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传记,采用了沈从文留下的大量文字资料,特别着力于呈现沈从文后半生漫长而未曾间断的精神活动。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日,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走进山东师范学院。门房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什么也不干。”门房笑了。他在文物室看了两个钟头。上午散学,学生们拥挤着出门去食堂,他夹在中间挤来挤去,没有一个人认识。他觉得这样极有意思;又想,即使“报上名来”,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不知怎么一转念,想到了老朋友巴金:“如果听说是巴金,大致不到半小时,就传遍了全校。”接着又有点负气但到底还是泰然地想道,“我想还是在他们中挤来挤去好一些,没有人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自己倒知道。如到人都知道我,我大致就快到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干什么的了”。
沈从文此行,是以历史博物馆文物工作者的身份出差南下,济南是行程的第一站,八日上午到,十三日下午离开。其间接触当地有声望第一流老文化人,这是其一;其二是看文物,主要是在山东博物馆等处看陈列、看库房;再就是,看“街上一切,给人印象有些别致”。
沈从文心情不错,甚至说得上是兴致勃勃,对济南的印象相当好。前后不足六天的时间,给妻子张兆和写了九封信,约一万五千字,细细地描述所闻所见所感。
到达当天,他就感受到,“济南给从北京来人印象极深的是清净。街道又干净,又清净。人极少,公共汽车从不满座,在街中心散步似的慢慢走着,十分从容”。他还特别观察了济南的“住家”:“济南住家才真像住家,和苏州差不多,静得很。如这么作事,大致一天可敌两天。有些人家门里边花木青青的,干净得无一点尘土,墙边都长了霉苔,可以从这里知道许多人生活一定相当静寂,不大受社会变化的风暴摇撼。但是一个能思索的人,极显然这种环境是有助于思索的。它是能帮助人消化一切有益的精神营养,而使一个人生命更有光辉的。”
他这个受社会变化的风暴剧烈摇撼的人,从风暴的中心出来,一眼就看上这里生活的静寂,从容,“不大受社会变化的风暴摇撼”。他住在山东博物馆办事处,对窗是一座教会楼房,晚上月影从疏疏树叶间穿过,令他产生“非现实”的幻觉;就是早晨被广播吵醒,放的也是好听的交响乐,而不像北京,大清早要人听“刘巧儿”和“小河淌水”。
他眼中的济南,除了几座刺眼的建筑,似乎一切都好。
譬如说,饮食,水果。“这里一般饮食似比北京干净,面包和饭馆中饺子,都很好。水果摊在架子上如小山,如黄永玉父子同来,一定各有领会。从现实出发的小蛮,必乐意挑选最大的梨子石榴回家,父亲呢,却希望把这个摊子作背景,为作买卖老头子刻个彩色木刻。我还没有见到一张彩色木刻,比我所悬想永玉来刻这个果子摊的结果那么动人。果子也干干净净的,比北京好,不知何故。到处如画有诗,可惜我不能动手。”他在趵突泉公园附近小馆子吃饺子和馄饨,惊异于“馄饨皮之薄,和我明朝高丽纸差不多,可见从业人员对于工作之不苟,也可见生意必不太忙。味道也比北京一般小馆子好”。
譬如说,小街上墙边剃头摊,“清水洗头,向阳取耳”,和一百年前差不多!剃头的“得心应手”,可以得到“庖丁解牛”之乐;被剃的“目闭口张”,可以得到“麻姑抓痒”之乐。
平平常常的一切,他都看得很有兴味。市场上的说书处,黄黯黯灯光下贩卖和出租小人书的小铺子和翻书的大人小孩,图书馆的书架,等等,处处入眼;旧街饭堂盘子摆得极有错综之美,绿色琉璃砖浮雕花朵值得本地艺术家学习还值得北京来取花样,仿佛什么都能引起感想。
在千佛山崖前,他买了一件艺术品,费钱五分。
