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爱”,不同的“人”

来源 :山西青年·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h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儒家思想同西方的基督教,在人类早期生活的时候都提出了,关于教导民众的思想,也都提到了“爱”的概念。在两种“爱”中,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作者将以“爱”和“人”为切入点,分析造成两种文化相同与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儒家思想;基督教;仁者爱人;爱人如己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对两千年前的儒家文化再次进行大力的宣传;而西方社会对基督教的遵从却是两千年来一以贯之。是何原因两种文化能够在各自的土地上经久不衰,是何原因代表两种文化的经典典籍能够被人们反复研读。我想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儒家思想中一个最根本的思想就是“仁”,在《论语·述而》中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表达了“仁”对于人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仁者爱人”的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之中,一直在思想界处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上至统治者、士大夫阶层,下至平民百姓,都奉行着基本的道德原则,使得中华文明一直流传至今。
  在地球的另一端,随着古罗马帝国的强大,另一种思想也被提升到了统治地位,霎时间《圣经》成了最普及的读物。在这之后的两千年的时间里,基督教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西方社会,尤其是在《圣经·新约》使得这一思想更加具有普世精神。它教导人们,“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要求他们要爱神,同时也要爱人如己。使得他们在信奉宗教的同时,约束着自己的行为,净化自己的灵魂。
  在两种文化或两种经典(《论语》与《圣经》)之中,都提到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爱”。而这一思想在各自的领地上,对民众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使得社会处于一种圆融的状态。从其自身的经久不衰,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文化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而在这一共同的思想“爱”之中,两者存在着共同点,同时也有着各自的差异。接下来我将对此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一、“仁者爱人”与“爱人如己”的共同点——秩序性
  在两种文化之中,都强调对人之爱,但在这种爱之前,它们都对人提出了各种要求,而这种要求简而言之,就是秩序性。不管是中国的儒家思想,还是西方的基督教,其实当中都有着对秩序的尊崇。
  1.儒家的孝悌
  儒家思想中除了“仁者爱人”之前,它最先强调的是对自己家中父母、兄长的爱,对父母的爱叫做“孝”,对兄长的爱则叫做“悌”。《论语·学而》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就是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仁德的基础。可见仁者在对普通人的爱之前是对自己家中人的爱。同样是《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可见对父母兄长的爱是博爱众人的一种基础。为何儒家思想的“仁者爱人”要如此强调一个人对自己父母和兄长的爱呢?为何要把它当作博爱众人的一种基础呢?因为在孔子或者说在儒家的思想之中,一直有着一种“维护周礼”的思想,即保持一种秩序性。而这样一种秩序性,如何能够普及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呢?所谓国家,便是说国是由家组成。那么既然想让一个国家的民众遵守同一个秩序,那么这种秩序自然要从每一个小家做起。《论语·为政》中有云:“《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可见在家中遵循一种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便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政治。同时在《论语·颜渊》有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将君臣之礼同父子之礼比拟。可见儒家思想对这种秩序性思想的宣扬。儒家思想中建议统治者施行仁政,而确保这一仁政得以有效施行的基础便是每一家对自己父母、兄长的爱,即“孝悌”。一个仁德的人,应该在家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出则尊敬国君、效命于国君。如此之人再博爱众人,一国则当发达,便最终实现天下一统的愿望。
  2.基督教的诫命
  在西方的基督教之中,对人的约束也是十分严格的。基督教要求信徒对耶和华的绝对服从。我们在阅读《圣经·旧约》时不难发现这一特点。耶和华总是赐福于那些对他绝对服从的人,从亚当到摩西,那些虔诚的信徒一直得到耶和华的保佑。耶和华赐他们以土地、牛羊、食物、子嗣,将一切好的事物赐予他们。而与此相反,那些违抗耶和华的人则受到惩罚,将被“剪除”。无疑《圣经·旧约》中的耶和华是严苛的,这一以色列的神在赐福于他们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守他的诫命。在众多诫命之中,与儒家思想想切合的就是孝敬父母。这一点在《旧约·出埃及记》中,是当作十诫所提出,足见基督教对家庭宗族秩序的看重。儒家思想对家庭礼节的看重是为了使一国之民都可以守礼节。而基督教对家庭宗族秩序的看重又是为了什么呢?在孝敬父母的诫命之后有这样一句话“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的地上,得以长久。”就这样,无形之中将父母同耶和华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以色列民族是一个弱小的民族,在他所生活居住的地区经常有比他强大的民族来对他进行侵袭。而耶和华则是这一民族的守护神,正是有耶和华的保佑,以色列民族才得以一直的存在。而让信徒们孝敬父母,即孝敬耶和华,是为了让这一民族之中的人可以有一个统一的信仰,统一的思想,增强其民族自身的凝聚力,从而保持这一民族不至于被其他民族消灭于同化。
