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张国焘三次欲回大陆内情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a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叛人者,人恒弃之。大陆解放前夕,蒋介石不准他到台湾,毛人凤要把他留给共产党。在张国焘违命赴台后,两人又将他逼往香港。晚年时,张国焘因经济问题三次欲回大陆,可他的这一想法终未如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善叛人者,人恒弃之
  1948年冬,淮海战役的隆隆炮声传来,宣告国民党的政权行将覆灭,蒋介石开始部署各类人员撤台事宜。他亲自筛选了上千人的名单,囊括了政界、军界、经济界、文化界、艺术界所有社会名流和精英人物,没有一名中共叛徒。
  “总的原则是将各类精英分子尽量带往台湾,不给中共留下任何可以借重的人才。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注意,这就是:凡中共叛徒,都不在撤离名单之列,要尽量劝说他们留在大陆。”蒋介石解释说:“共产党胜利了,这些中共叛徒决不会死心塌地跟着国民党走的,再说他们也没有什么价值了,让他们去台湾只会增加负担。”
  “像张国焘,已经是我党中央委员了,也留下来吗?”毛人凤问。
  “尤其是张国焘,要劝说他留下来。”蒋介石态度十分坚决。
  卸磨杀驴的事,毛人凤干过无数次,这一次更是驾轻就熟。他在家中设宴,专请张国焘,同时邀沈醉作陪。
  酒过三巡,话到正题。毛人凤问:“时局靡乱,不忍回首,张先生有什么想法?”
  “太快了!四年的时间,八百万大军灰飞烟灭,真是匪夷所思。”张国焘沉浸在无限感慨之中。
  毛人凤又问:“我是说,张先生个人今后有什么打算?”
  “打算?”张国焘一时有些茫然,想了好一会,苦笑道,“我现在再也不想干什么了,只想到台湾寻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当个顺民,写一点东西,其他的事都不想做了。”
  于是,毛人凤对其做工作:“你去台湾不如留大陆。我替你分析过了,共产党将来不会杀你,也许还会给你安排一定的工作。你留下来,我们在共产党内就有了一位共事多年的老朋友,这比去台湾作用大得多。”
  听毛人凤说完,张国焘表情痛苦,慢慢抬起头,无奈地说:“你们的考虑是对的,他们来了,决不会置我于死地,但是批斗是肯定少不了的。我年岁大了,听听几个老同事的批评,还可以接受,要是落到那些年轻人手里,我实在是受不了。人总是要面子的,这些人就专爱扫面子。”
  毛人凤劝慰道:“中共党内现在仍然是老的掌权,都是老同事了,即使批斗也不会过分为难你的。”
  尽管蒋介石、毛人凤一再劝阻张国焘赴台,但是,他还是于1948年11月带着夫人杨子烈和三个孩子来到了台湾。
  到台北后,国民党没有任何人前来问讯,既不安排工作,也不过问生活。张国焘再次感受到蒋介石的薄情寡义。于是,张国焘与家人商量,在一家温泉旅馆附近“顶”(“顶”是当地的术语,意思是指预付大额租金,取得房屋的长期使用权)了一栋民舍。
  一日,两位国民党士兵来找张国焘。“我们是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的,这栋房子早就被公署租赁了,你们怎么能擅自居住!”“我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张国焘搬出头衔想压压士兵的嚣张气焰。
  士兵根本不吃这一套,粗暴地打断张国焘的话:“不管你是不是国民党中委,房子我们是要定了!马上搬出去,不要自讨没趣!”丢下这句话,扬长而去。
  张国焘气得面红耳赤。杨子烈感到事有蹊跷,心想两个当兵的哪有这么大胆量,敢找国民党中委的茬,一定是保密局在捣鬼,也许后面还有毛人凤甚至蒋介石的黑手。
  经妻子提醒,张国焘回忆起毛人凤散席时说的“台湾是不会欢迎你去的”,脊背上顿生凉意,倒吸一口冷气。为躲灾避祸,他带着一家人悄悄离开台北,来到香港栖身。
  1949年冬天,九龙老街,一栋陈旧的老楼里挤进一户人家,主人名叫“凯音”,携妻儿四人。他们租居的房子为三室一厅,面积不大,租金却高达6000港元。香港寸土寸金,房价高得惊人,原因之一就是从内地来了一批出手阔绰而又无处可去的寓公。
  “凯音”就是张国焘。定居香港后,他在一家小报担任主笔,每天写点评论、专稿,赚点生活费。
  三次欲回大陆却又自我放弃机会
  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战事带动国际黄金价格暴涨,许多人靠“炒金”发了大财。
  张国焘对于金融一窍不通,但耐不住寂寞,倾囊而出,把全部家当——5000美元投入金市,做起了黄金买卖。一开始,行情只涨不跌,张国焘赚了不少。到了后来,随着战事的反复以及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时谈时打,行情涨跌不定。一些行家判断朝鲜战争有可能结束,纷纷抛出硬通货。
  有朋友好心地劝张国焘:“看形势,朝鲜战争会以和谈收场,金价已经爬到了峰顶,可能会走下坡路,该收手了!”
