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英语作中国学生的第一门要掌握的外语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此背景下,本文主要介绍了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理论,从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支持者和反对者的理论依据出发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外语学习低龄化现象进行反思。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外语学习;低龄化
一、引言
近年来,外语学习低龄化趋势在中国表现得愈加明显,有的家长甚至在儿童尚未完全习得母语的前提下为他们报名外语学习课程,对此,很多语言学和教育界专家对外语学习低龄热现象展开辩论,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是否成立的基础上。
二、关键期假说的理论依据
自从“关键期假说”提出以后,语言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关键期确切的年龄是多少;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速度和最终水平有何影响,这些问题让国内外学者做出了一系列的争论和研究。
(一)关键期假说的支持理论及其主要依据
在二语习得领域里,支持关键期的例子有Christine Weber-Fox和Helen Neville的实验研究,两位学者将行为主义和电生理学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以此来证明年龄是否在关键期假说中起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等问题。该实验得出成年人二语习得水平与习得初始年龄成负相关的结论,还表明,学习者初始学习年龄越大,语义处理能力和开放性词汇掌握程度越低。Freeman和Long通过研究发现: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在9岁左右。近年来,一些国内学者如辛柯、周淑莉发现:与那些初中才开始接受外语的学生相比,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更易获得在听、说等方面的优势。
(二)关键期假说的反对理论及其主要依据
Krashen等语言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假设接受英语初期水平知识的前提下,若对英语接触时间进行一定的控制后,年龄大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要比年龄小的学习者要好,但一年后,那些年龄小的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也会逐步跟上年龄大的学习者。若换成接受一定难度的英语水平知识前提下,年级稍轻的学习者的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年级较长的学习者。Ellen Bialystok和Kenji Hakuta通过对句法习得的研究,得出大脑神经功能的变化或许与不同年龄阶段的英语学习水平呈现相关性关系,而非因果关系的结论。国内研究反对“关键期假说”的学者也占了一定比例。桂诗春⑤(1992)认为在缺乏充足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下,“外语学习越早越好”这种论断不能作为教育决策的根据。
三、从“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角度反思当代外语学习低龄化现象
(一)外语学习低龄化不利于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著名的脑科学家杨雄里院士认为:“学生应先学好母语。小孩年纪小,认识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母语还未学好又来学英语,两种语言混淆在一起,结果两个都学不好。”英语与汉语分别属于印欧和汉藏语系,这就决定了这两种语言的词、句、篇章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汉语能力是关键,是学好第二语言的基础和桥梁。如果在汉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上出了差错,那么毫无疑问,这也将会阻碍着其他外语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很多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母语的一些表达上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语言负迁移倾向,成人都如此,儿童就更容易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上出现错误。
(二)外语学习低龄化易造成儿童对母语文化的冲击和排斥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价值观不尽相同,对待同一个事物甚至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语句表达,比如中国人认为“喜鹊”是代表福气,幸运,喜事的代名词,习语中经常会说“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这意味着即将有好事发生。但是在西方,magpie被形容是吵闹喋喋不休的,爱搬弄是非的人。在价值观上,中国人更倾向于集體主义,而西方人更倡导个性独立,崇尚自由,尤其是个人主义比较盛行。如果儿童在学习语言之始就过量地接触英语,势必会在潜移默化中把西方的价值观带入进来,从而导致对西方文化的认可和接受,漠视了本土的母语文化。这极其不利于儿童对本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过度追求低龄儿童的考级化不利于儿童心理发展和外语学习的进步
现在社会上打着外语启蒙班、强化班的噱头,打着短时间、高效率的口号在寒暑假期间笼络家长,而现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迫切希望看到孩子语言能力的明显进步,愿意付高费以求达成愿望。为了给家长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些不良培训班不顾及儿童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追求功利化的外语学习,造成英语考级低龄化,比如“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国青少年英语等级考试(NYET)”都以年龄化为等级。NYET中最低的Tl等级以3-4岁正在上幼儿园小班的儿童为考试对象。这些无疑超出了儿童的英语适应能力,造成儿童对考试的烦躁和忧虑。最终可能导致儿童在外语学习的道路上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四)外语学习低龄化易造成教育衔接不良问题
由于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很多来自城市的家庭较好的孩子们在相关培训机构已经学习了英语基础知识。家长认为提前掌握消化相关英语知识可以使得英语学习基础更牢靠,但是事实上,那些提前掌握了课本内容的孩子,会经常在课堂上开小差,做闲事,不仅养成了坏的听课习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影响到周围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而教师在这时也会出现焦虑现象,要将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都考虑入内。为了满足那部分高水平孩子的求知需求,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都不得不设置更高的教学目标,增加教学难度。而对于另一部分英语认知水平不高的孩子们,老师如果备课不当,一起按照高水平目标的标准上课,不仅减少了这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乐趣,而且非常容易造成他们对英语课程以及其他课业厌学、恐惧的不良情绪。而且,由于地区差异,有些地区在小学就开设了英语课,其他地区则没有,这也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中学老师表示上初中后不会再教授音标,认为这是小学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增加音标授课,则会完成不了学期的课程进度。因此音标一直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都依然是个难题。
