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置髓内钉结合内侧微创钢板治疗C2、C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s1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倒置髓内钉结合内侧微创钢板固定治疗AO分型C2、C3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7年1月收治的38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4~72岁[(45.6±2.5)岁]。骨折AO分型:C2型24例,C3型14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4~16 d,平均7.5 d。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外侧股骨髁单钢板固定组(单钢板组,20例)和倒置髓内钉结合内侧微创锁定钢板固定组(锁定钢板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0~24个月[(12.2±1.8)个月]。单钢板组手术时间为(110.5±35.4)min,锁定钢板组为(116.7±42.3)min(P>0.05)。单钢板组术中出血量为(450.5±120.7)ml,锁定板组为(455.2±130.4)ml(P>0.05)。单钢板组早期负重时间为(28.5±8.6)d,锁定钢板组为(18.7±4.9)d(P<0.01)。单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为(8.5±2.2)个月,锁定钢板组为(6.5±1.6)个月(P<0.01)。术后1,6,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锁定钢板组明显优于单钢板组(P<0.01)。术后6,12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锁定钢板组明显优于单钢板组(P<0.01)。术后两组均未发生感染。锁定板组未发生内固定失败、膝内外翻、下肢外旋畸形或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单钢板组发生钢板断裂2例,膝关节外翻1例,膝关节内翻2例(P<0.01)。

结论

与单钢板固定比较,倒置髓内钉结合内侧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AO分型C2、C3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具有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该类型骨折较为理想的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不同疗程利伐沙班对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 2017年7月收治的9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 70岁,伤后24 h内入院;(2)经X线片确诊为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Ⅲ型或Ⅳ型;(3)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认知能力正常,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术后配合进行6
期刊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及很多较大骨科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症状性PE很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而随着静脉的回流,DVT也可能随时脱落形成新的PE。对于骨科大手术后VTE的预防已经受到全世界学者的高度重视。但膝关节镜术后VTE问题尚未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虽然膝关节镜术后VTE的发生率较低,且各研究间差异较大(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分布形态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5月— 2016年5月收治的1 324例(2 119个椎体)OVCF患者增强术后前后位X线片上骨水泥分布形态。其中147例因椎体再骨折接受2次及以上手术,椎体再骨折率为11.1%,105例患者发生包含1个或多个邻近椎体骨折,邻近椎体骨折率为7.9%。按椎体中央垂线、双侧
目的比较3D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内固定或前环外固定支架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6月— 2017年2月收治的49例Tilt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21~68岁,平均44.6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28例)采用3D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前柱螺钉治疗,B组(21例)采用3D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离断伤端端吻合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对对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坐骨神经离断组(模型组)、坐骨神经离断吻合组(缝合组)、坐骨神经离断吻合+PBMCs组(PBMCs组)和坐骨神经离断吻合+1640培养基对照组(溶媒对照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于梨状肌下缘0.5 cm处锐性离断左侧坐骨神经,
目的探讨Halo-vest支架辅助下三期手术治疗特殊Anderson-D'Alonzo Ⅱ型、浅Ⅲ型枢椎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7年1月— 2015年1月收治的15例骨折间隙>2 mm、齿状突移位>5 mm、骨折断端成角>11°的特殊Anderson-D'AlonzoⅡ型、浅Ⅲ型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7~61岁[(44.5±10.9
目的探讨后外侧Kocher-Langebeck(K-L)入路中不离断髋外旋短肌群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6月— 2017年2月治疗的28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6~71岁,平均43.6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单纯后壁骨折9例,后柱伴后壁骨折14例,横断伴后壁骨折5例,患者均伴有后脱位。入院复
创伤性视神经损伤常见于颅脑外伤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由于视神经无再生功能,患者常常遗留视野缺损乃至视力丧失等症状,导致颅脑外伤较高的致残率。目前临床上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方案以激素治疗和视神经减压治疗为主,但临床疗效尚不确切,也无统一的治疗规范。近些年,以神经保护药物与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神经移植、干细胞疗法和基因治疗为代表的一系列全新的治疗方案,为临床解决创伤性视神经损伤高致残率提供了新的思路。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