  二、“仁者爱人”与“爱人如己”的不同点——明晰性
  1.“仁者爱人”的背景与意义
  在儒家思想诞生的时期,中国正处于诸侯混战的时代,这也此前华夏和谐统一的传统社会不同,每个有权势的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将社会变回到从前的状况,却不得要领。此时的儒家思想就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的主张便是“仁者爱人”,孔子拿舜禹二帝做比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意思就是舜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整年为百姓操劳,从来不考虑自己。所以说儒家思想最初,就是以统治者如何更好的治理国家为出发点来提出自己思想的。而百姓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一个统治者想治理好国家,就应当善待百姓。而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统治者呢,就是那些仁德的人。正如《论语·卫灵公》所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作为一个仁德的人,你要爱护你的百姓,你要在方方面面做出表率,正如《论语·泰伯》中所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作为一国之君,你的德行好了,那你的民众的德行自然也就好了;你的民众德行好了,你的国家整体的德行也就好了。从而可以达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使得其他国家臣服于你。所以说儒家思想中,所说“仁者爱人”其最主要的接受对象是统治者。因此“爱人”是爱的国民,不管国民的性格如何,你都应该去爱护;从而达到一种上行下效的结果。   2.“爱人如己”的背景与意义
  《圣经·新约》的时代背景则不同,当时的以色列民族是在古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民众对耶和华的信仰也接近崩溃的边缘,民众生活在绝望之中,想要恢复自己原先的统治又不可能,听命于罗马人又诸多不悦。此时耶和华之子耶稣的降临就显得意义重大,他重新带给人们诫命, 要求他们继续爱他们的神耶和华,同时还要爱人如己。《圣经》本身就不像儒家思想那样,是要培养什么统治者,它本身的目的就是要养成一种民族性格。《旧约》中养成民众那种对耶和华的绝对虔诚,曾经使这个民族辉煌过。可是到了古罗马帝国统治的时期,《新约》更多要求民众的是消除他们心中的那种怨恨,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下去。在《马太福音》6:14—15中说:“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也就是说饶人等于饶己。基督教与儒家思想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一种宗教,后者则是一种哲学思想。所以信奉基督教的人,他总是对死后的世界有一个期许。儒家思想则断绝了人们这种念头,所谓“未知生,焉知死?”生的道理都还没弄懂,怎么能去考虑死后的事呢。所以对于基督徒来讲,如何在活得时候行善事,死后进天堂,才是最重要的。而耶稣的话无疑给他们指明了道路。“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这诫命就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所以说基督教的“爱人如己”是对每一个信徒说的,让他们按此诫命去做,是让他们成为全人,从而死后进入天堂。我们抛却宗教的真实与否不讲。单从这条诫命的现实意义来讲,它教导人与人相处要互相包容,互相爱戴。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和睦了,整个生活也就幸福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仁者爱人”与“爱人如己”都强调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家庭宗族的秩序。以此为基础,培养民众的泛爱价值观,同时也为各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但两种思想的出发点和理想的接受对象存在着差异,从而使得两种思想在对待“人”的范围的问题上存在着差异。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我想我们更了解两种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
  [2]圣经.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7
  [3]李春华.基督教“博爱”与儒家“仁爱”之共同现实价值.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
  作者简介:
  刘耀庭(1989~)男,黑龙江大庆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李白与西域文化之间有不可切断的密切联系。本文就西域乐舞方面展开其与李白作品的考论。西域乐舞对其创作的影响,不仅只是表现在这些乐舞歌酒作为题材出现于其作品之中,更重要的是在李白的创作构思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李白;西域文化  李白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从八十年代开始,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学者便开始探讨有关李白与唐代文化的课题,如袁行霈的《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与房日晰的
