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的必胜色子

来源 :数学大王·趣味逻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4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你们可以选一个色子,然后我们较量一下,看谁抛掷出来的点数比较大。不过,这些色子对我非常忠诚,所以我一定能赢。”魔术师指着桌上的色子说道。
  2 一位观众决定挑战一下魔术师,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色子的特点:“这些色子的点数不一样!我挑一个点数大的,肯定能赢。”随后,他仔细看了每个色子,并统计了它们的点数大小。
  3 看了看统计结果,这位观众得意地说:“显而易见,我得选红色色子。”“你拿总点数最大的色子,那我就用总点数最小的色子打败你。我们抛掷20局,看谁赢的次数多。”魔术师丝毫不畏惧,一副轻松的样子。
  4 20局的抛掷很快就结束了,结果让这位观众非常吃惊。魔术师赢了14次,而他只赢了6次,输得十分彻底。
  红色:3,3,3,3,3,6
  蓝色:2,2,2,5,5,5
  绿色:1,4,4,4,4,4
  我们先来假设红色色子与蓝色色子对战,看谁会赢。很明显,红色色子只能掷出3和6,蓝色色子只有2和5。也就是说,会有4种结局:
  大家也许认为是红色色子,但这可不一定哟!事实上,绿色色子可以赢红色色子,三者就像“锤子”“剪刀”“布”一样相互克制。这些魔术色子有一个特性——“非传递性”,可以理解成它们的胜负不能通过直线的顺序来传递,而是通过一个循环的圆来传递。
其他文献
一、要点聚焦    [重点、难点、考点]  材料作文,是一种被认为是具有严格限制性的题型,近年的材料作文的命题体现出三个特点:  1.立意提倡多元化。细细探究近年的中考材料作文题,我们会发现,材料作文题呈现出了主题明朗化,立意多元化的特点。  2.提示语言明确化。近年的材料作文题的材料受到材料式话题作文的影响,其提示语越来越明确化,或者点明材料的主旨,或者指明写作的角度,或者提示了写作内容,等等。
动物棋是我国民间传统棋类游戏。  动物棋的棋盘由横纵5条线段组成,线段交叉构成的16个正方形为动物棋的棋位。  动物棋的棋盘  动物棋的棋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棋子,而是动物卡片。动物棋共有16张卡片,对弈双方各有8張卡片。每张动物卡片有两面,双方的卡片背面是一样的,正面不同。一方的正面是红色动物,另一方是黑色动物。  8只动物依照战斗力排名为:象、狮、虎、豹、狼、狗、猫、鼠。有趣的是,鼠虽然是战斗
在结束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旅程之后,冒险家张小骞决定返回自己的家乡,因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快要到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周围的一切都让张小骞感到久违的亲切。田地里蒙着一层薄薄的霜,仿佛一大片绸锻铺展开来;田边的树光秃秃的,只有几片发黄的叶子留恋着树枝,不肯轻易离去。前方传来几声犬吠,又见几缕炊烟升起,再走一会儿,果然出现了一座村庄。  村口有一群孩子在你追我赶玩着游戏,大人们有的在门口贴春联,
釣鱼日
期刊
在一片广阔无际的奇塔大海上,有一块四周都被大海包围的大陆——奇塔王国。王国有6颗神奇的宝石,它们曾经是国王王冠上的装饰。它们拥有不同的魔力,现在分散到了王国的各个地方。  神秘箱子  一天,木糖刚结束当天的劳作,沿着小溪往家的方向走去。鱼儿不时从清澈的溪水中跃出,溅起朵朵水花。一个精致的箱子从小溪的上游缓缓地漂流下来。“谁这么没有公德心,往小溪里乱扔垃圾。”木糖边说边把箱子捞了起来。  箱子被捞起
小小数迷澤西之三角形之灾
故事背景:孙宝,字子严,西汉名臣。这个故事发生在他做京兆尹(相当于首都市长)的时候。  出场人物:孙宝、小贩、农民、衙役甲、衙役乙  第一幕  西安,清晨。由于有庙会,街上非常热闹。  市场上,衙役甲、衙役乙二人正在巡逻,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吵闹声。两个衙役连忙挤进人群,查看情况——原来是一个农民和一个卖油炸馓子的小贩在争执,两人都争得面红耳赤。  第二幕  大堂前,京兆尹孙宝正在处理公务,衙役甲
小王最近为了减肥,去练拳击。  几天后朋友遇到他,問:“你不是减肥吗?怎么反而变胖了?”  小王难过地说道:“这不是胖,是被打肿的。”
腦力已充足,烧脑不停歇!看看谁是新晋闯关王!闯关者报上名来,接受挑战!  发挥你的空间想象力,想想这个正方体展开后,螃蟹、小鱼和章鱼分别在哪个位置吧!(不考虑图案方向)  发挥你的空间想象力,想想这个正方体展开后,草莓、橙子和柠檬分别在哪个位置吧!(不考虑图案方向)
简答题是按题目要求做出简要回答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在记忆、再现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基础上理解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政治试卷中的简答题一般包括直接问题式、背景材料式、材料概括式、图表型问题式、漫画问题式、情境问题式等。解答简答题,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准设问。准确把握设问中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明确设问的指向,并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