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管涌处理技术研究

来源 :安家(建筑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富含地下承压水的深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一旦发生管涌,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管涌进行处理,防止管涌扩大,减小基坑安全风险和项目工期、成本的损失。本文介绍了管涌的常规处理技术,并用项目实例介绍了管涌处理技术。
  关键词:深基坑  管涌  处理  技术
  引言: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富含承压水的地区进行深基坑土方开挖,若地下水位控制不好极易发生管涌现象,一旦发生管涌不但给基坑稳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工期、成本损失。因此在基坑开挖前必须控制好地下水位,防止管涌发生。若管涌一旦发生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减少基坑安全风险和工期、成本损失。
  一、管涌发生原理
  基坑土层中上部土层为弱透水性的隔水层,下部为含有承压水的高渗透性的透水层,随着基坑土方的开挖,当上部的弱透水层的浸水土压力G’小于下层承压水的动水压力G时,即G’/G≤1.1。弱透水层的土颗粒便会悬浮失去稳定,下层动水压力就会破坏弱透水层中土层结构薄弱的地方,出现土体流动,土体中的小颗粒就会随着水流动,从而出现管涌。管涌若不及时处理,随着水的不断流动,管涌四周的土体会不断的塌陷,管涌面积会越来越大,从而给基坑稳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管涌处理措施
  避免管涌的发生,基本原理就是减小透水层中的动水压力,使上部弱透水层的浸水土压力大于透水层中的动水压力,以保持弱透水层土体的稳定,而不发生管涌现象。但由于各项目的地质情况都比较复杂,不确定性较多,土方开挖前,很难准确计算,并采取措施避免管涌发生。
  若基坑发生管涌,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处理管涌的主要原则是疏导为主,排、截、堵相结合。
  动水压力较小,流量较小的管涌可以采用降水减压和注浆法直接处理。降水减压是采用降水措施降低透水层中的动水压力,以保证弱透水层的稳定;注浆是在发生管涌的位置采取双液注浆直接封堵管涌孔洞而不出现涌水的现象。
  动水压力较大,且流量较大的管涌可以采用围井滤水、滤水压重等方法先将管涌孔洞口进行过滤,减少孔洞中的泥沙外流,防止孔洞继续扩大,保障基坑安全。然后采取降水或引流的措施降低动水压力和流量,在基坑稳定的前提下,再继续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围井滤水是在管涌口处用砂袋进行围井,同时在井内铺填碎石等滤料,阻止管涌中的泥沙外流,而出现周边塌方和孔洞扩大;滤水压重是直接在管涌孔口堆压大密度的过滤材料,封住管涌孔口,阻止管涌孔中的泥沙外流,防止管涌孔洞扩大。
  下面以某项目基坑管涌处理为例介绍管涌处理技术。
  三、工程概况
  某项目基坑面积约2550平方米。自然地面标高为黃海高程3.3米,基坑开挖至黄海标高-5.6~-8.3米,基坑开挖深度为8.9米至11.6米。基坑围护采用SMW工法桩,设两道混凝土支撑。基坑底标高如下图。
  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土层分布为:①杂填土、②淤泥、③淤泥混砂、④中砂、⑤卵石层。③淤泥混砂层垂直渗透系数2.4×10-5,④中砂、⑤卵石层垂直渗透系数4.63×10-2。④中砂、⑤卵石属强透水层,水量丰富,属承压水,承压水位标高为黄海高程-2.96~-2.01m,水头高12.59~25.32m。基坑开挖底标高位于③淤泥混砂层。
  四、管涌发生情况
  基坑土方开挖前根据当地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没有采取降水措施,直接进行土方开挖。当土方开挖至-6.4米时,在面积约260m2的范围内,出现多处涌水点。项目部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开始打井抽水,水井采用直径219钢管,井深12米,达到④中砂强透水层,先后打设降水井11口,管井中采用流量40m3/h潜水泵抽水,每天合计出水量约为2000立方米,但水位降低效果不明显。
  管涌发生分析:根据地质报告及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开挖后,坑底产生隆起或突涌的可能性按行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附录C相关公式计算评价:
   Kh----突涌稳定安全系数;Kh 不应小于1.1;
   D----承压水含水层顶面至坑底的土层厚度;
   γ----承压水含水层顶面至坑底土层的天然重度;
   hw----承压水含水层顶面的压力水头高度;
   γw-----水的重度;
  以基坑最不利原则计算:
   D:6.3m
   γ:16.2 kN/m3
   hw:12.59m
   γw:10kN/m3
  计算得:=0.7<1.1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基坑会产生隆起或突涌,必须采取降水减压处理,方可保证基坑稳定,土方顺利开挖。
  五、管涌处理
  根据地下水丰富,管井降水效果不明显的特点,采用了降排相结合、滤水压重的方法,即保持已有管井继续降水,同时在管涌区域铺填碎石过滤压重,在碎石过滤层中设置集水坑,采用水泵将基坑中的水直接排出坑外,以满足地下室继续施工。具体做法如下:
  基坑中所有管井持续降水,管涌区域的土方边挖边采用碎石回填压重。土方开挖深度超过原设计标高800mm,开挖后立即向基坑中重新回填700mm厚碎石,同时在避开墙体部位的基坑边,埋设长1.1米φ600mmδ=8mm的钢管作为集水井,钢管壁在碎石标高部位均匀钻φ20mm@50mm的泄水孔。集水井中采用潜水泵直接将水抽出坑外。碎石铺好后,在碎石层上铺一层塑料布作为隔水层,再浇筑200mm厚C30混凝土垫层。使碎石层成为管涌的过滤层和排水通道,管涌出水在垫层以下流入集水井中抽出。
  由于地下水量较大,垫层浇筑后,垫层仍有局部渗漏情况。渗漏量较小的部位,待垫层有一定强度后使用快硬水泥进行封堵密实,使地下水通过垫层下碎石层流入集水井中。渗漏量较大的部位开槽引流,将水引流至集水井抽出,并在沟槽上覆盖钢板,使基坑垫层上无明水流动,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时水泥砂浆不流失,保障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底板施工期间,在每个集水坑上安装钢套管,钢套管顶标高高于基础底板面标高100mm,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进入集水坑,保持底板结构施工期间可以继续抽水。钢套管φ600mmδ=6mm,接长钢套管内、外侧分别焊接50mm高止水环,以保证后期集水井封堵时不出现渗漏。钢管下部周圈焊接100mm宽3mm厚的连接板,采用膨胀螺丝与垫层连接,然后采用快硬水泥将连接板周边密封严实,确保水流不向外渗漏,使基坑表面无明水流动。
  安装好集水井的接长钢套管,保持坑内无明水流动后即可进行结构底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结构施工。
  通过以上的措施处理后,基础底板结构施工期间,基坑内基本没有明水流动,顺利的进行了钢筋绑扎和结构混凝土浇筑,管涌处理效果良好。
  六、结语
  基坑开挖前要充分的研究地质报告,分析地下水位情况,并做好相应的降水措施,确保将地下水位降至土方开挖面0.5米以下方可开挖。若发生透水情况,应立即根据透水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减小工期、成本等各方面的损失。
其他文献
