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叛人者,人恒弃之。大陆解放前夕,蒋介石不准他到台湾,毛人凤要把他留给共产党。在张国焘违命赴台后,两人又将他逼往香港。晚年时,张国焘因经济问题三次欲回大陆,可他的这一想法终未如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善叛人者,人恒弃之
1948年冬,淮海战役的隆隆炮声传来,宣告国民党的政权行将覆灭,蒋介石开始部署各类人员撤台事宜。他亲自筛选了上千人的名单,囊括了政界、军界、经济界、文化界、艺术界所有社会名流和精英人物,没有一名中共叛徒。
“总的原则是将各类精英分子尽量带往台湾,不给中共留下任何可以借重的人才。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注意,这就是:凡中共叛徒,都不在撤离名单之列,要尽量劝说他们留在大陆。”蒋介石解释说:“共产党胜利了,这些中共叛徒决不会死心塌地跟着国民党走的,再说他们也没有什么价值了,让他们去台湾只会增加负担。”
“像张国焘,已经是我党中央委员了,也留下来吗?”毛人凤问。
“尤其是张国焘,要劝说他留下来。”蒋介石态度十分坚决。
卸磨杀驴的事,毛人凤干过无数次,这一次更是驾轻就熟。他在家中设宴,专请张国焘,同时邀沈醉作陪。
酒过三巡,话到正题。毛人凤问:“时局靡乱,不忍回首,张先生有什么想法?”
“太快了!四年的时间,八百万大军灰飞烟灭,真是匪夷所思。”张国焘沉浸在无限感慨之中。
毛人凤又问:“我是说,张先生个人今后有什么打算?”
“打算?”张国焘一时有些茫然,想了好一会,苦笑道,“我现在再也不想干什么了,只想到台湾寻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当个顺民,写一点东西,其他的事都不想做了。”
于是,毛人凤对其做工作:“你去台湾不如留大陆。我替你分析过了,共产党将来不会杀你,也许还会给你安排一定的工作。你留下来,我们在共产党内就有了一位共事多年的老朋友,这比去台湾作用大得多。”
听毛人凤说完,张国焘表情痛苦,慢慢抬起头,无奈地说:“你们的考虑是对的,他们来了,决不会置我于死地,但是批斗是肯定少不了的。我年岁大了,听听几个老同事的批评,还可以接受,要是落到那些年轻人手里,我实在是受不了。人总是要面子的,这些人就专爱扫面子。”
毛人凤劝慰道:“中共党内现在仍然是老的掌权,都是老同事了,即使批斗也不会过分为难你的。”
尽管蒋介石、毛人凤一再劝阻张国焘赴台,但是,他还是于1948年11月带着夫人杨子烈和三个孩子来到了台湾。
到台北后,国民党没有任何人前来问讯,既不安排工作,也不过问生活。张国焘再次感受到蒋介石的薄情寡义。于是,张国焘与家人商量,在一家温泉旅馆附近“顶”(“顶”是当地的术语,意思是指预付大额租金,取得房屋的长期使用权)了一栋民舍。
一日,两位国民党士兵来找张国焘。“我们是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的,这栋房子早就被公署租赁了,你们怎么能擅自居住!”“我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张国焘搬出头衔想压压士兵的嚣张气焰。
士兵根本不吃这一套,粗暴地打断张国焘的话:“不管你是不是国民党中委,房子我们是要定了!马上搬出去,不要自讨没趣!”丢下这句话,扬长而去。
张国焘气得面红耳赤。杨子烈感到事有蹊跷,心想两个当兵的哪有这么大胆量,敢找国民党中委的茬,一定是保密局在捣鬼,也许后面还有毛人凤甚至蒋介石的黑手。
经妻子提醒,张国焘回忆起毛人凤散席时说的“台湾是不会欢迎你去的”,脊背上顿生凉意,倒吸一口冷气。为躲灾避祸,他带着一家人悄悄离开台北,来到香港栖身。
1949年冬天,九龙老街,一栋陈旧的老楼里挤进一户人家,主人名叫“凯音”,携妻儿四人。他们租居的房子为三室一厅,面积不大,租金却高达6000港元。香港寸土寸金,房价高得惊人,原因之一就是从内地来了一批出手阔绰而又无处可去的寓公。
“凯音”就是张国焘。定居香港后,他在一家小报担任主笔,每天写点评论、专稿,赚点生活费。
三次欲回大陆却又自我放弃机会
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战事带动国际黄金价格暴涨,许多人靠“炒金”发了大财。
张国焘对于金融一窍不通,但耐不住寂寞,倾囊而出,把全部家当——5000美元投入金市,做起了黄金买卖。一开始,行情只涨不跌,张国焘赚了不少。到了后来,随着战事的反复以及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时谈时打,行情涨跌不定。一些行家判断朝鲜战争有可能结束,纷纷抛出硬通货。
有朋友好心地劝张国焘:“看形势,朝鲜战争会以和谈收场,金价已经爬到了峰顶,可能会走下坡路,该收手了!”
