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初探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fast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并不是一件深奥难知的事情,只要不存成见,不忘实际,从学生为什么要学国文这一层仔细想想就是不看课程标准,也自然会想出种种的实际方法来的。”我们共同期待中学文言文教学在不久的将来有个全新的改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那怎样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文言文呢?本人对文言文教学的理解是:
  一、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文言文素质修养。
  知识的迅速更新,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加宽,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语文课堂的闭塞,教学方法的不能运用自如,很大程度上源于知识量的偏狭。韩愈《师说》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明道,怎能“传道”?教师无学业,怎能“授业”?教师不能深入了解知识的精蕴,又怎能解学生之惑?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现在要求教师要有源源不竭的泉水,如果教师自己只有一杯水,那怎能为人师呢?由于文化传媒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生从各种渠道摄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而我们教师如果仅仅依靠一本参考书来面对莘莘学子,又怎能不捉襟见肘呢?“学高人之师”的古训,“名师出高徒”的俗语,都生动地说明学识是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
  二、教师讲解剖析要准确简明,翻译断句要深入浅出。
  学生的主体性要求一直被摆在突出的位置,而在目前越来越得到重视、倡导和培养,因此今后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等素质,破去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良因素,让学生逐渐地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的、有较清楚注释的,比如年号、地名、人名、某些特有词汇等,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识记或讨论,有争议和无法确定的,教师再予以指导、排除疑难。学习文言文,笔者认为最要紧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形成“文言文中的字词基本可以看做是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的观点意识。这是文言文和其它语体文章相比最为突出的一个特殊性,相信不少朋友应该深有体会。文言文产生于古代,时代环境不同,语义、用法殊为不同。总的说来,学习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以及一些文言文常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而掌握字、词、义是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必须以词汇为中心来组织文言文的教与学。学生学习文言文困难与否,常常取决于词义的讲析,词义讲析得好,那么断句、翻译等任务就可以进行得较为顺利。所以,在文言文教与学过程中,讲解剖析要求准确简明,翻译断句要求深入浅出。
  三、教师要加强诵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朗读和背诵是中华民族学习语文的优秀传统,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在,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标准又一次明确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蕴涵着智慧和规律,熔铸着真诚和情感。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课堂形式,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和设计。教无定法,读亦无定法,但朗读最终目的是要为阅读教学的实际服务。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就必须加强朗读指导。朗读时,人的脑、眼、耳、口等各种器官协调配合,又各司其职。这些器官在生理运动状态中,又处于理性感悟状态。运动中感悟渐趋加深,感悟中运动更为有效。在这种交融状态中,便会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悟性感觉。这种感觉便是语感效应。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少分析讲解,多挤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朗读精彩语段。朗读的过程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关键是要指导学生真正读进去,读出味,读出情。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分为领读、齐读、分角色读、自读、默读等。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诵读状态,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景,如历其事,享受语文带来无穷的乐趣。苏东坡也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学生在粗明字句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能从中体味语言的气势和语文的情味,逐步形成敏锐的语感,进而接受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教育。
  四、教师要注重文言文的现代意识。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诠释古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可以培养学生关心政治、关心社会生活的自觉性。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古老的话题,用现代意识、现代故事去诠释,学生从中所吸收的人生感悟必将会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在讲授孟子的《王何必曰利》时,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中有关义利的故事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孟子思想的理解,也更好地引导学生明确孟子义利观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只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却是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探讨  新课导入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谈话、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趣等创设情境。也可以借助音
本文指出了构建脆弱性数据库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几个脆弱性数据库,然后具体阐述了一个脆弱性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近30年来,随着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许多国家借助离体培养、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柑橘遗传育种、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通过体细胞杂交和体细胞胚发生培养获
会议
中学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学校和社会已经受到重视,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需要我们认真探讨。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快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自主学习的基础。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与其他学科全然不同的一门新兴学科,
XML语言在数据定义和描述方面功能强大,是发展应用非常迅速的一种技术.本文主要讨论了XML文档数据的几种显示方法及其各自的特点.
摘要:物理作业的有效性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衡量物理作业的有效性标准:把握教学内容、注重个体差异、体现师生互动参与、联系学生课堂学习、注重认知提高素质。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途径:注重物理作业设计,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作业;调动学生独立完成物理作业的积极性;探索物理作业的批改方式,让学明确评价标准.  关键词: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  物理作业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形成能力、经历物理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不仅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在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高职院校,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显得益发重要,因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高职教学环境的最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所以对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依赖性更为突出。  1、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特点  1.1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  当今世界是
新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运用到电子信息技术中,成为我们今天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新教材在
本文主要对园艺植物体内有代表性的几种常见的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的结构、分类、性质以及生理功能作了简述.综述了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