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我是图书馆馆长,街道的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0735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静,大学毕业后在北京郊区当了三年村官,任期满后通过考试进了街道办事处,一年时间愣是将一个普通的不起眼的文化站“折腾”成“北京市十大百姓身边的图书馆”之一。
  “你在哪儿工作?”每每被问及,我常隐晦地回答,我是一个公共图书馆的馆长,我在图书馆工作。可我从不会诚实地答出单位的全称和我目前真实的职位现状。事实上,三年前村官到届,我通过考试,进了街道办事处,供职科室是这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幸运的是我被分到了图书馆负责人的职位,官方说法,是个科员。
  “下个楼拐个弯儿就可抵达的灵魂圣殿”
  2015年9月我来到这个文化活动中心报到。因为空间有限,政府在街道办事处的大院之外,找到一个优质小区,在那租了一个两千平米的半地下室,经过装修整改,
  “摇身一变”成了现在的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的职责其实很广,唱歌跳舞写字画画健身休闲等等,辖区所属范围的一切和文化相关的活动,都由这里筹划完成。而占地面积800平米,藏书量近5万册的图书馆,占据了这个文化中心近半的地盘。周二至周日每天开放9小时,8位志愿者阿姨,每4人一组,轮流倒班。应该说,能在寸土寸金的二环内开设如此规模的图书馆,且“窝藏”在生活小区内,让街坊邻居买菜遛弯下个楼就能抵达,着实不易。
  更加庆幸的是,三个月的试用期后,我被安排成为这个图书馆的管理者,负责管理图书馆的日常维护运营和与之相关的活动开展。
  图书馆的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自区馆划拨,一部分来自街道自筹。区馆划拨的图书近3万册,与首都图书馆使用统一的借阅系统,实现全北京市范围内的通借通还。所有图书全部按照归类编码,有序上架,便于读者查找。楼下是成人阅览区,角落处有12台电脑,是“电子阅览区”,便于读者下载电子资源,查询网络讯息。楼上是儿童阅览区,为吸引幼年读者,有颜色鲜艳的书架和简单的卡通座椅设计。上午读者不多,以老人为主,阅读书目集中在生活区,养生做饭花花草草,也有关心国家大事的老人戴着花镜翻看一上午报纸。到了下午,孩子们放学后,这里简直是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父母还没下班,没处可去的少年,在小区院里相互追逐,吃够了零食吹够了牛皮,想起了未完成的作业,于是,成群结队的一猛子扎进图书馆,这个时候,写作业仿佛也成为乐趣。
  我常常在书架后观察这群半大的少年,你问我借一块橡皮,我偷着瞄两眼你的作业,淘气的男孩站起身向邻座的女孩扔小纸球,馋嘴的小胖子私藏零食偷偷带进图书馆(图书馆有规定,禁止携带食物入内),把脑袋藏在桌上的花盆后面,低着头迅速将一大块饼干塞进嘴里,抬起头的时候,除了鼓起来的腮帮子,泄密的还有滴溜溜四处探查的眼睛。
  作为管理者,我似乎应该制止他们,但是呀,如此生动有趣的年纪,稚气未脱的少年们,就是让你觉得,这就是他们应该是的样子。适当提醒注意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情况好转后我也会默默走开……闭馆时间一到,家长们来了,纷纷领走各自的娃,图书馆的一天也就结束了。
  我在这一年的工作报告中写:“我们的图书馆是什么呢?应该说,它并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图书馆,它是下午三点半以后的小学生自习室,是学龄儿童的绘本馆,是亲子互动交流的又一个课堂,是你在做着‘物质的短暂情人’之余,精神可随处栖息的‘避难所’,是你下个楼拐个弯儿就可抵达的灵魂圣殿。”
  当蜗牛绘本馆变成了“课外班”
  为了得到上级馆的支持,给予我们更多资源配置,我不再抗拒做很多本应该就属于我的本职范围的基层工作。认真写下报告中的文字,配合各方检查机构完善图书馆的设施,迎来送往,真诚地提出问题并将我对图书馆的期待悉数列举。我希望图书馆的服务更加多元,服务人群更加深入细化。比如,对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引导,父母上班,大多数学龄前儿童都由长辈们带着,看护好身心尚且不易,倘若要求老人给孩子讲绘本引导阅读,很多家庭其实很难做到,但阅读一定要从娃娃抓起,这件事情至关重要。
