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沉默的螺旋”新现象

来源 :大学·阅读独唱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hahawoti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网络传播媒介具有的受众身份的匿名性、传播的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网络受众的年輕化以及传授双方的平等性等特点,在信息充分流动的网络场域中,公民个体敢于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能迅速获知公众意见,即使是和大众媒介观点不一致,也不一定会以其观点来代替自己的,这就给沉默的螺旋中所说的“单一气候”的形成带来了困难,所以有学者认为在网络时代或者新媒体语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存在岌岌可危。
  (一)“反沉默螺旋”现象
  “反沉默螺旋”现象是指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少数派不再因为孤立恐惧选择沉默,而是敢于公开发表言论,和他人进行深入田致的交流,使得他们的观点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以此来反证沉默的螺旋。
  然而这一观点未必就能说明“沉默的螺旋”理论会不存在。首先,网络虽然是匿名的,但是线下是由真实的人来操纵。每个网民都有固定的ID,网络具有强大的人肉搜索功能,没有几个人敢断言他人无法将自己和现实身份对应起来。另外,新媒体功能强大,但传统媒体的根基不能忽视。一些传统媒体更为理性的言论反而能使群众静心思考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不是一味疯狂表达实际上有些偏见的观点。第三,网络门槛很低,意见表达自由度高,难以形成主导型意见,但是意见领袖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只要他们敢于发声,结果其实是变幻莫测的。
  但是,无论是“反沉默螺旋”还是“变幻的螺旋”,其结果都会形成一方优势意见,都会回归“沉默的螺旋”的态势,所以,该理论在现今的新媒体语境下依旧适用。
  (二)“双螺旋”现象
  这一理论假设由四川大学人文与新闻学院的高宪春教授首次提出。双螺旋的场域分别指的是,传统大众媒介及权威发声渠道、新兴的自媒体及其他表意平台。前者在群众中拥有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也积极融入网络社会,凭借相当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形成自己的意见优势,弘扬主流价值观,自上而下传播信息,使得受众逐渐认同并接受传统媒体的声音,形成一种“沉默的螺旋”。后者则是个体凭借新的媒体平台主动参与舆论的形成,积极发表意见,为自己的利益诉求找到新的渠道,也改变了个体对大众传播的依赖性。这种平台会吸纳更多拥有相同心理倾向的个体,促使他们在意见倾向上抱团前行。新媒体语境下的个体或者随后形成的群体多从自我诉求出发来考虑问题,感情色彩相对浓厚,往往以批判和反思的形象出现,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传播。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双螺旋”。
  两支螺旋有着不同的发声渠道、相异的利益诉求,难免会发生碰撞。传统媒体凭借真切的报道和鞭辟入里的分析引导公众从感性层面进入理性思考,继而认同事实,将大众媒体的观点无形中嵌入到新媒体平台的受众群中。同样,新媒体受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言论也会反应平民诉求,引发更大的社会认同效应和聚合效应,对大众媒体施加影响。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无论是哪一种螺旋,在本质上依旧是“沉默的螺旋”范畴,况且这两个螺旋始终互动影响,总有一方会战胜另一方,两种螺旋的碰撞聚合又会形成单独的“沉默的螺旋”,若此时反对的声音出现,少数意见继而又会上升为优势意见,如此循环往复,“沉默的螺旋”始终呈现未消而长的态势。
  (节选自《新媒体语境下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几点思考》)
其他文献
此前,在饥肠辘辘的深夜观看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成为了小伙伴中一件最流行的事情,—集看罢,想吃遍世界,也想要回家。人生的干滋百味,都藏在了一碟一碗之间。而阅读文人谈美食的文章,也总是让人清趣盎然。他们不仅能下厨房烹饪一手好菜,更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圍、吃的渊源、吃的文化,用比镜头更精雅细致的语言,描绘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读来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期刊
近代伊始,文学就与时代绑在了一起,国家存亡和民族危难成为文学不可避免的关怀所在。从王国维、胡适、陈独秀等人的创世开局,到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一以贯之的主题始终是对民族未来的忧虑。而在鲁迅的笔下,这种忧患意识的表达与小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小人物命运的揭示,对人性深刻的洞察,鲁迅完成了身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鲁迅笔下的小人物,有《孔乙己》里的孔乙己、《阿Q正传》里的阿Q与王胡、《一件小
期刊
在中国文学史上,海派文学是—个特别的流派,与之对应的是京派小说。二者以地域为名,各具特色,甚至还互争过高下。虽然海派文学以上海地域为名,但这个文学流派并不是地域概念,而是时段概念。具体来说,海派文学是指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上海地区的作家造就的文学流派。  那时候的大上海,是中国最为开放、最为发达的地区,有着“东方巴黎”的美誉。经济的发达,带来了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民国时期的上海,受
期刊
幼稚  我们总是怀念孩提时代“幼稚”的自己,那是无论做出任何可笑举动,也只会收获母亲温暖目光的美好过去。当我们回到古代,“幼稚”一词的含义便成全了你想做回稚嫩孩童的愿望。  “幼稚”在古代  1.年纪小  《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中记载:“臣(李泌)幼稚时念《黄台瓜辞》,陛下尝闻其说乎?”这里的幼稚便是年纪小的意思。  2.幼孩  晉代陶潜在《归去来兮辞》序中写道:“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
期刊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教育部《语文建设》杂志编委,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客座教授。著有《語文要怎么考:中学语文命题探索》《问津录:寻找优质语文教学资源》
期刊
编辑点拨  周作人写宁绍菜,先从它们共同的特点“逐臭”入手,抓住所描写事物的主要特点,让读者一读,便心中了然宁绍菜的不同之处。周作人的谈吃小品常常都寄托着思乡乏情,但他的文字,却有意识地把情感隐藏起来,只用质朴的语言平平道出,并不强迫读者接受,而是让读者主动步入他所营造的乡土氛围中,欣赏自己家乡带有野趣的返璞归真的美。  宁波人与绍兴人也都喜欢“逐臭”,我第一次闻到宁波的臭冬瓜的气味感觉就像闻到氨
期刊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有一天,叶公对孔子说:“我们乡有个能行直道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就出来作证告发。”孔子说:“我们乡里的直道跟你们不一样,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直道便在其中了。”  身處法治社会,我们很容易理解叶公说的“直道”,即法律大于人情,任何时候人都不能因为亲情而包庇犯罪。那孔子这个大圣人,为什么会赞成父子间相互隐瞒犯罪呢?他所说的“直道”错了吗?  有人用
期刊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期刊
背景链接  叶广芩,本姓“叶赫那拉”,是慈禧太后的侄孙女,清朝最后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的亲侄女,出身勋贵之家。叶广芩从小的所见所闻无不与皇家有关。清王朝结束后,满族人纷纷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  “叶赫那拉”成了“叶”。在此后的一个世纪里,这个曾经象征尊贵荣耀的姓氏给叶氏后人带来的更多是悲凉的回忆和坎坷的人生。虽被称作“格格作家”,但叶广芩的小说并不像《红楼梦》那般详尽描绘过去王公贵族的生活,而是以
期刊
1916年12月,诺依曼生于柏林,父亲是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商人,母亲对艺术和美学有浓厚兴趣。1935年,19岁的诺依曼考入柏林大学,主修新闻、历史、哲学和美国研究等课程。  1947年,诺依曼与丈夫创建了阿伦斯巴赫舆论调查机构。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们调查了成千上万的德国公民,涉及了数不胜数的舆论领域。  诺依曼提出,对于“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任何检验都必须将以下四个假设单个考虑,然后进行个案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