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辩证统一”中深入理解和把握“十个结合”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y_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这“十个结合”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这“十个结合”,系统、全面而又重点突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科学结晶,是今后不断推进改革发展必须倍加珍惜和自觉运用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对这“十个结合”,我们应当从以下“四个辩证统一”中深入地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的辩证统一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彻底摆脱贫困落后,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不仅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共性原则,而且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体现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要求与鲜明的个性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阐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科学学说,它基于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彻底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作为自在和自为的阶级,必须在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在夺取政权之后,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的上述基本原则,在近160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流派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始终坚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搞“三权分立”;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搞西方的多党制;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停顿、不走回头路。这就是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郑重选择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特色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保证各项事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主心骨”和“定盘星”。
  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的辩证统一
  
  从直面实践中的“问题”并落脚于探求解决方略,到凝聚和提升实践经验形成科学理论,再到以创新和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种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与双向互动,是我国30年改革开放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在逻辑。30年来,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全部实践和理论,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答案和模式可循,必须经过艰辛的探索。3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探索并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确立了作为兴国、立国、强国重大法宝的党的基本路线;形成了一整套有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坚定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善于进行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和优势。进入新时期的30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不断开创实践发展的新局面,又不断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不断发展具有鲜明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同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既不丢“老祖宗”,又讲出了“老祖宗”没有讲过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话”。这一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事业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开辟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
  
  目标任务与实施路径的辩证统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之所以发生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巨变,就在于我们分阶段确立起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予以贯彻落实。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汲取30年来的成功经验,把对目标任务与实施路径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统一起来。努力做到开拓进取、始终不渝,一往无前、接力推进。
  从新的历史时期开启之时起,我国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一以贯之、日益明晰,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总括而言,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还必须坚持正确的实施路径。在这个关键环节上,30年改革开放也为我们 提供了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基本经验。从制度模式的层面看。我们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来看,就是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依据,毫不动摇地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着眼,则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遵循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城镇化道路和政治发展道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动力系统与保障机制的辩证统一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动力系统。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定型的制度,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从根本上看,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的。我们必须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从人民中汲取智慧,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探索能够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全社会发展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好又快发展,又离不开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在当今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的大环境下,既要不失时机地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和法制保障:又要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责任编辑:丁和平
其他文献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江苏经济无论从质和量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总结30年的历程,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但肯定成绩并不意味着我们江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尽善尽美,问题和不足仍然存在,并且阻碍了我们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江苏还存在着制造业情结、实体经济情结、打工经济情结、过度依赖政府情结,等等。冲破和克服这些传统的“情结”,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眼界、敞开胸怀、增强
期刊
让公开透明成为政治生活常态  锡 峰    灾难带给人们巨大的创痛,但也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并为积极的变革提供难得的契机。对于这次中国的抗震救灾行动,海内外一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中总有那么一条:前所未有的公开透明。在信息的处置方式上,中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中国社会对信息传播的传统思路是,相信控制信息传播更有助于解决问题,因此一味地注重替人们选择知情权的行使范围,试图把影
期刊
最近召开的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和省委书记梁保华在省委常委会上的讲话,总结去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新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明确了2009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总要求,全面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期刊
江都市是全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市(县)之一。牛年新春伊始,记者来到江都,就此次试点情况进行采访。与记者一见面,市委书记倪士俊就点出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和江都开展试点工作的特点:“江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中,把应对金融危机作为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的契机,靠科学发展抗衡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江都采访期间,记者所见所闻,无不印证了这一点。  问计于民。找准科学发展路径。这些年,江
期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州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先导,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责权利更加明确,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苏州率先实现高水平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三十年来,苏州在实践中推出不少体制机制性的改革创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    实行联产承包,奠定改革基础    原来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规模太大,公有化程度偏高,当时普遍出现了生产“大
期刊
作为江苏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沛县坚持突出“奋力实现苏北率先全面建设美好沛县”主题,强化机遇意识,创新学习和调研活动载体,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进展顺利,取得良好成果。    通过扎实的学习,取得了认识新成果    一是在科学发展上有了新认识。立足沛县实际和试点工作特点,设计了“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三个学习讨论专题,进一步
期刊
在革命老区茅山西麓,有一座景色怡人的小山村,这便是江苏省小康示范村——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倡导和一批致富能人的带动下,西冯人把改革创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以省级专业合作组织——西冯花木草合作社为核心,大力发展花木草产业,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联动致富模式,让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走上全面小康的致富之路。    因地制宜求发展    西冯村曾经是茅山老区远近闻名的
期刊
东海是农业大县,也是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起,受农村内在“推力”和外在“拉力”的影响,东海农村劳动力以不可阻挡之势从农村向城市、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劳务输出的规模逐年扩大。现在,东海共有农村劳动力48.53万人。农村适龄劳动力有一半以上在外务工,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务工地点主要集中在苏锡常、广州、深圳、浙江等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年人均劳务收入1.3万元以上
期刊
近年来,武进步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连续3次在全国百强县(市、区)评比中名列前八,一举夺得多项全国性荣誉称号。五年来,武进宣传思想工作以“求实、创新、提升”为宗旨,积极融人中心,劲鼓时代风帆,精品生产空前活跃,精彩绽放。区委宣传部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聚焦武进”、“文化周末”、“武进讲坛”、“城市名片”等灵动之笔,勾勒出武进宣传思想工作的丰采神韵。    求实,始终坚持服务大局   
期刊
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善于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一个成熟的政党也总是十分珍惜自身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成功经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一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而江苏改革开放30年走过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成功经验,无疑是这部教科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作为江苏社科界献给改革开放30周年的倾力之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