他当然还注意到了人。“在这里街上看到的许多中小学生,有一个特点和北京不同,和我却有一点点相同,就是头发通长长的。”他随手就画了个像,旁边写:“小学生长得眉清目秀头发长。”到师范学院那天,更证实,“长头发同学当真相当多!无怪乎乡下中学教员,总居多是头发长长的!有些人头发长而上竖,如戴胜一般,决不是无心形成,还似乎有点时髦味道,大致平时必有什么名教授也这样,相当用功,所以弟子们不知不觉也受了点影响”。一向对时髦看不大顺眼的沈从文,对此的评价却是:“这里有一种淳朴之风流注,很可爱。我说的是包括了戴胜冠式的头发和其他一切。”
最有意思的是,医学校的女生让他浮想联翩。
十日傍晚,住处附近的医学校散学,“许多着白衣的女孩子,快快乐乐的当真一队一队从我前面走过。记得但丁在什么桥头曾望见一个白衣女郎和她的同伴脉脉含情的走过,我估想在学校附近,也必然有这种未来诗人或第一流大医生,等着那些年青女孩子走过,而这些女孩子对于那一位也全不在意”。
这天晚上,他去看了场电影,印度的《流浪者》,回来约二里长的路上,碰巧又遇上医学院的学生。这些学生谈文学,谈小说技巧,“我好像是这些人的父亲一样听下去,觉得很有意思,也是一种享受。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在城头上,穿了件新棉军服看年青女人情形,我那时多爱那些女人!这些人这时也许都做祖母了,我却记得她们十五六岁时影子,十分清楚”。而眼前的这些女生,他真想看看她们怎么恋爱,怎么斗气,怎么又和好。有一位“长得极美丽,说广东话,我猜想她一定是学牙医,很愿意将来在什么牙医院再见面时告她,什么什么一天她们在瞎谈文学,我却一个人在瞎想”。这天晚上,他想到文学,想到过去弄文学的日子,“睡眠就被赶走了”。
在济南的最后一天,早晨起来,沈从文给妻子写信:“早上钢琴声音极好,壮丽而缠绵,平时还少听过。声音从窗口边送来,因此不免依旧带我回到一种非现实的情境中去。……琴声越来越急促,我慢慢的和一九三三年冬天坐了小船到辰河中游时一样,感染到一种不可言说的气氛,或一种别的什么东西。生命似乎在澄清。”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日,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走进山东师范学院。门房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什么也不干。”门房笑了。他在文物室看了两个钟头。上午散学,学生们拥挤着出门去食堂,他夹在中间挤来挤去,没有一个人认识。他觉得这样极有意思;又想,即使“报上名来”,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不知怎么一转念,想到了老朋友巴金:“如果听说是巴金,大致不到半小时,就传遍了全校。”接着又有点负气但到底还是泰然地想道,“我想还是在他们中挤来挤去好一些,没有人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自己倒知道。如到人都知道我,我大致就快到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干什么的了”。
沈从文此行,是以历史博物馆文物工作者的身份出差南下,济南是行程的第一站,八日上午到,十三日下午离开。其间接触当地有声望第一流老文化人,这是其一;其二是看文物,主要是在山东博物馆等处看陈列、看库房;再就是,看“街上一切,给人印象有些别致”。
沈从文心情不错,甚至说得上是兴致勃勃,对济南的印象相当好。前后不足六天的时间,给妻子张兆和写了九封信,约一万五千字,细细地描述所闻所见所感。
到达当天,他就感受到,“济南给从北京来人印象极深的是清净。街道又干净,又清净。人极少,公共汽车从不满座,在街中心散步似的慢慢走着,十分从容”。他还特别观察了济南的“住家”:“济南住家才真像住家,和苏州差不多,静得很。如这么作事,大致一天可敌两天。有些人家门里边花木青青的,干净得无一点尘土,墙边都长了霉苔,可以从这里知道许多人生活一定相当静寂,不大受社会变化的风暴摇撼。但是一个能思索的人,极显然这种环境是有助于思索的。它是能帮助人消化一切有益的精神营养,而使一个人生命更有光辉的。”