“你根本不懂政治。”张国焘不屑一顾,“美国人,老子天下第一,不打胜仗不会罢休;毛泽东,更是硬骨头,对手越强他越来精神。朝鲜战争不见输赢不会收场。只要战火不熄,金价就会上涨。”
张国焘不仅不收手,反而将所有资金全部买涨,想赚个钵满坛满。但世事弄人,朝鲜战争很快结束,金价一落千丈,转瞬之间,张国焘血本无归,变成了一个穷光蛋。偏偏祸不单行,杨子烈为节省家用,辞退女佣,自己操持家务,上街买菜时滑倒在青石板上,好不容易四处借钱保住了性命,但留下残疾成了跛子,每逢天阴下雨就疼痛难忍。
内外交困、贫病交加,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张家的生活十分妥帖。张国焘闲居在家,杨子烈病卧在床,老二张湘楚读中学,老三张渝川读小学,全家五口人都靠大儿子张海威的薪水糊口。
在万般无奈之下,张国焘夫妇兴起回归大陆的念头。
第一次与大陆联系是在1951年4月。张国焘在江西萍乡上栗老家务农的三弟张国杰收到大嫂的一封家信:国杰弟:
大哥生活拮据,只靠大儿海威教书糊口。现想将二儿湘楚和三儿渝川暂回老家寄养。家中意下如何?请速回信。
嫂杨子烈
1951年4月
张国杰一向本分,收到信后担心遭受牵连,始终没有给予回复。杨子烈料到三弟也有难处,叹叹气只好作罢。
又过了两年。张国焘更加困难,特别是两个孩子的高额学费让他一筹莫展。
与此同时,内地人民安居乐业、百废俱兴的兴旺景象,给侨居海外的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国焘第二次兴起回国的念头。
1953年,张国焘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写了一封信。正文不长,大意是:毛泽东主席并刘少奇书记、周恩来总理:
在你们和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新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极大的鼓舞和深刻的愧疚。经过这两三年的思考,我决心回到党的身边,在你们的领导下,为党和人民事业尽我一点绵薄之力,鞠躬尽瘁,以赎前愆。
两三个星期后,刘少奇用中央书记处的名义传下话来:“张国焘愿意回来是可以的,中央是欢迎的。”但是,刘少奇提出了一个条件,即他必须首先写一个报告给中央,深刻检讨他在历史上坚持自己的错误路线以及反对党中央、分裂党中央、最后背叛党的严重错误,提出改过自新的保证,以示自己的决心。
凡是曾经给党造成恶劣影响的重要人物,回党之前必须采取鲜明的态度,宣布与过去的历史一刀两断,这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此类问题的惯例。这种要求,并不是专门针对张国焘一人的。但中央的善意没有感化张国焘,他在思考一夜后,打电话给中间人陈先生:“我这几天身体不好,这件事暂且搁一搁,慢慢再说吧。你替我谢谢他们。”
张国焘放过了悔过自新的机会。
第三次重续回国之念是在1958年10月。张国焘托人向中央表示,愿意为中国政府做点事,要求给予生活补助。
《关于张国焘最近情况简报》被送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拈着烟,沉思长久,然后在简报上批道:“应劝张国焘割断他同美国人的关系。如能做到这点,可考虑给以个人生活方面的补助。毛注。”
张国焘向美国中情局出卖情报的秘密没有逃出毛泽东的视线。中共方面通过不同渠道劝说张国焘,但是,他割舍不了对美元的依恋,于是,失去了回归大陆的最后机会。
善叛人者,人恒弃之
1948年冬,淮海战役的隆隆炮声传来,宣告国民党的政权行将覆灭,蒋介石开始部署各类人员撤台事宜。他亲自筛选了上千人的名单,囊括了政界、军界、经济界、文化界、艺术界所有社会名流和精英人物,没有一名中共叛徒。
