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分析,梳理了校本课程的相关概念并对校本课程如何开发与创新进行了研究。最后,笔者还基于自身所任教的课程,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笔者希望能够通过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师生、学校甚至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学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深入发展,进而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 校本课程 开发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1(c)-0099-0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加快普通高校向一流高校前进的步伐,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创新,合理优化学科分布,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向应用型高校转变”[1]。2017年春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提出要“改革与创新”。作为高校而言,应该充分响应两会号召,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以及课程开发等方面深入研究和创新,以发挥高校作为培育优秀人才的中坚力量作用。本文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分析,对其进行开发与创新,以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进步。
  1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概念
  1.1 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最早是1973年由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两位学者提出的,提出者菲吕马克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指学校的行政工作人员、老师、家长和学生,为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而计划指导的相关活动,也是在学校的教职员工以学校现有资源为基础而进行的课程开发工作”[2]。楼兰萍则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是课程开发的新策略、一种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课程变革的一种新的模式、学校特色构建的一部分、国家课程开发的一种补充5个方面组成的[3]。结合以上相关理念,笔者认为,所谓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师生及家长基于现有资源而构建的一种或几种特色课程。
  1.2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新课标的设立,虽然对学生的学习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做了虽然较为具体的规定,但是也提出学校可以自行设立相关课程,这给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施展空间。在学校教职员工、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下,学校利用现有场地、器材等体育资源,并对教师潜力进行挖掘,开设了相关特色课程,以期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这就是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极强的能动性和可行性。
  2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其价值
  2.1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高校应该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时因地制宜利用开发多种课程资源,积极进行课程建設”[4]。
  相对于中小学而言,高校的体育配套设施和师资结构都要优于中小学,高校学生也正处于追求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应该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并开设特色体育校本课程。
  2.2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2.2.1 推动学生多样化发展
  高校作为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教育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追求对自我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课程设置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高校校本课程的设置,不仅要具备教育性、健康性和兴趣性,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需求,以便推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2.2.2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教师在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不可替代。课程开发主要是依靠教师自身的能力和潜力,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就是将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对教师专业素养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2.2.3 助力高校特色养成和全面发展
  就高校而言,要因地、因时、因人、因物制宜,根据其所处地、经济状况、民俗文化、办学理念等多方面的内容来进行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也是其特色所在[5]。因此,高校要正确确立发展定位,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推动特色养成,进而达到全面发展。
  3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3.1 兴趣性
  高校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因此学校要设置一些趣味性强、参与性较高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性需求,激发学生的参与共同感,挖掘其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并未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3.2 优势互补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优化课程设置,作为国家课程重要补充的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对发挥课程优势、达成教育教学总体要求,进而实现高校教育总目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既是高校长期教学体制规划的重要内容,又是各学科间相互借鉴、相互完善的优势产物[6]。
  3.3 指向性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反映本校特色,这些特色要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改革及创新思维,开发出既符合学校特色,又要适合学生共同参与的体育课程,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能够全面的发展。并且,高校能够在开发过程中,充分挖掘本地优势体育资源,并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调配,以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因此,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应用性,将有价值的、学生能够终身使用的专项技能传授给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4 高校体育课程的创新模式
  所谓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就是学校在《课程纲要》指导下,结合当前体育趋势,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以前沿教育理论为导向,注重兴趣培养及习惯养成,并合本校办学特色,制定出的特色课程体及教学培养模式。
  目前普通高校及一般将体育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几种,那么如何进行创新模式开发呢?笔者认为,高校可以从科学化、兴趣化、游戏化等多种组织教学形式出发,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办学特色及地区优势为基础,制定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就笔者所在学校来说,笔者从事瑜伽、健美操课程教学工作,因此学校和笔者从学校自身特色、学生需求和笔者任教的课程等方面出发,建立了分阶段教学模式,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健全了瑜伽、健美操校本课程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完善,现已成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体育习惯的确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一时之事、一劳永逸,而是需要相关参与人员不断进行挖掘与创新,使其既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又要能够推动师生、学校及社会的整体提升,进而实现育人这一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作为高校及教师而言,要以教育为第一要义,健康为主要原则,特色为重要内容[6],对体育校本课程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发[2016]43号)[Z].
  [2]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楼兰萍.关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89-1390.
  [4] 冯小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与实施[J].体育学刊,2008,15(6):63-65.
  [5] 董红刚,方新普.论体育教学改革与校本课程开发[J].体育与科学,2009,30(1):89-92.
  [6] 董翠香,周登嵩.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51-53.
其他文献
Energy Micro宣布Sentecb和Takabata Precision的合资企业Aquiba已选用Energy Micro的节能EFM32 Gecko微控制器,用于其创新的A200智能水表。EFM32G890F128微控制器具有超低功
云计算是在传统的数据存储、分布式计算和网络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它旨在分布式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以方便人们按需及时获取相应服务。在当今这个数据信息
目的了解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多样性现状,探讨保护区蛇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对策。方法采用访问调查和野外样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该保护区现已纪录蛇类有5科45种,
莱特籼-西韦病临床少见,10%的患者于出生后发病,60%-70%见于2岁以下幼儿,较大儿童及成人发病者罕见。2006年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临床副作用,并与等效价的芬太尼比较有无优越性。方法选择择期硬膜外阻滞麻醉下经腹行子宫全切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芬
9月5日,全球首座活性粉末混凝土全预制拼装连续箱桥梁——长沙市开福区北辰三角洲横四路跨街天桥,在长沙通过专家组验收。该桥的成功实施,为超高性能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施工及质
随着各种校园网应用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运行在校园网上。为了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用户数据的一致性和用户信息存放的安全性,同时降低管理人员日常维护的难度,校园网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指导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院前急救中临床诊断为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分为常规病情评估急救组(对照组)和进行现场MEWS
访客识别系统已成为小区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研究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脸面部特征的小区智能访客识别系统。该系统在已有的PCA人脸识别算法的基础上,采用了KL投影和奇异值分解双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二者有效利用能大大提高访客身份识别的正确率。由于该系统结构简单,所需设备均为常用设备,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摘 要:在当前国家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下,领悟武术文化中蕴涵的和谐理念,有助于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有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以重庆文理学院为研究对象,将武术和谐论作为其核心来探讨成为该课题的主要观点,对武术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和谐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现实思考和实践方案。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