摘要:电力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电力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电力线损是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内容,电力线损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对电力企业的总体管理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提高电力线损管理效率的有效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线损管理;管理效率;电力  1 加强电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科学成果被应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仅成功的改变了生产和生活的方式,还极大的提升了生产和生活的质量。其中,电网设施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更是运用了诸多的先进科技,从而致使电力系统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在电力调度作业中,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不仅提升了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及质量,还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和稳定性,继而为我国电力事业建
期刊
摘要:对于电梯安全性远程控制技术来说,其在中国现代电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梯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性。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可以清晰具体地展示出电梯当前的运行状态,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当电梯系统出现故障或者受到突发灾祸影响的时候,会在显示图面上转换为监控专用画面,这也使得监控工作的展开更加方便。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在画面上得到一些重要信息,从而选择出与之相对应的处理方式,这样一来也在很大程度
期刊
摘要: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管理与施工的质量是保障项目整体质量的核心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建筑行业的需求,而且,伴随着各种先进理论与施工技术在管理施工中的不断运用,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出现质的飞跃。基于此,以下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项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环境、施工技术以及施工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工程项目管理效果难以发挥。因此,研究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主要因素;  1 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具体来说,通过建筑工程的管理落实,即能实现对整个工程开支的精细控制,这点应放在首要的位置具体实施。例如常见的项目成本控制,这对于工程经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工程管理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和节约成本。因此,建筑企业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创新组织结构,针对具体情况加以有效管理,提升施工水平,创新管理理念,从而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下面本文就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重要性;  1 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  1.1 完善现场控制  建筑工程管理就是对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
期刊
摘要:当前国内的装配式建筑处于快速发展中,有效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生态保护与节能减排。为保证装配式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全面提升管理水平。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要明确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保证施工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构件可以预先在工厂完成预制,运输至施工现场只需要对预制构件加以吊装与拼装即可。与传统的建筑形式相比,装配式建筑
期刊
摘要:在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控制中,工程监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起到服务和协调作用。促进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发展,提高各阶段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在建设质量控制中,要积极开展工程监理,建立完善的监理计划和预案,遵循科学的建设质量监理原则,全面提高质量控制的整体效果,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优势和作用。有项目监督为提高项目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程监理;建筑建设;质量管理
期刊
摘要:在经济发展快速推进的趋势下,城镇化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城镇的设计发展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而且在新阶段城市的设计中,旧城区的老化建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由于建筑是整个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必须做好建筑的整体设计规划,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还要确保整个设计方案的深切落实,从而最终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现代化的发展速度相契合。  关键词: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要点  引言  
期刊
摘要:中国古建为东方独立系统,数千年来继承演变,流布及广大的区域。近年来随着长期环境腐蚀、地震灾害和人为作用等影响,越来越多的古建木结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和损伤,严重者甚至濒临垮塌。因此揭示结构服役过程中的损伤机理,对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合理评价能够帮助管理者全面地了解结构的安全状态,更好地实现在役古建木结构的维护修缮工作。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损伤机理  1.引言  我国的古建筑历史悠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