“总的原则是将各类精英分子尽量带往台湾,不给中共留下任何可以借重的人才。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注意,这就是:凡中共叛徒,都不在撤离名单之列,要尽量劝说他们留在大陆。”蒋介石解释说:“共产党胜利了,这些中共叛徒决不会死心塌地跟着国民党走的,再说他们也没有什么价值了,让他们去台湾只会增加负担。”
“像张国焘,已经是我党中央委员了,也留下来吗?”毛人凤问。
“尤其是张国焘,要劝说他留下来。”蒋介石态度十分坚决。
卸磨杀驴的事,毛人凤干过无数次,这一次更是驾轻就熟。他在家中设宴,专请张国焘,同时邀沈醉作陪。
酒过三巡,话到正题。毛人凤问:“时局靡乱,不忍回首,张先生有什么想法?”
“太快了!四年的时间,八百万大军灰飞烟灭,真是匪夷所思。”张国焘沉浸在无限感慨之中。
毛人凤又问:“我是说,张先生个人今后有什么打算?”
“打算?”张国焘一时有些茫然,想了好一会,苦笑道,“我现在再也不想干什么了,只想到台湾寻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当个顺民,写一点东西,其他的事都不想做了。”
于是,毛人凤对其做工作:“你去台湾不如留大陆。我替你分析过了,共产党将来不会杀你,也许还会给你安排一定的工作。你留下来,我们在共产党内就有了一位共事多年的老朋友,这比去台湾作用大得多。”
听毛人凤说完,张国焘表情痛苦,慢慢抬起头,无奈地说:“你们的考虑是对的,他们来了,决不会置我于死地,但是批斗是肯定少不了的。我年岁大了,听听几个老同事的批评,还可以接受,要是落到那些年轻人手里,我实在是受不了。人总是要面子的,这些人就专爱扫面子。”
毛人凤劝慰道:“中共党内现在仍然是老的掌权,都是老同事了,即使批斗也不会过分为难你的。”
尽管蒋介石、毛人凤一再劝阻张国焘赴台,但是,他还是于1948年11月带着夫人杨子烈和三个孩子来到了台湾。
到台北后,国民党没有任何人前来问讯,既不安排工作,也不过问生活。张国焘再次感受到蒋介石的薄情寡义。于是,张国焘与家人商量,在一家温泉旅馆附近“顶”(“顶”是当地的术语,意思是指预付大额租金,取得房屋的长期使用权)了一栋民舍。
一日,两位国民党士兵来找张国焘。“我们是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的,这栋房子早就被公署租赁了,你们怎么能擅自居住!”“我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张国焘搬出头衔想压压士兵的嚣张气焰。
士兵根本不吃这一套,粗暴地打断张国焘的话:“不管你是不是国民党中委,房子我们是要定了!马上搬出去,不要自讨没趣!”丢下这句话,扬长而去。
张国焘气得面红耳赤。杨子烈感到事有蹊跷,心想两个当兵的哪有这么大胆量,敢找国民党中委的茬,一定是保密局在捣鬼,也许后面还有毛人凤甚至蒋介石的黑手。
经妻子提醒,张国焘回忆起毛人凤散席时说的“台湾是不会欢迎你去的”,脊背上顿生凉意,倒吸一口冷气。为躲灾避祸,他带着一家人悄悄离开台北,来到香港栖身。
1949年冬天,九龙老街,一栋陈旧的老楼里挤进一户人家,主人名叫“凯音”,携妻儿四人。他们租居的房子为三室一厅,面积不大,租金却高达6000港元。香港寸土寸金,房价高得惊人,原因之一就是从内地来了一批出手阔绰而又无处可去的寓公。
“凯音”就是张国焘。定居香港后,他在一家小报担任主笔,每天写点评论、专稿,赚点生活费。
三次欲回大陆却又自我放弃机会
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战事带动国际黄金价格暴涨,许多人靠“炒金”发了大财。
张国焘对于金融一窍不通,但耐不住寂寞,倾囊而出,把全部家当——5000美元投入金市,做起了黄金买卖。一开始,行情只涨不跌,张国焘赚了不少。到了后来,随着战事的反复以及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时谈时打,行情涨跌不定。一些行家判断朝鲜战争有可能结束,纷纷抛出硬通货。
有朋友好心地劝张国焘:“看形势,朝鲜战争会以和谈收场,金价已经爬到了峰顶,可能会走下坡路,该收手了!”
