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读题时代”的到来,新闻标题语言出现许多“不规范”现象。本文将从语言非范畴化的视角为这些特殊表达方式寻找认知理据,以名词非范畴化现象为例,分析其语言特点。
【关键词】新闻标题 非范畴化
一、概述
刘正光教授是中国第一位研究语言非范畴化的学者。在2003年,他在外语教学及研究上发表的文章《Vi NP的非范畴化》首次把语言非范畴化理论带进国内语言学研究领域。什么是语言非范畴化?刘正光教授(2006)从2个层面对其定义说明。从语言研究的角度看,在特定的情况下,非范畴化是范畴化语言体逐渐丧失其范畴化特征的过程。范畴化语言体在非范畴化之后,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新旧范畴之间有一个模糊的中间范畴。因此,语言非范畴化是范畴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在范畴,自由范畴体以及动态范畴之间的模糊地带。从概念角度看,语言非范畴化是一种思想的创新和认知过程,它不仅是人类概念活动持续发展和概念系统不断丰富的主要方式,而且是人类认知思维创新引起的语言创新认知机制。
二、名词非范畴化
语义上名词原型指待一种特定事物,但是本文作者通过对新闻标题的语料收集发现,大量的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其它词性。无论这些名词的用法是暂时还是固定的,它们都反映着同样的事实:通常,在特定情况下,原型成员逐渐丧失在原型范畴中的一些典型特征,并处在重新范畴前的一个不稳定的中间地带。这意味着在前范畴和新范畴中间不稳定的灰色地带,它们开始进入,它们失去了原始范畴的一些典型特征,同时又得到了新范畴的一些特征,这一过程就叫非范畴化。非范畴化可以使新闻标题的语言更加简洁,新颖和生动,既满足了新闻标题要求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这一要求,也紧紧抓住读者的猎奇心,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闻媒体的竞争性。
(1)名词词义非范畴化作后缀。语义的抽象和归纳使名词的原型范畴丧失典型特征,可能从旧范畴转移到新范畴。因此,非范畴化成为语法化的一个重要机制。词语在语义归纳后逐渐应用到不同的语境中,其语义的明确特征就渐渐消失如:
当孩子成了“低头族”
“低头族”是指如今无论何时何地,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的特征。(百度百科)“族”在新华字典中的主要解释有4点:1)亲属,泛指同姓之亲:家族;2)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3)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4)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部族。(新华字典)然而在“低头族”一词中,“族”在“地理上”“历史上”及“血缘关系上”的本质特征已经丧失,只留下了“他们有某种共性”的一般概念。这群人可以来自四面八方不同民族。只要他们有某种共性,他们就属于相同的“族”,如“啃老族”“蚁族”“月光族”“候鸟族”等。“族”失去了原始的语义特征,现在只是一个形容有着相同生活方式或生活环境的人们的词。
(2)名词形容词化和“副词 名词”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副词 名词”结构在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一种普通的语言现象。语法上,人们经常用做““副词 形容词””搭配,副词一般修饰形容词如“很漂亮”,在“副词 名词”结构中,名词的词性发生转移,由原来的名词范畴转移到形容词范畴,因此许多学者把这一现象定义为名词非范畴化如:
1)很广州 很家常
2)瑞安:最成功因为最内地
3)这个元旦很“文化”
在“副词 名词”结构中,名词“广州”“内地”及“文化”都丧失了原始名词性指称涵义,他们不再被形容词修饰,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的成分,这导致其作为名词的一些特征被抛弃,它们在语法上不是形容词,但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了形容词的特征,这就是名词在非范畴化过程中的形容词化现象。 “副词 名词”结构对前置修饰语副词有着严格限制,除了少数表示程度的副词如“很”“最”“非常”可以修饰名词完成名词的非范畴化。
(3)名词动词化。从语言学视角看,当一个名词用作动词,也就意味着削弱了它作为名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而增强它作为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如:
1)今天,你低碳了吗
2)“雷”伤了群众信任
“低碳”在语义和句法学上词性定义为名词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在此新闻标题中“低碳”表示选择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其名词性特征丧失了,动词性特征得到体现。“雷”在字典的释义是名词,一种自然想象。在这里“雷”表示人们感觉就像被雷劈了一样当某事的发生超出他们的想象。 “雷”的一部分本质特征由于人们特殊情感需要被舍弃,只保留了它的隐喻涵义动词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某事的震惊之情。
(4)名词副词化。在新闻标题中还出现了很多名词直接修饰动词的现象,既名词具有了副词的功能,这就是名词非范畴化过程中的副词化现象。
三、结语
时代在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这要求我们的语言系统也要不断的更新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因此,语言的非范畴化必不可少,在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刘正光.名词非范畴化的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03.
