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幻觉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gg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那些令自己高兴、舒服的谎言,如虚伪的马屁以及宣誓、效忠等,几乎是不设防的
  读到一篇《无知往往比博学更给人自信》的文章,题目来自达尔文的一句名言:“无知往往比博学更给人自信:那些肯定地断言这个或那个问题永远不可能被科学解决的人,恰恰是那些所知甚少的人,而不是学识渊博的人。”达尔文所说的自信,是对自己判断力的自信。
  《无知往往比博学更给人自信》一文举了一个在美国很有名的例子。1995年,44岁的麦克阿瑟·维乐在光天化日下,一天之内毫无伪装地抢劫了匹兹堡市两家银行。电视台当天在晚间新闻里播放了银行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一个小时后维乐被捕。当得知自己被摄像头拍到了时他很吃惊,不相信地说:“我明明已经搽了柠檬汁的。”原来他以为,用柠檬汁涂面可以在摄像头前隐形。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邓宁和贾斯汀.克鲁格研究了这一事件后认为,维乐用柠檬汁涂面,并不是因为他这个人特别愚蠢,而是出于一种我们大家都不能免疫的认知偏误。它包括两个方面:能力欠缺的人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能力强的人则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这种认知偏误起源于人的内在幻觉:“能力差者估计偏误,是因为错误估计自己;而能力强者估计偏误,是因为错误估计他人。”这是因为,能力差的人视野狭窄,能力强的人视野开阔(这也正是能力差者所缺乏的能力)。
  维乐相信柠檬汁可以隐形。这个“知识”显然其来有自。供给这种“知识”的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自己也相信,第二种是纯粹行骗。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指出,相对于受骗者,骗子具有一种“骗子优势”,因为一般人不预设别人说谎,也就不会主动去探查谎言。“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都是自己想听的。”也就是说,维乐本来就对隐身术有兴趣,有抢银行的想法,所以,这个隐身术的谎言是他特别听得进去,特别乐意相信的。
  同样,人们对那些令自己高兴、舒服的谎言,如虚伪的马屁以及宣誓、效忠等,几乎是不设防的。舒服的谎言经常借用一种令人兴奋、一兴奋就忘乎所以的动情语言。在一个虚伪的社会里,最通行、回报率最高的谎言就是阿谀奉承,那些好听的话就像窃贼维乐涂脸的柠檬汁——柠檬汁是奉承者提供的,却是接受者自己涂到脸上去的。
  费尔德曼写过一本书,叫《你生活里的撒谎者》(The Liar in YourLife)。他讨论的不是谎言是不是应该发生(这是哲学和伦理学的问题),而是谎言是如何发生的(这是科学描述的问题),这就包括了谎言让人感觉舒服的心理机制和谎言得以茁壮成长的社会土壤。经验告诉我们,当那些有财富、有权力、有地位的人对我们撒谎时,我们甚至要比平时更容易受骗。
  人们一般羞于承认自己是在奉承,认为那只是必要的“好話”。人们在生活里需要好话,好话有社会功能。好话可以用来“表示尊重”。被奉承者经常不觉得对他的奉承是一种谎话,因为他觉得自己配得上那些好话,他把奉承当作是别人对自己应有的肯定和敬重。欢迎奉承者是因为先欺骗了自己,才被奉承欺骗的。老师也会对学生说这种性质的好话,它被视为“鼓励”,似乎总是被家长们欢迎。
  爱听好话是人的天性。有的人对别人说好话,是出于对人的善意,或让自己感觉更好。不过,更多人是为了获得一些好处而说的。他们对自己撒谎,也对别人撒谎。
  看到“好话”的社会功能,并不等于可以无视它的虚假。正如费尔德曼所说:“并不需要伦理学家或神职人员来告诉我们,撒谎会对个人、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伤害。”
  对于个人来说,学会识别看似好话的谎言是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不受欺骗,也是为了能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起真正的自信。对于群体来说,更是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诚信、更加真实的社会。
其他文献