  “你根本不懂政治。”张国焘不屑一顾,“美国人,老子天下第一,不打胜仗不会罢休;毛泽东,更是硬骨头,对手越强他越来精神。朝鲜战争不见输赢不会收场。只要战火不熄,金价就会上涨。”
  张国焘不仅不收手,反而将所有资金全部买涨,想赚个钵满坛满。但世事弄人,朝鲜战争很快结束,金价一落千丈,转瞬之间,张国焘血本无归,变成了一个穷光蛋。偏偏祸不单行,杨子烈为节省家用,辞退女佣,自己操持家务,上街买菜时滑倒在青石板上,好不容易四处借钱保住了性命,但留下残疾成了跛子,每逢天阴下雨就疼痛难忍。
  内外交困、贫病交加,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张家的生活十分妥帖。张国焘闲居在家,杨子烈病卧在床,老二张湘楚读中学,老三张渝川读小学,全家五口人都靠大儿子张海威的薪水糊口。
  在万般无奈之下,张国焘夫妇兴起回归大陆的念头。
  第一次与大陆联系是在1951年4月。张国焘在江西萍乡上栗老家务农的三弟张国杰收到大嫂的一封家信:国杰弟:
  大哥生活拮据,只靠大儿海威教书糊口。现想将二儿湘楚和三儿渝川暂回老家寄养。家中意下如何?请速回信。
  嫂杨子烈
  1951年4月
  张国杰一向本分,收到信后担心遭受牵连,始终没有给予回复。杨子烈料到三弟也有难处,叹叹气只好作罢。
  又过了两年。张国焘更加困难,特别是两个孩子的高额学费让他一筹莫展。
  与此同时,内地人民安居乐业、百废俱兴的兴旺景象,给侨居海外的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国焘第二次兴起回国的念头。
  1953年,张国焘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写了一封信。正文不长,大意是:毛泽东主席并刘少奇书记、周恩来总理:
  在你们和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新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极大的鼓舞和深刻的愧疚。经过这两三年的思考,我决心回到党的身边,在你们的领导下,为党和人民事业尽我一点绵薄之力,鞠躬尽瘁,以赎前愆。
  两三个星期后,刘少奇用中央书记处的名义传下话来:“张国焘愿意回来是可以的,中央是欢迎的。”但是,刘少奇提出了一个条件,即他必须首先写一个报告给中央,深刻检讨他在历史上坚持自己的错误路线以及反对党中央、分裂党中央、最后背叛党的严重错误,提出改过自新的保证,以示自己的决心。
  凡是曾经给党造成恶劣影响的重要人物,回党之前必须采取鲜明的态度,宣布与过去的历史一刀两断,这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此类问题的惯例。这种要求,并不是专门针对张国焘一人的。但中央的善意没有感化张国焘,他在思考一夜后,打电话给中间人陈先生:“我这几天身体不好,这件事暂且搁一搁,慢慢再说吧。你替我谢谢他们。”
  张国焘放过了悔过自新的机会。
  第三次重续回国之念是在1958年10月。张国焘托人向中央表示,愿意为中国政府做点事,要求给予生活补助。
  《关于张国焘最近情况简报》被送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拈着烟,沉思长久,然后在简报上批道:“应劝张国焘割断他同美国人的关系。如能做到这点,可考虑给以个人生活方面的补助。毛注。”
  张国焘向美国中情局出卖情报的秘密没有逃出毛泽东的视线。中共方面通过不同渠道劝说张国焘,但是,他割舍不了对美元的依恋,于是,失去了回归大陆的最后机会。
其他文献
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夏天,毛泽东去外地视察,陈毅利用这个机会,在中南海游泳池设宴招待古巴外长劳尔·罗亚·加西亚一行。宴会结束后,陈毅在毛泽东床上睡了个午觉。  一个多小时后,陈毅从卧室里出来说:“主席睡的木板床这么硬旧,行吗?你们怎么也不给他换一换啊?”  负责毛泽东日常生活工作的张宝昌答道:“主席睡惯了,不让换,他喜欢在床头把枕头垫得高高的,半躬半坐着看书。因为身高体重,常常会顺势下滑,有时精力
期刊
范元甄(1921-2008),湖北武汉人,曾和江青、叶群、孙维世并称“延安四大美人”。1936年与李锐相识,1939年两人结婚,之后共赴革命圣地延安。两人分分合合22年,二度离婚,一直到庐山会议,终于走到了尽头。  成名很早众口赞誉  范元甄1921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殷实人家,少女时代即投身革命。1936年,范元甄与进步青年、武汉秘密学联负责人李锐在抗日救亡活动中相识,1939年与李锐在重庆八路军办
期刊
