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人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调查显示,证明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压力大。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
2.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
3.自卑心理时有产生。由于家长、教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自卑心理自然产生。
4.叛逆心理严重。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当他们的独立意识遭到同学、家长,教师乃至社会的阻碍时,叛逆心理便油然而生了。
5.青春期困擾。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中学生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他们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心理教育课程化。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⑴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⑵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2.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学习压力。初中生的不少心理问题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所致,所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改善其心理状况的重要措施,具体做法是减少作业量,降低考试频率,课内课外教学育人兼顾,注意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厌学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有效实现素质教育。
3.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教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⑴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⑵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⑶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5.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烙印。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1)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2)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3)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6.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既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e]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 435000)
调查显示,证明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压力大。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
2.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
3.自卑心理时有产生。由于家长、教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自卑心理自然产生。
4.叛逆心理严重。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当他们的独立意识遭到同学、家长,教师乃至社会的阻碍时,叛逆心理便油然而生了。
5.青春期困擾。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中学生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他们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心理教育课程化。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⑴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⑵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2.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学习压力。初中生的不少心理问题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所致,所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改善其心理状况的重要措施,具体做法是减少作业量,降低考试频率,课内课外教学育人兼顾,注意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厌学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有效实现素质教育。
3.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教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⑴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⑵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⑶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5.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烙印。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1)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2)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3)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6.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既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e]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 4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