进行事后弥补[3]。监督部门职能是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其操作过程正确,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矿产生产过程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及时指出不规范操作行为,若存在严重违规生产行为,需对生产现场强制性停产。
4.结束语
煤矿是我国目前社会生产的重要能源物质,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煤矿企业只有不断提高机电设备性能,减少矿产生产风险,才能有效提升煤矿生产量。健全的管理体系时煤矿企业正常经营的保证,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处于市场竞争前列的主要依仗,高性能的生产设备是煤矿企业提高产量的根本。若能将上述几点落实到位,企业就能长远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郭凯.基于煤矿机电事故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江西煤炭科技,2016(4):164-165.
[2]赵双宝.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能源与节能,2016(2):95-96.
[3]张聪.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分析与技术管理[J].煤,2017(07):89-90.
(作者单位:贵州中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