期刊
摘 要:东北官话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和独特的发展历史,因此虽然相关研究起步晚,但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法库方言是东北官话的组成部分,除了具备东北官话的整体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描绘出法库方言的语音系统,以期能充实相对较薄弱的东北官话研究。  关键词:法库方言;语音系统;方言特征;方言归属  一、法库方言语音研究概况  法库县是辽宁省省会沈阳市的市辖县。根据贺巍(1986
期刊
摘 要:阳曲县位于忻州和太原的交界位置,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阳曲的方言在归属上也有着较大的分歧与争议。本文将从该方面入手,就阳曲方言归属的主要分歧,背景,缘由及意义等进行描写研究,力求能够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合理化定论,进而为后世对阳曲方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借鉴意义和参考。  关键词:阳曲方言;归属;分歧  一、阳曲的地理位置  阳曲所辖范围,东西界于东经112°12′-113°09′,南北界
期刊
摘 要:笔者通过阐述青少年网络生活的现实意义,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论述了消除网络生活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生活;影响  一、青少年网络生活的现实意义  网络是指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虚拟世界,主要指互联网网络,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以飞快的发展速度进入亿万家庭,给人们的日常学习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汽车4S店的数量与日俱增,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主流的汽车经营模式。如何让4S店在目前竞争激烈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是绝大多数4S店所要面临的难题。4S店必须积极降低汽车销售的成本,从而增加利润。降低维修、美容等业务的成本,积极地利用政府的支持与倡导的政策,为4S店的经营模式的创新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探索。 
期刊
摘 要:设计形状的渐变,设计方向的渐变,设计形态位置的渐变,设计大小的渐变设计色彩的渐变。  关键词:渐变重复;渐变构成;重复构成;变异构成  作为俄罗斯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俄罗斯套娃继承了俄罗斯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见证了俄罗斯社会的种种变迁与改革。作为一种走向世界的民间传统艺术,了解套娃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套娃的艺术设计特色与理念,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研究,发展和创新都有着重大
期刊
摘 要:以“信、达、雅”为标准来翻译《诗经》,一直是文学研究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诗经》翻译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实现“信、达、雅”的困难以及产生困难的原因,并以藏诗的翻译状况为启示,进行了以自由体形式来译《诗经》的尝试。  关键词:诗经;信;达;雅;自由体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由于年代久远,经历了无数次语言的变迁,《诗经》中使用的词汇和语法已和
期刊
摘 要:自1981初登文坛开始,莫言通过个人写作对小说创作形式进行了不断的文体实验与创新,逐渐形成了对“高密东北乡” 这一常用常新题材的狂欢式摹写,本文拟就以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的相关理论为支撑,从叙事主体视角、文本结构、叙事语言基调、叙事场景等几个方面对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的狂欢化叙事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该文本所彰显的狂欢精神及意义。  关键词:莫言;《生死疲劳》;狂欢化叙事  莫言的个人
期刊
摘 要:文化产业是公认的21世纪最有生机活力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引人注目的新文化现象“十八大”的召开更是提出“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笔者以黄冈特色文化为主体,试图找到黄冈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文化产业;人文资源;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文学艺术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教育业、信息文化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在内的广大产业系统
期刊
摘 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21世纪的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兴起也预示着我们国家对文化的重视。本文将从传统习俗,影视与宗教文化,音乐艺术三个方面分别于文化产业的联系展开论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产业管理;影视文化;文学艺术  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尽管如此,中国文化的发展却从未间断。本文将从传统习俗,影视与宗教文化,音乐
期刊