  很快,上级馆找来了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公司,他们从事多年的绘本讲读工作,有专业的幼教老师。为了能让小朋友的阅读启蒙更加顺畅,我们申请了部分资金,对原来的绘本馆进行了改造。3D彩绘涂满了墙面,蓝色的天空连着的横梁上面爬满小动物,挖走两个书柜画上树,成了“树洞”,柱子上是一只3D的立体小猴子,惟妙惟肖地“偷窥”着看书的你,水管上画满藤蔓枝叶,远远看去,这里更像是“奇幻的森林世界”,铺上地垫再添置一些异形沙发,什么毛毛虫啦、贪吃蛇啦等等,孩子们几乎在来到这里的第一个瞬间就决定扑进去。地垫上随意打几个滚儿,就可以到一个书架前,随手取下一册绘本,进入故事王国。
  我叫它“蜗牛”绘本馆。我把张文亮先生的一首小诗写在绘本馆的墙上《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大意是,上帝叫我牵着蜗牛去散步,我懊恼焦虑,觉得蜗牛行走太慢,可无论我怎么拉扯,蜗牛依旧无法加快速度。无奈之下,我只好跟在蜗牛后面顺应它的节奏,这时候,我发现了花香微风,我看到了我不曾看到的世界。突然懂了,原来上帝是叫这只蜗牛牵着我去散步。我想让来到这里的家长都能看到这首诗,然后明白,陪伴孩子的成长,就好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要慢慢走慢慢去领略和感受。
  當我满心欢喜沉浸在自己美好畅想中的时候,问题接踵而至。家长们奔走相告,几乎在开馆的第二天,方圆数十里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免费的课外班。对,他们把我精心打造的绘本馆叫“课外班”,不要钱的课外班。很快,绘本馆人满为患,脱下的鞋子都无处摆放。故事会刚开始,家长们争先恐后地把孩子“塞”到老师眼皮子底下,都想占据有利位置。然后呢,家长们开始踏踏实实地找一个角落,坐到那里认认真真地——刷!手!机!因为抢位置,家长们有纠纷,一个孩子哭,仿佛有传染性,满场都是哭声。场面之混乱,情况之糟糕,可想而知。
  我让自己从那种混乱的情绪中抽离出,冷静下来想对策。首先,关于课外班的认知,可能一时半会儿无从纠正,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次,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责备孩子打破规则,其实不然,破坏规则的恰恰是大人。那好,大人和孩子做好安全距离的分隔。只要在可视范围内,请自行离开,并且不必干扰。再然后是场地有限的问题,开通公众号报名,每人每周限报2次,每次限制报名人数20人。规则看起来冰冷无情,却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证了绘本馆的顺利运行。越来越多的孩子,从这里开启了阅读的大门,我跟他们说,喜欢的绘本可以带回家,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某天,我惊奇地发现,小朋友开始提醒姥姥脱掉鞋子后要把鞋子摆放整齐,以及不穿袜子不许进来。这是多么欣喜的事情,小小的她们可以成为秩序的维护者,他们喜欢这里,把这当作自己的领地。半年以后的九月,一批孩子到了入园年纪,成功完成与父母家人的第一次分离,没有撕心裂肺没有过分纠缠。当我们听到这样的反馈,且亲眼目睹了这些小苗们的成长变化后,成就感伴随着幸福感,四处升腾。
  我会继续“虚伪”下去
  那一年,我的图书馆像开挂了一样,同时获得了北京市的两项大奖。分别是“北京市十大阅读示范社区”和“北京市十大百姓身边的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发了十台平板阅读器作为奖励。但必须立下字据,这十台平板阅读器不可挪作他用,只能用于读者的阅读服务。于是我便又开始琢磨,这阅读器如何发挥最大功效。