徐贲  一位知名人士在谈中国教育时说:“今天我们整个国家都提倡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而实际上,在中国,可能80%的人需要的是技能教育。衡水中学所培养的人和清华附中培养的不是一类人,让衡水中学像北京顶级中学那样培养人是错的。”那么,接受技能教育的广大學生群就不需要20%的精英学生才需要的“博雅教育”吗?  在中文语境里,“博雅教育”就是人文教育,但“博雅”却是一个有误导性的说法。博雅教育究竟是指什么呢
网传四川或重庆人对人表达嫌弃的一种方式是“行吧,那就吃鸳鸯锅吧”。一个“行吧”,活脱脱的勉为其难的神情。或者还有更委婉的措辞:“好嘛好嘛,那咱就吃鸳鸯锅嘛。”在这个语境里,为你选择鸳鸯锅又摇身变成一种专属的宠溺,就像某网友声称的,“如果有人为你点鸳鸯锅,那一定是真爱”。但不管前者的勉强,后者的宠溺,其实都带着点纡尊降贵的意味,由此可见,火锅江湖的鄙视链中,红锅对鸳鸯锅的不屑由来已久。  毕竟提起火
电影《三块广告牌》是一部关于愤怒与伤害的故事,由于女儿被奸杀却无法破案,母亲租了三块广告牌谴责警长办案不力,却成为全镇的“公敌”。其实女儿出事,她也有责任。母女的沟通方式是恶狠狠的,她不肯借车给参加聚会的女儿,让女儿走路回家并诅咒她被强奸。故事里并没有传统意义的自我救赎,剧情是被愤怒驱动着前行,你会发现,所有看上去愤怒强硬的人,其实都很无力。  《神秘巨星》,印象很深的也是“家暴”父亲的戾气。一个
《伊斯坦布尔三城记》  作者:[英]贝塔妮·休斯  译者:黄煜文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定价:138元  这城就是这城,独一无二。  无论它叫伊斯坦布尔,抑或拜占庭,还是君士坦丁堡,甚至“新罗马”“上帝的尘世居所”,抑或“举世倾羡之城”这些华丽的称谓,它一一都衬得起来。因为,它不仅屹立数千年,见证了几大帝国的兴衰,更是永恒活在不同文明的观念之中。  自然,写
8月9日半夜,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的同事载着我去九寨沟的路上时,我仍然感觉不真实。  前一晚手机弹出九寨沟地震新闻,我还叮嘱要奔赴震区的同行注意安全。第二天早上,我接到通知要去往现场。  第一反应不是害怕,而是兴奋,去一线是记者天生的使命,但更令我忐忑的是第一次地震报道如何能顺利完成。曲折订票、收拾行李、匆忙间还把书中看到的经典报道撕下来揣兜里。  灾难报道争分夺秒,我希望能尽早到达现场,但没料到北
阿美的表妹,天天缠阿美,让给她帮忙“找个稳定的工作”。  表妹说:“我爹妈说了,花多少钱都成,临时工也成!我爹妈一辈子在村里给人看不起,现在我大了,他们有指望了。他们已经给左邻右舍已经放出话去,说给我在城里找了个体面工作……姐,你可得给我帮忙啊!”  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眼里,漂亮的表妹马上就变成城里人了!表妹家里虽然穷,但表妹是被“富养”大的,为了让她变成“城里人”,先给她在城里租了个房子。爹妈还
作为一名记者,我以为自己“操心”了足够多的社会议题。然而全球砂荒这个选题让我意识到,还有更多值得关注的东西暂时潜伏在平静的水面下。  几个月前,另一位记者写了一篇关于砂荒的经济稿,我听到他的选题颇不以为然:施工现场的地上都堆着的砂子,实在是普通得让人很难多看两眼,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它?实际上,房地产、城镇化这样的大概念一直被谈论,但“大建设”所依赖的却是这些不起眼的基础材料。而关于巨量消耗带来的生态
八十多家部委社团组织所属的五千多家部属企业改革路径有迹可循,  无偿将部属国有企业从部委机关中剥离出来集中管理或成为改革模式  1月4日,共青团中央直属企业中国青旅集团公司、中国青年实业发展总公司100%国有产权划转至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的交接仪式在京举行。    此前,关于共青团中央下属2家上市公司中青旅和嘉事堂被划转的传闻由来已久。  共青团中央移交与团组织关联不强的生产经营类直属单位,不仅意
从特维尔大街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到莫斯科郊外的帕斯捷尔纳克故居;从苏联时期的“工人文学夜大”高尔基文学院,到涅瓦河畔的文学宝库普希金之家,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際,我们探寻俄罗斯文学的踪迹,回溯“五四”以来俄苏文学冲击中国文化和社会思潮的源头。  那些被一代代人阅读过的作品,那些触动过我们灵魂的作家,不仅隐藏着建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密码,也塑造着人们的思想,甚至成为特定时期青年人的生活指南。  
現代人的迷惑行为:爱看书单不看书。我兔随机采访了几个人,问了问他们为什么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