[2]刘正光,刘润清.Vi NP的非范畴化解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04.
【关键词】新闻标题 非范畴化
一、概述
刘正光教授是中国第一位研究语言非范畴化的学者。在2003年,他在外语教学及研究上发表的文章《Vi NP的非范畴化》首次把语言非范畴化理论带进国内语言学研究领域。什么是语言非范畴化?刘正光教授(2006)从2个层面对其定义说明。从语言研究的角度看,在特定的情况下,非范畴化是范畴化语言体逐渐丧失其范畴化特征的过程。范畴化语言体在非范畴化之后,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新旧范畴之间有一个模糊的中间范畴。因此,语言非范畴化是范畴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在范畴,自由范畴体以及动态范畴之间的模糊地带。从概念角度看,语言非范畴化是一种思想的创新和认知过程,它不仅是人类概念活动持续发展和概念系统不断丰富的主要方式,而且是人类认知思维创新引起的语言创新认知机制。
二、名词非范畴化
语义上名词原型指待一种特定事物,但是本文作者通过对新闻标题的语料收集发现,大量的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其它词性。无论这些名词的用法是暂时还是固定的,它们都反映着同样的事实:通常,在特定情况下,原型成员逐渐丧失在原型范畴中的一些典型特征,并处在重新范畴前的一个不稳定的中间地带。这意味着在前范畴和新范畴中间不稳定的灰色地带,它们开始进入,它们失去了原始范畴的一些典型特征,同时又得到了新范畴的一些特征,这一过程就叫非范畴化。非范畴化可以使新闻标题的语言更加简洁,新颖和生动,既满足了新闻标题要求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这一要求,也紧紧抓住读者的猎奇心,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闻媒体的竞争性。
(1)名词词义非范畴化作后缀。语义的抽象和归纳使名词的原型范畴丧失典型特征,可能从旧范畴转移到新范畴。因此,非范畴化成为语法化的一个重要机制。词语在语义归纳后逐渐应用到不同的语境中,其语义的明确特征就渐渐消失如:
当孩子成了“低头族”
“低头族”是指如今无论何时何地,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的特征。(百度百科)“族”在新华字典中的主要解释有4点:1)亲属,泛指同姓之亲:家族;2)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3)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4)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部族。(新华字典)然而在“低头族”一词中,“族”在“地理上”“历史上”及“血缘关系上”的本质特征已经丧失,只留下了“他们有某种共性”的一般概念。这群人可以来自四面八方不同民族。只要他们有某种共性,他们就属于相同的“族”,如“啃老族”“蚁族”“月光族”“候鸟族”等。“族”失去了原始的语义特征,现在只是一个形容有着相同生活方式或生活环境的人们的词。
(2)名词形容词化和“副词 名词”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副词 名词”结构在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一种普通的语言现象。语法上,人们经常用做““副词 形容词””搭配,副词一般修饰形容词如“很漂亮”,在“副词 名词”结构中,名词的词性发生转移,由原来的名词范畴转移到形容词范畴,因此许多学者把这一现象定义为名词非范畴化如:
1)很广州 很家常
2)瑞安:最成功因为最内地
3)这个元旦很“文化”
在“副词 名词”结构中,名词“广州”“内地”及“文化”都丧失了原始名词性指称涵义,他们不再被形容词修饰,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的成分,这导致其作为名词的一些特征被抛弃,它们在语法上不是形容词,但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了形容词的特征,这就是名词在非范畴化过程中的形容词化现象。 “副词 名词”结构对前置修饰语副词有着严格限制,除了少数表示程度的副词如“很”“最”“非常”可以修饰名词完成名词的非范畴化。
(3)名词动词化。从语言学视角看,当一个名词用作动词,也就意味着削弱了它作为名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而增强它作为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如:
1)今天,你低碳了吗
2)“雷”伤了群众信任
“低碳”在语义和句法学上词性定义为名词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在此新闻标题中“低碳”表示选择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其名词性特征丧失了,动词性特征得到体现。“雷”在字典的释义是名词,一种自然想象。在这里“雷”表示人们感觉就像被雷劈了一样当某事的发生超出他们的想象。 “雷”的一部分本质特征由于人们特殊情感需要被舍弃,只保留了它的隐喻涵义动词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某事的震惊之情。
(4)名词副词化。在新闻标题中还出现了很多名词直接修饰动词的现象,既名词具有了副词的功能,这就是名词非范畴化过程中的副词化现象。
三、结语
时代在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这要求我们的语言系统也要不断的更新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因此,语言的非范畴化必不可少,在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刘正光.名词非范畴化的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03.
[2]刘正光,刘润清.Vi NP的非范畴化解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