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应用本质 实施有效建模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b2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思考】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手段。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该怎样引领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建模的学习呢?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就如何把握应用本质,实施有效建模的一些思考。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倍的认识”中“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情境操作 交流回顾
  孩子们,其实只要用心去听、去发现,你会发现拍手中也藏着数学。
  (1)师第一次拍2下,第二次拍6下。
  问:你听出了什么?要想知道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也就是6里面有( )个2,用什么方法计算?
  (2)师:第一次拍3下,第二次拍4个3下。
  第二次拍了几个几下,是几下?
  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说明】简单的拍手游戏在拉近师生心灵距离的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同时又为今天的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作了铺垫。
  一、探究比较,建构模型
  1.出示例题情景图
  (1)从两个小朋友的交流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要算柳树有多少棵?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摆摆学具,也可以在草稿纸上画画或者直接说一说、算一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
  (3)汇报交流。
  ①摆小棒的台前演示,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师:你为什么摆2行?(根据学生说的板书:杨树、柳树)为什么柳树是这样的5棵一份?[是以杨树的5棵为一份,柳树有这样的……,柳树有( )个( )。]
  ②出示学生图示法。
  方法一:△△△△△
  △△△△△ △△△△△ △△△△△
  方法二:△△△△△
  ○○○○○ ○○○○○ ○○○○○
  (这两种只是符号不一样,柳树也是5棵5棵画的,都有3个5。)
  方法三:△
  △ △ △
  (△看做一个整体,柳树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个5。这样的画法更简洁、更抽象。)
  (4)有没有不画图直接说思路、列算式的?
  (5)看来根据杨树有5棵,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要求柳树的棵数,就是求3个5棵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算式:5×3=15(棵)。
  2.举例
  (1)如果杨树有8棵,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要算柳树有多少棵,就是求几个几?
  (2)如果杨树仍有5棵,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6倍,柳树有多少棵,怎么想?
  (3)你还想杨树有几棵,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几倍?自己说一说,在作业纸上记一记、算一算。
  3.观察比较
  横看。你从每一横行中发现了什么?要算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竖看。从每一竖行我们知道了杨数的棵数,柳树是杨树的几倍,是求柳树的棵数,还是求( )?
  教师小结:不管横看还是竖看,我们都知道了一个数,也知道了另一个数是这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设计说明】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不难看出,学生在读题收集信息后能直接列式解答。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问题用乘法”,我在这一环浓墨重彩,在学生探究后分析交流,再举例建构这一数学模型。而后为使学生对应用模型更加清晰、明朗,我又让学生观察比较横看发现了什么?竖看发现了什么,最后总结得出方法。
  二、练习反馈,巩固深化
  1.画一画、想一想
  (1)第一行画3个○,第二行△的个数是○的2倍,要求△的个数就是求( )个( )是多少。
  (2)第一行画2个○,第二行画8个★,★的个数是○的( )倍。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成年人的脉搏每分钟大约跳70次,刚出生的婴儿每分钟的脉搏跳大约是成年人的2倍。刚出生的婴儿每分钟脉搏跳动( )次。
  A.35 B.140
  (2)新生儿身高是头长的4倍,我那时头长12厘米,你知道那时我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
  A.48厘米 B.46厘米
  (3)人在地球上的体重是月球上的6倍。我在地球上的体重是30千克,我在月球上的体重是( )千克。
  A.180 B.5
  学生独立选择每一题后,分题同座位互换对答案。找出错误原因。
  3.学生完成书中作业第2~5题,限时3分钟。汇报交流,教师针对孩子的一些习惯适当地评价。
  【设计说明】练习的安排上重点深化了学生关于本节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问题”的解决,用乘法计算这一模型建构,同时在每一题组里又加入一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在纠错中更好地理解应用。
  三、情境游戏,拓展延伸
  你能猜出老师的年龄吗?
  老师的年龄比你们的(9岁)3倍大,但又比你们的4倍小,老师今年最大是多少岁?最小是多少岁?(年龄数每一数位上都是单数,并且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数的1倍,个位上数也是十位上的1倍。)
  【设计说明】在课尾创设此情境,一则激活气氛,二则重点巩固应用本节课以及前节课的知识,真正提高学生思维的含金量。
其他文献
一、背景分析  由于对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片面理解或受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出现了两种较极端的做法,一种只注重计算结果和计算速度,一味强化算法演练,每天机械练习,忽视算理的推导,以练代想,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重算法、轻算理。另一种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形式化的情境创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在理解算理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缺少对算法的提炼与巩
概括力是指以概括为主要形式,对文本归纳、提炼并通过语言进行言语表达的能力。在2011版课标中对概括力的训练目标体现出明确的序列化:从第一学段的“初步体验”到第二学段的“初步把握,初步感受”,再到第三学段的“初步领悟”等表述,呈现出逻辑递进的训练思路。然而,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概括能力训练还是较少,即便有教师尝试,也常常费尽唇舌,学生也不得要领,使概括力的训练被不断边缘化,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化
在湿地如画、湖泊似镜的龙城之东,在毗邻紫荆公园,相依烟雨横塘之处,孕育着一所生机勃勃的小学——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她始建于1941年,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公办小学。学校占地25853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一流。近三年来,学校以科技为本,把科学精神融入到教育科研中,推进科技教育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凸显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作为江苏省第一批科技特色学校,科技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实
2006年2月23日,意大利都灵的帕拉维拉体育馆,冬季奥运会最赏心悦目的赛事,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比赛正在进行。  那一天,冷门迭出,夺冠热门美国著名选手科恩和俄罗斯名将斯鲁茨卡娅表现极度失常——科恩在比赛中连续两次摔倒,斯鲁茨卡娅居然跌倒在地。倒是赛前不被看好的日本选手村主章枝,表现极为抢眼,她在决赛中舞姿翩翩,宛如仙子下凡;亦真亦幻,又似蟾宫魅影。全套动作一气呵成,近乎完美。一时间,场内掌声四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孙双金老师情智语文所追求的语言发展和情感熏陶的同构共生,和谐的语文课堂是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课堂里诗情与创意的珠联璧合,和谐的语文课堂是薛法根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中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的激情共舞。课程专家叶澜教授的诠释是:“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
一、批注式“随堂化”教学的选择  课改让我们教师思想解放,学生个性张扬,重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把学生放在首位。常常听到教师这样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哪部分?为什么?说说理由。你读到了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把它画下来,好好读一读,说说理由。尤其在上情感性课文的时候,把孩子上得动情地流泪。流完泪后,学生得到了什么呢?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底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们心中没有底。过于自由泛化的课堂让语
品德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走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  一
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载体,更是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平台。在具体的实践指导过程中,精心设计活动环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可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际指导过程中,有时一次单独的实践活动设计传递的信息不够充分,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热情,此刻有深度的二次活动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二次设计,激发创意设计  六一儿童节
《锐角和钝角》是在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是借班上课,上课时和学生是第一次见面,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要使自己的课吸引学生,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积极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活动携手同行,使学生在充满阳光和欢乐的氛围中成长。下面我结合《锐角和钝角》一课,谈谈自己怎样挖掘课堂中积极的情感因素。  过程描述  一、激发兴趣,调节情感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是调动学生主动、认真学习的根本
当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注重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知识点的传授,但忽略了学生强烈的主观学习愿望。教师应在课堂上精讲,提高有效性,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学中,应从提问、思考、操作和师生关系四方面构建实效课堂,突显生本理念;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去收获课堂中的学习成果,感受课堂的快乐。  一、“提问”空间——叩启智慧之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