作者简介:胡梦莹,1992年12月,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外语学习;低龄化
一、引言
近年来,外语学习低龄化趋势在中国表现得愈加明显,有的家长甚至在儿童尚未完全习得母语的前提下为他们报名外语学习课程,对此,很多语言学和教育界专家对外语学习低龄热现象展开辩论,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是否成立的基础上。
二、关键期假说的理论依据
自从“关键期假说”提出以后,语言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关键期确切的年龄是多少;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速度和最终水平有何影响,这些问题让国内外学者做出了一系列的争论和研究。
(一)关键期假说的支持理论及其主要依据
在二语习得领域里,支持关键期的例子有Christine Weber-Fox和Helen Neville的实验研究,两位学者将行为主义和电生理学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以此来证明年龄是否在关键期假说中起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等问题。该实验得出成年人二语习得水平与习得初始年龄成负相关的结论,还表明,学习者初始学习年龄越大,语义处理能力和开放性词汇掌握程度越低。Freeman和Long通过研究发现: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在9岁左右。近年来,一些国内学者如辛柯、周淑莉发现:与那些初中才开始接受外语的学生相比,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更易获得在听、说等方面的优势。
(二)关键期假说的反对理论及其主要依据
Krashen等语言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假设接受英语初期水平知识的前提下,若对英语接触时间进行一定的控制后,年龄大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要比年龄小的学习者要好,但一年后,那些年龄小的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也会逐步跟上年龄大的学习者。若换成接受一定难度的英语水平知识前提下,年级稍轻的学习者的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年级较长的学习者。Ellen Bialystok和Kenji Hakuta通过对句法习得的研究,得出大脑神经功能的变化或许与不同年龄阶段的英语学习水平呈现相关性关系,而非因果关系的结论。国内研究反对“关键期假说”的学者也占了一定比例。桂诗春⑤(1992)认为在缺乏充足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下,“外语学习越早越好”这种论断不能作为教育决策的根据。
三、从“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角度反思当代外语学习低龄化现象
(一)外语学习低龄化不利于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著名的脑科学家杨雄里院士认为:“学生应先学好母语。小孩年纪小,认识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母语还未学好又来学英语,两种语言混淆在一起,结果两个都学不好。”英语与汉语分别属于印欧和汉藏语系,这就决定了这两种语言的词、句、篇章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汉语能力是关键,是学好第二语言的基础和桥梁。如果在汉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上出了差错,那么毫无疑问,这也将会阻碍着其他外语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很多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母语的一些表达上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语言负迁移倾向,成人都如此,儿童就更容易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上出现错误。
(二)外语学习低龄化易造成儿童对母语文化的冲击和排斥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价值观不尽相同,对待同一个事物甚至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语句表达,比如中国人认为“喜鹊”是代表福气,幸运,喜事的代名词,习语中经常会说“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这意味着即将有好事发生。但是在西方,magpie被形容是吵闹喋喋不休的,爱搬弄是非的人。在价值观上,中国人更倾向于集體主义,而西方人更倡导个性独立,崇尚自由,尤其是个人主义比较盛行。如果儿童在学习语言之始就过量地接触英语,势必会在潜移默化中把西方的价值观带入进来,从而导致对西方文化的认可和接受,漠视了本土的母语文化。这极其不利于儿童对本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过度追求低龄儿童的考级化不利于儿童心理发展和外语学习的进步
现在社会上打着外语启蒙班、强化班的噱头,打着短时间、高效率的口号在寒暑假期间笼络家长,而现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迫切希望看到孩子语言能力的明显进步,愿意付高费以求达成愿望。为了给家长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些不良培训班不顾及儿童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追求功利化的外语学习,造成英语考级低龄化,比如“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国青少年英语等级考试(NYET)”都以年龄化为等级。NYET中最低的Tl等级以3-4岁正在上幼儿园小班的儿童为考试对象。这些无疑超出了儿童的英语适应能力,造成儿童对考试的烦躁和忧虑。最终可能导致儿童在外语学习的道路上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四)外语学习低龄化易造成教育衔接不良问题
由于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很多来自城市的家庭较好的孩子们在相关培训机构已经学习了英语基础知识。家长认为提前掌握消化相关英语知识可以使得英语学习基础更牢靠,但是事实上,那些提前掌握了课本内容的孩子,会经常在课堂上开小差,做闲事,不仅养成了坏的听课习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影响到周围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而教师在这时也会出现焦虑现象,要将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都考虑入内。为了满足那部分高水平孩子的求知需求,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都不得不设置更高的教学目标,增加教学难度。而对于另一部分英语认知水平不高的孩子们,老师如果备课不当,一起按照高水平目标的标准上课,不仅减少了这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乐趣,而且非常容易造成他们对英语课程以及其他课业厌学、恐惧的不良情绪。而且,由于地区差异,有些地区在小学就开设了英语课,其他地区则没有,这也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中学老师表示上初中后不会再教授音标,认为这是小学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增加音标授课,则会完成不了学期的课程进度。因此音标一直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都依然是个难题。
作者简介:胡梦莹,1992年12月,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