  恰逢领导视察,在看完楼上的绘本区楼下的阅览区后,行至“电子阅览区”。12台台式电脑就像12位行将就木的老人,毫无生气更无人气。往常,为了凑数,报告中一笔带过“12台电脑正常运行,为读者提供电子阅览服务”。但这一次,我们试着实话实说。“在一年多的观察中,发现这12台电脑的使用率几乎为零,且书目陈旧。以至于很多时候,读者默认那个区域是坏死区域,没有人愿意踏足。”那之后,很快获得“整改批准”,走审批手续,申请资金联系工程单位,不断上会、议题、签字,这个过程固然繁琐,但我已发现我没那么排斥事务性工作了,并且多了几分理解,毕竟有章可循必须照章办事,这是做事情的规矩,也是此时此身此地的责任所在。
  两个月后,一个全新的休闲电子书吧落成了,当十台平板阅读器在设计感十足的小圆桌上亮相,伴随着台灯温暖的光,以及四周摆放考究的工艺品和射灯,混合着咖啡豆的香味、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随手取下架上的书,呆上一个美妙的下午,应该也算不错的体验了。
  春节临近的某一天,我们在这里搞了第一次沙龙活动,宣告着电子书吧的正式开幕。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下午,互不相识的人们相聚在这里谈论着关于“家”的话题:有成年后与父母同处一个屋檐下的不适与理解;有参加婚礼时遇到新郎执行特殊任务,无法亲临现场,双方家庭的包容和新娘在未来将面临的无数次随军迁徙的不确定的决心;有与青春期的儿子相互不解又宽谅的爱:有数十年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又要在父亲去世仅仅18天后,面对突然瘫痪的母亲的责任和担当:我们一起在年终岁末抱团取暖,在他人的故事里寻找自己的共鸣,并通过朗读爱上阅读。
  我没有告诉我的领导,肯来捧场的,其实大多数都是我自己的朋友。我不知道,这样的操作是否违反规则,但那天的活动的确是出乎我们所有人的预料。
  打造这个空间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阅读,所以在我发出的招募里令中,明确限制了年龄——18至40岁。但我错误估算了“粉丝群”,其实仍然是中老年人占多数。所以,公众号发出3天后,参与者寥寥无几。无奈之下,我只好一遍又一遍转发至朋友圈,于是被我在各处结识的朋友们看到,纷纷前来支持。我几乎是热泪盈眶参与完全程。
  很多年前有人问我,假如给我很多很多钱,衣食无忧的时候,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我也曾亳不犹豫的答——开一家自己的书店。看喜欢看的书,约一帮喜欢的朋友,聊一些喜欢的话,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今天,我不用有很多钱,就可以與书为伴与爱书之人为友,发肺腑之言表意切情深,那一个下午,我仿佛觉得,人生极乐不过如此。要什么腰缠万贯荣华富贵,去他的人生理想诗和远方,去他的建功立业普世价值,此时此刻此身,就是我要的幸福!
  夜晚入梦前,随手翻到一首诗,大概是多年前小肉同学写给未来的期待:
  一家书店,店名有我,柜台有老板娘,屋内有卫生间。
  书不全,皆我喜爱。
  客不多,阴盛阳衰。
  笼挂鹦鹉,困猫坐膝,珠算置桌,爽风送堂。
  店前须知:进门避雨者,须罚热茗一杯。只阅不买者,烦请自带酒食。
  每日营业时间:兴起困来。
  特注:雨夜不打烊。
  责任编辑:方丹敏
其他文献
一  每一次聆听,都是一种找回  每一次涉水,都是肌肤相亲  从你的胸怀里  人们淘取铁沙,捞取鱼虾  黑的白的都是你的乳汁  喂养两岸的儿女  当听见机器轰鸣  你千百年安静的河床  一片忙乱  河沙隆起,像春日被翻转的泥土,一垄一垄  二  胡家渡、袁家渡、杨家渡  不同姓氏的人摆渡  有不同姓氏的人过渡  他们匆匆上船,慌不迭地下船  渡了过往的日子  渡了沉甸甸的负荷,保留了恒定的神识  
许道军,博士,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没有格律、仿格律这种外在的诗歌标识,我们如何向大家证明我们写的分行文字——也就是今天讨论的自由诗——是“诗”而不是其他呢?让我们直接越过“诗言志”、“歌咏情”这些层面,直接讨论“诗意”,因为有了“诗意”,我们才认定一首“诗”是诗。  一个经常性的误解是,诗意等同于“真”、“善”、“美”,或者类似于新月派主张的“三美”,以为只要描述了美的事物、善的