“你根本不懂政治。”张国焘不屑一顾,“美国人,老子天下第一,不打胜仗不会罢休;毛泽东,更是硬骨头,对手越强他越来精神。朝鲜战争不见输赢不会收场。只要战火不熄,金价就会上涨。”
张国焘不仅不收手,反而将所有资金全部买涨,想赚个钵满坛满。但世事弄人,朝鲜战争很快结束,金价一落千丈,转瞬之间,张国焘血本无归,变成了一个穷光蛋。偏偏祸不单行,杨子烈为节省家用,辞退女佣,自己操持家务,上街买菜时滑倒在青石板上,好不容易四处借钱保住了性命,但留下残疾成了跛子,每逢天阴下雨就疼痛难忍。
内外交困、贫病交加,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张家的生活十分妥帖。张国焘闲居在家,杨子烈病卧在床,老二张湘楚读中学,老三张渝川读小学,全家五口人都靠大儿子张海威的薪水糊口。
在万般无奈之下,张国焘夫妇兴起回归大陆的念头。
第一次与大陆联系是在1951年4月。张国焘在江西萍乡上栗老家务农的三弟张国杰收到大嫂的一封家信:国杰弟:
大哥生活拮据,只靠大儿海威教书糊口。现想将二儿湘楚和三儿渝川暂回老家寄养。家中意下如何?请速回信。
嫂杨子烈
1951年4月
张国杰一向本分,收到信后担心遭受牵连,始终没有给予回复。杨子烈料到三弟也有难处,叹叹气只好作罢。
又过了两年。张国焘更加困难,特别是两个孩子的高额学费让他一筹莫展。
与此同时,内地人民安居乐业、百废俱兴的兴旺景象,给侨居海外的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国焘第二次兴起回国的念头。
1953年,张国焘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写了一封信。正文不长,大意是:毛泽东主席并刘少奇书记、周恩来总理:
在你们和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新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极大的鼓舞和深刻的愧疚。经过这两三年的思考,我决心回到党的身边,在你们的领导下,为党和人民事业尽我一点绵薄之力,鞠躬尽瘁,以赎前愆。
两三个星期后,刘少奇用中央书记处的名义传下话来:“张国焘愿意回来是可以的,中央是欢迎的。”但是,刘少奇提出了一个条件,即他必须首先写一个报告给中央,深刻检讨他在历史上坚持自己的错误路线以及反对党中央、分裂党中央、最后背叛党的严重错误,提出改过自新的保证,以示自己的决心。
凡是曾经给党造成恶劣影响的重要人物,回党之前必须采取鲜明的态度,宣布与过去的历史一刀两断,这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此类问题的惯例。这种要求,并不是专门针对张国焘一人的。但中央的善意没有感化张国焘,他在思考一夜后,打电话给中间人陈先生:“我这几天身体不好,这件事暂且搁一搁,慢慢再说吧。你替我谢谢他们。”
张国焘放过了悔过自新的机会。
第三次重续回国之念是在1958年10月。张国焘托人向中央表示,愿意为中国政府做点事,要求给予生活补助。
《关于张国焘最近情况简报》被送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拈着烟,沉思长久,然后在简报上批道:“应劝张国焘割断他同美国人的关系。如能做到这点,可考虑给以个人生活方面的补助。毛注。”
张国焘向美国中情局出卖情报的秘密没有逃出毛泽东的视线。中共方面通过不同渠道劝说张国焘,但是,他割舍不了对美元的依恋,于是,失去了回归大陆的最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