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连战首次会晤。会见时,两人隔着还有几步远,几乎同时向对方伸出了手。“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连战的夫人很想去上海  王冀为东北军高级将领王树常之子。1949年赴美国求学。1975年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直至2004年退休。1970年代,他受美国国务院指派秘密访问大陆,为
期刊
刘少奇在大会上讲话,说:“庐山会议之所以要展开反对彭德怀同志的反党集团的斗争,是由于长期以来彭德怀同志在党内有一个小集团。”“更主要的不是高岗利用彭德怀,而是彭德怀利用高岗,他们两个人都有国际背景,他们的反党活动,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  毛泽东曾多次提出要彭德怀出来做点事  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被撤销了在军队内的职务,但仍保留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职务。党内文件照发,中央政治局会
期刊
刘志兰(1917-1992),北京人,左权夫人,当年,刘志兰为许多异性所爱慕。到延安之后在中共北方局妇委工作,并任陕北公学分校教导员。1939年同左权结婚。1942年,左权牺牲。  朱总司令当“红娘”  左权将军于1905年出生在湖南醴陵县平桥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8岁开始读书,五四运动后投笔从戎,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1925年经陈赓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参加了东征和平叛。由于左权在学习
期刊
说起传家宝,人们通常联想到价格不菲的翡翠、古玉、古瓷和古画,但奶奶传给我的,却是个普通的针线包。  这个针线包长方体、天蓝色缎子面,3个扣子扣得很严实,里面装着一根软尺、一把剪刀、五颜六色的线轴、大小粗细不同的针、各种扣子、拉链、松紧带……我很小就看奶奶打开针线包干活,钉扣子、补破洞、做衣服、缝被子。奶奶穿针引线、无所不能,我曾怀疑那针线包是否有魔力。念书时,我毛躁粗心,奶奶教我绣花,我线穿不进针
期刊
浦安修(1918-1991),上海嘉定人,193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去延安,后嫁给彭德怀。然而,没有死别在战争年代的这对夫妇,在共和国成立十余年后,却令人无比痛心地生离了。  陈赓骗彭德怀赛场相亲  浦安修,1918年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考入北平师范大学。青年时代她就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并于193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她受党的派遣,奔赴山西抗日前线,
期刊
一入伍就在14军  我(原陆军14军40师师长刘昌友少将)是云南丽江永胜人,1953年参加工作。因为我是高小毕业(6年级毕业),这在当时也算小知识分子了,所以被选调到信用社(农村基层供销合作社)当会计。从内心讲,我一直想当兵保卫祖国。1955年,我国第一次实行义务兵役制,我有幸成为一名战士,一入伍就在14军40师。从那时起,直到我调出野战军,就没有离开过14军。  在14军40师119团,我先在团
期刊
上世纪40年代,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很多知识青年千里迢迢、不畏艰险地来到这里,寻找救国和人生理想,其中青年女性占到近乎一半。其中一些引人注目的美女为后人津津乐道,这些美女中尤以“延安十美”最为闻名。作为当时延安的焦点人物,她们嫁给了谁,又有怎样的人生遭遇?  苏菲,被称为鲁艺校花。1939年8月,19岁的苏菲来到延安鲁艺。延安城里到处传说着,江青的妹妹来了,一时间苏菲也成了引人注目的人物,
期刊
曾宪植(1910-1989),湖南双峰人,叶剑英第三任夫人。1929年至1930年在日本学习,1931年在香港工作,1937年在武汉新华日报社工作,1939年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41年在延安学习并在中央社会部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一直在全国妇联工作。  “惊天动地”的第一代女兵  晚清重臣曾国藩、曾国荃,在中国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然而,这个家族里的杰出女性却鲜为人知,曾宪植就是其中很值得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