他这个受社会变化的风暴剧烈摇撼的人,从风暴的中心出来,一眼就看上这里生活的静寂,从容,“不大受社会变化的风暴摇撼”。他住在山东博物馆办事处,对窗是一座教会楼房,晚上月影从疏疏树叶间穿过,令他产生“非现实”的幻觉;就是早晨被广播吵醒,放的也是好听的交响乐,而不像北京,大清早要人听“刘巧儿”和“小河淌水”。
他眼中的济南,除了几座刺眼的建筑,似乎一切都好。
譬如说,饮食,水果。“这里一般饮食似比北京干净,面包和饭馆中饺子,都很好。水果摊在架子上如小山,如黄永玉父子同来,一定各有领会。从现实出发的小蛮,必乐意挑选最大的梨子石榴回家,父亲呢,却希望把这个摊子作背景,为作买卖老头子刻个彩色木刻。我还没有见到一张彩色木刻,比我所悬想永玉来刻这个果子摊的结果那么动人。果子也干干净净的,比北京好,不知何故。到处如画有诗,可惜我不能动手。”他在趵突泉公园附近小馆子吃饺子和馄饨,惊异于“馄饨皮之薄,和我明朝高丽纸差不多,可见从业人员对于工作之不苟,也可见生意必不太忙。味道也比北京一般小馆子好”。
譬如说,小街上墙边剃头摊,“清水洗头,向阳取耳”,和一百年前差不多!剃头的“得心应手”,可以得到“庖丁解牛”之乐;被剃的“目闭口张”,可以得到“麻姑抓痒”之乐。
平平常常的一切,他都看得很有兴味。市场上的说书处,黄黯黯灯光下贩卖和出租小人书的小铺子和翻书的大人小孩,图书馆的书架,等等,处处入眼;旧街饭堂盘子摆得极有错综之美,绿色琉璃砖浮雕花朵值得本地艺术家学习还值得北京来取花样,仿佛什么都能引起感想。
在千佛山崖前,他买了一件艺术品,费钱五分。
他当然还注意到了人。“在这里街上看到的许多中小学生,有一个特点和北京不同,和我却有一点点相同,就是头发通长长的。”他随手就画了个像,旁边写:“小学生长得眉清目秀头发长。”到师范学院那天,更证实,“长头发同学当真相当多!无怪乎乡下中学教员,总居多是头发长长的!有些人头发长而上竖,如戴胜一般,决不是无心形成,还似乎有点时髦味道,大致平时必有什么名教授也这样,相当用功,所以弟子们不知不觉也受了点影响”。一向对时髦看不大顺眼的沈从文,对此的评价却是:“这里有一种淳朴之风流注,很可爱。我说的是包括了戴胜冠式的头发和其他一切。”
最有意思的是,医学校的女生让他浮想联翩。
十日傍晚,住处附近的医学校散学,“许多着白衣的女孩子,快快乐乐的当真一队一队从我前面走过。记得但丁在什么桥头曾望见一个白衣女郎和她的同伴脉脉含情的走过,我估想在学校附近,也必然有这种未来诗人或第一流大医生,等着那些年青女孩子走过,而这些女孩子对于那一位也全不在意”。
这天晚上,他去看了场电影,印度的《流浪者》,回来约二里长的路上,碰巧又遇上医学院的学生。这些学生谈文学,谈小说技巧,“我好像是这些人的父亲一样听下去,觉得很有意思,也是一种享受。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在城头上,穿了件新棉军服看年青女人情形,我那时多爱那些女人!这些人这时也许都做祖母了,我却记得她们十五六岁时影子,十分清楚”。而眼前的这些女生,他真想看看她们怎么恋爱,怎么斗气,怎么又和好。有一位“长得极美丽,说广东话,我猜想她一定是学牙医,很愿意将来在什么牙医院再见面时告她,什么什么一天她们在瞎谈文学,我却一个人在瞎想”。这天晚上,他想到文学,想到过去弄文学的日子,“睡眠就被赶走了”。
在济南的最后一天,早晨起来,沈从文给妻子写信:“早上钢琴声音极好,壮丽而缠绵,平时还少听过。声音从窗口边送来,因此不免依旧带我回到一种非现实的情境中去。……琴声越来越急促,我慢慢的和一九三三年冬天坐了小船到辰河中游时一样,感染到一种不可言说的气氛,或一种别的什么东西。生命似乎在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