秋天来了。秋的丰盈与灿烂让我们欣慰,也让我們喜悦。我欣喜干我们的诗歌非常突出、非常浓郁的人文意识。我们的诗人,无论是“朦胧诗”时代的前辈,还是我的出生于1960年代的同龄人们,抑或是90后的年轻诗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都以诗的方式表达着自我,表达着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情感与体验。即使只是在2018年7月至9月这短短一个季节的诗歌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的诗人各自独特和无比丰富的 “个体性”。“个体多
亲爱的小孩  亲爱的小孩,  你的眼睛会不会下雨。  你是不是有我的小忧郁、坏脾气。  没关系,我不那么希望你来。  毕竟世界很危险,谁都无可遁逃。  如果我做了母亲,或许我不太深地爱你。  或许,你和我一样才气不足,  却生出很多小怪癖。  如果你要用颜料、音乐,  或者无聊的琐碎,把生活填满。  我不反对,甚至可以  做你的维纳斯或巴赫,  在一杯过期的红酒里加盐。  别怪我,关于你的爱情。 
昨天,不是一天。一天  回跨四十年前。  那时,我们刚逃出饥肠辘辘,  天际,露出了启明星座,  豆腐券伴我,哆嗦在长队里。  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  牙缝中抠下的奢侈品。  贫瘠、匮乏,织成的双股纫线,  给我童年打下一摞补丁。  生活,悠闲而缓慢,  蜗牛,驮着季节年岁,蠕动攀爬。  一头老牛,在乡野暖阳下,  慢吞吞嚼着枯草。  偶尔仰头,三两小羊,或鸡鸭鹅豚,  聚着团着,觅食,嬉戏
2021年春夏会有什么样的服装发布?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买手与企划”方向的学生于2020年9月21日~10月21日,在北京服装学院5号楼1层展厅,交出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答卷。  LULULEMON品牌策划方案  小组成员:李梦霖、蒋琦、王星蕴  指导教师:江影、赵萌  设计开发主题系列之一——玫瑰精神。着重柔和色彩、功能性细节的设计,强调服装与人体的和谐关系,在运动中赋予女性如玫瑰般的魅力。  20
张脉峰:你我都是山东人,因为诗歌我们神交快30年了,但真正认识是在北京。我们在这里相聚,相交相知,是这一两年的事情。在过去了的2015年,是你的诗歌创作获得丰收的一年,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一年中你诗情勃发,写出了《我在北京旅游》《我不发红包》《一架书橱》《在东川》《我的宿命》等等一系列优秀诗作,可能有不少诗我还是第一读者。非常荣幸的是,2015年,我与你一起获得了人人文学网的诗歌奖。你获得的诗歌新
上大学后不久,我得知学校正举办模拟政协提案活动,便迫不及待地报了名。高中时期我便想参加这类活动,但奈何当时学业过于繁重,也无如此机会,就一直搁置了。  报名后,我着手开始寻觅队员。我试探性地询问了一下我的老乡吕佳烨,没想到她一口答应下来,她带上她的三位舍友,和我组成了一个团队。  做提案,首先要确定主题,在这方面我们花的心思可不少。单是确定议题,就耗了半个多月,期间我们想过许多议题,比如中小学食堂
游王莽岭  于是我强迫自己走进山中  山中的风景与我想象的不一样  与别人眉飞色舞描述的也不一样  其实山中风景正好  阳光明媚,秋风温暖  所有的叶子一半墨绿,一半金黄  等待的时间太长太长。所有人  晃动的影子都是一堵高墙  我知道,自己是一位孤独的远者  走进王莽岭,已经走进一座教堂  许多神话埋在岩壁深处。天空  降临一只飞鸟,对着十字架歌唱  我举不起虔诚的手,无法打躬作揖  我打不开秋
“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来到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大连理工大学(简称“大工”)与共和国同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这是大工校史馆讲解员傅腾每次讲解时的开场白。凌水河畔开始的传统  大连理工大学新校史馆于2019年4月15日正式启用,布展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新馆明亮宽敞,气势恢宏。一进门就是铜刻字总序言,序言对面是根据老照片复刻的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