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一卷诗书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0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從“纸质书”延伸到“阅读体验”“生活方式”,视野开阔。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究竟如何去面对“纸质书”,作者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去论述。在论述中围绕“电子书与纸质书”展开辩证分析,结构上采用层进式,立意深刻。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个时候所说的书,自然是纸质书。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书出现了。它以其方便、快捷等特点,迅速地与纸质书平分天下,各自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有天下统一的趋势。但是,在我的心目中,还是认为纸质书的阅读效果最佳。
  且不说电子书在使用久了之后对眼睛的伤害,单是从阅读效果而言,我认为电子书便不如纸质书。当你翻开书的扉页,嗅到那淡淡的墨香,然后,那一行行的字便如同一个个欢快跳跃的小精灵一般跃入你的眼帘,那时你的心中是否会涌现出一股喜悦之情呢?我想,应该是有的吧。当你阅读时,手指在书上磨娑的感觉,那种真实感,是电子书无论如何也无法仿造出来的。在这个什么都追求速度的时代,有时间捧着一卷纸质书,去阅读它,宁静、自然、幸福与获得感,总会油然而生。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仅仅只是在上海静安商业区挂了一块“新华书店”招牌后,人们就那么高兴,甚至有些欣喜若狂的原因吧!
  在我看来,阅读电子书与纸质书,其实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方式。电子书是快节奏的,短时间的,而纸质书则正好相反。纸质书的阅读,总能给人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与宁静,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俨然是一股不同的清流。有诗言:“又得浮生半日闲”。纸质书的感觉就像是这样,忙里偷闲,给人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书的世界里寻找别样的精彩。
  唐诗、宋词,以及一些小说,在阅读时,如果是用纸质书为媒介,可以给人一种十分享受的感觉,但若是换成电子书则不然。我想,很多人都应该是有过这样的体验的。这自然不是内容不一样了,只是单纯地因为媒介的变化罢了。纸质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安静的处子,不会因为你不来翻阅它而有所改变,而电子书上,有的则有信息来提醒你:“今天你读书了吗?”亦或者是“推荐你看XXX。”两种书在这种细微之处,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与选择。怎样去阅读取决于你自己。于我而言,纸质书便是最好的选择。
  捧一卷诗书,遨游于心中。
其他文献
大雁之塔  我很小的时候就曾经与一帮小伙伴凑了钱,登上大雁塔扶栏雀跃,几乎整个西安城都收入眼底了,往东看是韩森寨高高的烟囱和传说的韩信坟,往北看是灰蒙蒙的城墙和钟楼的金顶,往西看是稀疏的楼宇和一块块绿油油的麦田,往南看一条山脊像横卧的巨蟒,不动声色地携着万千感慨在向前游动,往下看更是别样风情了,慈恩寺被一院压着一院的陋屋包裹得严严实实,就像众生依偎着取经归来的高僧。  如今这千年塔刹是愈发精致了,
期刊
今岁元夕,花灯如昼,翠华千盏,浮香万重。东风携几缕游丝暖意舒展云端,乐音招摇直入长街尽头。  当我读到《青玉案·元夕》的时候,面前徐徐展开的,便是这样一幅画卷。  那一番蓦然相逢的缱绻之意,总让我忍不住屏息轻声念之品之,仿佛画卷上的青灯繁星、轻风暖意生动跃于眼中耳旁。一千年的岁月过去,这份浪漫仍能随词句侵入我的肌骨,直入心间。  自小对辛弃疾的词很是熟悉,世人称颂其多为豪放派之代表,以“苏辛”并称
期刊
叹息着寻遍千春,你寻见了什么?  月光洒在你单薄的外衣上,映着你单薄的心。  寻·笼下彩  元夜无情。  东风轻入半卷的竹帘,刮着你轻摇的两袖,吹来灯会上喧嚣的烟酒味,吹着你的脸颊,没有泪,如焦的愁似散非散。  独坐在窗边你暗忖着要去灯会上看看。  莫夜时分,灯会依河而办,熟悉的东风将元宵的灯火吹得恍如千树花开,轻轻睁开蒙眬双眸的,眼帘下似乎划过了几颗流星。华丽的雕花马车香气撒满了车水马龙的青石板
期刊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2,或依势以干非其类3,出技以怒强4,窃时以肆暴5,然卒迨于祸6。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临江之麋7  临江之人畋8,得麋麑9,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10。自是日抱就犬11,习示之12,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13。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14,抵触偃仆15,益狎16。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17
期刊
陈 楠  陈楠 20世纪80年代生人,籍贯河北。毕业于西北大学,古代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语言学教学工作,兼任出版社古籍编审。  说起寓言,人们一下子就会想起狐狸吃葡萄,想起《伊索寓言》了。其实寓言在中国出现得很早,先秦散文如《孟子》《庄子》《韩非子》中有了一些,但是一直是附属文字,阐述全篇的观点、说理或加以评论,终未能独立成篇。随着思想的发展,思辨的发展,逻辑思维逐步深化,系统性的理论著作
期刊
岁月为百代之过客,逝去之年亦为旅人。于舟楫上过生涯,或执马鞭更而终其一生之人,日日生活皆为旅行。  一年一次的祭神,是农村过年不可缺少的习俗之一。很多年没有回老家的我和爸爸,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准备东西,点心,水果,香火,一样不能少。爷爷跟在屁股后面,前后叮嘱着,生怕忘带了什么,惹得神仙们不高兴。早起,按部就班,规规矩矩,这也是农村一种经久不衰的习惯,是所有以双手为生的人们坚持的信念,也是他们
期刊
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人们尽情狂欢。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蓦然回首,仿佛回到千年之前,又仿佛穿越千年之后,过去、现在、未来,一切都在眼中浮现。  往事像烟花放飞,驰骋于天地间,飞上云霄怒放,缔造出璀璨星河。刹那间,满天星辰都成为陪衬,还有什么比那灿烂的往事更引人注目的呢?然后,荣华散去,露出天空的本色,星辰又重新耀眼起来,往事
期刊
冯延巳 (903年—960年)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南唐开国时,因其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年),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保大四年(946年),冯延巳登上相位。947年冯延巳为救冯延鲁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年),出任抚州节度使。到了保大十年(952年),他再次荣登相位。958年,冯延巳被迫再次罢相。罢
期刊
洁 尘 作家。现居成都。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先后供职于媒体和出版社。已出版有《华丽转身》《提笔就老》《生活就是秘密》《一朵深渊色》《啤酒和鲈鱼》《酒红冰蓝》《中毒》《锦瑟无端》等随笔和小说三十余部作品。  2018年樱花季,我又去了镰仓。  那是3月29日的晚上。下午从成田机场出来,直接上车,从千叶出发,沿着东京湾往西南走。中间车子经过了东京的台场。  第一次去台场,是十年前。  2008
期刊
老实说,一开始叫我去支教时,我是拒绝的。前面几个组的叮嘱言犹在耳,这群六年级的学生是如何顽劣,如何难管,如何不争气。支教感受我也看了不少,大部分人感叹幻想的破灭,这群孩子与他们所想的山区学生相差甚远,说脏话贪小便宜样样占全,发食物时甚至会抢着最贵的。总之,种种言语彻底使我把支教视作洪水猛兽。  我是个悲观的人,大部分时候与其他人格格不入。我拒绝期待和偏爱,因为我畏惧它们落空后的打击。在别人对着舞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